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欲伐楚,焉可止之十三


小说:大唐三帝传   作者:丹妮尔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81/ 为您提供大唐三帝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太宗无奈,只得携了他手,一同坐在玉阶之上,君臣并肩促膝,相携谈心。
  房玄龄这才道:
  “主上,您当知道,这辅机,近些时日已然是渐有为关陇世阀所驱之势了。他自己身在迷局,可能还看不出,可是主上,您却是看得清楚的,是也不是?”
  太宗默默无语。
  房玄龄又道:
  “是故主上,早晚有一日,那关陇世阀中人,为了自己利益,都会向老臣这一家子下手的……早晚的事而已。
  不止是老臣,马周,刘洎……这些人,都是他们必要铲除的人。
  主上,容老臣说句让您有些不痛快的话儿……
  老臣知道,您早几年前,便已然安排下了一局惊天大局,以期一石二鸟,同时破除这关陇世阀与五姓七望垄断朝堂之势。是也不是?”
  太宗震惊,看着房玄龄。
  房玄龄却笑道:“主上不必担忧,老臣虽然看出来了,可是却真心高兴也真心欢喜……
  老臣果然没有跟错人……单单便是这一局……只怕前后三千年,再难有任何一帝一君,可与主上敌之了……老臣心中欢喜,老臣更也愿意,成为主上这盘惊天大局之中的马前卒,车前锋……
  是故,还请主上恩准,便将那荆王女赐于小儿罢!老臣心中明白,无论主上也好,太子殿下也好,都是仁厚爱恤的好君王。只要有二位在,老臣这几个孩子,便是会有些牺牲,也不必丢了性命……
  或者,四子之中,总有三子可保性命的。甚至老臣那些孙儿们,老臣的子孙后代……
  终究还是会富贵荣华的。
  是也不是?
  老臣既然知道了主上这般心性,那便自当做些什么,至少也得配得上主上这番心才是……
  是故主上,您便准了罢!
  好歹有女在老臣府中,那荆王总是会安生的。
  主上,只要荆王安生了,不敢动,那但有咱们君臣一日,他便必然要不畅一日。年长日久,咱们还怕耗不过他?
  只要他一死,主上的局再一成……
  这大唐天下,便是真的太平啦!”
  良久,良久,太宗含泪拉了房玄龄之手,放在掌中拍了又拍,拍了又拍。
  哽咽之声,一时难以自持。
  最后,他终究还是道:
  “好……好……
  朕答应你。
  无论如何,那几个好孩子,朕必然不会叫他们丢了性命的……便是朕百年之时,也会一定设尽办法,保他们平安……
  玄龄……朕的好玄龄……
  朕代这大唐百姓,谢谢你了!”
  言毕,君臣二人,皆泪流满面。
  次日早朝,太宗当朝旨,遂赐婚荆王元景之长女于房玄龄三子房遗则。
  此旨一出,众臣哗然,尤其元景,闻旨之后,立时快马加鞭,亲至九成宫抗表请辞此事,并道长女早有婚约,不当如此。
  太宗乃道婚令已下,且更直言,荆王所言之婚约,实为幼时口头戏语,无媒无聘算不得数。
  荆王闻言愕然,然皇命难违,只得允。
  太宗遂赐遗则三车金银宝器,以示恩厚。房玄龄欲辞,却被太宗一言驳回。
  太宗更亲至房府,主持大婚,一时朝中诸人,皆为纳罕。
  ……
  是日朝毕。
  九成宫内丹霄殿中。
  今日轮到马周当值,李治便与之议论朝中之事。
  “师傅以为,今日之事,为何?”
  李治发问,马周便深思片刻道:
  “房相忠贞,世所皆知。只怕此事,也是房相所求了。否则以主上之意,本当是出降公主才配得上房府之功。”
  李治点头,便叹道:
  “难得房相如此大义……只可惜日后,他怕是要为这荆王女,或者是高阳妹妹,多受些磨难了。”
  马周便坦然一笑道:
  “一切端看主上与太子殿下了。若是主上与太子殿下不欲他房府受难,那再不会受难的。”
  李治闻言,便正色道:
  “治无才,但若能得保忠臣良相,自当尽力而为。”
  马周含笑点头。
  夜。
  九成宫。
  排云殿。
  媚娘看着窗外,轻轻地叹息,心中感慨无端。
  徐惠见状,知机道:
  “可是因为今日朝堂之上,房丞相之事?”
  “自古人心皆趋利避害。而今大唐得房丞相为社稷之故,竟不惜以举家之力尽忠大唐……真乃古来第一高义也。”
  媚娘轻叹。
  徐惠虽然知机,然于这等军国大事上,却是不如媚娘,便皱眉道:
  “你这话儿说得我好生迷惑。不过是娶了荆王女,有何不当?”
  媚娘摇头不语,良久才道:“惠儿,你久伴陛下之侧,当知这荆王之心罢?”
