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1章 反抗


小说:燕堂春好   作者:苏星汝   类别:宫闱宅斗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92982/ 为您提供燕堂春好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方承嘉为娜仁托雅的心意感动。
  他知道娜仁托雅是诚心诚意的,但依然还是拒绝了娜仁托雅的提议。
  因为祖母,他已经辜负过一个好姑娘的期待,并不打算再把另一个好姑娘所期待的大婚,也沾染上不吉利的色彩。
  何况,祖母也难以救回。
  娜仁托雅急得跳脚:“我喜欢你呀,所以我不介意。”
  方承嘉看着她,最后莞尔一笑,伸手摸了摸娜仁托雅的头:“回去吧。”
  娜仁托雅见方承嘉不为所动,最后只能依依不舍回去。
  郑氏当晚却忽然醒来,精神也变得很好,看到方承嘉,高兴说道:“你……没……事便好,没事……便好……”
  郑氏之前便休克过,说话有些结结巴巴的,如今更是在结巴上,带上了含糊,说一句,口水还会不停的流下来。
  方承嘉并不为郑氏的忽然好转而感到欣喜,反而眼眶一热,热泪滚滚:“祖母……”
  郑氏大约也感觉到了什么,她其他的不说,只哀求方承嘉:“祖母……是……看不到……到你娶妻生……生子了……但一定要……要找个伴……留个后……后啊……”
  将死之时,郑氏唯一挂心的也就是这个了。
  “你放心,孙儿已经有了意中人,会请陛下赐婚,风风光光把您的孙媳妇娶进门的。”方承嘉郑重承诺,郑氏满是褶皱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哪……哪家……家……姑娘?”
  方承嘉知道郑氏希望自己娶个身份高贵的妻子,他避重就轻:“是位很受宠爱的宗室女,锦丰郡王牵线的。”
  巴尔思部非常受宠的王女。
  “好!”郑氏一听,兴奋喊了一声,瞬息之间,没了呼吸。
  方承嘉握着郑氏垂落的手,痛哭失声。
  之前方承嘉供职缉事处,得罪了许多文臣武将,故而郑氏的身后事,很是冷清,会上门祭拜的,只有寥寥数人,许多人别说人去了,连礼都不屑送。
  沈家人不喜欢郑氏,但是对方承嘉却是没有任何意见的,李氏知道方承嘉与方家本家关系冷淡,郑氏又去的突然,方承嘉年纪不大,郑氏的身后事,怕是无人能妥帖操持,李氏与刘氏商量一番之后,李氏出面,主持起了郑氏的后事。
  因着李氏的操持,郑氏的身后事,才没有变得一团乱,总算是妥妥帖帖办好了。
  待得郑氏出殡时候,沈家还设了路祭。
  燕王则是想着沈采苡。
  沈采苡和方承嘉青梅竹马,以燕王看来,即便是经历过方承嘉的退婚事情,沈采苡对方承嘉,也是没有怨恨的。
  她后来虽然很少与方承嘉有联系,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她心中,已经把方承嘉完全忘记,恰恰相反,她心底,依然与方承嘉十分亲厚。
  虽然心底不痛快,然而想着沈采苡若是清醒,看在方承嘉的面子上,必然会上门祭拜,所以燕王看在沈采苡面子上,去方家吊唁,并同沈家一样,为郑氏设路祭。
  郑氏出殡后,方承嘉得到消息,说庆安公主高热已退,从昏迷中醒来了,已经没有了生命危险,但是发现自己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之后,庆安公主几欲癫狂。
  方承嘉听完,容色淡淡。
  那是她该有的报应。
  郑氏过了头七之后没几天,新的一年如期而至。
  这一年,普安寺并未如同往年一般开山门、点香敲钟,而是闭门谢客,隆安帝什么都没说。
  燕王震惊之外,心底存着的那种“圆空大师很快便能制住活佛、并抽出手救醒沈采苡”的侥幸,破碎无疑。
  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之后,燕王求见隆安帝,跪与隆安帝膝前,求隆安帝能允许他出征塞北。
  面对沈采苡的昏迷状况,他无能为力,这种感觉,让他无法忍受。
  既然活佛有圆空大师制衡掣肘,如今他需要打败的,便是吐蕃和胡蛮的联军,燕王坚信,只要自己能打败胡蛮,一定程度上,也是破坏了活佛的计划,定然能侧面帮助到圆空大师的。
  隆安帝听了燕王分析,缓缓颔首。
  燕王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而隆安帝同样不是一个喜欢坐着等待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人,他与燕王说道:“既然你有此心,朕也不会阻拦,只盼你能大破贼寇,为方承嘉扫平障碍。”
  “儿臣定会竭尽全力,为父皇分忧,卫我大靖!”燕王斩钉截铁应下。
  或许其他方面,他并非优秀,然而说到征战,燕王却极有自信。
  回到燕王府,燕王把脸贴在沈采苡面容上,低声说道:“你已经休息了很久很久了,看在你之前那么辛苦的份上,我容许你再休息一下,但等到我凯旋归来,你须得在王府门——不,寝殿门口等着我才行。”
  他相信,沈采苡定然能听到他的话,也定然会在他回来时候,第一时间迎接他。
  正月十六上朝时候,隆安帝第一道圣旨,便是赐封“忠顺亲王”之女娜仁托雅为“宁北郡主”。
  第二道圣旨,便是为宁北郡主娜仁托雅和方承嘉赐婚,有鉴于方承嘉仍在孝期,可待一年后再成婚。
  第三道圣旨,则是调兵遣将、筹集粮草,为燕王和方承嘉北上做准备——此行燕王乃是主帅,方承嘉和娜仁托雅随行。
  大军调遣、粮草运送,都需要极长时间,而北地寒冷,当战事正式开始时候,已经是五月份,小半年的仗打下来,已经到了深秋。
  方承嘉从原先的文官,渐渐开始参与军事,甚至还有两次在燕王不在的情况下,代替燕王做出决定,展露出了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和才干,燕王逐渐愿意把更多事情,交与方承嘉——若是方承嘉军事与政事都能够处理,这对他将来在胡蛮的处境,很有好处,趁着自己还在,让方承嘉多历练一番,是好事。
  故而燕王虽然心急,然而却还是意的放慢了战争的节奏,让方承嘉能得更多历练,从而独当一面、镇守一方。
  然到了深秋时候,北塞的气候,已经比京城的的寒冬还要冷了,双方不约而同休战——以往与胡蛮征战,双方损失到了一定程度,便会停战议和,不会无休止的损耗下去。
  然而这次胡蛮一副死战到底坚决不退的模样,伤亡早就超过了以往胡蛮所能接受的底线,对方却依然不肯退却。
  燕王其实也理解胡蛮做法。
  胡蛮知晓了隆安帝的打算,知道隆安帝这次,是铁了心,要把胡蛮族灭——非是把人赶尽杀绝,而是占据这个地方,逐渐把胡蛮同化成中原人模样。
  这种族灭,是真正意义上的族灭,比之杀灭肉体,要可怕的多。
  胡蛮有此表现,便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