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3633/ 为您提供曹营上将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话说曹操“赶走”了狂士弥衡,在将要出兵徐州之际又接到前线急报。当时曹操正在吃饭,曹洪突然闯入,对曹操说道:“丞相大事不好!袁绍出兵了!”
曹操镇定说道:“离其发檄文已过数日,此时出兵有何稀奇?”
曹洪急忙将手中的军报呈给曹操,并说:“这次袁绍共兴步骑大军七十万,其先锋大将颜良统兵步骑各五万直扑白马,如今白马津已经失守。这是昨日从白马传来的急报,此时颜良必然已经在猛攻白马要塞了。”
曹操听到袁绍有“七十万”大军的时候脸色微变,喃喃自语道:“袁绍之冀、幽、并三州北面皆与鲜卑、乌桓接壤,其在边境至少部署了十至二十万人马,这些人马袁绍断然不会撤走。再加上抵御辽东公孙康又要三、五万人,及各州郡守备,今其出兵七十万,照此推选如今袁绍拥兵近百万!”
曹洪见曹操发愣,便喊了一声,曹操方才回过神来问曹洪道:“你方才说袁绍出兵七十万,然后呢?”
曹洪见曹操又问,只好又将军报内容大致说了一遍。曹操摊开书简,方才知道白马危急。他冷静想了一下之后,便立即传宇文宪来见他。
曹操见宇文宪到来,急忙对他说道:“颜良率军十万猛攻白马,形势万急。我担心刘延抵挡不住向于禁求援,而袁绍将趁于禁援白马之际又遣大军夺延津,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所以我现在要你快马赶往延津,命于禁不可出兵。而后再赶往白马,助刘延和子和供守白马,直至我大军到来。”
宇文宪听到白马有危险立即想到了自己那帮兄弟,当下立即应下,又问曹操给他多少兵马,曹操却说一兵一卒也没有。这让宇文宪有些泄气,不过曹操又说:“许都虽无兵马,然我早已命子和于白马秘密训练了一支精锐,足可抵数万大军。你到白马时只需向子和问及此事,其便会告诉你。”
宇文宪知道事情紧急,回家便穿上了甲胄、带着兵器,骑马飞奔出城,连和家中弟妹及三位娇妻道别都没有就走了。
事情就像曹洪预料的,颜良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白马津,之后又马不停蹄来到白马城下。
宇文宪从许都出发的当天,颜良便组织军队攻城。白马要塞虽然城墙高大坚固,却无险要之地可以依托,这使得颜良的十万大军得以全部展开。他命部下淳于琼总督三路兵马各一万人攻白马东、西、南三门,自己则率七万主力猛攻北门。
城上刘延对曹纯说:“袁军四面围攻,烦请将军分兵把守其余三处,北门便交与我吧。”
曹纯从命,除张彪留下和刘延同守北门外,又命严峰、孟举守东门,魏都、张旭守西门,他自己则守南门。
北门袁军抬着无数简易云梯正在不断向城墙靠近,冲车也紧随其后,步兵之后弓箭手交替推进,射箭以压制守城的曹军。
城上张彪见袁军步兵已经进入弓弩手的射程范围,便下令放箭。袁军顿时死伤一片,然而片刻之后,袁军弓箭手便开始还击,使得步兵压力大减,且迅速到达了城墙下并搭上了云梯。
“雷石滚木!给我砸!”张彪又下令道。
袁军开始爬城墙,却多被雷石滚木砸下,或直接被砸死,或从云梯上坠下而亡。当然,也有一些幸运的能登上城楼,但因为势单力薄,往往刚爬上去就被杀死。
双方激战差不多有一个时辰,颜良身边军师郭图说道:“将军,我军攻城器械后日便能全部抵达,何不那时再攻?此时强行攻城,必死伤惨重,将军,撤军吧!”
颜良却不以为然,他说:“自古攻城一方死伤总是比守城多,此乃兵家常事。我之所以夺了白马津便立即挥师至此,正是为了攻其不备。兵贵神速,若等后日,曹军便有准备时间,届时我军攻城更难。”
郭图又道:“我军兵力十倍于曹军,粮草亦是如此,何不围而不攻?待其粮尽,便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此城。”
颜良反驳道:“若围而不攻,需耗费多少时日?白马乃大河南岸之要塞,若不迅速夺下,曹操必然援救,届时白马更难攻取,先生不必再说了!”