  徐惠想了想:“荆王反意,天下皆知。”
  “那之前高阳公主之事……你可还记得?”
  徐惠何等人物?当下便被点破,惊道:
  “你是说……你是说此番,却是当年事的重演?”
  媚娘点头,叹息道:
  “我曾有幸,与房丞相秘会一二,也约略能够猜得出,当朝诸臣之中,最得陛下信任的,只怕不是国舅爷,却是房丞相……
  可是我再想不到,为了陛下这份信任,房丞相能牺牲至此……
  当真是难得。”
  徐惠也感佩不已,轻轻道:
  “是呀……
  此番荆王之事,却与淑妃之事不同。一旦事发,那陛下断然是要处置了一干人等的……而因为那荆王女之故,只怕陛下也不能不处置了房府诸子……
  房相真高义也……”
  言及此,徐惠便思念一转道:
  “不成,媚娘,你得想个法子,提醒一下太子殿下才是。
  陛下虽然知道房相之心,可若太子殿下不知道,那岂非要出些事端?”
  媚娘犹豫,徐惠便推她一把道:
  “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在使些小性子?有什么事,先保了房相再说罢!”
  媚娘一想,便也终究放下心中芥蒂,点头应好。
  片刻之后。
  丹霄殿中。
  李治看了媚娘手书,心中感怀,良久才道:
  “说到底,还是她知我。”
  德安见状,便轻轻道:
  “莫非,武姐姐也是来劝殿下保房相的?”
  李治点头,便着德安将媚娘手书烧掉,又想了一想,道:“德安,明日你去孙道长那儿一趟……务必要请他入房府,为房相诊视一番身体……
  一定要保得房相长命百岁才好。”
  “是。”
  又想了一想,终究还是叹着气取了一张纸来,开始写回于媚娘的手书。
  德安见状,暗暗好笑,便自上前研墨。
  可刚写了几个字,便见明和气急败坏地跑了进来,嘴里只嚷嚷道:
  “殿下……殿下!不好啦!不好啦!
  东宫……东宫出事啦!”
  李治一怔,便放下笔,怒道:
  “那些人,又惹了什么事出来?”
  明和喘了口大气,在李治面前站定,才道:
  “前些日子,刘昭训与长世子(李治是太子,他的儿子可以称为长世子,因为暂时还没有封号,或者皇太孙也成。不过此处只有李治自己,所以用长世子更合适)因长世子满月礼之事,上请太子妃着准刘子冲刘大人入内探视。
  结果太子妃不允,还道刘大人身为外戚,不当入内。刘昭训闻言心中不满,却也没说什么。
  可是一旁的萧良娣听到了,却道此事不当由太子妃做主,竟自己来了九成宫,至贵妃娘娘处,请了娘娘懿旨,准了刘大人入内。
  结果……结果太子妃知道了说刘昭训无视宫规礼制在前,萧良娣助纣为虐在后,竟将二位都下了宫禁……
  萧良娣不服,便又着身边侍女玉凤来九成宫见贵妃娘娘,告知此事。结果贵妃娘娘因有事随主上外出,玉凤不得见。
  太子妃又知道了,便着身边宫人擒住了玉凤,要打她三十大板。萧良娣知道身边人被打,当下竟然跑去与太子妃大闹一场,结果因为尚未出月便出宫,竟然生了一场大病……
  萧良娣的父亲知道此事,很是气愤,便参了太子妃一本到主上面前……
  方才,主上发了好大的脾气,正着王公公来传殿下呢!王公公知道殿下为难,所以先悄没声儿地着了明安公公来告诉明和,叫殿下小心些……”
  明安正说着,便闻得殿外旨传李治。
  李治闻传,急忙应之,心中怒火,也难自抑。
  片刻之后。
  李治叉手,立在丹霄殿内,一脸无奈地看着太宗高坐案几之后,看着自己。
  良久,太宗才道:
  “你都听说了。”
  “儿臣不孝,竟纵得诸侍嫔以这等微末小事来烦父皇……请父皇治罪!”
  李治一掀衣摆便要下跪,却被太宗制止:
  “此事怎么着,也怪不得你——你自孩子出世之后,与他们便聚少离多,又是国事烦忙,难免不能尽量照顾她们几母子。
  说起来,你也是许久不曾回去过了,去看看也是好的。”
  李治闻言便心中不喜,然仍是强道:
  “父皇不必担忧,国事要紧。再者父皇龙驾回转之时,有的是见面之机。且如此咱们与高丽之战正烦重,稚奴不当离开……
  父皇不必担忧,论起来,此事却是稚奴正妃的不是。说到底,这宫中诸事,当由母后做主。
  如今母后不在,自然便是贵母妃与德母妃为尊。她不经贵德二位之意便拒绝刘昭训之事,是为不佳。又违逆贵母妃之意……
  父皇,稚奴请父皇准奏,罚停她半年之俸以示微惩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