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74359/ 为您提供野侃大唐之野人归来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李重角央求白羽神鹰救救贾老,并说了贾老睡棺劝乡亲逃难的事迹。
白羽神鹰听后心生感动,就连夜去一趟老君山,找太上老君讨得延寿丹,救了贾老。
哑巴儿子对他爹的照料丝毫不马虎,端汤喂药,揉腿捶肩。
山儿也很懂事,搭着凳子烧火做饭,别看她小,她已经从爷爷那儿学了一手不错的厨艺呢,就连给鸡开肠破肚的活儿,她也没少做,虽然爷爷说这应该由大人来做,但是她不听,非要自己动手,一撅嘴还说:
“大人能做的事情,谁说小娃就做不到?男子汉能做到的,谁说女儿家就不行?”
她的菜做的好吃,每当她看到家人为她竖起大拇指,她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李重角隔三差五地跟着他爹去看望贾爷爷,并帮山儿做事,还向山儿学习做饭,不做放牛娃了,要做她的徒弟。他还经常闹着让父母接济山儿一家。
村民纷纷回到家里,趁张老虎还没回来,家家户户抓紧时间打猎,因为张老虎一回来,他们又要被困在田里。
对于疯狂地打猎,李重角很是看不惯,却又不好去说什么,毕竟靠打猎生活是村民的传统。
究竟打猎疯狂到什么程度呢?
一天,康乐堂看病的人多,由于药材不够,李重角被他爹打发上山采药,去了大半天,回来竹篓里还是空的。因为山上满地是套牲口的套子,下不得脚,所以只顾解套子去了,没顾得采药。他爹不问青红皂白骂了他一顿,而且是当众。
李重角又多心生气了,不说话,也不吃饭,晚上就一个人呆在屋外看星星。
他娘对他又是哄又是吓,却怎么也不能使他的金口开一开,对于这种说一不二的倔脾气,爹娘真伤透了脑筋,既然哄他吓他都不济事,干脆就不管他,任他跟自己较劲儿。
他娘就捡李重角爱吃的菜焖在锅里,灶里也留着炭火,然后就和丈夫休息去了。
李重角独自在外面傻傻地坐着,心里横着的不知究竟是一种怨气,还是一种骨气,他分辨不清,也懒得去分辨。
爹娘在屋里说话,他就凑近了窗户。
“和春,你说张老虎是不是不会回来啦?要真是,咱村儿就把田分了,不打猎了,改种田多好哇!”
“真巴不得张天定被老虎吃掉,他原先是从归州混进山里来的,想必他不会再出归州,他一定还在熊山,也说不准哪天就回来了。分田是妄想,再说,靠打猎活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村里人怎么会说改就改呢?”
“好歹也给张老虎种了好几年田了,他们总该晓得种田的好处了吧?张老虎要是回不来了,劝耕的事儿还得找贾老帮忙说说话,他威望高……”
“莫想得太如意了,现在需要等情况,要张老虎果真不回来,我就挨家挨户地劝。”
……
李重角听了他们闲聊的话,心里豁然开朗,如果村里人改种地,不就会停止过度猎杀野牲口了吗?那该有多好啊!他一高兴,心里就不堵了,这时才感觉到很饿,赶快进厨房找吃的。
第二天早上,锅里头天焖的饭菜没了,席萍不禁会心一笑,做好了早饭才去叫李重角起床,结果不见人影儿,茅厕里也没有,她就火了,又找丈夫闹腾起来,怪他把儿子气跑了。
贾和春吵不过她,饭都不吃就要去采药,可屋里屋外都找不到背篓,正想到李重角,就见他满头大汗地回来了,采了满满一篓药草。
吃饭时,见爹娘一声不吭,李重角知道他俩又吵嘴了,就恳求说:
“你们两个不要再吵架了!你们闹矛盾的时候,考虑过我的感受没有?每天你们一闹,我就觉得家里很不好;你们和气的时候,我就很开心才觉得家里最好。”
李重角说完三下两下扒完饭就出去了,使得爹娘满脸通红。
饭后没多长时间,外面挤来一群人,不是看病的,他们嚷着说,李重角把山上的套子全毁了,专门登门讨个说法的。
贾和春和气地对他们说:
“我儿子做了错事,当爹的给你们赔不是,你们的损失,我当然要补上。这样吧,谁家在康乐堂佘药的肉就算了,不用还了。其余没佘的,以后再来看病,就空手来几回,不拿肉。你们说行不行啊?”
