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万把钢刀


小说:三国谋士我变身伊籍   作者:春夜禾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7329/ 为您提供三国谋士我变身伊籍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听到一个月监造一万把钢刀,众人都大惊失色。
  只有伊籍面不改色。
  刘备打圆场道:“想必是都督一时口误,把铁刀说成了钢刀,四弟,你且用心替都督打造一万把铁刀。”
  周瑜冷笑道:“军中无戏言,我说钢刀,就是钢刀!”
  关羽忍不住插话道:“曹操曾经让工匠打造了五把百炼钢刀,五把,足足用了三年!
  “你让四弟打造一万把钢刀,却只限一个月,你怎么不自己去造!”
  周瑜道:“我只说钢刀,何曾说过百炼,只要是钢,十炼八炼都行。”
  “八炼如何做得出钢?”“这不是存心为难人嘛?”“就算八炼一个月也打不出一万把!”
  刘备手下议论纷纷。
  伊籍沉默不语。
  “哈哈哈哈”
  周瑜大笑道:“我开个玩笑而已,此事休要再提。”
  休要再提,就意味着装备没戏了,伊籍如何能答应。
  他冷笑道:“都督刚刚说过,军中无戏言,怎么这就开起玩笑来了?”
  周瑜面色一冷,捏紧了酒杯。
  伊籍却不怕,朗声道:“两军工匠通力合作,一个月打造一万把钢刀,又有何难?我愿意接下这個军令!”
  周瑜板着脸说:“机伯大概不清楚军令是什么东西,接了军令,却又做不到,那是要杀头的!”
  伊籍道:“我当然清楚什么是军令,我也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只是,若有小人分付工匠,教他们故意拖延,而需要用的材料,也都故意不准备齐全。
  “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候用军令怪罪我,我却不服气。”
  周瑜自以为看穿了伊籍的计谋,他冷笑道:
  “如果所有工匠通力合作,一应材料全都齐全,也无人干扰你行动。
  “一个月后,你却交不出一万把钢刀,那我用军令斩你,你服不服?”
  伊籍道:“口说无凭,需要落下字据,到时候有人暗中干扰,被我查到,你只能斩他,不能斩我。”
  “哈哈哈哈”
  周瑜大笑,愈发确定伊籍肯定做不到,只是耍了一个计谋,想要借口有人干扰或者不配合,从而逃脱罪责。
  他却不肯给伊籍找借口的机会。
  周瑜喊来文书,当面写下军令,盖上都督大印,明确授予伊籍指挥工匠,调用器材和原材料的全部权利。
  然后他又拿出孙权赐剑,说:“我主公曾经用这把佩剑,砍奏案一角,道:‘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
  “现在我把这剑,借给你一个月,一个月内,如果有人干扰或者不配合,你可以先斩后奏!”
  伊籍假装苦着脸,接下了军令和佩剑。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无心喝酒。
  于是刘备告辞。
  周瑜也不敢动刘备,送刘备出了辕门。
  到了江边,诸葛亮已经等在船里。
  刘备请诸葛亮同回樊口,诸葛亮却不答应,只是和刘备约定了时间,到时候让赵云来接他。
  回到樊口,伊籍召集工匠去东吴,刘备劝道:
  “四弟莫要逞强,虽然有军令,但你在我军中,谁也伤害不了你。”
  关羽也劝道:“这等不合理的军令,伱理睬它作甚。”
  伊籍笑道:“谢谢大哥二哥为我着想,不过我有信心打造出一万把钢刀。
  “而且,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大量打造武器装备,两位哥哥,只管等着接收就好。”
  于是,伊籍领着工匠们,来到了樊口东南方向,大约一百里外的大冶。
  这里的铁矿,是国内罕见的优质矿,而且还是露天矿场,靠着三国时代的技术就能开采。
  储量也非常大,开采个1700年都绰绰有余。
  东吴的工匠和矿工们,已经建好了炼铁炉等设施,并且挖出了矿石,正在冶炼。
  所有人都知道伊籍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并且从小道消息知道了伊籍会存心找茬,以便推卸责任。
  因此没有人敢懈怠,全都铆足了劲地干。
  伊籍查看工地,发现两军工匠们都能熟练地从矿石中熔炼出生铁。
  一部分工匠还掌握了“炒钢法”。
  这些工匠把生铁在空气中加热,使其处于半熔融状态;
  然后不断地搅拌,增加氧气和铁的接触面,使液体中的碳氧化;
  随着温度升高,铁中含碳量逐渐下降;
  他们根据经验,在适当的时机终止炒炼,从而控制铁中的含碳量,得到中碳钢或高碳钢。
  但能做到直接炒出钢的工匠不多,炒出来的钢,含碳量也不精准,完全是在碰运气。
  伊籍智力255的大脑中,早就搜集好了资料。
  他知道,熟铁、生铁和钢之间的区别,就是铁里面的含碳量。
  含碳量小于0.02%的叫熟铁,含碳0.02%至2.11%的叫钢,含碳2.11%到6.67%的叫生铁。
  熟铁质地很软,塑性好,延展性好,可以拉成丝,强度和硬度均较低,一砍就变形。
  生铁质地硬而脆,容易断。
  钢的性能最好,但制作最难。
  古代没有测量工具,根本不可能测量铁里面的含碳量。
  用炒钢法,炒到什么程度停止,只能凭借经验和运气,因此产量极低。
  也有部分工匠掌握了百炼法。
  他们将炒钢反复加热锻打,从而排除钢中的杂物。
  每次加热锻打完,就称重量。
  这样锻打一百遍后,再怎么打,斤两都不减,那就是百炼钢。
  这个过程费工费时,靠人工一年能打出一把,就算快的了。
  伊籍调查完后,对东吴工匠们下令,要求把炼铁炉增加一倍,炒钢炉增加十倍。
  一个东吴的工匠忍不住反对道:“大人,有经验的工匠就这么几个,炒钢炉再多也派不上用处。”
  他的同伴死命拉他,轻声道:“你不要命啦,没看到他腰里佩的剑啊!可以先斩后奏的呀!”
  伊籍没对工匠耍威风,他客气地说:“我不要求你们炒出钢来,我只要熟铁。”
  那工匠愣了一下,道:“那倒是简单,多喊点学徒,闭着眼睛炒就是了,炒到最后肯定是熟铁。
  “可是,熟铁打不出钢刀呀,大人,照我的意思……”
  伊籍这次不客气了,他拍着腰间的佩剑,打断道:
  “我要大量的生铁和熟铁,不要钢,你们只管尽全力做,其余不用多管,我讲得够清楚吗?”
  东吴工匠们再不敢质疑,都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