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6526/ 为您提供明末小兵传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一周后,七千多人的队伍终于全部到齐,辎重牛车骡马样样都没有落下,与他们同来的还有管河主薄王旷以及他的一众手下。
不出弟兄所料,这王旷果然心生歹意,不但漫天要价,而且以聚众为匪的名义相威胁,索要所有物资的一半。
吴川先是虚与委蛇,然后让许大发雷霆之势拿下王旷,占了那管河处。
现在那管河处有弟兄五十人,加上收买叛变的七人,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王旷身形狼狈,不复昨日的飞扬跋扈,见到杨铮后,也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更显得惶恐不安。
人,不作就不会死!
对于王旷一等人,杨铮没有杀他的理由,不过吃相难看一些,并没有其他的罪过,说不定以后还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所以暂时管押,当作免费的劳力也不错。
而通过这件事情,吴川的处事表现也让杨铮刮目相看。
在杨铮的授意下,吴川统筹安排,队伍昼伏夜渡,孩童先过,然后是老弱女人,最后才是青壮与辎重。由于大船每次只能一次搭载八十多人,渡河一连进行了五天,再加上夜里视力模糊,所以众人异常辛苦,好在没有人员落水或是走丢。
人数又比以前多了一千,不过粮食却剩下了不到五百石,七千多人省吃简用的话,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所以买粮,迫切需要解决。
杨铮决定过几日去一趟徐州,买粮的同时也顺便给家里去一封书信。当初气盛高傲,瞒着家人跟随大哥与一众镖师去往山西太原,可谁曾想路上落了难,阴差阳错做了边军。
这一去便是大半年,为了让父母不再担惊受怕,所以报个平安是必须的!
……
杨铮现在共有登记在册的青壮二千七百五十八人,数目很惊人,可质量除了当初跟随自己的五六百人有点劲卒的味道外,剩下众人则是纯粹的庄稼汉子。
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当初加入队伍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训练他们是来不及了,现在要做的首先是把山寨的城墙建好,没有城墙围护,杨铮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寨墙不求高大结实,可以挡住战马跨过即可,现在寨墙只是用了木头像篱笆一样简单围了起来,等条件允许了,再用青砖巨石重新建设。
粗糙的寨墙有了,小金山也要改变,别的地方不说,起码紧挨山寨的山头必须要做改变。
杨铮把青壮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挖掘后山,尽量把他们挖成陡峭处,一部分挖掘山头,日后上面建上瞭望台。剩下人挖掘横亘在山寨中间的这座。
不过后山与山头的挖掘适可而止,要有个度。
杨铮下令后,众人在各自管事的带领下立刻忙碌起来。七千多人可不是个小数目,除去不能工作的孩童,漫山遍野都是人影,杨铮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景象,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杨铮改山,不过杨铮并不愚,而是从实际出发,迫不得已而为之。
青壮挥舞着锄头镐头卖力挖掘,老弱女人则是把挖来的泥土运到木头寨墙那里,毕竟用木头做寨墙不是长久之道,时间一长,木头干枯,不仅脆弱,而且不防火,如果加上土堆碎石夯实,防护起来绝对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至于挖掘出来无法搬动的大块石头,杨铮决定将来用他们做地基,不管是房屋还是城墙。
……
山寨大面积建设,未来势必用到青砖红砖,所以建一座窑避免不了,总不能千里迢迢跑去别的地方买砖吧!
杨铮放出话后,果然从队伍中找到几位烧窑的师傅!
在临时设置的议事厅里,杨铮见到了诸位。
精于烧窑的师傅名叫顾泥匠,一家人刚加入队伍不久。五十多岁,浑身黝黑,粗手粗脚,同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还有五人都是制砖的劳工,主要负责把踩好的泥放在木框内用铁线拉平,再刻上字模。
经顾泥匠介绍,他们父子三人世代烧窑,不但瓷器,青砖瓦片还有城墙用的大块青转他们也懂。
他说道:“不知军爷要烧制红砖还是青砖?”
杨铮好奇道:“有区别吗?”
顾泥匠道:“当然有区别,红砖与青砖虽说用料一样,可烧制方法大不着同,红砖烧好后,放在那里让它自然冷却即可,但青砖不同,窑炉密封,还要掌握好下水量,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青砖走样,不结实耐用。”
杨铮问道:“一次最多烧制多少?”
顾泥匠道:“军爷,老朽当年的作坊是个小作坊,最多一次五百块。用了半月之久。”
杨铮又问了烧制青砖的用料,砖坯的制作流程,顾泥匠都一一解答。
杨铮不懂如何烧制,可听了顾泥匠的介绍后,表情凝重,青砖烧制太过复杂,耗时又长,虽然它比红砖抗风化,耐腐蚀,可杨铮现在消费不起。
先用红砖,等条件好了,再烧制青砖!
杨铮决定后,说道:“砖窑建好后,你便为管事,每月会有一定的月钱。和匠作坊一样,出窑的每块砖都要标记。”
顾泥匠惊喜不已,这就做官了?而且听军爷的意思,这座砖窑似乎非常重要,建设好了,那自己一家人在山寨也可以过得好些,不必像以前那样有一顿没下顿!
