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建安之治


小说:浪漫三国行   作者:石剑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2192/ 为您提供浪漫三国行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不久,果然雷雨不停。
  荀彧、戏志才、赵云等文武皆对李白赞叹不绝。
  其区域内百姓,也纷纷称赞李白。
  “太白丞相乃神人也!”
  “太白丞相神机妙算,乃天人也!”
  “太白丞相料事如神,乃仙人指路也!”
  “我等跟随太白丞相,生当逢时,恰遇盛世!”
  “有太白丞相在,我等衣食无忧也!”
  ~~
  除雒阳、许县、河内、并州、幽州之外,其他地方均有大量房塌、水淹农田、庄稼收成锐减、人口流失等水患严重及后遗症情况。
  但诸侯混战,各军均要粮饷,百姓无活路,遂不断有人逃往雒阳、许县、河内、并州和幽州。
  李白管治区域,人口激增。
  ~~
  汉末,原有人口六千多万。
  但因黄巾作乱,又因董卓祸乱,更因群雄混战,征丁参战,死亡率高。
  各路诸侯有时为了立威,还随意屠城及屠杀百姓,导致其区域内人口锐减。
  雒阳朝廷因李白掌权,劢精图治。
  其管辖区域内,人口仍有两千余万人。
  现虽不断有人口流入,但因李白此前一直没主动伐战,其区域内平和,又施行屯田,兼之各路诸侯对雒阳小朝廷有所进贡,所以,李白屯粮无数,屯钱无数。
  而且,此前,枣祗所到之处,勤修武备,其他郡县,有样学样。
  现雒阳、许县、河内、并州、幽州区域,城厚墙坚。
  ~~
  此时,各地伴随水患,地震频发,水患更加严重,钱粮紧缺,出现了大量易子而食现象。
  李白把握机会,让各州郡县主动迎接各地人口流入。
  有人就有一切。
  雒阳朝廷管治人口,激增至三千多万人。
  ~~
  在一番天灾水祸之后,李白又推出贞观之治的部分举措。
  他命荀彧出诰书,奖励垦荒,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如此使民安定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
  对于力役征发,注意节制,不夺农时。
  凡有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
  ~~
  李白要求辖下各州郡县,废除宵禁,建立“互市”,让民换取牲畜,用以农耕。
  顿时,此举再次轰动天下。
  李白更得诸文武喜欢和崇拜了。
  这个小朝廷,诸文武皆是李白揽来的,都是新人。
  新人更好用。
  世人无不叹服。
  ~~
  荀彧灵机一动,请戏志才为此举措赋名。
  戏志才乃谋略大师,反应极快,遂取名为“建安之治”。
  顿时,建安之治,名动天下,深入人心。
  各路诸侯极其震惊,但无法复制,也无此人口。
  ~~
  定下大计之后,李白便让赵云集训新兵十万人,吩咐徐晃从中调取五万人为水军。
  他令徐晃集训水军,并打造战船。
  然后,李白领戏志才、郭嘉、典韦东去北上,巡视水患情况。
  他们所到之处,发现有灾,便开仓放糖,安抚灾民。
  到达河内郡。
  刘和、吕瑞玲率众文武出城,冒雨相迎。
  刘和于雨中,拜谢李白,感谢救命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重用之恩。
  李白走下马车。
  近侍急举伞为之挡雨。
  李白扶起刘和,亲切又严肃地说:“汝乃皇室宗亲,须当维护皇室尊严,匡扶汉家天下。
  眼下,雒阳朝廷虽弱小,但人口众多。
  人口乃是我朝根基。有人便有一切。
  汝须以民生为重,以民生为本。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此言,应列入教材,以此教化民众,为各地树起榜样。现朝廷推出建安之治,望汝抓紧落实。”
  “诺!”刘和战战兢兢应令,退后让路。
  ~~
  李白复上马车入城。
  吕瑞玲眼望李白,含情带笑,欢喜无限。
  她年少,但人美,好奇心强,人也聪明,性格强悍。
  所以,李白得每年给她换位置。
  由她统兵,也最好不过,符合其性格。
  李白入城,巡视城防,又令戏志才检视水患情况。
  然后,他令典韦率部警戒。
  他自与吕瑞玲躲起来恩爱,努力造人。
  稍后,李白过河内,进入并州。
  他接见并州刺史鲜于辅、兵马左都督牵招、兵马右都督齐周,并予严训:“朝廷虽弱小,但人口众多。
  人口乃是我朝根基。有人便有一切。尔等须以民生为重,以民生为本。
  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此言,应列入教材,以此教化民众,为各地树起榜样。现朝廷推出建安之治,望尔等抓紧落实。”
  李白此时声望如日中天。
  鲜于辅等文武无不战战兢兢,赶紧落实。
  随后,李白继续北巡,进入幽州,接见枣祗、田豫、阎柔等文武,也严提前言,训示边关诸文武。
  如此,雒阳朝廷辖区内,纷纷抓紧落实建安之治,接纳大量流民,壮大各州郡县力量。
  年底,李白北巡结束,回到雒阳。
  众文武集聚相府,纷纷进劝李白,出兵长安,收复长安,迎回刘协及诸文武。
  李白含笑说:“曹孟德与吕奉先开战在即,所以,本相决定,先伐袁绍。
  至于征伐长安之事,此话,请戏公作答。”
  众文武一怔,戏志才已经捋须答话。
  他说:“若迎回皇子协,当今雒阳陛下如何安置?
