第一百三十一章 黎阳变局


小说:我的盛世大唐   作者:扶余客   类别:其他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869/ 为您提供我的盛世大唐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黎阳,杨玄感府邸。

  “公爷,游御史又来催粮了……”家仆小声的汇报。

  “不是已经装走一批粮食了吗,他怎么又来?让他等着……”杨玄感不耐烦的挥手。

  “可是……游御史已经发火了,说是黎阳再不发粮,他就要上奏弹劾……”

  “就说我巡城未归,让他先等着……”

  杨玄感吩咐家仆出去应付催粮御史游元,烦躁的走进大堂,汲郡郡兵校尉赵怀义连忙站起来迎接:

  “末将赵怀义,拜见楚国公……”

  赵怀义曾是杨素的亲卫首领,被杨素杨玄感多次举荐,现在成了汲郡的郡兵校尉,一向都很亲近杨家。

  杨玄感坐下来,满是无奈的说:

  “嗯,催粮的又来了,以前的理由行不通了……”

  征讨高句丽的大军开拔,大部分粮食都从黎阳发出。

  杨玄感推说地方反贼太多,运送粮食会被抢,拖延了两次。

  这两次,其实也是试探……

  赵怀义眼中闪过一抹喜色,小声的提醒道:

  “楚国公,欲成大事不能犹豫不决。再拖延下去,辽东就会有警觉了。”

  “下官麾下的一千人,都愿意追随公爷,闯荡一个前程……”

  “以国公的家世名望,只要振臂一呼,关陇勋贵肯定望风而降……”

  大隋以前,地方官可以自行征辟下属官员。世家大族的子弟彼此推荐,盘踞州郡。

  杨坚实行三省六部制,连九品小官的任用权力,都收回吏部。

  等杨广登基后,又把爵位从九等削减为三等,勋贵子弟当官的途径,也取消了大部分。

  反而是寒门庶族,可以通过科举当官,进入朝廷核心。

  等一二十年后,科举上来的人才身居高位,就会抢夺勋贵们的权势、财富。

  在勋贵们看来,科举制度就是刨他们的根。内心早就对皇帝不满,只差一个爆发的机会……

  这个机会,似乎就是杨玄感登高一呼……

  杨玄感很多年前就开始做准备,但事到临头却有些犹豫不决,问道:

  “现在真的是合适的机会吗?”

  赵怀义十分笃定,解释道:

  “当然是最好的机会……”

  “李卓在四海楼就曾提醒过杨广,只要辽东断粮,定然军心涣散,皇帝想回来也不容易。”

  “国公可以派遣使者封官许愿,拉拢河南河北的反贼,帮咱们拦住他……”

  似乎很有道理!

  但杨玄感转念一想,又患得患失的问:

  “运河四通八达,咱们会不会刚起兵,就被四面八方合围了?”

  子不类父!

  赵怀义很失望,正想再劝几句,外面突然传来通报声:

  “武贲郎将王仲伯求见……”

  他怎么来了?

  两人都有些疑惑,杨玄感吩咐道:

  “请他进来。”

  脚步声响起,门外走进来一个高大威猛的将军,他疾走几步拜倒在地:

  “王仲伯拜见楚国公……”

  杨玄感是礼部尚书,在黎阳督运粮草。和守卫黎阳仓的王仲伯,并不熟悉,疑惑的问:

  “你找本公何事?”

  王仲伯怒气冲冲,请求道:

  “张须陀欺人太甚,请楚国公为末将做主!”

  杨玄感和王仲伯各司其职,以前的交集并不多,好奇的问道:

  “本公并非你的上官,如何为你做主?”

  王仲伯知道赵怀义是杨玄感的亲信,并不担心泄密,长拜不起哭诉道:

  “末将年轻的时候不慎犯了军纪,罪该问斩,后来被义安侯他老人家救下。”

  “这些年承蒙义安侯的照顾,才得以升任武贲郎将,麾下也多是弘农人士。义安侯曾说过,如果事态危急,可以请您做主……”

  杨素的兄弟众多,但有能力的只有杨约和杨慎。

  杨约年幼时从树上掉落,被树杈伤到胯下成了太监,就进宫伺候皇帝。

  杨坚建立大隋取代北周,就重用杨素领兵。杨约也因此被重用,封为修武县公,但已经死去多年。

  义安侯杨慎能力稍弱,但更看重家族。一直辞官不就,为家族东奔西走,暗中积蓄实力。

  杨玄感知道杨慎的布局,已经信了七八分,问王仲伯道:

  “哦……你有何凭证?”

