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谈恋爱?


小说:我的盛世大唐   作者:扶余客   类别:其他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869/ 为您提供我的盛世大唐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家世背景,在大隋太重要了。

  李卓为了扬名,给自己贴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标签。

  这种玄幻的说法,在民间有一定的市场。有没有作用,还有待观察。

  但在世家大族眼中,只是一个笑话,没人会把李卓当成一个人物。

  李卓有些羡慕,心道:

  “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在勋贵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难怪他起兵造反,能撼动大隋的根基……”

  杨玄感出身高贵,勇猛过人,又礼贤下士,简直是完美的人设。

  在某些人的眼中,可能也是一个“明主”……

  崔明月不知道李卓关注什么,说的有些杂乱,总结道:

  “以杨玄感的身份地位,还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其实也很不简单……”

  杨素在世的时候,是大隋军方的第一人,常被皇帝猜疑。

  杨玄感继承了杨素的爵位,也继承了部分人脉声望。他没有被猜疑反而被重用,确实显得很奇怪。

  李卓暗自思忖,很快就有了猜测:

  “要么是杨玄感真的特别有能力,要么是他能力不咋的,是杨广故意捧杀他……”

  魏征一直安静的听着,突然问道:

  “按照崔娘子所说,杨玄感此人很有人望,似乎对谁都很好?”

  崔明月点头,赞道:

  “魏先生说的很对,杨玄感位高权重,家财万贯,为人大方,似乎和谁都没冲突……”

  这种人不管是装成这样,还是本性如此,都很可怕!

  如果杨玄感真的打进洛阳,可能也没人反对他当皇帝吧……

  魏征和柳武海离开,各自忙碌。李卓和崔明月,在院子里散步。

  没有程朱理学的朝代,真好!

  李卓深情的看着崔明月,见她含羞带怯,越发美艳得不可方物,直接叫她的名字:

  “明月……”

  “嗯……”

  崔明月应了一声,突然醒悟过来。她羞怯的仰头,正好碰上李卓的眼神,又惊慌的低下头去,木然前行。

  这丫头才十五岁呀,不至于这么早熟吧?

  李卓很欣赏崔明月,也很有好感。

  但崔明月太小,李卓总有种罪恶感,不会挑破那层纸。

  或者说,李卓还愿意等几年。

  李卓收敛情绪,正色说道:

  “据我所知,很多对皇帝不满的人,都聚集在杨玄感的身边。现在国中空虚,杨玄感可能会发动叛乱……”

  “啊……真的吗?”崔明月愣住了,但不怀疑。

  李卓神情笃定,感慨的说道:

  “四十几年前,洛阳还是高氏齐国的洛州呢,三十几年前属于宇文氏的大周,现在是大隋的东都……”

  “杨坚做过的事情,杨玄感可能也想做……”

  杨坚取代北周的时候,杨玄感已经十多岁了,他知道怎么化家为国。

  当然,历史上的杨玄感最终失败了。

  李卓想从杨玄感叛乱中获取军功,这次他也不会成功!

  崔明月回过神来,问道:

  “我要怎么办?”

  历史上的杨玄感,并没有打进洛阳城。

  但李卓不确定杨玄感造反的时间,只能把时间拉长,推测道:

  “你这几个月就不要出城了,我安排二十个人到你的家里,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好!”崔明月重重点头,又问道:

  “你写的《五百年后》,里面的东西是真的吗?”

  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场景,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根本无法想象。

  不少读书人引经据典,辩驳李卓。

  他们根本不相信,五百年后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毕竟往前推五百年,东汉时期的生活,和现在差不多。

  李卓见崔明月一脸期待,也不好说实话,似是而非的回答道:

  “只要咱们努力改变世界,五百年后就是真的……”

  李卓可以提前大规模的使用煤炭,可以指引方向,让五冠庄的工匠研究蒸汽机,甚至可以造船,开辟其他大陆……

  只是大隋的制造水平实在太低,进步非常难。

  李卓的有生之年,都未必会看见什么成果。

  但有明确的方向,谁又知道五百年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崔明月十分信服李卓,得到这个答案也很高兴,歉意的说道:

  “既然李郎君说杨玄感可能要做乱,我也要提前去安排……”

  崔明月掌管着庞大的商业网络,提前安排后路能减少损失。

  李卓很乐意崔明月这么信任他,笑道:

  “好,你去忙吧……”

  崔明月离开后,李卓也毫不生分的在崔家园子里闲逛,思索未来的计划……

  大隋的军队多数在高句丽战场,如果杨玄感真的造反,能参与平乱的军队不多。

  除了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守备部队,就只有现在还没有出发,停留在东莱郡的来护儿。

  李卓结合情报分析,心道:

  “如果来护儿主动平叛,我就跟着他混点功劳。”

  “如果来护儿不平叛,我就等杨玄感的主力离开黎阳之后,在黎阳周边打几个叛乱的郡县,混点存在感……”

  “侯爷……”李卓思绪飘忽,不料柳武海去而复返,汇报道:

  “仆下刚刚收到黎阳急报,辽东派来的催粮御史游元,被杨玄感晾了几天之后,终于得到一批粮食。”

  “但观察的兄弟说,最开始装粮的船工似乎很轻松,一人一包不费力。但游元离开后,就要两人一包了……”

  两人一包,这是偷懒吗?

  李卓心中猜测,很快就否决了。

  柳武海神色肃然,接着汇报道:

  “仆下派去的那个兄弟,以船工的身份隐藏在黎阳仓,经常装卸货物。他觉得后面装的袋子,里面可能不是粮食……”

  李卓脑海中灵光一闪,哂笑道:

  “总不至于装土吧?”

  柳武海回答道:

  “侯爷慧眼如炬,那个兄弟正是这么猜的……”

  如果里面装的是土,说明杨玄感有意要断了辽东的军粮。

  也就是说,杨玄感要趁着大隋精锐都在辽东的机会,起兵造反!

  大业七年初的时候,李卓在内黄城外见过杨玄感。

  杨玄感身为大隋楚国公,位高权重,却在正常行走的路上,亲自握着几十斤的丈八蛇矛,显然对他的武艺非常有自信。

  李卓沉吟片刻,吩咐道:

  “你现在就安排下去,全力盯着杨玄感一系的重要人物……”

  李卓没有金手指,只能提前做好准备。

  好在他有后世的视角,知道什么人物重要,补充说道:

  “杨玄感以及他身边的重要人物,东郡的张须陀,瓦岗起兵的翟让,可能带兵平定杨玄感的来护儿,以及大隋皇帝杨广,都必须重点关注。”

  柳武海点头应下,禀报道:

  “说起张须陀,还有一个消息和他相关。”

  “据说张须陀握有密旨,让武贲郎将王仲伯听从他的指挥,结果王仲伯不答应,去找杨玄感了……”

  杨玄感早有反心,差的只是一个诱因。有人带兵投靠,或许会增强他的信心。

  这么说来,杨玄感会不会造反,关键就在王仲伯……

  李卓心中涌起紧迫感,吩咐道:

  “你去做好准备,等我见李世民一面就回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