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零章 铁甲巨兽


小说:农家娇女有点泉   作者:布尚   类别:经商种田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15616/ 为您提供农家娇女有点泉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龙脉并非在北方,皇上迁都万万不可啊。”
  “臣身为皇上的大臣,有辅助君王、直言进谏之责。皇上若是迁都,臣将撞死于大殿之上。”
  “皇上,老夫年迈,已经走不动了,就不和皇上北上了。”
  年轻的性子烈的大臣,直接说以死为谏。
  年老的大臣,德高望重的大臣,却以辞官为由威胁皇上。
  进谏是深思熟虑的,大臣不愿迁都,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他们目光短浅吗?不知道迁都的好处吗?
  非也。
  只是迁都涉及他们家族的利益,涉及到他们身后的关系网。
  他们计算中迁都将会改变他们的局势,改变他们的优势,所以他们反对迁都。
  反对迁都的,都是古老大家族。
  正是因为他们的力量大,他们德高望重,逼迫皇上将迁都计划放慢。
  皇上与臣子,就好比拔河比赛的两头,不是你强就是我弱。不是你逼我,就是我威胁你。
  怀礼看着殿下的老古董,“迁都势在必行,诸位大臣若是不愿去,那便留下好好养老,过过种豆南山下的日子。”
  说着怀礼愤怒离去。
  走了不久,喜得福公公跑回来喊道:“皇上说了,诸位大人若是想撞死的,就死远点,别脏了这块地儿。”
  这话一出,百官哗然。
  或是怒斥皇上不仁,或是向萧家历代皇帝悲哭,或是商定随同皇上离去。
  新派大臣愿意随皇上北上,更愿意开疆扩土,为自家谋求封侯。
  开泰四年七月,三艘铁船开进了兰城码头。
  大街小巷奔走相告,“是铁船。”
  “浑身都是铁的船。”
  “铁还能在水里飘?”
  “真的,快去看,闪亮闪亮的,都是铁。”
  京都城,小童拿着最新的报纸在售卖。
  “卖报,卖报,铁甲巨兽逼近京都。”
  “卖报,卖报,京都被包围,铁甲巨兽三天能占据京都。”
  这些标题,着实吓人,可是不是吓人的标题,没人愿意买报啊。
  京都的小孩为了卖出报纸,还真是什么都敢说。
  这一份报纸,被送进了皇宫。
  皇上与皇后共看一份报纸,报纸上的图是黑白色的,所谓的铁甲巨兽是什么样的,他们也不清楚。
  因为没见过,很难想象出来。
  “这时候还是长寿好,想去哪就去哪,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怀礼有些羡慕。
  他也想去看看,这铁甲巨兽是什么样的。
  “臣妾可以替皇上去看看。”皇后也很心动,她也想去看看。
  皇上笑着说:“你倒是想得美,朕没得看,你也不得看。要难受,大家一起难受。”
  京都皇家贵族都到兰城去,观看那铁甲巨兽,有的人能随长寿郡主,上船去参观。
  铁船的出现,犹如当年的蒸汽船,在京都惊起一阵波澜。
  大街小巷讨论的话题,全都是它。
  第二天,船长应柱代表摄政王向皇上递交奏折。
  “主船长三十六尺,宽十一丈,船有三层,六桅杆。能装下千余人,运物一万五千石。”
  “哇!”
  “真能运一万石?”
  一石便是九十二斤,一万石就是九十多万斤啊!
  朝中大臣不是很相信,但也不反驳。
  海船的运载量,一直在上涨,他们只是想不到运载的数量,上升得这么快。
  应柱不回答这个,反而是跟皇上说:“王妃听闻皇上要迁都,特意令微臣来协助,一些奴才以及物件,可以交由微臣运载北上。”
  “皇上,万万不可,海上凶险,一旦发生海难,损失也就大了。”大臣反对。
  “海船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减轻损耗。微臣航海次数不少,对兰城到北连城的海域线路,十分熟悉,准不会出事。”
  应柱与众位大臣说:“王妃说了,如果各位大臣不愿搭载舰船,就随你们去,反正你们银钱多,不在乎这点耗费。”
  这话一出,就显得朝臣有些小气了。
  皇上说道:“王妃有心了,应爱卿你去与皇后交接,将一些死物件搬上船。半月后出发北上。”
  “是。”
  “皇上……”
  其他人还想说什么,却被皇上打断了。
  “钦天监说今日是黄道吉日,易搬迁,今日便开始搬东西吧。各位爱卿,去与不去,随意你们。”
  说着皇上离开了龙椅。
  朝臣连忙说:“恭送皇上。”
  “这,皇上一声预兆都没有,说搬就搬,怎么是个好?”
  本以为还能拖上一拖,没想到皇上与摄政王妃联合,一下子就定了迁都的日子。
  经历几个朝代的老臣,生了怨恨,“都是王妃,若不是王妃从中挑拨,皇上就不会迁都。”
  “大梁的龙脉不在北城,随意迁都,怕是国将不国啊!”
  “她是在逼我们表态,逼我们做决定,这个人从来都是来硬的,一点也没有女德。”
  “大人慎言,慎言。”
  “说不得啊,说不得了。”
  要是以前,还能说她几句。如今皇上日益稳重,绝对不许人说他母亲。
  若是惹恼了皇上,怕是会牵连族人。
  “大人放心,绝对不会有多少人,同意迁都的。”
  “是的,老夫都与他们说了。没几人会动。”
  他们信誓旦旦,却不知应柱当夜带着人带着摄政王妃的口谕,在京都走了一圈。
  那些不愿意走的人,都纷纷收拾包袱,准备搬迁。
  唐老大人是坚决反对迁都的人,早早跟身下的门徒说好,反对迁都,逼迫皇上不迁都。
  铁船来的第二天,他的门徒均上门来告辞。
  “先生,学生要离开您了,您定要保重。”
  “先生,您如同学生恩父,但学生有迫不得已的理由,不得不离开你了。”
  “先生,学生不孝,学生不能在您身边伺候您了。”
  上门告辞的学生陆续有来,气得唐老先生起不了床。
  不到响午,他最心爱的最看好的弟子来了。
  老大人气得爬起来,“你也是要辞别的?”
  “是的,老师,学生要随铁船北上,要与皇上迁都去了。”
  老大人生气地问:“是什么让你背叛了恩师,让你忘掉忠义?”
  “学生也想知道,什么是忠什么是义。昨日摄政王妃派人来问学生,学生忠于谁?听命与谁?为谁做事?
  还问学生,一面是权利与财富,一面是老师,我该作何选择?”
  “所以你们都选择背叛老夫。”
  “不是背叛老师,而是听从君令。君臣君臣,先有君再有臣。没了皇上,我们又是谁人的臣子?
  学生向老师辞别。”
  “滚。”
  固若金汤的防线,却在铁船来到时,在摄政王妃的一番话中瓦解了。
  摄政王妃很俗,用金钱与地位诱惑。
  却是最有效的手段!
  老大人们视她为读书人堆里的毒虫、臭虫,坏了读书人的骨气、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