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恐怖降临(二合一)


小说:明血1641   作者:种十八   类别: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31177/ 为您提供明血1641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金尚贤在仁川是等的心急如焚。
  但是他还不能走开,他太清楚如今朝鲜的危急了。
  而且他要阻止双方大打出手,这么说吧,作为反清派来说,大明和朝鲜大打出手是最坏的结果。
  谁能得利,还不是建奴还有降清派。
  金尚贤等了一天多,终于被人引领去了中军大帐。
  大帐前站立着高大的全甲军卒,和朝鲜军卒比起来高出一线来,更是粗壮很多
  进入大帐,只见左右战立着大批军将,上首坐着一个中年文臣,一品官袍,眼神如电,安坐案后不怒而威。
  这位大臣身后的架上摆放着尚方宝剑和圣旨。
  这位的身份不用猜想了,必然是文华殿大学士孙传庭。
  按说,金尚贤身份相当,他是朝鲜资政,相当于大明大学士。
  但是,大明昔日是中原上国,朝鲜不过是属国,还是依附几百年那种。
  因此,金尚贤前驱几步跪倒地上,
  ‘朝鲜国金尚贤拜见孙学士,’
  孙传庭哈哈一笑,虚扶一下,
  “金大人请起,无须客套。”
  “下官不敢,臣下在此叩拜大明天子。”
  金尚贤行三拜九叩大礼。
  孙传庭立即起身让开,让金尚贤叩拜圣旨。
  他则是在一旁还礼。
  金尚贤礼毕,孙传庭重新坐下,金尚贤也被让座。
  “孙学士,此番上国举兵来讨伐朝鲜,下官也知道天子盛怒,然则,我朝鲜奉大明为主数百年,向来尊崇,从来不敢违背天子之命,这些年来实在是建奴多次入寇,甚至将我王围困在山城中,我王无可奈何下才背弃大明,实在是不得已为之,实际上我朝内里心向大明,多次遣使沟通大明,昔日我朝领议政崔鸣吉就是因此被建奴抓获沈阳幽禁的,大学士当体恤我朝的苦衷啊。”
  金尚贤拱手道。
  他说的确也是实情。
  朝鲜如此真迫不得已,但凡有法子也不会叩拜蛮狄,朝鲜有史以来最大屈辱。
  “金大人,当年我大明为了朝鲜耗费了几百万两白银,数万将士的性命,伤残者无算,可说,将我大明财赋消耗一空,我大明可向朝鲜讨要一分一毫,”
  孙传庭冷冷道。
  ‘不曾。’
  金尚贤忙道,大明真没有苛待朝鲜,也没有携恩要挟。
  这也是大批的朝鲜人对大明特别感激之处。
  ‘而大明天灾频频,朝廷忙于戡乱,这才给了建奴可乘之机,而此时,朝鲜如何做的,可曾向天朝奉上米粮,可曾派出援军。’
  “未曾,下官...”
  金尚贤苦脸,想要分辩。
  孙传庭粗暴的将其打断。
  “你等所谓大王却是向建奴奉上几十万两银钱,几十万石粮秣,滋养建奴,更是奉上上万军卒成为走狗,嗯,当年攻取皮岛,没有你朝鲜提供的数十艘战船,建奴也不可能将两万军卒送上皮岛,那一战杀伤我大明万余军兵,呵呵,还让本相再说吗,”
  孙传庭狠狠一拍桌案厉声喝道。
  金尚贤身子一抖,急忙再次跪下,
  “朝鲜自知有罪,”
  “言称有罪,呵呵,你等大王可能像当年跪拜奴酋一般来此三拜九叩吗,能献出百万两银钱,百万石粮秣吗,”
  孙传庭眸子紧紧盯着金尚贤。
  金尚贤脸色晦暗,
  “这个,孙相有所不知,建奴在汉阳派驻了五百甲兵,对我朝控制极严,我家大王也是迫不得已啊,”
  孙传庭一伸手,阻止了他,
  “果然是畏威不畏德,如同殿下所言,真理就在大炮射程内,只有刀枪才能让周围宵小重新畏惧大明,”
  孙传庭是深深体会了这点。
  建奴凭甚么让朝鲜王出城跪拜,那是因为朝鲜王室可能被剿灭。
  生存危机让其屈服。
  而以往大明对朝鲜过于优容,嗯,殿下的原话是对朝鲜过于放纵了。
  “李辅明、吴三桂何在。”
  全身甲胄的李辅明和吴三桂立即出列。
  “你等立即统领麾下铁骑开往汉阳,让朝鲜王看一看击败建奴八旗精锐的天下第一骑军,嗯,一定要耀武扬威,杀出我大明军的军威来。”
