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新书了╭(╯ε╰)╮


小说:文豪的悠闲人生   作者:木示铭   类别:娱乐明星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72112/ 为您提供文豪的悠闲人生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寻人梦”,也没有办法回应你“还有谁陪我痴迷看这场旧戏”,更不知道“还有谁为我而停谁伴我如衣”,我想,你也并不需要人去懂,因为有种美叫孤芳自赏,有种伤叫做黯然**。
  很多时候,我不愿将你归类为知音难求的孤独寂寞,更愿意将你看做是历经红尘后坚守爱情的执着等待。毕竟没有多少人懂得,如果生命里曾经出现了一个你,那么其余便都成了将就,而你仅仅是不愿意将就而已。
  脑子里想起了曾经流传一时的,一样是世俗里难容的将军和戏子,一样是烽火战乱的烟雾缭绕,一样是爱不得爱恨不得恨的徘徊和无望,一样是不得善终的无缘相守.........
  人生是如此艰难,爱情是如此绝望。
  既然缘浅,奈何情深?
  “演尽了悲欢也无人相和的戏”也只能在苍凉冷清的曲终人散时,独自回味那一份相思之苦,不悔之意。
  如果的如果,我是说如果是我,我更愿意相信,即使第三十八年的夏至,你们在某个曾经熟悉的地点见面了,或者你能说的也只是那一句:愿我有生之年,得见你君临天下。”
  这就是这首歌的含义。
  第三十八夏至。
  衰草连横向晚晴,半城柳色半声笛。
  枉将绿蜡作红玉,满座衣冠无相忆。
  时光来复去。
  斜屏半倚。
  拉长了光影。
  重彩朱漆,斑驳了画意。
  一出纸醉金迷闹剧。
  一袭染尽红尘的衣。
  唱罢西厢谁盼得此生相许。
  灯下的影,粉饰着回忆。
  老旧唱机,轮回了思绪。
  一封泛黄褶皱的信。
  一支勾勒眉角的笔。
  花腔宛转着应和陈年的曲。
  衣香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
  冷眼看过了霓虹几场别离。
  他还演着那场郎骑竹马来的戏。
  他还穿着那件花影重迭的衣。
  他还陷在那段隔世经年的梦。
  静静合衣睡去,不理朝夕。
  他演尽了悲欢也无人相和的戏。
  那烛火未明摇曳满地的冷清。
  他摇落了繁花空等谁记起。
  为梦送行的人,仍未散去。
  还有谁陪我痴迷看这场旧戏。
  还有谁为我而停谁伴我如衣。
  歌曲一开始即传出沙哑的京剧声,颇有岁月的气息,相继伴有李旭升独特的古风演唱方式,其中与京腔混搭相和,韵味十足。
  他虽然没有系统的学过,但简单的模仿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而与相近的是张国荣先生的。
  这也是李旭升知道这首歌的原因之一。
  程蝶衣和段小楼,戏子与军官,都不为世俗所容,都身不由己,都求而不得。
  “衣香鬓影掩过了几声叹息,冷眼看过了霓虹几场别离”。
  精心制作的华美戏服掩盖了日夜煎熬千疮百孔的心。
  而如果仅仅作为为阿青遇上范蠡的引子,未免篇幅太过多了。
  仔细一想,薛烛的遭遇,不就是阿青悲剧的提示?
  薛烛本与风胡子师出同门,可是风胡子却被伍子胥请到了吴仔细一想,薛烛的遭遇,不就是阿青悲剧的提示?
  薛烛本与风胡子师出同门,可是风胡子却被伍子胥请到了吴仔细一想,薛烛的遭遇,不就是。。。。。。。
  国。风胡子并非玩弄权术之人,才未识出伍子胥之心,被伍子胥利用。
  被伍子胥利用的风胡子仅仅为了一点儿虚情假意的厚待,为吴国监造武器,劳瘁过度,精力不支。
  并且,又有了后来薛烛惨被斩指的惨剧。
  伍子胥,被勾践耻笑,被范蠡不屑。
  那,范蠡又如何?
  他为了西施,希望得到阿青的剑法。
  在阿青受到吴国使者欺负时,范蠡并没有一心相救,仅仅轻言相劝。可在看到阿青超凡的剑法后,范蠡便想为自己所用,便虚情假意讨好阿青。
  因为要赔几只羊,所以阿青一笑。
  因为虚情葬羊,所以就觉得是个好人。
  风胡子因为白白接受了一把宝剑,弄得所失众多。
  阿青为什要喜欢范蠡?