  是以雒阳陛下为陛下?还是以皇子协为陛下?
  众文武回朝,我等又如何安置?”
  大多数文武陷入沉思,感觉戏志才言之有理。
  荀彧极忠汉室,遂反驳说:“但长安伪帝刘协乃汉室宗亲,皇室正统血脉,不可不迎,我等岂忍心李傕、郭氾害之?
  中兴汉室,非我等努力便可,也非一朝之功,须形成合力。”
  郭嘉遂说:“李傕、郭汜虽乱,却不会加害长安伪帝。任其乱,反而可以尽快平息其之乱。”
  众文武一怔。
  郭嘉便讲一故事:“战国策·燕策二此书有个故事:战国时候,秦国强大,企图并吞各国,独霸天下。
  就在此时,燕赵两国发生摩擦,赵惠王准备出兵攻打燕国。
  雒阳名士苏代特地赶往赵国,劝说惠王,并给惠王讲了一件事: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拊其喙。
  鹬骂: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反骂: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此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苏代讲完故事,又劝惠王:若赵攻燕,双方相持不下,实力大量消耗。秦国就会像那渔翁那样,坐收其利。
  望大王慎重考虑伐燕之事。赵惠王认为苏代言之有理,遂停止此次军事行动。”
  戏志才遂接口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李傕为鹬,郭氾为蚌,我等乃是渔翁。”
  哈哈哈哈!
  众文武大笑起来。
  荀彧脸红耳赤,做声不得,也不得不服。
  荀攸为解荀彧之困,遂问李白:“丞相如何获悉将即而至的曹吕之争?
  我等攻袁本初,会否过急过激?建安之治,刚刚开始,成效尚不明显。可否推迟伐袁?”
  李白含笑说:“自有斥候来报,吕布正在秘密举事攻曹。”
  他自然不会说自己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
  戏志才不愧为谋略大师,顺势而为,又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曹操为鹬,吕布为蚌,我等乃是渔翁。可举事!”
  哈哈哈哈!
  众文武又都大笑起来。
  荀攸却泼冷水:“可本初势大,又是各大士族之首。”
  郭嘉反驳说:“在下有十胜十败论,可解公达之困。
  我等伐袁,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阀首,礼繁而乱,为其形式所羁;而丞相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二是义胜:丞相奉顺以率天下应潮流,合乎道义。
  三是治胜:当今天下大乱,乃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丞相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建安之治,切合时要。
  四是度胜:袁绍外宽内忌,任人唯亲;丞相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气度胸襟远胜袁绍。
  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丞相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丞相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忠正而有远见且务实士人皆愿为用。
  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却又虑所不及。丞相则是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丞相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丞相进之以礼,正之以法,且预言神准。
  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丞相则用兵如神,士有所恃,敌闻而畏。”
  “好策略!”
  “奉孝若无功,达人则无迹。”
  “奉孝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奉孝豪杰,冠群英也!”
  众文武闻言,纷纷盛赞郭嘉,皆同意李白出兵伐袁。
  郭嘉也谦虚地说:“戏公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在下入朝,全赖戏公指点,方有进步。”
  他说罢,侧身过来,躬身向戏志才作揖,以表感恩之心。
  戏志才起身还礼说:“奉孝不必客气,吾与奉孝,虽一老一少,但相交甚深,相得益彰。”
  李白方才起身说:“诸公皆为我左膀右臂,汉室中兴之柱石。
  好,方略已定,请子龙将军做好伐袁方案,务须滴水不漏,小心应对。
  文远将军也可择机找吕布麾下猛将谈心,促其麾下文武来投。
  诸公积极协助,伐袁功巨,有劳诸公,备足钱粮军械,做好教化百姓之事。”
  “诺!”荀彧、戏志才、赵云、张辽等诸文武出列,躬身应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