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误会不存在(二合一)


小说:明血1641   作者:种十八   类别: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31177/ 为您提供明血1641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经过十多轮的炮击,西海水师大营冒烟喷火。
  栈桥左近一片狼藉。
  大沽战舰停止了炮击,开始让火炮散热。
  十多艘明军战船驶向了栈桥。
  抵达栈桥后,一些军卒在号令下,从绳梯上迅速滑下。
  他们手拿着刀枪火铳,立即向两三百步外开去。
  他们会建立第一道防线。
  卸载空了的战舰立即退却,有新的战舰靠拢。
  孙应元和他的亲卫踏上了栈桥。
  他下令已经登上栈桥的边群所部八百余人将防御扩大到一里外。
  同时下令他们挖掘壕沟,开始备战。
  孙应元不怕朝鲜军步军的冲击,他怕的是朝鲜军的骑军,虽然朝鲜骑军战力一般,但是快速冲击还是有巨大威胁。
  这次登陆征战的是三千营骑军和辽镇骑军。
  但是,战马长途漂流,抵达码头,没有一两天的休憩,无法恢复战力。
  所以,现在骑军其实就是步军。
  只能挖掘壕沟作为内层防御,外层防御完全交给了舰炮。
  舰炮可以从两三百步散弹扩展到两里外的实心弹。
  两艘两千料的战船靠拢了栈桥,大量的萎顿的马匹被驱赶下战船。
  孙应元让人挑选了几十匹勉强可用的战马,向外圈派出了斥候,通晓他们外扩三里,敌人一到立即预警。
  天色渐渐昏暗。
  夜幕降临。
  舰队卸载速度大大降低,但是没有停止,不断有人马辎重被卸载到栈桥。
  孙应元手下的军卒不断的扩充。
  不过让他吃惊是,没有朝鲜军来攻击栈桥。
  酉时末,前方斥候快马回报,有朝鲜大员求见。
  孙应元更加迷惑,没有朝鲜军的反扑,却是有朝鲜大臣前来,什么目的。
  如果是他应该是第一时间反扑。
  ...
  金尚贤现在形容十分狼狈。
  当炮击发生时候,他就在大营,结果是大营内弹丸横飞,金尚贤的一个亲卫也被弹丸击中身亡。
  读书人的金尚贤经历了沈阳之行,可说有了血腥的洗礼,但是这样被碎裂的死法还是让他惊惧。
  金尚贤的亲卫将其背出了烟火缭绕的大营。
  只是仪仗丢失,身上烟熏火燎的肮脏狼狈。
  金尚贤回首看到了成为废墟的大营,心中无比敬畏。
  果然是天朝上国,火炮如此的犀利,朝鲜大铳的制作远远不及。
  “更衣,去往明军所在。”
  金尚贤当即命道。
  “老爷,明人凶悍,还是折返汉阳为好。”
  ‘闭嘴,你懂什么,老爷我身负王命,’
  金尚贤一板脸。
  他是不得不走一趟。
  金尚贤清楚,水师败阵太快,汉阳方面措手不及,到现在无法派出援军来。
  仁川通往汉阳的道路已经为明人敞开了。
  他现在不仅仅是为了出使明人,也是为防御争取时间。
  说是更衣,但是他的衣物等全部陷入了大营,现在只怕化作灰烬了。
  金尚贤只好派出亲随,从附近的富庶人家买了些衣物,然后更换。
  勉强保持了体面。
  至于从人那是顾及不得,他的几十个从人简直是破衣烂衫。
  金尚贤感觉从来没有这么失仪过。
  一行人再次向西行进。
  金尚贤等人先是被明军斥候阻拦,然后十几名明军斥候押解他们赶往栈桥。
  临近栈桥,他看到了大量的明人军卒。
  这些军卒相对朝鲜军卒身材高大健壮。
  而且人人披甲,相比之下,就连朝鲜禁军也做不到人人披甲,很多军卒更是瘦弱不堪。
  金尚贤参与国事多时,曾经入阁,对朝鲜军的羸弱心知肚明,朝鲜也曾一再改制军制,最后都半途而废。
  相比之下,这些军卒拿出任一都可算是劲卒。
  当他看到这些明军的战旗的时候,金尚贤眼睛一缩。
  大明京营三千营,大明辽镇。
  辽镇对朝鲜来说是鼎鼎大名的劲旅。