登门儿的人都说好,贾和春顺势开始了憋在心里的话题:
“张老虎到现在还不见回来,兴许是老天爷给了这个恶人应该有的报应。而我们逢凶化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这后福就是我们要分张老虎的家产,把他的粮食分了,田也分了。以后就种田,不消天天跟猛兽打交道,多安稳哪!”
顿时场面像开了锅,有人说,以打猎为生是部族传下来的,丢不得;有人说,好人咽不下恶人的米;还有人说,一下地就会有种被压迫的感觉,还是在山林间自在……。贾和春说,粮食是他们自己下力种出来的,自己种的不吃,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他说得正起劲儿时,登门儿的人却三三两两地回去了。
贾和春就又回头批评李重角不该解逮野牲口的套子,这分明是迁怒于人,席萍马上护着李重角跟丈夫吵起来,李重角没好气地说:
“你们年年吵,天天吵,说吵就吵,嘴上的功夫还没一点长劲,有本事就把他们说服啊?光你们两个磨嘴真没出息!”
说完就跑到山儿家去了。
李重角在山儿家闷闷不乐,并不倾诉什么,因为娘说过,家丑不可外扬。
听贾爷爷讲了一个故事之后,他自己也讲一个给贾爷爷听:从前,一棵树住着两只老乌鸦和一只小乌鸦,本该是幸福的一家,可是俩老乌鸦总是争吵不停,有时甚至还打架,小乌鸦很痛苦,它不怕风吹雨打,就怕父母吵架,想飞离巢窝,可是羽毛又不够丰满……
贾爷爷说:“老乌鸦喜欢吵架,那是老乌鸦的喜好,多年吵吵闹闹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没什么值得小乌鸦担惊受怕的。”
李重角回到家里,看见父母又和好了,正在一起做饭呢!李重角开始懂得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父母吵架时的“疾风骤雨”。
安稳了近一个月的神农山庄,却又被一个可怕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几个猎人跑回山庄说张老虎回来啦!
瘦小的骡子,明显看得见肋骨的轮廓,驮着一个瘦不拉几的人,依稀是张天定的摸样,他像是跌下了马,勉强地走过来,马上又趴在地上,爬过来伸出一个破碗……
李重角想着不禁傻笑起来,被山儿敲了一下才回过神儿,并乐呵呵地说,张天定一伙又不会打猎,肯定是撑不下去了才回来的,可以想见他那狼狈样儿。
该是反抗的时候了,贾老号召全村出动,拦在村口,擒住张天定。村民的纷纷响应,毕竟长痛不如短痛,豁出去了!
报信的猎人劝阻乡亲说,张老虎一伙竟然像放饱了回圈的牛,他们变得更加强悍了。贾和春居然来个急转弯,带一队胆小的人在村口列队欢迎。
过了半天,村口传来了疯狂的吆喝声,还伴有牛哞,像军队凯旋时的狂欢。可以想见乐于在堂前拉屎的麻雀一定被惊飞了。
姜善的迎接并没给张天定任何好感,张天定以为被蛇灾的谣言糊弄了,要拿贾老和贾和春开刀,不准贾和春给贾老看病,不然就将贾和春赶出康乐堂;更要命的是,贾和春一家五天内必须将山庄的田全部耕完,做不到就准备脑袋搬家。
回到家里,贾和春就被媳妇儿闹了一顿,无非是怪他不该迎接张天定。
贾和春回嘴说:“我是没本事,你有,你就去骂张老虎去啊?只会在家里缠着我骂。”
这话把席萍气哭了。
李重角尽管怕他爹,但想到自己每次受他爹的气时总由娘亲替自己鸣不平,就冲他爹大声说:“你只有本事气我娘,有本事去气庄主啊?”
他用同样的话气他爹,说完就出门径直向张府方向去了,马上被他娘拦回来,问干什么去,他很有力量地回答:“我有本事气我爹,照样也有本事去气张老虎!”
