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厚颜之人


小说:君子不器之贞观气象   作者:行不器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00754/ 为您提供君子不器之贞观气象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四十八章厚颜之人
  贞观元年四月底。
  那天,是大朝议。
  大朝议期间发生了几件事。
  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小事。
  大事是大唐朝议,最终确定端午节官方纪念人物为屈原。
  小事是,皇帝亲自关注了一个小案件。
  卫州杀人案。
  ~
  那天大朝议之后,照例,大唐天子李世民离开了皇宫,前往长安南郊祭祀。
  百官随行。
  这时,皇帝请司空裴寂与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和自己同乘一辆御辇。
  裴寂表示谦虚,不肯乘坐。
  李世民笑着说:“以公有佐命之勋,无忌亦宣力于朕,有资格和朕同车的,除了你们还有谁?(同载参乘,非公而谁?)”。
  “陛下,那我,就厚颜一回?”,裴寂只能上车。
  只是,他上车时,看了一眼立于一旁伸手礼让、满脸笑盈盈的长孙无忌。
  自始自终,受到邀请的另外一个人--长孙无忌没有推辞过皇帝的邀请,哪怕是假装客气。
  哼,厚颜之人。
  ~
  刑部尚书李靖回到府中。
  红拂女迎了上去:“夫君,今日为何闷闷不乐?”
  李靖叹了口气:“卫州出了个杀人案,涉案的禁卫军三人被判死罪。”
  红拂女没有插嘴,她安静地倾听着。
  “这个案件事有蹊跷,那禁卫三人和那被害之人毫无瓜葛,为何会动手杀人?”,李靖自顾自地说话一般:“可这事情我身为刑部尚书,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处理,反而递交上去交给陛下处理。夫人,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我李某人是不是太厚颜了?”
  “噗”,红拂女反而笑了。
  “夫人?”,李靖不解。
  红拂女开口笑着说:“夫君,你刚才说到“厚颜”,我就想起昔日你率兵打仗之时,在战阵上风吹日晒,人都黑了几圈。那次你平了江陵萧铣归来,大老远我就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人进我们府上来,我第一时间就没认出你,还在想着这“厚颜之人”是谁啊?嘻嘻”。
  红拂女玩了个文字游戏,故意把“厚颜”解释成“黑了容颜”。
  “哈哈”,李靖本来正心中郁结,被红拂女这么一逗,果然舒心了不少。
  他笑过之后,又略显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到南梁萧铣,是啊,为夫本就擅于兵家,可陛下却安排我做了这文职的刑部尚书,我几次三番请辞,都被陛下驳回。而今我在刑部尚书之位,又不能完全尽到职责…只怕在世人眼里,我这“厚颜”之名是坐定了…哎”。
  红拂女爱怜地看着李靖。
  玄武门之变前,那时秦王派人前来招揽自己的夫君,而夫君表示会保持中立。
  后来,秦王成了皇帝,夫君也成了刑部尚书,从武职跨文职,心里早就打定了“武人不参与政事”,可一边对于自己身在其位却不能尽心尽责,另一边又不好拂了皇帝的面子,对自己要求严苛的夫君,也是左右为难,备受煎熬。
  想到这,红拂女笑到:“夫君,妾有一策,夫君不妨将“厚颜”进行到底…”
  李靖扭头望向自己的妻子,妻子的眼睛还是和以前一样的明亮清澈。
  他缓缓点头,尔后,笑了。
  ~
  山东。
  一名身着朴衣的年轻男子立于一户高门大户之前。
  此时已经是春末,日头渐旺,这名皮肤黝黑的年轻男子额头上已经冒出汗来,看来他已经在太阳下站了不短时间。
  终于,那道朱门“咿呀”一声打开了,走出个管家模样打扮的人。
  管家走上前来,行了下礼,又无奈地说:“小郎君,我家主人说怕了你了,他让我来告诉你,东城那最大仓库里的粮食让于你,不过价格,得按你说的提高三成。”
  那名年轻男子不缓不急地躬身行礼答应了下来。
  年轻男子离去后,那户大家门口的门卫凑上前来:“大管家,这小郎君什么来路?我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厚颜之人,主人不见他,竟然在咱府门前连站了三天。”
  管家怔怔地看着那男子离去的背影,嘴里回答到:“他是我们山东窦家的少东家”。
  “窦家!?”,守卫奇了:“是那个窦家?”。
  “还能是哪个窦家,当然是我们山东最大的米斗子窦家。好了好了,别在这凑热闹了,都忙去”,管家驱走了门卫,伸手拂去额头的汗珠,天气要热起来了,自己才在这边呆了一会,就感觉出了不少汗,也难为那少东家了。
  抬头看了下大太阳,感觉更热了,管家连忙大步往阴凉处走去,嘴里念叨着:“今年怕又是个旱灾年啊”。
  那窦家少东家骑着马在路上走着。
  街上拐角处,有两人在那等着,一人靠墙笔挺挺地站着。
  还有一人半蹲着,显得百无聊赖,用手上的树枝在地上胡乱拨划着,看到少东家过来了,就连忙站起来,随手丢掉树枝,骑上马跟了上来。
  “主人,事情办好了吗?”,其中一人问。
  “嗯,接下来要去西厝,那边还有高家、薛家有粮”,年轻人说话斯条慢理,行为举止倒是符合累世经商的窦家少东家身份,只是黝黑的皮肤和朴素的衣着却又让人感觉不到丝毫贵气,反而充满了土气。
  “哎呀,主人,你还在人家门口守了几天才买到粮食,要我说,费那什么劲,直接让兄弟几个冲进去,管他什么高家薛家,不给粮就抢,我们燕云十八骑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窝囊气…”,另一骑显然脾气有些急躁。
  “噤声!”,旁边那一骑打断了他的话。
  那窦家少东家嘴角轻笑了一下,又抬头看了看太阳:“今年开春以来就没有下过雨,地里的庄稼都不长了,今天肯定是个大荒年了…走,现在多屯一车粮,到时就可以多喂一村人”,说完,扬起了鞭子,胯下马儿开始了奔跑。
  后面两人连忙跟上,马蹄在干燥的道上扬起几股尘土。
  那年,山东大旱,春粮颗粒无收。
  入夏之时,亦是存粮吃尽之时,新粮不继,山东大荒。
  这时,山东最大的米商,被称为“米斗子”的窦家毫无保留,打开所有的全部七十二座粮仓,救济无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