  当年万历援朝,辽镇倾巢而出,让朝鲜人至今仍旧津津乐道辽镇明军的悍勇,而建奴崛起后,大明辽镇作为抵挡建奴的最前线,足足抵挡了建奴进攻二三十年。
  须知朝鲜只是数次大败就差点亡国了,足见朝鲜军卒和辽镇相比下战力相差太多。
  而大明京营,是最近崛起的强军。
  就是这支大明皇帝的亲军在德州歼灭建奴大军十万。
  让沈阳城内痛哭流涕,满城缟素。
  可见其凶悍。
  此番大明皇帝派出这样两个凶名在外的强军征讨朝鲜看,可见大明皇帝对朝鲜的痛恨。
  没错,官场老手金尚贤从派军的名号就推断出这些内容。
  他倒是不意外,想想朝鲜数次派军随同建奴入寇大明,肯定是惹恼了大明皇帝,昔日情份再也不见。
  只是,这让他的出使变得十分艰难了。
  金尚贤忽然停步不前,他惊诧万分的看着远处的海面。
  但见远处海面上到处是灯火。
  他做过夜船,每艘船只船头和船尾都有灯笼照明,为的是附近的船只指明这里有船,防止相撞。
  而如今仁川湾内密布这样的灯火,这个景色好像很朦胧美感十足,如果是昔日,金尚贤一定赋诗几首。
  但是现在朝鲜资政金尚贤却是头皮发麻。
  大明这是派出了多少战船讨伐朝鲜,船上有多少明人军卒,五万,还是十万。
  金尚贤一身大汗,他知道此番明人征伐朝鲜,必然是倾力而来。
  朝鲜就要经历灭顶之灾啊。
  此时,前方纷乱的脚步声传来,一队明军走来。
  当先一人身穿明光铠,身形粗壮。
  “来者何人,”
  这人身边一个军将高声道,
  ‘大明提督三千营,旅顺伯孙应元孙大人驾到,还不见过。’
  ‘我家老爷乃是朝鲜王驾前资政金尚贤,你等军将应首先见过,’
  金尚贤身边亲随高声道。
  朝鲜也是文尊武卑,而且是朝鲜国大臣,又是在朝鲜地面上,所以金尚贤的亲随当然不想让金尚贤丢了脸面。
  孙应元冷冷的看着,没有一丝上前见礼的意思。
  登时,场面十分尴尬。
  金尚贤的亲随没敢继续发声,因为周围很多明军军卒瞪眼盯着他们,一个个表情不善,好像再敢出言不逊,就会出手一般。
  金尚贤上前一步拱手道,
  ‘金尚贤拜见旅顺伯,’
  孙应元这才拱手还礼。
  “金大人,久闻大名啊。”
  孙应元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旅顺伯知晓本人的名号,’
  金尚贤有些吃惊。
  “当然,金大人乃是朝鲜国有名的反清一派,我等京营军将都有知晓。”
  孙应元并无虚言。
  从京营出发前,军情司已经将朝鲜国的亲清派,反清派,中间派大臣的情形向众将宣讲过。
  孙应元当然知道金尚贤就是反清派的领军人物,一向主张交好大明。
  ‘哦,过奖,实在是毫无作为,’
  金尚贤老脸一红。
  他反清没错,不过没什么助力,反清派是被牢牢镇压的。
  亲清派才是如今朝鲜的主流。
  ‘不知大人来此所为何事啊。’
  “孙大人,本官前来是向大明表明心迹,我家大王一向心怀大明,大王派本官来此是沟通大明统帅,此番上国派大军抵达仁川,是否有天大的误会。”
  金尚贤忙道。
  ‘金大人,误会是没有吧,朝鲜王向奴酋黄太吉三拜九叩,献上质子钱粮,甚至派出军卒随同建奴入寇杀伤我大明百姓,犯下累累罪行,哪里来的误会。’
  孙应元冷笑道。
  经过宣抚司军情司教授过的京营诸将,可不是昔日的大明丘八,口不能言。
  而是颇有些政治智慧,口齿也相当凌厉。
  只是几句话就让金尚贤羞愧难当。
  实在是辨无可辨,尤其是朝鲜王向奴酋黄太吉三拜九叩,绝对是朝鲜士人心中永远的痛,太尼玛屈辱了。
  实话说,就是金尚贤等反清派看自家的大王内里也是相当鄙夷。
  “本官此来就是代表我家大王向大明谢罪,希翼两家能重修旧好,”
  金尚贤躬身道,姿态已经是相当低了。
  “此事干系甚大,本将不过是微末小将,这等国家大事非是某能决定,还请金大人等候我家大帅到来吧。”
  孙应元立即推脱。
  ‘不知道此番是哪一位上国大臣统军而来。’
  金尚贤试探道,说来可怜,到现在朝鲜连敌军统帅都不知道。
  ‘我家大帅乃是大明内阁阁老,文华殿大学士孙传庭孙大人。’