  孙传庭杀气腾腾道。
  ‘末将领命,’
  两人单膝跪下领命。
  “孙相,不可啊,朝鲜和上国厮杀,建奴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是仇者快亲者痛。”
  金尚贤忙道。
  “呵呵,金大人,天使东来,朝鲜王却不来见,看来朝鲜王这是在骑墙,现下只有打疼朝鲜,朝鲜王才会真正敬畏天子啊。”
  孙传庭一摆手,李辅明和吴三桂转身离去。
  “来人,将金大人带下去休憩。”
  两名军卒挟持金尚贤出了大帐。
  孙传庭来到了大帐外,看到了大营内人喊马嘶。
  明军一万五千骑军开始发动。
  随着将令正在开拔。
  孙传庭遥望汉阳方向,心知此番必有一战。
  此行前殿下和他有次深谈。
  可说两人将朝鲜问题商议通透。
  其中殿下所言,如果明军抵达不大打出手,朝鲜最多是骑墙,绝不会彻底倒向大明。
  嗯,骑墙,说的太好了,就是投机嘛。
  而此番大军要做的就是展现大明强悍的武力,剿除朝鲜这个建奴的第一忠犬。
  为何说是建奴第一忠犬。
  那是殿下所言,建奴如果国内有粮荒动摇根基时候,帮衬他的只有朝鲜。
  说白了,漠南蒙古自己的粮食都不够用,怎么可能支援建奴。
  只有朝鲜在数次粮荒中都奉上大批粮秣,加上走私的大量粮秣,才让建奴度过危机。
  此外还有大批水步军的帮衬,所以朝鲜才是建奴的第一走狗。
  而此番远征就是彻底剪除建奴尾翼的机会。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一个杀,必须杀出一个顺从大明的朝鲜。
  而以往的优容那就是放纵。
  孙传庭深以为然,只有杀的朝鲜王恐惧,才能迫使朝鲜屈服。
  须臾,明军万余骑,一人双马向东开进。
  金尚贤也被裹挟而去,孙传庭就是要他亲眼看看大明军的威武。
  明军一气向东疾进,除了遇到大股朝鲜斥候外,再没有遇到朝鲜大军。
  驱散了斥候,明军直驱朝鲜都城汉阳。
  仁川到汉阳不过三十里。
  如果全力赶路,骑军多半日可以抵达。
  但是,明军需要打粮。
  此番明军出征,携带的粮秣不多,只有备马上有一麻袋粮秣罢了。
  因此大部分的粮秣都要就粮于敌。
  沿途官道两侧的村镇立即遭殃。
  三千营的蒙人营、女真营还有辽镇军卒放出去抢粮。
  朝鲜人阻拦立即砍杀,毫不留情。
  而此处属于京畿道,可说经年没有战乱,村镇没有围墙栅栏设防,对于骑军突入毫无遮拦。
  明军在此是肆意抢掠。
  有些反抗者的家被焚毁,为的就是震慑反抗意志。
  朝鲜百姓的哭喊声,路上可见的尸体,以及村镇里升腾起的烟火,让金尚贤痛心疾首。
  他再次求见孙传庭。
  ‘孙相,万不可如此,这等杀戮,会让日后朝鲜人世代对大明仇恨,再无敬重之心啊。’
  金尚贤希望打动这位铁帅,让其收敛部下的暴行。
  “金大人,大明需要的不是敬重,恭敬,而是敬畏,恐惧和顺从。”
  孙传庭安坐马上不为所动。
  离京前的深谈,朱慈烺的言辞让孙传庭明白了一个道理,大明需要的是周边属国对大明的无比恐惧,而不是什么名义上的恭敬。
  朱慈烺举出了朝鲜归顺朝鲜的言行,尽管朝鲜人对建奴心中痛恨,但是却也恐惧无比,只能乖乖奉上钱粮,成为忠犬。
  而大明对属国的放纵结果,就是这些属国心无敬畏,从而不断忤逆大明,不但不能成为大明的助力,却成了大明的羁绊,万历援朝以及建奴降服朝鲜就是明证。
  在后世有个明显的例证,那就是米国。
  山姆大叔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最厌烦的一个国家,每次世界各国民调,这位世界警察必须是其他各国最为痛恨的一个。
  敌人也是最多的。
  但是,谁敢和它真正对着干吗。
  没有,因为如果敢怼上,那就会遭到铁拳重击。
  世界上的各国内心里恐惧这个山姆大叔。
  朱慈烺需要的也是属国恐惧大明,而不是什么表面上的恭顺。