郭图见颜良不听谏言,只好作罢。这时他看见城上似乎有一人来回跑动,哪里形势危急他便冲向哪里,每次袁军快要突破一个口子,那人便迅速杀到,将袁军压了回去。
“此必曹军将校!”郭图立即指给颜良看说:“将军你看,那人必是曹军将校,此人若死曹军士气必定大挫。”
颜良看到了那个人,便取出所配二石铁胎弓,策马上前。接着便瞄准了那个曹军将校,两军激战正酣,弓箭上下来往不绝,哪里会有人注意到颜良射出的这一支箭。
“呜!”
“啊!将军!将军”
那曹军将校被颜良不偏不倚射中心脏,其实颜良本来还打算射第二箭的,因为他觉得一箭杀不死那个人,因为他一直在移动。结果凑巧,当时那人停了下来,于是颜良便改瞄准心脏。
话说刘延正在督战,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惨叫,急忙搜寻,发现那人倒地位置后便跑了过去。
“张将军!你这”刘延口中的张将军,也就是那个被颜良射中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和刘延同守北门的张彪。
张彪此时还有一息尚存,他抓着刘延的手说道:“我我不行了,请太守帮帮在下一个忙!”
“你说!只要我刘某能办到的一定做到!”刘延答道。
张彪说:“麻烦你告诉宇文宪,请他帮我找到我的妻子!”
“我知道了,我一定转告!”得到刘延承诺的张彪完成了最后的心愿,支撑他生命的最后一根支柱崩塌了。刘延话音刚落,便见张彪含笑闭眼,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刘延虽然才到白马没几天,却与张彪等人迅速结下了友谊。此时好友身死,他悲愤至极。正巧看见一处有六七个袁军士兵已经登上城楼,他带着怒吼朝那几个人冲了过去。
颜良刚射倒了张彪,现在发现又有一个类似张彪的人物出现,便又准备再射一箭。
这边刘延与三四个士兵刚将登上城楼的援军杀死并把云梯推到,他便又继续督战,正巧他往下看。或许是颜良单人独骑太过显眼,刘延一眼便发现了他。虽然认不出是谁,但此时他可以肯定的是,便是眼前这个人射死了张彪。
“你们几个!去抬一架床弩来!”刘延突然对几个士兵说道。
因为刘延发现了颜良,便躲了起来,以防被射杀。颜良一时找不到目标,便又开始看向别处搜寻。不多时,一架床弩出现在白马北门城楼上。
刘延命人瞄准了骑着马的颜良,颜良也看到了床弩,便想一定是自己被发现了。床弩杀伤力惊人,可以轻易摧毁一辆冲车或者云梯车,因此颜良慌忙撤回。
不过颜良逃跑时特意让马跑出了型,使得刘延的床弩难以瞄准,最终射出时没能射中颜良,以致被他逃到了射程之外。
回到郭图身旁的颜良还处在惊慌之中,这时有一人来报说:“禀将军,主公传令,命将军扼守白马津,围困白马要塞,唯有主公亲令不得攻城。”
颜良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他问那传令兵道:“主公真是这么说的?”
那传令兵献上了一块帛书,颜良取来看,上面的确盖有袁绍的印章。因为是袁绍的军令,颜良不得不从,只好下令撤军。郭图虽然同意不在此时攻打白马要塞,但他却很想知道是谁在袁绍面前进言,以致于袁绍前天刚命颜良攻打白马,现在又不让其出战。
郭图想知道的这个人正是袁绍麾下谋士沮授,虽然当初袁绍派颜良出战时,沮授说了“颜良心胸狭隘,虽骁勇,却不可另起独领一军”的话,惹得袁绍不高兴。然而事后,许攸也觉得颜良是“一介莽夫”,他担心攻打白马出差错,索性向袁绍进言,让颜良围而不攻即可。只要围住白马要塞,便能占据白马津,保证袁军安全度过黄河。
袁绍就是这般,当麾下谋士争吵时他便难以做出决策。可如果是一个谋士单独谏言,他要么不采纳,要么立即采纳并且实行。于是在许攸进言之后,袁绍便发出了那样的军令。
同时,许攸又建议袁绍再派一军攻延津,于是袁绍便遣高览、张郃二将及谋士审配同样率十万军去打延津。
再说宇文宪,火龙驹日行千里,在天黑时他感到了延津,便立即和于禁会了面。此时于禁刚好接到刘延的求救信,正在犹豫要不要分兵。宇文宪暗自庆幸自己来到正是时候,便将曹操让其不要出兵且要小心袁绍再遣一军来攻的命令转达给于禁。
于禁得令之后,虽然解了一时烦恼,却也不免担心白马。毕竟曹操当时给他的命令是保两地三月不失。
曹操镇定说道:“离其发檄文已过数日,此时出兵有何稀奇?”
