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严玉的担忧


小说:1618:燎原   作者:闪烁的云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8949/ 为您提供1618:燎原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月色如水,银光倾洒在海面上,鳞光浮动,海面上波澜不兴,严玉站在甲板上,扶着栏杆,眺望星空海面,夏风拂过,吹得人好不舒服。
  “明日就要启程了,严公怎么还不睡?”背后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严玉转过身,却发现朱由桢正站在那里,他穿着一身锦绣服装,头发盘着,戴着顶软巾网帽,与严玉常见的那些大明宗亲相比,这位郡王干练非凡,眉清目秀,言谈举止之间,尽显儒雅,颇有几分贤君的样子。
  严玉屈身行礼,道:“殿下,奴婢……”
  朱由桢却挥手打断了他,接着走到了他身边,也扶住了船杆,望向眼前的大海碧波,长长地呼了口气,笑着道:“这又不是在皇爷爷的紫禁城里,你不必自称奴婢,再者说,你不是刚成为登州委员会的人,咱们都在委员会里,可以随意称呼。”
  “殿下,”严玉欲言又止,他心里清楚,这位殿下和张子云的关系非凡,所以当张子云请他做委员会的那个主席的时候,这位年轻的殿下一口便答应了,似乎完全不知道张子云是把他拖进了登州的这幅棋之中。
  朱由桢双手扶住栏杆,看着帆船在海面中缓缓行驶,夏风混着大海的腥味扑鼻而来。
  “今日才见这大海广阔,心神律动,难怪当初三宝太监屡下西洋,这大海,着实有一种让人着迷的地方。”朱由桢眼见这幅景象,不禁赞叹,“严公以为如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华夏威加海内,四夷宾服,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奴才虽然是残缺的人,但是这其中的道理,奴才还是懂的。”严玉礼数极为恭敬,这几句奴才唤得让朱由桢有些头皮发麻。
  “都说了别这么自称,我也听不惯你这么个称呼,不过你那几句话,说的在理。”朱由桢双手撑在船的栏杆上,海风将他鬓前的几缕发丝微微吹动了起来,他看着严玉,“你这几句话和皇爷爷说的一模一样,大明万世,四海宾服。”
  “臣受万岁爷的隆恩,自然要为万岁爷分忧,如今天下扰乱,四方异动,正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为万岁爷,为大明效命的时候。”严玉立刻道。
  朱由桢却笑着摇摇头,接着看了眼严玉,略有些好奇地道:“这话,我听朝廷里的人可说的多了,但从严公你的嘴里说出来,总觉得与众不同。”
  严玉被他这么一笑,立刻也笑着道:“殿下是说我一个内宫之人,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是吗?”
  朱由桢笑而不语,严玉却微微作揖,道:“当初臣蒙学的时候,老师便告诉了臣许多忠义故事,臣是大明子民,理应为万岁爷,为大明的江山社稷付诸心力,可惜臣不肖,做不得万岁爷的门生,只能入了宫,给万岁爷当差,万岁爷也不嫌臣愚钝,一直以来,都对臣信任有加,臣为了报答万岁爷,也理应为万岁爷,为万岁爷的江山社稷赴汤蹈火,若是有人敢危害这朱家的天下,臣必定与他斗到底。”
  朱由桢知道他是个这般的人,点点头,与张子云,杨泉他们相比,这位东厂的太监,倒是更像是大明朝廷里的那些清流,实在是与他东厂的身份相差甚远。
  “皇爷爷让你陪着我去南京,我现在是明白了,这个时候我倒是真的羡慕湘大兄了,一想到他能驾船远航,建功立业,实在是激动异常。”朱由桢脸露艳羡。
  “殿下您乃是大明郡王,像倭国那样的蛮夷之地,殿下怎么能去?”严玉立刻道,“那个张子云也是,安排了那么多计划,竟然是要将倭国腾笼换鸟,还说什么东海计划,他也不怕,将这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了杨泉,那个杨泉,能是个带兵打仗的吗?”
