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3428/ 为您提供掌舵大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事实上制作一个小马达非常简单,知道原理之后利用一些常见的物品就能制作。
小马达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池、一部分是电动。
电池部分的话利用金属和盐水的氧化反应即可实现供电,即便是电压太低也可以通过串联来增加。
电动方面也不困难,利用通电的铜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旋转,带动延伸出来的小棍进行转动。
铜、铁、盐水、磁铁这些都不难获得,通过多次实验即可完成马达的制作。
只不过不管小马达做得再精巧,也只能是小打小闹,没有精确的仪器和稳定的变压器,土电池最好还是不要直接给手机充电,更不可能为笔记本充电。
好在从大巴车上能拆出不少零部件可以用来组装,而且也有蓄电池做保障,暂时来说他们所有人的电子设备还是可以使用的。
可如果没有工业基础作为支撑,这种情况也维持不了多久。
至于说制作一个大马达来驱动车辆行驶,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这不单单是技术和时间的问题,更是因为现在大宋还缺少一种重要的原材料——橡胶!
此时它还在美洲静静躺着呢,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还需要好几百年后才能漂洋过海来到欧亚大陆。
虽说大动作肯定是搞不了的,但小打小闹也有它的好处啊。一个小小的马达,用法千变万化,只要逐步细化材料的标准,还是能勉强控制它的数值的。
有了这个基础在手,之后就能演化出无数种产品。
所以当黄永鸿拿出这个盒子,说它是自制马达的时候,在场谁能不惊讶,特别是它还能量产啊,那意义就大了去。
吴晓枫第一个拿起来仔细打量着,拆开一看才发现里面的构造非常简单,但是不清楚原理的他,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铜线圈自己就会转起来呢。
掏出了一本初中的物理课本,黄永鸿笑道:“原本我也没想到马达竟然可以使用土方法制造。好在后来翻阅了梦嫣他们借给我的课本,才发现只要符合原理,一些粗糙的材料也能实现。”
果真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虽然这些基础知识他们在以前都学过,可背的基本都是公式,做的是考题,又有谁真正动手制作过呢。更何况高考一结束,以前学的全部都还给老师了。
要不是有黄永鸿这个动手能力满分的大神在这里,谁又会想得到利用一些基础的材料就能制作出小马达呢。
只不过虽然惊奇,但这个小马达距离投入到实际使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之后经过众人更为详细的讨论,确定了还是先以吴晓枫的木制品为主,其中可以先推出手摇风扇,打出品牌,随后再推出折叠梯。
因为手摇风扇里面的结构比较多,可以设计一些机关,锁死部分结构,这样就不会一下子就被仿造出来。而折叠梯虽然很讲究平衡力学,但只要是会点木匠活的,复制出一模一样的难度并不大。
所以折叠梯不能推得太早,否则很容易就被市场给淹没了。
确定了以手摇风扇为主之后,吴晓枫、黄永鸿以及同样喜欢机械的小胖子葛宇把它再次优化了一次。两天过后,让村长马大海帮忙打造出新的一版,反复测试了三次后,才最终定下来。
现如今马大海的木工水平可是越来越好,以前忙于农活和打猎,这一块研究得比较少。可这一个多月来,他不知打造出了多少把摇椅,更是协助了吴晓枫制作出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玩意儿出来。
甚至于吴晓枫还帮他归纳出一些经验出来,绘制成了一本小册子,名曰《大海木工录》。
哇塞耶,老子也是出过书的人了,这全广州的木匠有几个能达到他这样的成就。
虽然心里是有点小膨胀了,可马大海还是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他现在之所以能造出那些精巧绝伦的木制品,主要还是依托于吴晓枫的图纸,否则真让他独立打造,县城里面随便拉出一个小木匠就能完虐他。
话虽是这样说,但并妨碍马大海带领全村人赚大钱。这一个多月来他们卖出了一百多张摇椅,一张卖一百到三百文钱不等,总共下来赚了将近30贯钱。
这可比种田打猎好赚多了,只是现在订购的人越来越少了,主要是城里面的商人嗅到了商机,纷纷仿造抢生意了。
据说广州城里有一个北方的商人,带着一张摇椅就返回京城开封去了。临行前还良心发现给马大海送了两贯钱当谢礼。
可以想象,如果那个商人经营得当的话,在穷奢极欲的开封城里,卖出上万把摇椅那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其中的利润能有多大,足以想象得出。
为此马大海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反倒是收了人家两贯钱还怪不好意思的。
毕竟古代没有所谓的专利权,剽窃别人的创意那几乎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谁让你的东西别人看一眼就能学会了。人家能做出来那就是本事,咋能叫剽窃呢?