曹洪急忙将手中的军报呈给曹操,并说:“这次袁绍共兴步骑大军七十万,其先锋大将颜良统兵步骑各五万直扑白马,如今白马津已经失守。这是昨日从白马传来的急报,此时颜良必然已经在猛攻白马要塞了。”
曹操听到袁绍有“七十万”大军的时候脸色微变,喃喃自语道:“袁绍之冀、幽、并三州北面皆与鲜卑、乌桓接壤,其在边境至少部署了十至二十万人马,这些人马袁绍断然不会撤走。再加上抵御辽东公孙康又要三、五万人,及各州郡守备,今其出兵七十万,照此推选如今袁绍拥兵近百万!”
曹洪见曹操发愣,便喊了一声,曹操方才回过神来问曹洪道:“你方才说袁绍出兵七十万,然后呢?”
曹洪见曹操又问,只好又将军报内容大致说了一遍。曹操摊开书简,方才知道白马危急。他冷静想了一下之后,便立即传宇文宪来见他。
曹操见宇文宪到来,急忙对他说道:“颜良率军十万猛攻白马,形势万急。我担心刘延抵挡不住向于禁求援,而袁绍将趁于禁援白马之际又遣大军夺延津,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所以我现在要你快马赶往延津,命于禁不可出兵。而后再赶往白马,助刘延和子和供守白马,直至我大军到来。”
宇文宪听到白马有危险立即想到了自己那帮兄弟,当下立即应下,又问曹操给他多少兵马,曹操却说一兵一卒也没有。这让宇文宪有些泄气,不过曹操又说:“许都虽无兵马,然我早已命子和于白马秘密训练了一支精锐,足可抵数万大军。你到白马时只需向子和问及此事,其便会告诉你。”
宇文宪知道事情紧急,回家便穿上了甲胄、带着兵器,骑马飞奔出城,连和家中弟妹及三位娇妻道别都没有就走了。
事情就像曹洪预料的,颜良十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白马津,之后又马不停蹄来到白马城下。
宇文宪从许都出发的当天,颜良便组织军队攻城。白马要塞虽然城墙高大坚固,却无险要之地可以依托,这使得颜良的十万大军得以全部展开。他命部下淳于琼总督三路兵马各一万人攻白马东、西、南三门,自己则率七万主力猛攻北门。
城上刘延对曹纯说:“袁军四面围攻,烦请将军分兵把守其余三处,北门便交与我吧。”
曹纯从命,除张彪留下和刘延同守北门外,又命严峰、孟举守东门,魏都、张旭守西门,他自己则守南门。
北门袁军抬着无数简易云梯正在不断向城墙靠近,冲车也紧随其后,步兵之后弓箭手交替推进,射箭以压制守城的曹军。
城上张彪见袁军步兵已经进入弓弩手的射程范围,便下令放箭。袁军顿时死伤一片,然而片刻之后,袁军弓箭手便开始还击,使得步兵压力大减,且迅速到达了城墙下并搭上了云梯。
“雷石滚木!给我砸!”张彪又下令道。
袁军开始爬城墙,却多被雷石滚木砸下,或直接被砸死,或从云梯上坠下而亡。当然,也有一些幸运的能登上城楼,但因为势单力薄,往往刚爬上去就被杀死。
双方激战差不多有一个时辰,颜良身边军师郭图说道:“将军,我军攻城器械后日便能全部抵达,何不那时再攻?此时强行攻城,必死伤惨重,将军,撤军吧!”
颜良却不以为然,他说:“自古攻城一方死伤总是比守城多,此乃兵家常事。我之所以夺了白马津便立即挥师至此,正是为了攻其不备。兵贵神速,若等后日,曹军便有准备时间,届时我军攻城更难。”
郭图又道:“我军兵力十倍于曹军,粮草亦是如此,何不围而不攻?待其粮尽,便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此城。”
颜良反驳道:“若围而不攻,需耗费多少时日?白马乃大河南岸之要塞,若不迅速夺下,曹操必然援救,届时白马更难攻取,先生不必再说了!”
