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入村摸底


小说:政路沉浮   作者:月映寒松   类别:官场风云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71517/ 为您提供政路沉浮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在吕子正的建议下,韩俊峰成了工作小组的联络员,负责各方之间的沟通,以及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因为养殖业扶持项目是镇长吕子正亲手抓的,所以大家都管这个项目叫做镇长工程。韩俊峰刚一到蟠山镇,就进入到镇长工程这样的工作组,心里自然兴奋无比。他没想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好,觉得自己正走在一条通往光明的仕途之路上。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二天韩俊峰打扫办公室的时候,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原本韩俊峰想把李志国的办公桌也打扫一下,后来还是没有动,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心情好做事就不讲原则。
    下楼打水的时候,碰见了李志国,韩俊峰主动说了声“早上好”。李志国嘴里“嗯”了一声,就匆匆地走了,脸色不怎么好看。打水回来的时候,看见于副主任一个人在办公室,韩俊峰问于副主任:“于主任,刚才我去打水碰见李志国,看他的脸色不好,是不是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通过接触,于苗觉得韩俊峰这个小伙子还不错,就笑了笑说道:“小韩,你知道吗?在你没来的时候,镇里面一般有工作,联络员都是李志国来担任的。”说完这句话,于苗就翻开了今天的《人民日报》,看报是于苗升任党政办副主任以后养成的习惯。
    听了于副主任的话,韩俊峰的小心脏抖动了一下。他现在明白,原来是因为自己抢了李志国的工作所以才让他感到不痛快。可是这个工作是镇长钦点的,自己又不可能再去向镇长辞掉。不过想到毕竟是自己的到来,把李志国的位子占了。韩俊峰觉得自己好像欠了李志国点什么,而且不知不觉的就把李志国的办公桌也给打扫了一遍。
    整个一上午,李志国在办公室的时候都虎着脸,好像是谁欠了他三百大洋一样。不过,听到领导叫他办事的时候,他就立刻换上了一副笑脸,可是一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就又恢复了原样,那变化比京剧里“变脸”的速度还快。韩俊峰觉得同在一个屋檐下,以后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关系不能弄得太僵。他几次没话找话的和李志国聊天,就想找个机会表示一下歉意,甚至打算请李志国吃一顿。可是几次热情主动的问话,都被李志国冷冰冰的“嗯”“哦”等话语敷衍了事。韩俊峰对李志国也就彻底失望了。韩俊峰心想,这个联络员是镇长钦点的,又不是你李志国让给我的,我凭什么对你低三下四的。想到这里,韩俊峰再也不去管李志国,自己着手准备下午工作小组的会议资料了。
    吕子正对工作小组十分重视,下午的小组会上,他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吕子正强调:“同志们,能够进入这个工作小组,大家应该感到荣幸。发展农村经济,就全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对我们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来说,就更是头等大事。这一次,从市里到县里,都十分重视这次养殖业扶持工作。能够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应该说这是我们的幸运。试点的选择,对这一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可以说关系到蟠山镇养殖业扶持工作的成败。对此,我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带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试点选择工作。讲政治、顾大局是对我们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对盘山镇来说,什么是讲政治、顾大局呢?那就是与镇党委政府在工作上保持高度的一致。二是要实事求是的做好调查工作,切实把那些养殖户多,养殖条件好的村选入试点。”
    吕子正讲完话之后,副镇长对工作小组的人员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和昨天镇里联席会议的精神。随后,大家又对相关具体事宜进行了讨论。市里对这项工作很重视,要求在明年五一之前,试点地区的棚圈建设要全部完毕。市里到时候会派出相关工作小组对这项工作进行检查,对于工作出色的地方,市里面会组织各单位去参观学习。由于时间紧迫,所以工作小组决定兵分三路分别对蟠山镇的10个行政村进行摸底。
    韩俊峰和畜牧兽医站的一位叫潘林的小伙子负责位于盘山镇东部的三个村子进行摸底。潘林今年27岁,比韩俊峰大三岁。他是党政办主任胡玉贵的外甥,祖父和父亲都是兽医,因此他也继承祖业学了兽医。因为是盘山镇本地人,所以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
    两天后,韩俊峰一大早找到潘林。两个人分别跨上自行车,准备去走村串户。潘林比较健谈,再加上和韩俊峰年龄相差不大,所以两人很快就熟识起来。不多久就已经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
    在聊天的过程中,韩俊峰知道,潘林上学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好,就连高中也没有考上。于是潘林父亲让他上了一所中专畜牧院校,没想到他在这方面很有特长,后来又完成了学校里的大专课程。毕业之后,通过舅舅胡玉贵进入了蟠山镇畜牧兽医站。不过短短几年,潘林已经在蟠山镇小有名气,不少村民家里牲畜生病,都找潘林看。
    在得知韩俊峰没有任何背景,却一上来就成了镇长助理之后,潘林的嘴巴张了半天都没有合拢。后来用手在韩俊峰的身上拍了拍,然后竖起大拇指:“兄弟,一个字,牛!”
