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526/ 为您提供明末小兵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万胜和果然诚信,两天后,所有货物都已备好,甚至知道杨铮无法运回管河,提前雇来几艘大船。
在岸边,杨铮与万胜和寒暄,最后说道:“万掌柜,在下还需要大量的盐、肉食,鸡鸭最好是活得,不知掌柜可以办到?”
万胜和想了想,只要有钱赚,谁还在意其他的,道:“杨大人放心,万某尽力而为。”
杨铮道:“好,如果备齐后,送到管河处即可,一手拿货一手给钱!”
为了不招人耳目,杨铮带领十艘大船先去了管河,众人齐心协力把货物卸下,赏了船夫一些银子后,便打发他们走了。
望着这堆积如山的货物,杨铮一众弟兄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粮食不再稀缺,自己与家人可以吃上干饭。犯愁的便是还要把它们重新装船,好拉到河岸的制定地点。那回寨的山路也让弟兄们直嘀咕。
不过三条船,怕是费时不少。
看来还要买几条船才行!
……
回到山寨,已是六月三日了。
杨铮大张旗鼓的回到山寨,队伍再次沸腾。
才出去了几天,便拉回了这么多粮食,望着一辆辆满载的牛车,众人对于军爷的认知,再次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新加入不久的难民,心思也安定下来,开始融入这里,把自己当成山寨的一份子。
有了这批物资,山寨必定新上一个台阶!
杨铮离开的几天,队伍一切安定,顾泥匠的砖窑地址已经选好,离山寨东南三里左右,那里粘土众多,又临近有河,现在每天只是带人过去挖掘建设。
粗糙的寨墙已经建好了三分之一,而且每天都已惊人的速度延伸,怕是用不了几天,“城墙”便会建好。至于剩下的土石,杨铮决定用来埋填山寨前方的洼地,或是修路使用。
还有数量众多的青石,也都单独堆放在中央场地,这是留着做地基使用。
这一夜,队伍告别了稀饭野菜,肉汤干饭吃了个饱。
饱饭后,杨铮把众多管事叫到一起,对队伍以及山寨都要重新规划。
最不缺的便是银子,还有五万多两,支撑到明年开春完全没有问题!
生铁拉回了两千多斤,煤也有三千斤,所以匠作坊要重新开工,尽可能的打造鸟铳和枪头。
队伍吃水依然要去山下的河道挑水,多有不便,所以在山寨打几口井也是必须。
而且队伍来到此地,人生地不熟,所以很有必要派出骑兵四下探路,包括周围的庄子,县城,山头,道路,都要打探清楚,做好标记,以便为将来使用。
弟兄们重新编伍。扣除三百多人的辎重队,杨铮现在共有青壮两千四百名,基本上分为长枪兵与刀盾兵,还有骑兵八十四人,铳兵三十人,炮兵没有踪影。
这两千多人分为四总,每总分四队,每队五甲,每甲五伍,五人为一伍。并设有伍长一人,甲长一人,甲副两人。队与总同样如此。
还有旗手,鼓手,护旗手这些也要重新安排。
由于新来的弟兄太多,所以原来的队兵尽数成了军官。
这当中人员安排。
一总以高魁为把总,陆文昭王炼为副把总。
二总以赵大喜为把总,林总相张万福为副把总。
三总为岳柱为把总,施进扬宁贵为副把总。
四总为许大发为把总,罗就业杨静为副把总。
骑兵与火枪队由杨铮直接接管,扎克伊腾布任骑兵队官,许大喜任火枪队队官。
辎重队由严宇文为正,赵旗李颜道为副队长。
像队长队副,甲长甲副,伍长,杨铮也都已选定,将由各自把总宣读。
从明日开始,队伍训练开始。一总二总首先,剩余两总继续建设山寨。七天后,轮换。
吴川升为队中赞画,其余诸人不变。
其余人一脸羡慕的看向吴川,会识字就是好啊,才来多少天,就升为赞画了,像那施厚泰,也是一人身兼多职,很受军爷器重!
是不是自己也要多读些书?诸人都有了些小心思。
吴川也很高兴,没有人不喜欢被重视,他想了想,站起身,道:“军爷,山寨建好了,是不是要有个响亮的名字?”
一下沉闷的“议事厅”立刻被点燃,诸人各抒己见,有嚷道英雄寨的,有嚷道神武将军的,还有叫天地寨的,总之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杨铮听了直皱眉头,不但俗气,而且侵权。他自己也没想好,对于手下提出的名字只是摇头。
吴川再次站起,问道:“不知军爷对于山寨今后的要求是什么?”
杨铮想了想,铮然道:“驱除鞑虏,扫荡流寇,还天下太平!”
众人吃惊!这个目标大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吴川抱拳道:“军爷抱负远大,非常人所及,学生钦佩!还请为山寨赐名!”
施厚泰率先反应过来,起身抱拳道:“还请军爷为山寨赐名!”