基于这个教训,吴晓枫等人才会想方设法去把手摇风扇设计得更为复杂,目的就是防止被他人轻易剽窃了。
因为吴晓枫等人接下来可能要走科举的道路,所以不方便直接牵扯商业上的事情,所以手摇风扇的制作和销售,名义上还是马大海为主。
而售卖所得利润,将会按二、三、五进行分成。其中二成是归入到马家村整体的,包括原来的十几个村民和吴晓枫他们这边二十多人;三成是马大海等人所得的;五成是吴晓枫等人所得的。
这个分配合情合理,毕竟这个玩意儿本来就是别人的机关术,马大海等人只是帮忙制造出来而已,能拿三成的份额已经是高得离谱了。
在马大海观念里,这个名为风扇的东西和摇椅那是截然不同的。摇椅再精巧也只是椅,属于一种家具而已。而风扇却不同,这个是机关巧物,无论是哪个家族都是拿来当传家技术珍藏的。
现在吴晓枫等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那直接就是当亲族来对待了。
之后几天,由马大海牵头,不但出动了村里的全部人,更是花大价钱把周边懂木活的人都给挖过来了,成立了一个马家作坊。
马大海按照吴晓枫的安排,进行了分工制作,将大半部分无关紧要的环节交给外村人去做,核心部分只让马家村的人自己掌握。
又花了几天,制作出了第一批共十套风扇。
这些风扇大小一致,每一个大概一人高,通过脚踏、手摇的方式都可以产生强风。因为体积足够大,所以风的强度比后世的电风扇差不到哪去。
制作出来后,马大海安排马二牛去进行售卖。一方面是这小子最近读了点书后有了些气质上的改变了,更重要的是马大海打算培养他为下一任族长。
二牛毕竟二十多岁了,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年龄。现在虽然拜了薛志勇为师,可是学完以后,想参加科举已经比较晚了,最多考取点小功名而已。
而且本朝对于商人并非太过于排斥,所以让二牛来掌管风扇售卖这一块,对他来说也是最好的出路。
虽然断了条腿形象差了些,但是二牛为人爽朗,很容易和其他人谈得来,之前售卖摇椅的时候他就认识了不少县城里的掌柜。这一次卖风扇,二牛也很快就与他们搭上了线,以一套两贯的价格推卖给他们。
当然免不了讨价还价,最后定价的基本是在一贯五左右。
十套就是15贯,二牛不到三天就全卖出去了。
这个的利润可比摇椅高多了,而且目前没人仿造得出来,独此一家。
很快,二牛就陆续接到那些掌柜的邀请,他们想要订购更多的风扇,而且一订就是二三十套,有的甚至订了上百套。
得知消息的马大海开心得眼泪哗啦啦地直流,祖宗保佑啊,我们马家终于要发财了!
随后他便进入到了没日没夜的工作当中!
小马达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电池、一部分是电动。
电池部分的话利用金属和盐水的氧化反应即可实现供电,即便是电压太低也可以通过串联来增加。
电动方面也不困难,利用通电的铜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旋转,带动延伸出来的小棍进行转动。
铜、铁、盐水、磁铁这些都不难获得,通过多次实验即可完成马达的制作。
只不过不管小马达做得再精巧,也只能是小打小闹,没有精确的仪器和稳定的变压器,土电池最好还是不要直接给手机充电,更不可能为笔记本充电。
好在从大巴车上能拆出不少零部件可以用来组装,而且也有蓄电池做保障,暂时来说他们所有人的电子设备还是可以使用的。
可如果没有工业基础作为支撑,这种情况也维持不了多久。
至于说制作一个大马达来驱动车辆行驶,对于目前的情况来说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这不单单是技术和时间的问题,更是因为现在大宋还缺少一种重要的原材料——橡胶!
此时它还在美洲静静躺着呢,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还需要好几百年后才能漂洋过海来到欧亚大陆。
虽说大动作肯定是搞不了的,但小打小闹也有它的好处啊。一个小小的马达,用法千变万化,只要逐步细化材料的标准,还是能勉强控制它的数值的。
有了这个基础在手,之后就能演化出无数种产品。
所以当黄永鸿拿出这个盒子,说它是自制马达的时候,在场谁能不惊讶,特别是它还能量产啊,那意义就大了去。
吴晓枫第一个拿起来仔细打量着,拆开一看才发现里面的构造非常简单,但是不清楚原理的他,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铜线圈自己就会转起来呢。
掏出了一本初中的物理课本,黄永鸿笑道:“原本我也没想到马达竟然可以使用土方法制造。好在后来翻阅了梦嫣他们借给我的课本,才发现只要符合原理,一些粗糙的材料也能实现。”
果真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虽然这些基础知识他们在以前都学过,可背的基本都是公式,做的是考题,又有谁真正动手制作过呢。更何况高考一结束,以前学的全部都还给老师了。
要不是有黄永鸿这个动手能力满分的大神在这里,谁又会想得到利用一些基础的材料就能制作出小马达呢。