  严玉的声音很低,这个东海计划目前也就只有委员会的几个成员知道,其他人就算是委员会下属各个司,也都无人知晓。
  “严公,你可别小瞧了湘大,咱们这些人之中,就是冯大人,也并不能完全理解子云兄,但是独独湘大可以,这陆军也好,海军也罢,这里面许多的东西器物,可都是湘大发明制造的,就连很多的词汇,也都是湘大创造的,等严公你去了登州,参观了登州大学校,那里孩子们的数学课本,也都是湘大所写。”朱由桢却在为自己的这个好友开脱。
  “若是论起制造发明,杨湘大的确是个好手,否则当年也不会轰动东南,只是担任倭国征讨军的总司令,实在是有些天马行空。”
  “这一点不是我想不明白,就连湘大自己估计都想不明白,不过有委员会在,子云和依依姑娘都安排的那么好了,估计湘大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个张子云胆子也大,他在萨尔浒几乎损失了他部下大部,现在竟然还想着要去对付倭国,倭国虽小,但是怎么说也是地广千里,他也不怕倭人集合起来,一起来打他。”
  “这个子云兄不是说过了吗?倭国形势复杂,根本没有办法集全国之力来与子云兄作战,更何况子云兄是大明总兵,倭人就算是胆子再大,也不敢与我大明天朝为敌,他这么做,也算是报了当年皇爷爷未能征讨倭国的愿吧。”
  严玉点点头,张子云的东海计划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是建立在对倭国的了解之上的,说明是有长期准备的,这个张子云身在大明,却洞悉天下之事,实在是非常可怕,他日手握重权,还不知道会做出些什么呢?
  “说起来这次征讨倭国,还需要严公的锦衣卫们帮忙了,虽说登州那边据说也有人在倭国,但是严公也需要多加帮助啊。”
  一提到这个,严玉不免得意,之前张子云也好,依依也好,也都说过这种话,当初朝鲜之役结束之后,万岁爷下了旨意,派了些锦衣卫去倭国刺探情报,这么些年来,他们虽然身在倭国,但是一直与锦衣卫联络不绝,如今也正是有了用武之地的时候了,此次倭国征讨,登州商会派出的间谍和锦衣卫方面安置在倭国内部的暗谍将会相互配合,一定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征讨倭国一直是万岁爷念念不忘的心思,当年朝鲜之役的咱们大明的仇还未报尽,如今正是将这仇报尽的机会。”严玉叹了口气,接着道:“我只是担心以后。”
  “此话怎讲?”朱由桢愣了一下,看了一旁面露忧虑的严玉。
  严玉看了看朱由桢,又看了看身后的一切,这艘巨大的船只,三桅竖立,白色的帆升起,风将白帆吹满,战船在海面上迎风而行,甲板上只剩下陆战队的几名士兵和几名船上的水手。
  “张子云的手段极为高明,委员会也好,海军舰队也好,陆战队也好,开台湾,征讨倭国,未来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这些事情都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了,这样的事情以后会对大明产生何种影响,臣不好说,臣也不敢说,臣只是害怕会辜负了万岁爷的重托,误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严公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朱由桢愣了一下,问道。
  “臣在这内外廷里行走,看过很多人很多事,那些个立志想要匡扶社稷的人,到了最后,无不沉浸于权谋之中,权之与人,犹如美酒,喝得越多,越觉得沉醉,直到最后,便会完全烂醉于此,古往今来,概莫如是,臣是担心,这个张子云到最后会成为无父无君,目无礼法之人。”
  “我以为严公比我更善于看人了,依着严公所说,这张子云他日之后会成为我大明的乱臣贼子喽,”朱由桢摇摇头,接着看了一眼夜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叹了口气道:“我虽然不如严公和皇爷爷这般熟稔朝廷里的掌故,但是我与子云自打相识也算是有些久了,当初我在登州也曾经问过他一样的问题,依着我看,严公今日所想的,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严玉沉默了片刻,他将手一攥,“殿下,这人终究只是人,天下之间,便就是圣人,也并非十全十美,就算是诸葛孔明这样的人物,也有许多非议,依着我看,眼下的张子云并非以后的张子云,他日他大权得握,很多事情也并非是他所能掌控的,依着我看,他搞这个委员会,也是有分权的心思在里面,可惜的是他分的不够彻底,且不说凌雨柔和柳依依握着登州商会还有登州银行,就说杨泉,工厂设备乃至于陆海军的那些大炮火枪,都得从他的枪炮工厂里制作出来,光这两个人站在他身边,委员会里就无人能够反对他,再者说那个冯君晨,这个人虽说是大明科举出身,可是目光深远,看他的样子,似乎已经相信张子云的那一套了,这几个人在一起,就算是殿下和臣仍然在委员会里,也毫无作用。”