  范蠡已经长出白胡子,而阿青才十四五岁。
  阿青相貌宛如脱俗,而范蠡已经四十多岁。
  难道不是因为范蠡假惺惺对阿青好,阿青才会喜欢他?
  阿青已经说过,她的母亲已告诫过她,不要和男人多说话。
  阿青没有听,错把范蠡当成好人,所以早已注定了悲剧。
  阿青才十四五岁,为什么没有爸爸,只能和妈妈在一起?
  为什么妈妈又要告诉阿青不要和男人在一起?
  因为妈妈早已被欺骗。
  大白猿通晓剑法,性情通灵,它教授了阿青足以自卫的绝世剑法。
  可它第一次见到范蠡就知道范蠡骗了她,而阿青早已不顾一切的喜欢上了范蠡。
  它是阿青的守护者,像是薛烛劝解风胡子一样,白猿去杀范蠡。
  可它的结局,又和铸剑师弟薛烛有何不同?
  范蠡本想利用白猿,伍子胥本亦想利用师弟。
  可当二者失去利用之便时,便遭受横祸。
  薛烛断指,白猿断臂。
  被亲近之人的背叛,只因玩弄权术之人利己的欺骗。
  阿青富于天赋练成绝世剑法,又怎会愚昧无知,连白公公和白猿也分不清?
  只是因为阿青喜欢范蠡,她只能这样骗范蠡留在她身边。
  她心里对欺骗范蠡是愧疚的。
  所以她要在白猿面前保护范蠡,并且保护到不惜与白猿翻脸。
  可是被骗的其实是她。
  范蠡即使和痴心的阿青在一起,也只在想着如何获得那绝世剑法,也只在想着和西施在一起会怎样。
  阿青何等聪明,范蠡见过这样一位绝世美人,并且流连忘返。那他一定喜欢那人,阿青如何不知。
  所以她要拔掉范蠡的胡子,以图让范蠡回心转意。
  可是,白猿出现了,自己的谎言破灭了,自己没法再和范蠡这样快乐的生活了。
  所以白猿离开时,阿青很伤心。
  她不仅为白猿在伤心,更是为自己在伤心。
  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快乐到头了。
  文中没有描写范蠡如何让阿青同意去教剑,因为这并不难,阿青早已预料到会这样。
  范蠡终于让阿青为越国教剑。
  阿青也明白了一切。
  伍子胥让师兄监造武器,师兄憔悴不堪。
  而范蠡让阿青仅仅一个放羊的小姑娘,与敢于拼死的数十武士相斗。
  伍子胥无耻,范蠡又如何?
  铸剑的师兄得到了荣耀,阿青得到了什么?
  所以阿青离开了,带着悲伤。
  可是范蠡终究依靠阿青的剑法与西施相见,阿青肯定不高兴的,阿青定然不忿。
  所以,阿青才会想杀死西施。
  可是,最终,阿青的一切幻想都化为失望,离去……
  阿青没得到范蠡。
  得到了范蠡的西施呢?
  范蠡为了西施,不惜利用阿青,大破吴国,可见范蠡对西施爱之深。
  可是,范蠡的爱又有多深呢?
  范蠡和文种为了一展宏图,本欲前往了吴国,可在见到伍子胥治国有方之后,自觉无法超越,所以去了越国谋取功名。
  求取名声的有权利者是狭隘的,虚荣的,自私的。
  本就是贪图荣耀之人,便可以为了功名将西施献与吴王。
  西施是可怜的,所以她听到范蠡要为了自己放弃仕途之时,充满了喜悦……
  可是这时心头一痛,这一痛是阿青在她心口留下的告诫,不要相信男人。
  就像妈妈的教诲一样,阿青羡慕着西施,所以才希望西施受骗。
  所以为西施提醒的更加深切:
  人如范蠡,面对阿青杀来之时尚且想下杀手。
  人如阿青,为西施留下了千古一叹的西子捧心。
  西子捧心,为何绝唱千古,因为她是千古女性悲剧的一声清啸。
  阿青相貌脱俗,天真灿烂,其武艺更足以称作李导许多作品的群侠之首。
  西施,美帽绝伦,无数人将其排在金庸美女之首,足以令阿青神色三变。
  可是纵使如她们,也逃不过古代男尊女卑的悲剧,也逃不过男人为了争夺权利而带来的伤害。
  西子捧心,正是这伤害的具现化。
  西子的心痛,正是阿青的心痛。”
  “我去,说的真棒,原来还没有想到那对练剑师兄弟对后来剧情的隐喻,看到你写的感觉真是恍然大悟。真是非常适合拍成电影。”
  “对,强烈建议李导拍电影,反正他本人也是这行的╯^╰。”
  “哈哈哈,这个主意不错,快@他!”