  孙应元的话让金尚贤大吃一惊。
  “真的是孙学士,”
  金尚贤当然知道这位大名。
  建奴德州大败,折损十万,明军统帅就是这位大学士。
  而且这位据说在大明剿匪战场上也建立殊功。
  被称之为大明柱石,大明兵家第一人。
  苦也,这般人物被派来征伐朝鲜,金尚贤几乎可以预见朝鲜的局面何等恶劣,付出的代价是多么惨痛了。
  金尚贤想不通啊,这样的军神怎么能派来攻打朝鲜,难道大明天子对朝鲜痛恨如此吗。
  “正是我家大帅,金大人就在此等候吧,”
  孙应元安排了一个游击将军安置金尚贤等人,自行离去。
  他没时间接待金尚贤,他的首要任务是防御朝鲜军可能的进攻。
  天知道这个金尚贤的到来是不是朝鲜人的迷惑伎俩,趁明军大意进攻呢。
  一夜无事,抵达岸上的明军已经有五千余人。
  李辅明和吴三桂已经登岸。
  开始执掌了自己的麾下军卒。
  当然,到现在为止,明军依旧是防御性,按照此战筹划,在仁川修整两天,待人马休憩过来,才向东进击汉阳。
  天色放亮,明军战船加速靠岸,大队人马进入栈桥。
  金尚贤则是焦急的等待着,他看到大批盔甲齐全士气高昂的明军军卒汇集栈桥一线,心中越发的焦虑。
  然而大明阁臣孙传庭依旧没有登岸,他也只能等候着。
  ...
  朝鲜王宫勤政殿气氛凝重。
  仁川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明军登陆仁川,这个噩耗惊呆了所有人。
  任是谁也没想到水师会败的这么快,这么惨。
  本来预估有取胜的可能,最不济也会鏖战数日,甚至十天半月,给京畿防御留下充足的时间。
  而现在区区三日,明军登陆了。
  “大王,仁川水师言称,禁卫大将李道季、禁卫别将高义隆尽皆殉国,仁川水师损失战船一百五十多艘,军卒四千余人,现下剩余军卒不足一千了,正在退往汉阳途中。”
  兵曹令判尹璠禀报。
  ‘是否李道季轻敌冒进,’
  金自点很愤怒,他不能理解脆败的因由。
  “接连两次水师大败,那就非战之罪了,说明明人水师战力远在我军之上。”
  崔鸣吉冷冷道。
  “现下,金尚贤不知道是否抵达明人大营,能否劝阻明人暂先罢兵。”
  李倧一头冷汗道。
  ‘大王,我朝不能寄希望于和谈,而是要战而胜之,’
  金自点颇为不满。
  未曾战就先怯懦了,金自点当然不满。
  ‘如今大王当下令禁军精锐尽出,剿灭登陆的明军,’
  金自点还是主战。
  ‘胡言乱语,’
  崔鸣吉怒斥,
  “我军禁军未曾聚兵,现今汉阳城内不过三万军卒,如何出击,难道倾巢而出,不顾汉阳和大王了吗,如果出军万余又有何用,德州建奴精锐十万如何,还不是尽皆大败。”
  ‘崔资政难道打算立即媾和,献上钱粮吗,’
  金自点阴阳怪气道。
  对于政敌,金自点一向心狠手辣。
  “大王,此时当立即聚集全部禁军,守护汉阳,只要避其锐气,让明军无法攻克汉阳,明军只能无功而返,至于出城野战,我军怕不是明军精锐的对手。”
  金鎏建言。
  李倧以手扶额相当的痛苦。
  他现在心乱如麻,不知道如何办理。
  他看向李圣求,
  ‘李卿家以为如何。’
  “陛下,想来大明天子必会派出其精锐,其中必有骑军,而我朝除了边军骑军,余者骑卒不堪一击,因此如今的局面还是稳守汉阳为先,”
  李圣求选择稳妥。
  ‘如此就立即号令禁军向汉阳集结,同时,下勤王令吧,让义州边军南下,全罗道等南方诸道起兵北上,抵御明军,’
  李倧终于下了决心。
  大臣们立即开始忙碌。
  午后,从仁川传来急报,抵达的明人大军是大明辽镇和大明京营。
  听到了这两支劲旅的名号,朝鲜君臣再无侥幸,一心死守,包括金自点也没有出击的念头,实在是大明京营这支强军惊吓了所有人。
  一个个命令不断发出,调集禁军入汉阳,同时从附近的府县调集粮秣运往汉阳,那是守城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