许大发也明白过来,同样说道:“还请军爷为山寨赐名!”
剩下诸人便纷纷抱拳道:“还请军爷为山寨赐名!”
杨铮站起,凛然道:“此地原是荒芜之地,我们是外来人,也是新入,新寨新气象,山寨就叫新寨,队伍便叫新军!”
……
六月二十五日,顾泥匠的砖窑终于烧出了第一批红砖。数目不多,五百块。
不过这也够轰动的了,杨铮领着一众管事前去观看。
炎炎烈日下,窑夫们个个汗流浃背,他们勤快麻利的从窑洞里将烧好冷却的红砖背出,垒放在空旷处。
杨铮拿起一块,厚重还带有热量,比后世的红砖明显大了不少,底下刻了一行小字:“十二年六月七日王二制坯。”
其他管事也纷纷拿在手里好奇鉴赏着。
顾泥匠等人站在一边小心翼翼,这是第一批砖,他们倾注了很大心血,就怕烧制不好惹怒了军爷。
等了一会,杨铮道:“顾师傅做的不错,来人,赏顾师傅十两银子,另外赏窑夫每人一斗米!”
顾泥匠与一众窑夫感谢。
杨铮表情凝重,看着堆放起来的五百块红砖,好是好,可这能干什么,一间房屋都不够用的!便问道:“数量太少,能不能一次烧制一万块?”
顾泥匠紧张道:“军爷,这,人手不够啊!”
杨铮道:“这你放心,我会再派三百人供你差遣。以后这砖窑不但烧制红砖青砖,还要有瓦片瓷罐!放心大胆去做即可。”
顾泥匠与他的两个儿子激动溢于言表,匍匐在地,道:“军爷放心,老小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这砖窑建起来!”
……
这一个月来,扩建的匠作坊也打制了七十杆鸟铳,三百多个枪头,令人欣喜的同时,也为火药的不足而担忧。
现在铳兵共有一百人,从平乡购买的五百斤火药如今剩下了不到三百斤,而且火绳同样短缺。
铳兵不似长枪兵刀盾兵,如果想让他们成为军中利器,每天的实弹训练必不可少。
杨铮不是没有想过火药自己制造,木炭不缺,可关键的硝石硫磺哪里去找,所以时机并不成熟,还是以买为主。
杨铮决定明天去一趟徐州,找那万胜和商议,如果不成,许靖忠可以尝试一下!
他是守城兵士,路数广,加上对银钱的渴望,应该可以合作!
在岸边,杨铮与万胜和寒暄,最后说道:“万掌柜,在下还需要大量的盐、肉食,鸡鸭最好是活得,不知掌柜可以办到?”
万胜和想了想,只要有钱赚,谁还在意其他的,道:“杨大人放心,万某尽力而为。”
杨铮道:“好,如果备齐后,送到管河处即可,一手拿货一手给钱!”
为了不招人耳目,杨铮带领十艘大船先去了管河,众人齐心协力把货物卸下,赏了船夫一些银子后,便打发他们走了。
望着这堆积如山的货物,杨铮一众弟兄高兴又犯愁,高兴的是粮食不再稀缺,自己与家人可以吃上干饭。犯愁的便是还要把它们重新装船,好拉到河岸的制定地点。那回寨的山路也让弟兄们直嘀咕。
不过三条船,怕是费时不少。
看来还要买几条船才行!
……
回到山寨,已是六月三日了。
杨铮大张旗鼓的回到山寨,队伍再次沸腾。
才出去了几天,便拉回了这么多粮食,望着一辆辆满载的牛车,众人对于军爷的认知,再次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新加入不久的难民,心思也安定下来,开始融入这里,把自己当成山寨的一份子。
有了这批物资,山寨必定新上一个台阶!
杨铮离开的几天,队伍一切安定,顾泥匠的砖窑地址已经选好,离山寨东南三里左右,那里粘土众多,又临近有河,现在每天只是带人过去挖掘建设。
粗糙的寨墙已经建好了三分之一,而且每天都已惊人的速度延伸,怕是用不了几天,“城墙”便会建好。至于剩下的土石,杨铮决定用来埋填山寨前方的洼地,或是修路使用。
还有数量众多的青石,也都单独堆放在中央场地,这是留着做地基使用。
这一夜,队伍告别了稀饭野菜,肉汤干饭吃了个饱。
饱饭后,杨铮把众多管事叫到一起,对队伍以及山寨都要重新规划。
最不缺的便是银子,还有五万多两,支撑到明年开春完全没有问题!