  朱慈烺用朝鲜这个鲜活的例子完全说服了孙传庭和赞画司诸人。
  因此对朝强硬是此番征战的关键。
  大明东征朝鲜要做的就是复制建奴的暴行。
  当然肆意屠杀是不可能,毕竟大明不是禽兽建奴。
  但是抢掠杀戮是必须的,是展示强权的手段。
  这个孙传庭懂,剿匪中也常用。
  只不过这次用在了朝鲜身上。
  一路东行,打粮的主力,女真营和蒙人营就是抢掠杀戮的主力。
  这也是朱慈烺定下的章程。
  孙传庭对此十分遵从。
  殿下言称的,杀戮由这些异族完成,不让明军将士沾染百姓的鲜血,利于保持军心士气。
  同时也为日后讲和埋下伏笔,最后将杀戮甩锅在女真人和蒙人身上就可。
  借刀杀人罢了,孙传庭也是很娴熟的。
  从仁川向东,一路上留下了鲜血尸体,还有被焚毁的村镇。
  明军此番不是以拯救者的身份再次来到朝鲜,而是换做了杀戮者的面目。
  第二日午时刚过,明军抵达了汉阳。
  汉阳真的不大。
  城内不过两万余户,二十万人口而已。
  相当于大明一个极为普通的府城。
  甭说和大明南北二京,就是和扬州、临清等城也没法比。
  然而这就是朝鲜第一大城,朝鲜王都汉阳。
  汉阳城高四丈余,阔三丈余,周十里。
  虽然不大,但是算得一个坚城。
  此时,朝鲜王李倧、金自点、崔鸣吉、金鎏、李圣求、尹璠等人汇集在西大门眺望数里外抵达的明军。
  但见西方烟尘滚滚,烟尘中兵甲闪光,马嘶声不绝于耳。
  大股骑军涌入了汉阳西侧谷地。
  当,烟尘减少后,众人看到了明军就在两里外。
  其中有数千明军唿哨着向汉阳冲来。
  很快这些军卒抵达了护城河外,他们挥舞着武器,向城上呼喝着,有些人用朝鲜话唾骂着。
  更有些人扔下了朝鲜的战旗,当然大部分都是水师的战旗、兵甲。
  摆明在羞辱城中的朝鲜人。
  而此时,城上众人也看清了明军。
  这些明军全部披甲,上半身都是扎甲,而坐骑十分高大,比朝鲜本土战马打上两三圈,和建奴的战马也足有一拼。
  “大王,这些明人骑军都是一人双马,骑术精湛,果然是击败建奴铁骑的劲旅。”
  朝鲜五军营都总管裴永义出言道。
  ‘一人双马又如何。’
  李圣求问道。
  他们都是士人出身,对兵事不甚了了。
  “一人双马,意味着每日行军过百里,随时遇敌都有马力,机动性极强,等同清国满八旗骑甲,”
  裴永义曾经和清军对战过,对于清军骑军知之甚详。
  他的话作用只有一个,惊吓了众人。
  因为这些君臣都被建奴铁骑征服过,实在留下的阴影太大。
  而裴永义的话让他们记得京营骑军曾经大败清军满八旗铁骑。
  李倧感到心惊肉跳,脸上越发的没有血色。
  “大王倒也无须心惊,此番明人来的都是骑军,一时间不可能攻城,我军还有时间巩固城防,”
  朝鲜训炼监总提调全斌忙道。
  他是看出了李倧心中的怯意。
  “虽然如此,我军也大为不妙,明军来的猝不及防,汉阳城内粮秣不多,怕只能坚守两月,”
  尹璠摇头叹道。
  他身为兵曹令判对军队,军资当然是最为掌握的。
  明人几日内抵达汉阳,根本没有给汉阳囤积粮秣的时间。
  汉阳内有军卒三万余,青壮三万,守城勉强够用。
  问题是没有粮秣供他们食用。
  其实尹璠还多说了半月。
  因为最后半月可能要杀马杀牛充饥了。
  “明军来势汹汹,可能未必锁城,敌将可能急于攻城,那时候就是我军机会。”
  裴永义道。
  他希望明军上来就是猛攻汉阳,别看那样汉阳有些凶险,但对朝鲜军有利。
  一旦明军不攻城,而锁城,那真是麻烦大了去了。
  “整训青壮,坚守汉城,等待援军,北部义州边军会援救汉城的,各道的援军也会在月内赶到,到时候我军里应外合,明军决计抵挡不住。”
  金自点道。
  这是他心中最大的期望。
  破敌就在里应外合。
  当然了,明军上来猛攻汉城是最好的了。
  李倧默然。
  他知道他又得经历上番清军围城时候的恐惧,那真是人间炼狱,差点把他逼疯了。
  但愿这次能安然度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