爹娘听了哭笑不得。
闹归闹,脑袋还得要。晚上他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怎么度过这道生死关。说来说去,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离开神农山庄另找安身的地儿。
席萍坚持哪儿都可以去,就是不能回归州。贾和春就决定往北去房州。房州?庐陵王不就住在房州城吗?李重角马上对去房州的事充满了期待。
贾和春抓紧时间去给贾老又看一次病,并抓了不少药,之后就回家帮着收拾行装。
次日在阵阵鸡鸣声中,康乐堂就亮了灯,等到东方微白,灯熄了,影影绰绰的三个黑影离开了康乐堂,往北消失在山的昏惑中。
白羽神鹰听后心生感动,就连夜去一趟老君山,找太上老君讨得延寿丹,救了贾老。
哑巴儿子对他爹的照料丝毫不马虎,端汤喂药,揉腿捶肩。
山儿也很懂事,搭着凳子烧火做饭,别看她小,她已经从爷爷那儿学了一手不错的厨艺呢,就连给鸡开肠破肚的活儿,她也没少做,虽然爷爷说这应该由大人来做,但是她不听,非要自己动手,一撅嘴还说:
“大人能做的事情,谁说小娃就做不到?男子汉能做到的,谁说女儿家就不行?”
她的菜做的好吃,每当她看到家人为她竖起大拇指,她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李重角隔三差五地跟着他爹去看望贾爷爷,并帮山儿做事,还向山儿学习做饭,不做放牛娃了,要做她的徒弟。他还经常闹着让父母接济山儿一家。
村民纷纷回到家里,趁张老虎还没回来,家家户户抓紧时间打猎,因为张老虎一回来,他们又要被困在田里。
对于疯狂地打猎,李重角很是看不惯,却又不好去说什么,毕竟靠打猎生活是村民的传统。
究竟打猎疯狂到什么程度呢?
一天,康乐堂看病的人多,由于药材不够,李重角被他爹打发上山采药,去了大半天,回来竹篓里还是空的。因为山上满地是套牲口的套子,下不得脚,所以只顾解套子去了,没顾得采药。他爹不问青红皂白骂了他一顿,而且是当众。
李重角又多心生气了,不说话,也不吃饭,晚上就一个人呆在屋外看星星。
他娘对他又是哄又是吓,却怎么也不能使他的金口开一开,对于这种说一不二的倔脾气,爹娘真伤透了脑筋,既然哄他吓他都不济事,干脆就不管他,任他跟自己较劲儿。
他娘就捡李重角爱吃的菜焖在锅里,灶里也留着炭火,然后就和丈夫休息去了。
李重角独自在外面傻傻地坐着,心里横着的不知究竟是一种怨气,还是一种骨气,他分辨不清,也懒得去分辨。
爹娘在屋里说话,他就凑近了窗户。
“和春,你说张老虎是不是不会回来啦?要真是,咱村儿就把田分了,不打猎了,改种田多好哇!”
“真巴不得张天定被老虎吃掉,他原先是从归州混进山里来的,想必他不会再出归州,他一定还在熊山,也说不准哪天就回来了。分田是妄想,再说,靠打猎活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村里人怎么会说改就改呢?”
“好歹也给张老虎种了好几年田了,他们总该晓得种田的好处了吧?张老虎要是回不来了,劝耕的事儿还得找贾老帮忙说说话,他威望高……”
“莫想得太如意了,现在需要等情况,要张老虎果真不回来,我就挨家挨户地劝。”
……
李重角听了他们闲聊的话,心里豁然开朗,如果村里人改种地,不就会停止过度猎杀野牲口了吗?那该有多好啊!他一高兴,心里就不堵了,这时才感觉到很饿,赶快进厨房找吃的。
第二天早上,锅里头天焖的饭菜没了,席萍不禁会心一笑,做好了早饭才去叫李重角起床,结果不见人影儿,茅厕里也没有,她就火了,又找丈夫闹腾起来,怪他把儿子气跑了。
贾和春吵不过她,饭都不吃就要去采药,可屋里屋外都找不到背篓,正想到李重角,就见他满头大汗地回来了,采了满满一篓药草。
吃饭时,见爹娘一声不吭,李重角知道他俩又吵嘴了,就恳求说:
“你们两个不要再吵架了!你们闹矛盾的时候,考虑过我的感受没有?每天你们一闹,我就觉得家里很不好;你们和气的时候,我就很开心才觉得家里最好。”
李重角说完三下两下扒完饭就出去了,使得爹娘满脸通红。
饭后没多长时间,外面挤来一群人,不是看病的,他们嚷着说,李重角把山上的套子全毁了,专门登门讨个说法的。
贾和春和气地对他们说:
“我儿子做了错事,当爹的给你们赔不是,你们的损失,我当然要补上。这样吧,谁家在康乐堂佘药的肉就算了,不用还了。其余没佘的,以后再来看病,就空手来几回,不拿肉。你们说行不行啊?”
