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九章 皇后的胡乱猜测


小说:农家娇女有点泉   作者:布尚   类别:经商种田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15616/ 为您提供农家娇女有点泉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开泰三年,受气候影响,隆州城方圆千里,受水浸泡粮食减产。
  百姓背井离乡,一路乞讨,只求有口饭吃。
  贾老四带着一家七口,要往西北走,去关外投靠亲戚。
  大家饿极了,再也走不动了,只得靠在城墙外,等着大户人家施粥。
  一个乞丐来问他们,“喂,你们是哪里来的?”
  贾老四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实在是没有力气说话。
  许久才憋出“隆州”两字。
  “你们是从隆州来的吧?你们那边种地,是不是有优待啊?听说家家户户都有良种、有化肥、有农药……”
  有良种、有化肥、有农药又如何,老天爷不给面子,谁人都没饭吃。
  隆州已经没有可以存活的地方了!
  “我刚刚在城里听说,隆州城得救了,官府运来了救济粮。冒着黑烟的大海船,从海外进来,运来了无数粮食和秧苗,说是要帮助百姓渡过灾年。”
  乞丐从怀里,拿出一个硬馒头,塞给贾老四。
  贾老四连忙道谢,拿着硬馒头泡水,一家七口轮流喝几口。
  老娘问他:“儿啊,是往北走,还是往回走?”
  贾老四也不知道,他强撑起来,“我去打听打听。”
  一路北上的,不知他们一家,还有镇上的好几户人家。
  最后带回来的是往回走,从隆州城出来的难民,都有预算往回走。
  官府像是接到了命令,一路上开摊施粥,让他们有力气回到隆州城。
  难民无一不感念皇上的仁慈。
  回到了隆州城,果真像传言中那样,但凡是本地居民,拿着户籍能去官府领取口粮,以及一些秧苗。
  最令贾老四吃惊的是,隆州大河上停下的大船,铁疙瘩船。
  这是他这辈子,见过最奇怪,也是最惊奇的船。
  “铛,苏记农庄招人了,苏记农庄招人了。只招收十年长工,不要奴仆。每人每月五百钱,包吃包住。年龄不限制,一家人最好。”
  贾老四一手拦下人牙子,“你说的都是真的?”
  人牙子打量贾老四,“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看你样子消瘦,养养怕是能吃苦,要不要去做长工?”
  “年龄不限,一家人最好?”
  人牙子看向贾老四身后的人,“三个大人,四个小孩。满打满算有四个半劳动力,如果想要去立马发一两银子当路费。”
  “只是,农庄不在这里。农庄在北城往北,女真族那一头,你们去不去?”
  他们没出过远门,不知北城在哪,也不知女真族居住在哪。
  “究竟有多远啊?”
  人牙子指着大铁船,“瞧见了没?坐这船去,得要走两个月才能到。”
  贾老四犹豫了,他去问问亲娘,有去问问娘子。
  人牙子说:“没什么好犹豫的,要去的快去报名,等名额够了,你们想去都不能去。”
  “这里都被水浸泡着,已经耽搁了春季粮,要等秋收也不知要挨饿多久。老人和小孩最容易被饿死,跟着去还有一条活路,留下来只有家破人亡的份。”
  人牙子说得对,离去还有一条活路,留下只有死的份。
  十年长工而已,十年过了,还是良民,还是平民。
  贾老四不顾老娘的犹豫,跟着人牙子去报名了。
  去了才知道,造灾的伙伴们,都争着抢着要离开这里。
  这才微微安慰一下自己。
  “叫什么?家里以前是做什么的?”
  “我是贾老四,我家里是打铁的。我会炼钢。”
  “甲等长工,上乙号船。”
  贾老四耍了个心眼,报名后拿着户籍去府衙,领取了粮食再去登船。
  头一个月大家都在晕船中度过,到了后头好来些。
  下船走路地,发现剩下的路,不是靠双脚,也不是要坐什么马车、牛车。
  而是下边是铁做的,上头是木头做的奇异怪车。
  不用马拉,也不用牛拉,“呜呜呜”声响后不久,自己就动起来了。
  “好奇特啊,这是什么?”
  “爹,怪物车在爬山。”
  “呆娃子,不许伸头出去。小心掉下去。”
  贾老四管着孩子,自己却忍不住伸头去看。
  这是什么怪物啊?
  不用人推,不用马拉,就能爬上山了?
  从南方来的人,都十分吃惊,为这怪物吃惊。
  伸头出去,看着怪物爬坡、下坡。
  车外有一支马队经过,更为奇怪的是,这些骑兵都是些女的。
  一路过去都是平原,风吹麦浪,他们闻到了小麦叶的苦涩味。
  看多了有些头晕,贾老四受不了,缩回去窝着。
  在火车上窝了两天一夜,听到管事说:“北一城南站到了,下车,下车,下车都下车。”
  车下荒凉一片,什么都没有,只有零星小屋亮着光。
  “别傻站着,都出去放置东西。吃饭干活去。”
  …………
  “六部的人都跪在永安殿外,反对皇上迁都,你快劝劝皇上吧。皇陵在这,祖家宗祠在这,非必要不可离开啊。”
  来劝皇后的,是皇后的亲母亲,杜家老太君。
  “目前最大的威胁,不是南方而是北方。京都放在北方,更有利于牵制草原人。为什么不迁都?”
  皇后素来支持皇上,皇上这个决定,她是要支持的。
  “娘,你不知道,这两年来,北方已决然不同。北方的兵马过于强悍,即便是女子队,也比现在的禁军要强。”
  “那些火铳、火炮,还有火车、蒸汽船,样样都比京都外头的要好。继续放任下去,便是南北分裂,一国生二皇。”
  皇后劝说自己的母亲,“你以为皇上想迁都吗?那是迫不得已。
  最锋利的武器,皇上不能掌握;最强大的军队,不听皇上的号令,做一个皇帝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些年安逸了,大家只顾着过好日子,冷眼看着北方折腾,却不知道北方越折腾,越让人心惊。”
  皇后悄悄与母亲说:“上个月,火炮船出海,侵占了一个岛屿,抢了好些金子财货回来。这些事皇上都是不知道的。
  听皇上说,海船要打到东瀛去,抢下东瀛的金矿、铁矿。”
  “身为一国之君,却连这些事都不知道,那还像话吗?”
  “公爹,本就是无冕之王,如果让他继续下去,这天下百官该听谁的?”
  皇上这个位置不好坐,皇上这官位不好当啊!
  皇后看向外头,幽幽地说道:“在宫殿外跪着的,都是看着眼前,看着热闹,却不知热闹下的深渊有多深。”
  “迁都是必须的,如果你们不愿,那就留在这里吧。没人强迫你们。”
  这些都是杜氏的猜测。
  怀礼迁都的本意,就是为了牵制北方草原人,佑大梁百年。
  顺道与爹娘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