只不过虽然惊奇,但这个小马达距离投入到实际使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之后经过众人更为详细的讨论,确定了还是先以吴晓枫的木制品为主,其中可以先推出手摇风扇,打出品牌,随后再推出折叠梯。
因为手摇风扇里面的结构比较多,可以设计一些机关,锁死部分结构,这样就不会一下子就被仿造出来。而折叠梯虽然很讲究平衡力学,但只要是会点木匠活的,复制出一模一样的难度并不大。
所以折叠梯不能推得太早,否则很容易就被市场给淹没了。
确定了以手摇风扇为主之后,吴晓枫、黄永鸿以及同样喜欢机械的小胖子葛宇把它再次优化了一次。两天过后,让村长马大海帮忙打造出新的一版,反复测试了三次后,才最终定下来。
现如今马大海的木工水平可是越来越好,以前忙于农活和打猎,这一块研究得比较少。可这一个多月来,他不知打造出了多少把摇椅,更是协助了吴晓枫制作出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玩意儿出来。
甚至于吴晓枫还帮他归纳出一些经验出来,绘制成了一本小册子,名曰《大海木工录》。
哇塞耶,老子也是出过书的人了,这全广州的木匠有几个能达到他这样的成就。
虽然心里是有点小膨胀了,可马大海还是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他现在之所以能造出那些精巧绝伦的木制品,主要还是依托于吴晓枫的图纸,否则真让他独立打造,县城里面随便拉出一个小木匠就能完虐他。
话虽是这样说,但并妨碍马大海带领全村人赚大钱。这一个多月来他们卖出了一百多张摇椅,一张卖一百到三百文钱不等,总共下来赚了将近30贯钱。
这可比种田打猎好赚多了,只是现在订购的人越来越少了,主要是城里面的商人嗅到了商机,纷纷仿造抢生意了。
据说广州城里有一个北方的商人,带着一张摇椅就返回京城开封去了。临行前还良心发现给马大海送了两贯钱当谢礼。
可以想象,如果那个商人经营得当的话,在穷奢极欲的开封城里,卖出上万把摇椅那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其中的利润能有多大,足以想象得出。
为此马大海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反倒是收了人家两贯钱还怪不好意思的。
毕竟古代没有所谓的专利权,剽窃别人的创意那几乎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谁让你的东西别人看一眼就能学会了。人家能做出来那就是本事,咋能叫剽窃呢?
基于这个教训,吴晓枫等人才会想方设法去把手摇风扇设计得更为复杂,目的就是防止被他人轻易剽窃了。
因为吴晓枫等人接下来可能要走科举的道路,所以不方便直接牵扯商业上的事情,所以手摇风扇的制作和销售,名义上还是马大海为主。
而售卖所得利润,将会按二、三、五进行分成。其中二成是归入到马家村整体的,包括原来的十几个村民和吴晓枫他们这边二十多人;三成是马大海等人所得的;五成是吴晓枫等人所得的。
这个分配合情合理,毕竟这个玩意儿本来就是别人的机关术,马大海等人只是帮忙制造出来而已,能拿三成的份额已经是高得离谱了。
在马大海观念里,这个名为风扇的东西和摇椅那是截然不同的。摇椅再精巧也只是椅,属于一种家具而已。而风扇却不同,这个是机关巧物,无论是哪个家族都是拿来当传家技术珍藏的。
现在吴晓枫等人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那直接就是当亲族来对待了。
之后几天,由马大海牵头,不但出动了村里的全部人,更是花大价钱把周边懂木活的人都给挖过来了,成立了一个马家作坊。
马大海按照吴晓枫的安排,进行了分工制作,将大半部分无关紧要的环节交给外村人去做,核心部分只让马家村的人自己掌握。
又花了几天,制作出了第一批共十套风扇。
这些风扇大小一致,每一个大概一人高,通过脚踏、手摇的方式都可以产生强风。因为体积足够大,所以风的强度比后世的电风扇差不到哪去。
制作出来后,马大海安排马二牛去进行售卖。一方面是这小子最近读了点书后有了些气质上的改变了,更重要的是马大海打算培养他为下一任族长。
二牛毕竟二十多岁了,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年龄。现在虽然拜了薛志勇为师,可是学完以后,想参加科举已经比较晚了,最多考取点小功名而已。
而且本朝对于商人并非太过于排斥,所以让二牛来掌管风扇售卖这一块,对他来说也是最好的出路。
虽然断了条腿形象差了些,但是二牛为人爽朗,很容易和其他人谈得来,之前售卖摇椅的时候他就认识了不少县城里的掌柜。这一次卖风扇,二牛也很快就与他们搭上了线,以一套两贯的价格推卖给他们。
当然免不了讨价还价,最后定价的基本是在一贯五左右。
十套就是15贯,二牛不到三天就全卖出去了。
这个的利润可比摇椅高多了,而且目前没人仿造得出来,独此一家。
很快,二牛就陆续接到那些掌柜的邀请,他们想要订购更多的风扇,而且一订就是二三十套,有的甚至订了上百套。
得知消息的马大海开心得眼泪哗啦啦地直流,祖宗保佑啊,我们马家终于要发财了!
随后他便进入到了没日没夜的工作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