  “这本小说非常精彩,余味悠长。
  要是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就好了!
  短短的几页纸,将阿青,范蠡,西施的形象跃然纸上。
  天下武功第一,天下第一美女,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事实证明,无论是几千年前,还是几千年后,始终都是颜值就是正义的时代!
  都是看脸的!”
  “噗……”
  “看脸的时代╭╮”
  “这本书中,越王勾践矢志报仇的故事,在小说中只是作为一种历史背景。
  小说以为题,本该特写越女剑术很厉害,很霸道,没想到只写了越女阿青因得一只神奇的白猿的青睐,在玩耍中学得精妙的剑术,后被越国大夫范蠡所发现,范蠡为了越国的兴旺,求阿青为官兵传授剑术,而越女阿青却不知不觉爱上了年尊辈长的范蠡。
  范蠡却爱着远在吴王宫中的西施,对于阿青的爱慕之情竟是丝毫也没有察觉,小说中对此有一段特别精彩的描写:
  阿青道:“范蠡,你见过她的是不是?为什么说得这样仔细?”
  范蠡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见过她的,我瞧得非常非常仔细。”
  他说的是西施,不是湘妃。
  他抬头向着北方,眼光飘过了一条波浪滔滔的大江,这美丽的女郎是在姑苏城中吴王宫里,她这时候在做什么?是在陪伴吴王么?是在想着我么?
  阿青道:“范蠡!你的胡子很奇怪,给我摸一摸行不行?”
  范蠡想:她是在哭泣呢,还是在笑?
  阿青道:“范蠡,你的胡子中有两根是白色的,真有趣,像是我羊儿的毛一样。”
  范蠡想:分手的那天,她伏在我肩上哭泣,泪水湿透了我半边衣衫,这件衫子我永远不洗,她的泪痕之中,又加上了我的眼泪。
  阿青说:“范蠡,我想拔你一根胡子来玩,好不好?我轻轻地拔,不会弄痛你的。”
  范蠡想:她说最爱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慢慢地顺水漂流,等我将她夺回来之后,我大夫也不做了,便是整天和她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漂流,这么漂游一辈子。
  突然之间,颏下微微一痛,阿青已拔下了他一根胡子,只听得她在咯咯娇笑,蓦地里笑声中断,听得她喝道:“你又来了!”……
  中的范蠡与西施的爱的悲欢,以及越女阿青对范合的爱的感伤与惆怅与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复仇主题相较,这篇小说写得更加淡雅也更加深速,更加简约也更加伤感。
  不注意时或许尚感觉不到,一旦感悟便会为其中不尽的人性的悲歌而俏然落泪。
  “西施眼中闪出无比快乐的光芒,忽然之间,微微皱起了眉头,伸手捧着心口。
  阿青这一棒虽然没有激中她,但棒端发出的劲气己刺伤了她的心口。
  两千年来人们知道,“西子棒心”是人间最美丽的形象。”
  然而谁又曾想到,这最为美丽的形象的形成,隐略了多少少女情爱的感伤?
  人们可曾想到,在这形象的背后,有多少越女阿青无法排谴、无法消除的怅恨?
  又有谁知道,这一美丽形象原是由人性的悲歌所塑成?
  ——人们都记着西施,又有谁记着了越女?
  人们都记着了越女剑,又有谁记着了越女情?
  呜呼!
  !
  谁说牧羊女便没了感情,谁说女子之间没有真正的欣赏,单纯的阿青爱上的第一个人便是一个最复杂的人,一个也许她用一生时间都无法了解的人,但她对他心中的西施却是真心欣赏,甚至于甘心放弃自己的感情,这才是爱到极致,爱他,就欣赏他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