    两个人先到了郑家甸村。郑家甸在盘山镇政府所在地东部偏南,距村子北面半公里处,从蟠山镇政府所在地南部流经的蟠河也从这里流过。韩俊峰先和潘林沿着郑家甸村里的道路,来回骑着自行车走了两圈。在骑行的过程中,碰见的人纷纷和潘林打招呼,韩俊峰的目光在每一个经过的院落里扫视。两圈下来,韩俊峰算了算,郑家甸村800多户中,养羊的人家大约有200多户,但是有棚圈的大型养殖户,也就有八九户。这只不过是看到的情况,具体情况,韩俊峰觉得有必要找村里人了解一下。
    当韩俊峰提出入户访查时,潘林二话没说,就带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户人家里。这是一个两口之家,户主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汉。“潘兽医,啥事,前两天不是刚防完疫吗?”老汉将潘林和韩俊峰让进屋里问道。潘林冲老人笑了笑,伸手指着韩俊峰说道:“郑大爷,这是农业大学的学生,这次来是到蟠山镇做调研的。他想了解一些农村的情况,麻烦你和他说说。”
    看着潘林说谎时不自然的笑了,韩俊峰也想笑最终忍住了。镇里要求这次下来摸底要保密,所以潘林就说韩俊峰是搞调研的,韩俊峰觉得潘林反应还挺快的。郑大爷一听韩俊峰是来搞调研的,就把村里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郑家甸村的养羊大户有7户,羊最多的是村支书郑广发家,他家有100多只。郑家甸村以农为主,山上多是农田,养羊的人家每到夏秋季节就要把羊送到牧区。牧民按羊头收取草料费。这些年,羊肉价格下跌,可是草料费却不断上涨,农村养羊模式过于粗放,利润很低,所以养羊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为了确保情况的真实性,韩俊峰和潘林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大家所说的情况差不多。
    第二个去的是平榆村。平榆村的情况比郑家甸村好得多,全村养羊50只以上的人家有18户,还有80多户养羊的数量虽然没有达到50只这个要求,可是基本上在30—40只之间。而且平榆村的宋立刚家里的羊养得非常好,个个膘肥体键。经过和宋立刚聊天韩俊峰觉察到,宋立刚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以前做过小买卖,也出门打过工见过大世面。宋立刚说,要是咱们也能像人家那样,用饲料养羊,羊育肥的就会很快,基本上三个月就能够出栏。如果是这样,即便是羊的价格便宜一点,他认为养殖户的收入仍然十分可观。只是这方面需要技术和资金支持,紧靠一两户农民很难做到。
    最后一个去的是松林村。松林村600多户,养羊的还不到20户,而且数量也不多。因为靠近一大片林场,这里的老百姓除了种地就是依靠这片林子为生。春夏季节暖和的时候,不少人在林子里面采药、采野果到镇里的集市上去卖。冬季还有不少人在这里捕猎。
    “潘哥,事实摆在这里。我看郑家甸、平榆、松林三个村子,平榆的条件最好,最适合作为养殖试点。”几天的摸底结束后,韩俊峰和潘林在一起商量如何些汇报材料的时候,韩俊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次工作两个人很熟悉了,韩俊峰便叫潘林“潘哥”。
    听韩俊峰这样说,潘林挠了挠头:“俊峰。选择平榆我觉得不妥。”潘林表情看上去有点为难。“有啥不妥的。领导不是让我们实事求是吗?这三个村论条件平榆村最好。”韩俊峰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潘林于是语重心长的说道:“俊峰,你来蟠山镇的时间短,有些情况你不清楚。领导说了实事求是,可是前面还有一条是讲政治。这些年平榆村的人隔三差五就闹上访、告状,被镇里认为是不稳定因素。所以镇里面的所有好事从来就没有平榆的份。郑家甸的村支书郑广发,这人很会来事,跟吕镇长的关系也不错。难道吕镇长这次让你摸底就没和你说点什么?”
    潘林对韩俊峰如此坦诚,韩俊峰很感激,可是韩俊峰觉得市里文件说要把这笔钱用在刀印上。而调研的三个村只有平榆才算是刀印。因此韩俊峰坚持说道:“我认为咱们还是要实事求是,毕竟这是市里面的重大工作,领导更会从大局着眼的。再说我看吕镇长也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心里应该明白咱们是为了工作。”潘林看韩俊峰如此坚持,就没再说什么。
    韩俊峰把写好的报告,交给了副镇长,那位副镇长看了看报告,又看了看韩俊峰:“小韩,你真的认为平榆村最合适做试点。”“是的。平榆村不但养羊大户多,而且还有人在养羊方面有想法。平榆作为试点,工作很容易铺开。”韩俊峰说道。副镇长听完,既没点头也没摇头,只是说:“好了放在我这里吧。到底定那几个村,还要镇党委会议好好研究研究。”
    三天后,镇党委会议研究了蟠山镇养殖扶持项目试点村。郑家甸村在列,平榆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