生铁拉回了两千多斤,煤也有三千斤,所以匠作坊要重新开工,尽可能的打造鸟铳和枪头。
队伍吃水依然要去山下的河道挑水,多有不便,所以在山寨打几口井也是必须。
而且队伍来到此地,人生地不熟,所以很有必要派出骑兵四下探路,包括周围的庄子,县城,山头,道路,都要打探清楚,做好标记,以便为将来使用。
弟兄们重新编伍。扣除三百多人的辎重队,杨铮现在共有青壮两千四百名,基本上分为长枪兵与刀盾兵,还有骑兵八十四人,铳兵三十人,炮兵没有踪影。
这两千多人分为四总,每总分四队,每队五甲,每甲五伍,五人为一伍。并设有伍长一人,甲长一人,甲副两人。队与总同样如此。
还有旗手,鼓手,护旗手这些也要重新安排。
由于新来的弟兄太多,所以原来的队兵尽数成了军官。
这当中人员安排。
一总以高魁为把总,陆文昭王炼为副把总。
二总以赵大喜为把总,林总相张万福为副把总。
三总为岳柱为把总,施进扬宁贵为副把总。
四总为许大发为把总,罗就业杨静为副把总。
骑兵与火枪队由杨铮直接接管,扎克伊腾布任骑兵队官,许大喜任火枪队队官。
辎重队由严宇文为正,赵旗李颜道为副队长。
像队长队副,甲长甲副,伍长,杨铮也都已选定,将由各自把总宣读。
从明日开始,队伍训练开始。一总二总首先,剩余两总继续建设山寨。七天后,轮换。
吴川升为队中赞画,其余诸人不变。
其余人一脸羡慕的看向吴川,会识字就是好啊,才来多少天,就升为赞画了,像那施厚泰,也是一人身兼多职,很受军爷器重!
是不是自己也要多读些书?诸人都有了些小心思。
吴川也很高兴,没有人不喜欢被重视,他想了想,站起身,道:“军爷,山寨建好了,是不是要有个响亮的名字?”
一下沉闷的“议事厅”立刻被点燃,诸人各抒己见,有嚷道英雄寨的,有嚷道神武将军的,还有叫天地寨的,总之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杨铮听了直皱眉头,不但俗气,而且侵权。他自己也没想好,对于手下提出的名字只是摇头。
吴川再次站起,问道:“不知军爷对于山寨今后的要求是什么?”
杨铮想了想,铮然道:“驱除鞑虏,扫荡流寇,还天下太平!”
众人吃惊!这个目标大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吴川抱拳道:“军爷抱负远大,非常人所及,学生钦佩!还请为山寨赐名!”
施厚泰率先反应过来,起身抱拳道:“还请军爷为山寨赐名!”
许大发也明白过来,同样说道:“还请军爷为山寨赐名!”
剩下诸人便纷纷抱拳道:“还请军爷为山寨赐名!”
杨铮站起,凛然道:“此地原是荒芜之地,我们是外来人,也是新入,新寨新气象,山寨就叫新寨,队伍便叫新军!”
……
六月二十五日,顾泥匠的砖窑终于烧出了第一批红砖。数目不多,五百块。
不过这也够轰动的了,杨铮领着一众管事前去观看。
炎炎烈日下,窑夫们个个汗流浃背,他们勤快麻利的从窑洞里将烧好冷却的红砖背出,垒放在空旷处。
杨铮拿起一块,厚重还带有热量,比后世的红砖明显大了不少,底下刻了一行小字:“十二年六月七日王二制坯。”
其他管事也纷纷拿在手里好奇鉴赏着。
顾泥匠等人站在一边小心翼翼,这是第一批砖,他们倾注了很大心血,就怕烧制不好惹怒了军爷。
等了一会,杨铮道:“顾师傅做的不错,来人,赏顾师傅十两银子,另外赏窑夫每人一斗米!”
顾泥匠与一众窑夫感谢。
杨铮表情凝重,看着堆放起来的五百块红砖,好是好,可这能干什么,一间房屋都不够用的!便问道:“数量太少,能不能一次烧制一万块?”
顾泥匠紧张道:“军爷,这,人手不够啊!”
杨铮道:“这你放心,我会再派三百人供你差遣。以后这砖窑不但烧制红砖青砖,还要有瓦片瓷罐!放心大胆去做即可。”
顾泥匠与他的两个儿子激动溢于言表,匍匐在地,道:“军爷放心,老小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这砖窑建起来!”
……
这一个月来,扩建的匠作坊也打制了七十杆鸟铳,三百多个枪头,令人欣喜的同时,也为火药的不足而担忧。
现在铳兵共有一百人,从平乡购买的五百斤火药如今剩下了不到三百斤,而且火绳同样短缺。
铳兵不似长枪兵刀盾兵,如果想让他们成为军中利器,每天的实弹训练必不可少。
杨铮不是没有想过火药自己制造,木炭不缺,可关键的硝石硫磺哪里去找,所以时机并不成熟,还是以买为主。
杨铮决定明天去一趟徐州,找那万胜和商议,如果不成,许靖忠可以尝试一下!
他是守城兵士,路数广,加上对银钱的渴望,应该可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