顾泥匠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尽力建设好,不能辜负军爷,更不能给自己丢脸,等军爷吩咐完后,便欢天喜地的领着众人出去寻找建窑的地址了。
……
改造小金山工程浩大,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而队伍每天都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顿顿稀饭野菜可不行,时间久了,容易出现头晕发胀尿血的症状。
杨铮可不想山寨没有建好,便有人倒下,这也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所以在建设的第二天,便带领六个弟兄去徐州买粮了。
不出弟兄所料,这王旷果然心生歹意,不但漫天要价,而且以聚众为匪的名义相威胁,索要所有物资的一半。
吴川先是虚与委蛇,然后让许大发雷霆之势拿下王旷,占了那管河处。
现在那管河处有弟兄五十人,加上收买叛变的七人,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王旷身形狼狈,不复昨日的飞扬跋扈,见到杨铮后,也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更显得惶恐不安。
人,不作就不会死!
对于王旷一等人,杨铮没有杀他的理由,不过吃相难看一些,并没有其他的罪过,说不定以后还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所以暂时管押,当作免费的劳力也不错。
而通过这件事情,吴川的处事表现也让杨铮刮目相看。
在杨铮的授意下,吴川统筹安排,队伍昼伏夜渡,孩童先过,然后是老弱女人,最后才是青壮与辎重。由于大船每次只能一次搭载八十多人,渡河一连进行了五天,再加上夜里视力模糊,所以众人异常辛苦,好在没有人员落水或是走丢。
人数又比以前多了一千,不过粮食却剩下了不到五百石,七千多人省吃简用的话,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所以买粮,迫切需要解决。
杨铮决定过几日去一趟徐州,买粮的同时也顺便给家里去一封书信。当初气盛高傲,瞒着家人跟随大哥与一众镖师去往山西太原,可谁曾想路上落了难,阴差阳错做了边军。
这一去便是大半年,为了让父母不再担惊受怕,所以报个平安是必须的!
……
杨铮现在共有登记在册的青壮二千七百五十八人,数目很惊人,可质量除了当初跟随自己的五六百人有点劲卒的味道外,剩下众人则是纯粹的庄稼汉子。
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当初加入队伍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训练他们是来不及了,现在要做的首先是把山寨的城墙建好,没有城墙围护,杨铮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寨墙不求高大结实,可以挡住战马跨过即可,现在寨墙只是用了木头像篱笆一样简单围了起来,等条件允许了,再用青砖巨石重新建设。
粗糙的寨墙有了,小金山也要改变,别的地方不说,起码紧挨山寨的山头必须要做改变。
杨铮把青壮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挖掘后山,尽量把他们挖成陡峭处,一部分挖掘山头,日后上面建上瞭望台。剩下人挖掘横亘在山寨中间的这座。
不过后山与山头的挖掘适可而止,要有个度。
杨铮下令后,众人在各自管事的带领下立刻忙碌起来。七千多人可不是个小数目,除去不能工作的孩童,漫山遍野都是人影,杨铮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景象,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杨铮改山,不过杨铮并不愚,而是从实际出发,迫不得已而为之。
青壮挥舞着锄头镐头卖力挖掘,老弱女人则是把挖来的泥土运到木头寨墙那里,毕竟用木头做寨墙不是长久之道,时间一长,木头干枯,不仅脆弱,而且不防火,如果加上土堆碎石夯实,防护起来绝对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至于挖掘出来无法搬动的大块石头,杨铮决定将来用他们做地基,不管是房屋还是城墙。
……
山寨大面积建设,未来势必用到青砖红砖,所以建一座窑避免不了,总不能千里迢迢跑去别的地方买砖吧!
杨铮放出话后,果然从队伍中找到几位烧窑的师傅!
在临时设置的议事厅里,杨铮见到了诸位。
精于烧窑的师傅名叫顾泥匠,一家人刚加入队伍不久。五十多岁,浑身黝黑,粗手粗脚,同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还有五人都是制砖的劳工,主要负责把踩好的泥放在木框内用铁线拉平,再刻上字模。
经顾泥匠介绍,他们父子三人世代烧窑,不但瓷器,青砖瓦片还有城墙用的大块青转他们也懂。
他说道:“不知军爷要烧制红砖还是青砖?”
杨铮好奇道:“有区别吗?”
顾泥匠道:“当然有区别,红砖与青砖虽说用料一样,可烧制方法大不着同,红砖烧好后,放在那里让它自然冷却即可,但青砖不同,窑炉密封,还要掌握好下水量,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青砖走样,不结实耐用。”
杨铮问道:“一次最多烧制多少?”
顾泥匠道:“军爷,老朽当年的作坊是个小作坊,最多一次五百块。用了半月之久。”
杨铮又问了烧制青砖的用料,砖坯的制作流程,顾泥匠都一一解答。
杨铮不懂如何烧制,可听了顾泥匠的介绍后,表情凝重,青砖烧制太过复杂,耗时又长,虽然它比红砖抗风化,耐腐蚀,可杨铮现在消费不起。
先用红砖,等条件好了,再烧制青砖!
杨铮决定后,说道:“砖窑建好后,你便为管事,每月会有一定的月钱。和匠作坊一样,出窑的每块砖都要标记。”
顾泥匠惊喜不已,这就做官了?而且听军爷的意思,这座砖窑似乎非常重要,建设好了,那自己一家人在山寨也可以过得好些,不必像以前那样有一顿没下顿!
顾泥匠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尽力建设好,不能辜负军爷,更不能给自己丢脸,等军爷吩咐完后,便欢天喜地的领着众人出去寻找建窑的地址了。
……
改造小金山工程浩大,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而队伍每天都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顿顿稀饭野菜可不行,时间久了,容易出现头晕发胀尿血的症状。
杨铮可不想山寨没有建好,便有人倒下,这也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所以在建设的第二天,便带领六个弟兄去徐州买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