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家和上学D竞成


小说:重生哑哥传   作者:董哈   类别:乡村乡土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3936/ 为您提供重生哑哥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就在那一天,小哑巴住到了后园。
  他没有拿一件家什物品呢?只有几件的旧衣服,一个破棉袄,就是全身的家当。
  当然棉袄里面还有三毛钱,不知道什么时候存下来的无人知道。
  两个舅舅看不过去,逼着这胡老汉出了20块钱,当给哑儿的安家资金,两个舅舅一嘀咕,也各出了五块钱,姥姥也出了五块钱,算是个支持。
  于是单分单过的五哑子,就有了35块3的巨额家产。当然三毛是在破袄里,35的重大资金,放在娘的梳头匣子里。
  现在集上买东西,是两分计价的时代,比如大白菜二分一斤,一毛六斤;生产队一工分,值一毛钱左右。
  这是个不小的款项了。
  小哑真没有规划,还有这么一大笔钱,很高兴,意外的收获。
  但是在重整后园,大半个下午里,这钱一分也没有用上:俩舅互打帮手,二哥仁佛跟了过来,家里找了几根老槐木、椿木,前几年打防震棚子自用的。
  不管是打防震棚子,烟棚子,瓜棚子,他们都有了不少的经验,三个劳力合作,不一会儿,就搭了个约十几个平方的小窝棚。
  快完工的时候,四胜子带他哥来了,他哥不太情愿,看来一定是用糖引来的。
  老邻居李木匠来晃了晃,就走了。过了一会儿,拿了几根小树杈,砍砍削削,做了个木栅挡门。
  这有家无门,怎么能行呢?
  二哥四处搬石头,捡砖头,把破的围墙的几个豁口子封齐整,这小家就有模有样了。
  看着李木匠绑上的门,修好的院墙,胡县对现场很满意,这很好啊!古朴的民居呢!
  哎要想办法拍拍照,留此存照,立此为念呀。
  毕竟这后园是在村庄的中心地带,四邻八舍和路上行人多有人看见。
  虽然大家不知道,小哑巴是分家而出,但是谁都看明白了,这后园收拾了,给小哑巴住的。
  更有明白人,从干活的俩舅,而不是胡老汉。
  三个儿子也只有一个在,就琢磨出了点儿啥,但是没有人问,没有人说。
  快天黑的时候,来了个小*。
  首先是娘,急忙伙伙的,拿个小黑锅三个黑碗过来;
  跑了一会儿的四胜,背了约五六斤的麦子,也不知道他怎怎么讨要来的,才九岁的小孩就会送礼;
  更不远处退休老方,送了两个花茶碗子,带着梅花的高档货、
  现场的人品鉴分享,真的是好东西呀,是大户人家用的,庄户人家谁用得上呀?
  这一老一少来送礼,让两个舅舅开心一笑,对望了一下,露出了笑脸。大庄人家真行啊。
  水芹也来了,她没有带东西,但是拉着小哑巴,无人处比比划划,交流什么。
  此时,竟然想不到,来了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亲戚。
  是还没有过门的,胡家大媳妇胡仁千对象,一个姨,嗯!从来没有来往,见过面都不说话,拐弯亲戚。
  在这个大庄里不少呐。
  姨提溜着一大包的花生米,说是去油坊换油,没换着,就不拿回去了,怪沉怪沉,就留给小哑兄弟吧。
  吃吧,炒吧,煮吧,随便。
  这话说的,让仁佛瞪大了眼珠子,他闹不明白了。在这个年头,比现金差一个档次的东西,一鸡旦,二花生,随便拿到供销社,都可以换钱的货。
  一个鸡蛋四分,花生果子米也值钱,能换花生油,花生油也能卖钱,然此时话不能这么说。
  那个姨就匆匆的走了,放下了大袋花生米。
  天上了黑影了,娘拉俩兄弟,仁佛跟在后头,回家吃饭去了。小哑巴不回,看到他们就恶心。
  小哑巴的新,就只剩下了俩小人儿,十岁的小哑巴,和不知道大一点儿,还是小一点儿的水芹。
  但是水芹明显的比他的个头小。听说年龄真比他大。黑黑瘦瘦的小丫头。
  让人扔了的小孩,能活就不错了。
  她爷,备注:此地对父亲的叫法特别复杂,有七八成的称呼大,大大哟;一二成的叫爹;也有的叫爷;还有更少小的人叫爸爸。
  李木匠在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吃过大席,还有些道道知识,因老婆常年在病床上,下不下地,就一直没有生出个孩子,日子也紧巴巴的过。
  前些年在集上,捡了个小女孩水芹养着:一防养老,二行善事,三好眼光。
  娘就说过:这几个队里,没有鬼过那李木匠的。
  也不知道娘是怎么个慧眼,看出来的,还是想出来的。李木匠以丰富的人生经验,看出了点门道。
  这小哑巴他是从小看着长大的,是水芹闺女的好玩伴。他之前真的没有注意。
  只是最近,这个小哑巴,被他娘捡回来,捡了一条命后,他才关注,看了几眼。
  竟然床上琢磨了大半夜,挨着是对谁也从来没有的。
  今天胡家的动静,他全入了眼,入了耳。
  等到哑巴的舅,要20块钱,大声说了几句话。
  他也全部听到了,弄了个七八分的明白呀,有点惊出了一身冷汗。
  听话音,哑巴娘重重复复,说了好几遍,分家是小哑巴要分的。
  他大、他哥、谁都不知道啊。
  这是十岁小孩办的事吗?
  他是个哑巴残儿啊。
  站院里站着就琢磨开了。
  不知道哪一根神经,扯上了集场听的古书,的里面一段听书的故事:朱元璋皇帝,当年当小要饭的时候,一段送红砖的故事。
  这一下子,起了一身鸡皮嘎达,琢磨了好一通,就认定小哑巴,走出这个家门就难回来了,今晚指定不回家吃饭。就吩咐水芹,去叫小哑哥来吃饭。
  邻里邻居,真的是管顿饭,是准也说不了什么呀。
  抓机遇,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机遇,你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你,等你够资格,可是又没有机会了。
  有了机遇,可是你又不懂的,总是擦肩而过,比如又如何。
  人生之路,漫漫长,路上的一次次,如何如何。
  但这一次,李木匠真的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