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骆宾王的奇谋


小说:野侃大唐之野人归来   作者:野人公民.CS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74359/ 为您提供野侃大唐之野人归来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武三思率领的寻找野人的官兵进山以后,渐渐散开形成一张巨大的“网”,越往深山,“网”散得越开。同时动物越来越多,土洞里、石缝间、藤蔓上、树枝上——它们的身影遍布旮旮旯旯。进入了猛兽的领地,官兵们变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会落入兽口。因此武三思命令分散的队伍迅速敛合。
  从一大早寻到太阳偏西,队伍只发现了几堆干枯的粪便,像牛粪;脚夫说那是野人的。有官兵发现了一些怪异的毛发,大多呈红褐色。忽有人喊有特别的发现,大伙儿凑上前一看,原来是一棵老青冈树没了两大块皮,有抓痕,排除怪兽的存在,能干这出的,首推野人。
  一丝一缕的线索牵引着队伍不断向深林更深处探寻。
  日薄西山时分,还没有发现一个野人,武三思心急如焚,就草草下了结论:熊山根本就没有野人存在,脚夫造谣,必将受死。脚夫苦着脸说:“熊山有野人,土人见了不敢说出去,怕外头的人说造谣惹事。我们这些可怜的脚夫,真后悔不该多嘴,该让薛刚的死成为解不开的谜。”正在这时候,有官兵发现了超大的脚印,武三思鼠眼一亮,去仔细看,那脚印近一尺长,与他进九湖坪的路上所到见的大脚印极为相似。
  官兵顺着大脚印往前寻找,到了一片苦竹林,说也奇怪,这里没有野兽的啸声,却听见一阵阵奇怪的声音从低矮的竹林间传来,一部分官兵蹑手蹑脚的凑上去一看,呵!真有一个大怪物歪在竹窝里,正睡得鼾屁交加,它就是野人吧?!官兵退回去,商量着用绳索把它擒住,并且弓箭手已将野人远远的围住。
  官兵再次凑近,忽地野人翻个身,就把他们吓退了,踩得枯枝噼啪作响,也没惊动熟睡的野人。武三思远远地看见野人的一只胳膊残废了,不禁想到背盐工的讲诉,认为它就是打死薛刚的野人。官兵围住野人并将它捆绑起来,野人陡然醒来,一声长啸,绷断绳索,就地搬起一块巨石,砸死一撮官兵。但野人未及开步,腿部已插满了箭,它强忍剧痛,跑出竹林,单臂折断一根粗树枝,还没来得及扑向人群,它突然感到肚子剧痛,全身棉软,天昏地暗,接着一头栽在地上,动弹不得。
  官兵们再次围拢,小心翼翼地将它网住,再用绳子捆了又捆,绳子用完了,就芟来葛藤继续捆绑,彻底把它捆绑得像茧一样。武三思仰天大笑道:“原来野人才是‘通城虎’的克星啊!”
  火龙般的队伍卷走野人,路上山响的歌声吓跑野兽,队伍到了最后一座山,那里可以望见九湖坪的灯火。突然,后面有如雷的吼声,伴随枝断树倒的声响,很快队伍尾部传来声声惨叫,同时火把未及散开,已熄了一大片,马上整个队伍开始骚乱。武三思断定是野人的同伴找来了,他决定以假乱真,赶紧让队伍迅速分成十个分队,并且每个分队抬一个用布裹石头做的假野人向不同方向跑,当然还堵住了真野人的嘴。就这样,断臂野人没有得救,被抬回军营里,次日又被关进从房州运来的一只铁笼,之后才破“茧”。
  刘虎三向武三思报两小将闹军营的事。武三思也不追究,因为他一心只在野人身上,想象着女皇会如何赏赐他。武三思带五百官兵,护着野人上了驿道,余部就由刘虎三带回益州去。
  在通往房州的盐道上,向东分出一条大道。武三思问向东的通往何处,脚夫不敢隐瞒,说通往临疆县城,并说临疆县是庐陵王建的。武三思就打算在房州停留一晚,顺便看望庐陵王。
  傍晚,队伍到了房州城,由州官接待,吃饱喝足之后,武三思夜访庐陵王。说是访,其实就是去摸摸他的底儿,看多年来他是不是在“另起炉灶”。不过寒碜的王府和王爷一家谨慎的言语,并没给他任何把柄。武三思问及建临疆县的事,王爷把建县一事推在州官崔敬嗣的头上,只把它归到州郡建设之列(庐陵王不可以参与州政)。
  李重角得知野人被押到了官府,就赶忙抽身去看望。野人母歪在笼子里,精神萎靡到了极点,又脏又乱的毛发裹着瘦弱的身体。看见李重角,野人吃力的爬过去,脸向铁笼外探并被挤变了形,发出嘶哑无力的叫声,李重角的胳膊穿过铁栅抱着它,脸紧紧的贴在它皱皱巴巴的脸上。
  野人肚子一阵阵咕咕的声音提醒了李重角,李重角跑到刺史家里要来许多肉,野人狼吞虎咽地吃了个干净,他又去取来水让它喝。李重角还找到刺史,求他放了野人母,正在纠缠时,武三思打庐陵王府回去了,李重角没好气地问武三思为什么要囚禁野人,武三思说那不是囚禁,野人杀了薛刚立了大功,带它回去论功去的。崔刺史也这么说。
  不管怎样,李重角绝不能让官兵带走野人母,他哭闹耍泼,却没能阻止,他暗下决心:“野人母,我一定会去京城救你的!”
  周兵走了之后,兴唐军又重新回到九湖坪,从头建设被自己毁掉的家园,薛刚去归州办好了借粮事宜,兴唐军每年可得到充足的供应粮。
  “瞒天过海”之计有惊无险地运用成功了,薛刚对军师走的这步险棋十分钦佩,他承认军师计在长远,为兴唐军赢得了厉兵秣马的时间。军师说计中有计,野人喝了********,进京城之前必会死掉,女皇不会看死野人,只会兴师动众捉活野人。那么,只要在熊山布一张大“网”,就能吸附许多外来力量,野人便是诱饵,这才是威力最大的一计,管它叫做“野人计”。
  军师安排五百余兵每天巡山,并交代遇有寻野人者,就及时向他报告。不论力量大小,都要收到九湖坪充军改造,以扩大兴唐军的规模。军师还鼓励军队积极向熊山内部挺进,尽量开发这片原始洪荒地,并与土著人建立友好的关系,以减少开发的阻力。
  薛刚不得不开始佩服这个看着不起眼的老和尚了,薛刚对他究竟是谁产生了很大兴趣。当地人都不知道神卜翁师徒二人的真实身份,只知道都来自山外。薛刚从神卜翁那里才问到,原来净莲和尚竟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他七岁作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有“神童”之称。骆宾王虽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屡遭失意,以致后来他参与“扬州叛变”,一篇檄文气吞山河、叱咤风云。然而最终遭遇兵败后,骆宾王遁迹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