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盐(1)


小说:功盖三分国   作者:阳懿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81691/ 为您提供功盖三分国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吴侯府中,孙权与诸葛亮宾主分坐,相互恭维稍许,孙权便问道:“孔明先生此番前来江东吊唁,除此之外,不知先生在我江东还有何事?”
  这是孙权搞不明白的一点。
  话说,刘皇叔遣使前来江东吊唁,怎么轮不到军师诸葛孔明的吧?
  这与刘皇叔亲自前来江东吊唁,又有何区别?
  须知,汉中距离江东,弯弯转转不下六七千里,这沿路可不太平呢,刘备难道就不但心他的军师折在了半道上?
  事实却是,前来江东吊唁的确实是诸葛孔明。那么,这其中必然有什么缘故。或者说,诸葛孔明前来轻身涉险前来江东,除了吊唁之外,肯定还有其他什么事情。
  这,就是孙权亟需弄明白的。
  现在,诸葛孔明当面,孙权也就不再兜圈子了,直接问了出来。
  诸葛亮喝了一口清茶,打量着孙权。
  孙权直白的将这个问题问出来,是他毫无城府,还是故意表现得毫无城府的样子?
  诸葛亮觉得,这怕是后者了吧?
  “亮此来江东,主要是代表我家主公,吊唁伯符将军。次者,正好顺道与家兄团聚一番,”
  诸葛亮回道。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上的理由。还是那句话,吊唁江东的话,汉中随便一人为使都成,就算是想要与诸葛瑾团聚,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的吧?
  “扯淡!”孙权心中撇嘴,对诸葛亮给出的这个回答万分不信。
  “还有呢?”孙权追问道,一如既往的毫无城府的样子。“柴桑距离汉中不下六七千里,沿途水匪山贼多如牛毛,危险重重;如果仅此两点的话,还无需孔明先生轻身涉险的吧?”
  ……
  诚如孙权所问,如果仅仅是前来江东吊唁,以及与兄长诸葛家团聚一番的话,汉中有的是人能够出使,也能将诸葛亮的礼物带个诸葛瑾,并不需要身为军师的诸葛孔明轻身涉险。
  诸葛亮有些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与孙权面谈接下来的问题。
  此番他前来江东,吊唁,以及与兄长团聚一番,这都是次要的。
  他诸葛军师此来江东,主要还是要与江东磋商一些事情。
  江东执掌者已经更换,此前刘皇叔在江东的利益还能否保证,甚至更进一步,这还需得身为军师的诸葛亮亲自前来洽谈。除了他诸葛军师之外,汉中其他人还真没有几个,能全权代表刘皇叔做决定的。
  这才是诸葛亮不惜轻身涉险,前来江东出使的原因所在!
  但是,来江东商谈事情,并不需要与江东之战亲自洽谈的。
  无论是后世,还是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商业谈判,还是诸侯之间的磋商,一开始的时候,很少有双方决策者亲自面谈的。盖因,若一开始就是决策者亲自下场谈判,谈不拢的话就不好收场了,搞不好就会不欢而散。
  一般情况下,都是双方先次要人物先接触,知道了彼此的需求,接下来才好磋商。
  诸葛亮原本的计划,是先跟江东某位文官接触一下,譬如张昭,或者鲁肃,都可以。等他们知道了他诸葛孔明此番来江东所求之后,江东允与不允,就都能有回旋余地。
  现在,若是直接与孙权面谈,万一孙权直接拒绝了诸葛亮所求,接下里他诸葛孔明的江东之行,只怕就是无功而返了。
  无功而返倒是次要,但是这次商谈之中,有一项却是必须的,耽误不得。
  ……
  犹豫稍许,诸葛亮还是回道:“诚如吴侯所言,亮此番前来江东,确实还身兼重任。”
  “如今,我家主公刚刚入主汉中,算是百废待兴,民心未附,亟需各种物资。”
  “此前,伯符将军在世时,我家主公麾下的糜家商队,往来江东便可购得许多物资。”
  “现在,江东由吴侯执掌,会不会限制糜家商队在江东的采购,乃至限制糜家商队在江东行商,这都得看吴侯的态度。是以,亮才借着吊唁的机会,前来江东一会吴侯。”
  “其次,汉中缺盐,亮此番前来江东,也是与吴侯协商海盐问题。”
  汉中缺盐么?
  这是肯定的!
  可以说,整个大汉十三州,绝大多数郡县都缺盐。
  沿海的郡县,可以用海水煮盐;川地某些郡县,也可以凿井煮盐;云贵等地也有用岩盐煮盐的。但是,海盐也好,井盐也罢,即便再加上岩岩,整个大汉每年的产盐量,基本不够全天下大汉子民食用的。
  后世,食盐制取不难,产量很高,而且价格便宜。
  但是在这个时代,食盐全都靠煮,产量自然令人堪忧了。
  此前,张鲁主政汉中时期,汉中同样缺盐。
  但是,因为商队的缘故,张鲁不缺食盐。
  但是军中,但是百姓,每年能吃到半斤食盐,就得谢天谢地了。
  川盐,根本就流不进汉中;海盐,等从沿海地区运送到汉中,价格堪比黄金。除了达官贵人,除了世家大户,这个时代的百姓,谁能一年吃几斤盐的?
  此前,刘皇叔在幽州也好,在徐州也罢,这都是距离产盐地比较近的地方,自然不缺盐。而且,那个时候的刘皇叔,也未必会关注底层的将士和百姓们的食盐问题。
  如今,刘皇叔入主汉中了,食盐问题就必须提上日程。
  衣食住行,这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其中,食物不仅仅是指粮食,还有食盐。
  一个人,若长年累月不吃盐,不仅寿命会缩短,而且力气也会逐渐变小。
  汉中地处内陆,没有产盐之地,川盐同样很难流入汉中,糜家商队倒是能采购一些。但是相较于汉中的数十万军民而言,糜家商队采购的食盐依旧是杯水车薪。
  诸葛亮此来江东,重中之重,就是解决食盐问题来的。
  不仅是解决汉中的食盐问题,同样也要为整个天下解决食盐问题。
  ……
  “缺盐么?”孙权沉吟着。
  他江东别看是沿海,但是同样缺盐。海水煮盐,一大瓮能煮出半两盐就不错了,还很耗柴火,也耗时耗力,这也是盐价居高不下的原因。
  江东沿海的几个县,每年煮盐才勉强够江东吃用。只不过,江东产盐,自然不可能全都用在江东,商队也会流出一些。是以,江东之盐满足自用,其实都有点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