郭图见颜良不听谏言,只好作罢。这时他看见城上似乎有一人来回跑动,哪里形势危急他便冲向哪里,每次袁军快要突破一个口子,那人便迅速杀到,将袁军压了回去。
“此必曹军将校!”郭图立即指给颜良看说:“将军你看,那人必是曹军将校,此人若死曹军士气必定大挫。”
颜良看到了那个人,便取出所配二石铁胎弓,策马上前。接着便瞄准了那个曹军将校,两军激战正酣,弓箭上下来往不绝,哪里会有人注意到颜良射出的这一支箭。
“呜!”
“啊!将军!将军”
那曹军将校被颜良不偏不倚射中心脏,其实颜良本来还打算射第二箭的,因为他觉得一箭杀不死那个人,因为他一直在移动。结果凑巧,当时那人停了下来,于是颜良便改瞄准心脏。
话说刘延正在督战,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惨叫,急忙搜寻,发现那人倒地位置后便跑了过去。
“张将军!你这”刘延口中的张将军,也就是那个被颜良射中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和刘延同守北门的张彪。
张彪此时还有一息尚存,他抓着刘延的手说道:“我我不行了,请太守帮帮在下一个忙!”
“你说!只要我刘某能办到的一定做到!”刘延答道。
张彪说:“麻烦你告诉宇文宪,请他帮我找到我的妻子!”
“我知道了,我一定转告!”得到刘延承诺的张彪完成了最后的心愿,支撑他生命的最后一根支柱崩塌了。刘延话音刚落,便见张彪含笑闭眼,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刘延虽然才到白马没几天,却与张彪等人迅速结下了友谊。此时好友身死,他悲愤至极。正巧看见一处有六七个袁军士兵已经登上城楼,他带着怒吼朝那几个人冲了过去。
颜良刚射倒了张彪,现在发现又有一个类似张彪的人物出现,便又准备再射一箭。
这边刘延与三四个士兵刚将登上城楼的援军杀死并把云梯推到,他便又继续督战,正巧他往下看。或许是颜良单人独骑太过显眼,刘延一眼便发现了他。虽然认不出是谁,但此时他可以肯定的是,便是眼前这个人射死了张彪。
“你们几个!去抬一架床弩来!”刘延突然对几个士兵说道。
因为刘延发现了颜良,便躲了起来,以防被射杀。颜良一时找不到目标,便又开始看向别处搜寻。不多时,一架床弩出现在白马北门城楼上。
刘延命人瞄准了骑着马的颜良,颜良也看到了床弩,便想一定是自己被发现了。床弩杀伤力惊人,可以轻易摧毁一辆冲车或者云梯车,因此颜良慌忙撤回。
不过颜良逃跑时特意让马跑出了型,使得刘延的床弩难以瞄准,最终射出时没能射中颜良,以致被他逃到了射程之外。
回到郭图身旁的颜良还处在惊慌之中,这时有一人来报说:“禀将军,主公传令,命将军扼守白马津,围困白马要塞,唯有主公亲令不得攻城。”
颜良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他问那传令兵道:“主公真是这么说的?”
那传令兵献上了一块帛书,颜良取来看,上面的确盖有袁绍的印章。因为是袁绍的军令,颜良不得不从,只好下令撤军。郭图虽然同意不在此时攻打白马要塞,但他却很想知道是谁在袁绍面前进言,以致于袁绍前天刚命颜良攻打白马,现在又不让其出战。
郭图想知道的这个人正是袁绍麾下谋士沮授,虽然当初袁绍派颜良出战时,沮授说了“颜良心胸狭隘,虽骁勇,却不可另起独领一军”的话,惹得袁绍不高兴。然而事后,许攸也觉得颜良是“一介莽夫”,他担心攻打白马出差错,索性向袁绍进言,让颜良围而不攻即可。只要围住白马要塞,便能占据白马津,保证袁军安全度过黄河。
袁绍就是这般,当麾下谋士争吵时他便难以做出决策。可如果是一个谋士单独谏言,他要么不采纳,要么立即采纳并且实行。于是在许攸进言之后,袁绍便发出了那样的军令。
同时,许攸又建议袁绍再派一军攻延津,于是袁绍便遣高览、张郃二将及谋士审配同样率十万军去打延津。
再说宇文宪,火龙驹日行千里,在天黑时他感到了延津,便立即和于禁会了面。此时于禁刚好接到刘延的求救信,正在犹豫要不要分兵。宇文宪暗自庆幸自己来到正是时候,便将曹操让其不要出兵且要小心袁绍再遣一军来攻的命令转达给于禁。
于禁得令之后,虽然解了一时烦恼,却也不免担心白马。毕竟曹操当时给他的命令是保两地三月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