  朱由桢被严玉的这几句话说得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这里面的事情他是不想管也懒得管。
  “我觉得严公还是想太多了吧,如今咱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严公这个时候可不能……”
  严玉立刻正色道:“殿下放心,严玉虽然是个残缺的人,但是是非曲直,还是分得清楚的,只是臣受了万岁爷的重任,辅佐殿下,有些事情臣就不得不想,咱大明的江山社稷,也断不能毁在臣的手里。”
  朱由桢立刻挥手示意他收声,接着看了看满天星斗,笑道:“哎,时候不早了,严公还是回去睡吧,明日咱们还得去送子云,湘大他们去琉球,之后咱们还有很多事情也做了。”
  严玉很明显的明白,这位殿下其实也是站在张子云一边的,他们所有人,都已经被张子云吸引在他周围了,无论是冯君晨,杨泉,亦或是殿下,甚至是自己,都被他影响,华夏、大海、未来的大明,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壮阔瑰丽,气魄宏大,所有的人都被这个庞大的计划所感染,都心甘情愿地沿着他定下的目标去奋斗争夺,陆军、海军、殖民地、委员会这些新词,闻所未闻,却又如此清楚,让人觉得值得为之奋斗,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因为那是一个前无古人,甚至有可能后无来者的伟大天朝,真正做得到四海宾服。
  但是人一旦走到了巅峰,四顾无人的时候,就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的了,严玉始终在担心这一点,他害怕一旦张子云成为不了那种理想的人物,那么整个大明,就会岌岌可危,殿下也会岌岌可危。
  “无论如何,臣都会想尽办法保全殿下。”严玉突然抱起双拳,向朱由桢行了一礼,“时候不早了,臣就先睡了,请殿下也稍后歇息。”
  朱由桢被他这一句话说的有些不知道该怎么答话,只能点点头,严玉行礼完毕,便要转身。
  “严公,”朱由桢突然唤了一声。
  严玉立刻停住,转身看朱由桢。
  哪知道朱由桢却站在那里,看着他,半晌,才缓缓地道:“我和皇爷爷,谢过你的一片赤诚忠心,我相信,你所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我只盼能够你能和子云湘大他们,中兴我大明社稷。”
  “臣,谨遵命。”
  严玉说罢,便走回了船舱,等他完全消失在朱由桢的视野之中的时候,这位年轻的郡王却叹了口气,一脸无奈地自言自语地道:“冯大人,看来还是让你说中了。”
  ——————————————————————————
  晨光微熹,海面倾洒着第一缕银光。远处的龙威号正在升起主帆,他们正准备扬帆去往海东,严玉站在龙城号巡洋舰上,远望着那艘载着张子云,杨泉以及柳依依的船只向东驶去,严玉突然觉得,那艘船上载着的,是大明的未来,他叹了口气,又看了看身旁,冯君晨和朱由桢正微笑着看着他。
  也许,张子云真的会成功,也许,张子云真的会开辟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大明社稷,虽然这其中免不了有无数的对抗,甚至是生死搏命,但是他们最终会成功。
  “殿下,龙威挂出信号旗,祝各位一路顺风,为大明,共同努力,我们是否回信?”
  站在指挥台上的龙城号舰长突然道。
  朱由桢和冯君晨不约而同地都看了看严玉,朱由桢笑着道:“就请严公发号施令吧。”
  严玉沉默了片刻,便回望着指挥台,朗声道:“请回信,祝总兵海东顺利,我们在登州,盼归!”
  舰长立刻点头,接着大声吼道:“挂信号旗,祝大帅海东顺利,期盼凯旋而归!”
  严玉再次望向龙威,那艘巨大的战列舰就在他的视野之中,那是整个大明最大的战船。
  “严玉,期待着大明盛世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