  王仲伯取出一封信,递到杨玄感的面前:

  “楚国公,这是义安侯的亲笔信……”

  杨玄感接过信件,确实是杨慎的字迹。

  这只是一封平常的回信,但言辞间却透露着亲昵信任。

  杨玄感不再怀疑,亲自扶起王仲伯问道:

  “王将军快快请起,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如此慌乱?”

  王仲伯放下心来,委屈的诉说道:

  “张须陀负责剿灭瓦岗寨,前日竟然来信,要末将听从他的指挥……”

  既然是杨慎的布局,王仲伯的三千精锐,少说有几百个杨家的家将,以各种身份潜伏。

  “这三千精锐,一定要掌握在手里!”

  杨玄感下定决心,但还是不太明白前因后果,问道:

  “张须陀只是东郡郡守,如何能命令你?”

  王仲伯神情愤恨,解释道:

  “张须陀手里有圣旨,如果末将不同意,他就要强行夺取兵权。”

  “末将倒是无所谓,但麾下都是义安侯他老人家多年的心血,不能就这么白白的损失……”

  张须陀是杨广重点培养的将领,手里有圣旨,似乎不足为奇。

  但这就意味着,杨广对杨玄感颇有防备。

  “除了张须陀之外,会不会其他人也有密旨?”

  杨玄感非常担心,有人突然拿着圣旨上门取他的性命,心中不断盘算:

  “我如果现在起兵,应该能断绝这种威胁。”

  “但是现在,是合适的时机吗?”

  杨玄感家族往上十几代人,都是高官厚爵。

  皇帝都换了几个姓,他们家却屹立不倒,还慢慢水涨船高。

  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家可以做成杨坚的故事,取隋而代之。

  这也是杨玄感身边,有那么多追随者的原因。

  杨玄感一直不表态,王仲伯急了,高声道:

  “末将部下的三千人,许多军官和杨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请楚国公为我等做主……”

  有王仲伯的三千人,加上赵怀义的郡兵一千人,以及在黎阳的家将家仆五百人,也有将近五千人的大军。

  足够掌握黎阳的局势!

  王薄只是一个铁匠,竖起反旗尚且能吸纳三万人。

  弘农杨家世代富贵,四世三公都不足以形容。只要竖起反旗,定然应者云集……

  杨玄感盘算一番,终于有些意动。赵怀义觉得机不可失,劝道:

  “楚国公,咱们之前不发粮食,不就是盼着辽东缺粮,不战自乱吗?”

  “只要您在黎阳竖起旗帜,辽东担心缺粮,自然不战自乱……”

  “现在有王仲伯将军相助,肯定是如虎添翼……”

  杨素在世的时候,当过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尚书令。类似于杨坚篡位前的大丞相,无限接近于皇位。

  结果被杨广以皇权逼迫,死得不明不白。

  现在的杨玄感家族,已经退无可退。必须要选择一个时机,跟杨广做一个了断。

  要么登上皇位,要么坠入万丈深渊。

  杨玄感贵为楚国公,却只是礼部尚书,手里没有兵权。要是王仲伯的三千人又被张须陀拿走,以后还有机会吗?

  “或许李卓说得对,大隋精锐在外国中空虚,才是最佳的时机!”

  “等杨广征服高句丽,杨家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杨玄感终于下定决心,吩咐王仲伯道:

  “你回去安抚军队,不要管张须陀,等我的命令就是……”

  “末将遵命……”王仲伯大喜过望,告辞回去。

  杨玄感沉吟片刻,又对赵怀义说道:

  “你回去掌握郡兵,做好动手的准备。”

  “等我集合好亲卫,立刻发动……”

  “管家,立刻派人去辽东军中,召回杨玄纵和杨万项……”

  “再派人去请蒲山公李密,回华阴通知义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