登门儿的人都说好,贾和春顺势开始了憋在心里的话题:
“张老虎到现在还不见回来,兴许是老天爷给了这个恶人应该有的报应。而我们逢凶化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这后福就是我们要分张老虎的家产,把他的粮食分了,田也分了。以后就种田,不消天天跟猛兽打交道,多安稳哪!”
顿时场面像开了锅,有人说,以打猎为生是部族传下来的,丢不得;有人说,好人咽不下恶人的米;还有人说,一下地就会有种被压迫的感觉,还是在山林间自在……。贾和春说,粮食是他们自己下力种出来的,自己种的不吃,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他说得正起劲儿时,登门儿的人却三三两两地回去了。
贾和春就又回头批评李重角不该解逮野牲口的套子,这分明是迁怒于人,席萍马上护着李重角跟丈夫吵起来,李重角没好气地说:
“你们年年吵,天天吵,说吵就吵,嘴上的功夫还没一点长劲,有本事就把他们说服啊?光你们两个磨嘴真没出息!”
说完就跑到山儿家去了。
李重角在山儿家闷闷不乐,并不倾诉什么,因为娘说过,家丑不可外扬。
听贾爷爷讲了一个故事之后,他自己也讲一个给贾爷爷听:从前,一棵树住着两只老乌鸦和一只小乌鸦,本该是幸福的一家,可是俩老乌鸦总是争吵不停,有时甚至还打架,小乌鸦很痛苦,它不怕风吹雨打,就怕父母吵架,想飞离巢窝,可是羽毛又不够丰满……
贾爷爷说:“老乌鸦喜欢吵架,那是老乌鸦的喜好,多年吵吵闹闹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没什么值得小乌鸦担惊受怕的。”
李重角回到家里,看见父母又和好了,正在一起做饭呢!李重角开始懂得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父母吵架时的“疾风骤雨”。
安稳了近一个月的神农山庄,却又被一个可怕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几个猎人跑回山庄说张老虎回来啦!
瘦小的骡子,明显看得见肋骨的轮廓,驮着一个瘦不拉几的人,依稀是张天定的摸样,他像是跌下了马,勉强地走过来,马上又趴在地上,爬过来伸出一个破碗……
李重角想着不禁傻笑起来,被山儿敲了一下才回过神儿,并乐呵呵地说,张天定一伙又不会打猎,肯定是撑不下去了才回来的,可以想见他那狼狈样儿。
该是反抗的时候了,贾老号召全村出动,拦在村口,擒住张天定。村民的纷纷响应,毕竟长痛不如短痛,豁出去了!
报信的猎人劝阻乡亲说,张老虎一伙竟然像放饱了回圈的牛,他们变得更加强悍了。贾和春居然来个急转弯,带一队胆小的人在村口列队欢迎。
过了半天,村口传来了疯狂的吆喝声,还伴有牛哞,像军队凯旋时的狂欢。可以想见乐于在堂前拉屎的麻雀一定被惊飞了。
姜善的迎接并没给张天定任何好感,张天定以为被蛇灾的谣言糊弄了,要拿贾老和贾和春开刀,不准贾和春给贾老看病,不然就将贾和春赶出康乐堂;更要命的是,贾和春一家五天内必须将山庄的田全部耕完,做不到就准备脑袋搬家。
回到家里,贾和春就被媳妇儿闹了一顿,无非是怪他不该迎接张天定。
贾和春回嘴说:“我是没本事,你有,你就去骂张老虎去啊?只会在家里缠着我骂。”
这话把席萍气哭了。
李重角尽管怕他爹,但想到自己每次受他爹的气时总由娘亲替自己鸣不平,就冲他爹大声说:“你只有本事气我娘,有本事去气庄主啊?”
他用同样的话气他爹,说完就出门径直向张府方向去了,马上被他娘拦回来,问干什么去,他很有力量地回答:“我有本事气我爹,照样也有本事去气张老虎!”
爹娘听了哭笑不得。
闹归闹,脑袋还得要。晚上他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怎么度过这道生死关。说来说去,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离开神农山庄另找安身的地儿。
席萍坚持哪儿都可以去,就是不能回归州。贾和春就决定往北去房州。房州?庐陵王不就住在房州城吗?李重角马上对去房州的事充满了期待。
贾和春抓紧时间去给贾老又看一次病,并抓了不少药,之后就回家帮着收拾行装。
次日在阵阵鸡鸣声中,康乐堂就亮了灯,等到东方微白,灯熄了,影影绰绰的三个黑影离开了康乐堂,往北消失在山的昏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