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苦瓜的滋味


小说:状元风流   作者:宋隐之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53136/ 为您提供状元风流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这地方,本就人烟稀少,怎么会有人在劳作呢,陈尧咨心里疑‘惑’不已,看了看陈尧叟,见他也是眼神疑‘惑’,心下已经有了计较。
  陈尧咨走到老叟地边,弯身拱手施礼,道:“这位先生,在下冒昧相扰,还望赎罪。”
  壮年的锄禾停了下来,抬头一看,居然是一位年轻的俊秀公子,不禁问道:“这位公子,怎会在此处作甚,可是乡野‘迷’路。”
  陈尧咨看了看陈尧叟,笑道:“并非如此,只是在下兄弟二人,见先生都年过四旬,为何还能有如此二三十之强壮‘精’力,果真老当益壮之士。”
  壮年闻此,放下手中锄禾,摇头笑道:“在下一生,习惯了山水田间劳作,有些力气罢了,哪是什么老当益壮。”
  陈尧咨微微一笑,也不争辩,笑道:“敢问先生,这翠竹山间,可有人家?”
  壮年微笑道:“你二人可是‘迷’失了方向?”
  陈尧咨摇了摇头,拱手笑道:“在下兄弟二人‘性’喜山水,向往猎奇,听闻这锦屏山山水秀美,才欣然而来,可至此处,已是以上三竿,大哥与我口中干渴,想找个人家,讨碗水喝。”
  壮年大方之极,闻此,微笑道:“这山间少有人家,两位既是有缘之人,便请到在下舍下一座,如何?”
  陈尧咨与陈尧叟忙的点了点头,陈尧叟也觉得腹中饥 饿,眼下快至午时,走了这近半日崎岖的山路,早心感难以支撑,也赞同。
  壮年拿着锄禾,便请了他们两人往前而去。
  两人穿过这片竹林,便到了那篱笆围院的四合小院。几只院子不大,却扫的整齐干净,左边巨大的石磨轮子让人有些惊然,这在百姓之家并不多见。几间稻草竹舍,让人深感心灵得归栖,院子里几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喳喳咕咕的在觅食。
  这人对二人笑道:“乡野小居,简陋之极,只求能遮蔽风雨,不求可‘挺’立楼阁。”
  陈尧咨点了点头,笑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想这有些时候,这雕梁画栋,未必能有这竹林清闲。”
  壮年笑了笑,没有言语。走进院里,道:“先生,有客人到。”
  “客人?”一声传来,屋里茅舍掀起,走出一人来,看到陈尧咨二人,也是读书之人,便拱了拱手,笑道:“两位贵客到来,在下有失远迎,还望赎罪。”
  陈尧叟忙的还礼,笑道:“多有打扰之处,还望先生海涵。”
  那人微微一笑,伸手请二人道屋里,陈尧咨仔细一看,这屋子不大,明窗净几,布置清雅,西墙一侧的木柜上陈列‘精’致壶、瓯、碗、盏,颜‘色’不一,晶莹剔透,两张黑紫檀木的长方形小几,左右各一。案几之上却摆着几本书,笔墨俱是齐全,看来这人也是读书之人。
  陈尧咨与陈尧叟二人做了下来,那人对坐,笑道:“不知二位公子从何方而来?”
  陈尧咨笑道:“我二人是南部县人士,本是想这锦屏山风景秀美,便想到此游玩一番,可这时过午时,我们便想寻户人家,讨些清泉。”
  那人点了点头,笑道:“既是如此,那在下为两位煮些山中清茶,也好养气怡神。”
  陈尧咨二人连连称谢。
  那人端出了茶具、围炉之物,烹煮起来,陈尧咨看他手中婉转,娴熟之极,灌注茶水的手法,想来此人定是茶道的高手了。
  “两位公子请!”这人伸手道。
  陈尧咨茫然醒悟过来,称谢不已,手捧香茗,轻微喜品,只感觉清香淡雅的芳菲而扑鼻,细闻之下,又感舌尖微微甘甜之‘色’润心脾。
  “先生果然是茶道高人,在下佩服。”陈尧咨拱手赞美道。
  陈尧叟也点了点头,“先生不愧山中隐士,但凭这茶道二字,便难有可及之人。”
  “隐士?”那人微微笑道,“你二人为何要断定在下是隐士呢?”
  陈尧叟笑道:“先生案几多是诗书,文房四宝,定是‘精’通笔墨之人,这屋子虽是清谈,却布局讲究,不同常人。在这山中,岂不是隐士么?”
  那人微微摇头,也不言语。
  陈尧咨笑道:“这倒简单,先生不拘礼法,生‘性’旷达,其不是暗合陶潜、王摩诘之风骨。”
  那人闻此,哈哈笑了起来,道:“两位公子虽是一同前来,但看人之心思却是殊为不同,可你们却一致认为在下便是一个隐者,这倒是有趣之极。”
  陈尧咨笑道:“这阆州传闻,闻名的种放种先生隐居在此,想来我兄弟二人果真是福气之人,能与先生相坐而清谈。”
  那人点了点头,笑道:“在下却是种放,却不是什么隐士,只是喜好这方田园,便在此地住了下来,种些瓜果蔬菜,读些诗书经卷,也是人之开怀之事。”
  “闲云野鹤,”陈尧咨笑道,“身在草泽,心怀天下,先生心境洒脱,在下好生佩服啊。”
  种放看了看两人,言谈说辞不俗,定不是寻常人家之子,不禁问道:“敢问两位公子贵姓?”
  陈尧叟放下香茗,拱了拱手,说道:“在下二人姓陈,名为尧叟,草字唐夫;这位是在下三弟,名尧咨,表字嘉谟。”
  “陈尧咨?”原来是陈公子,种放连连拱手,笑道:“没想是贵客驾临,在下唐突贵客,还请海涵。”
  陈尧咨一听,不禁疑‘惑’,问道:“先生知晓在下?”
  “那是自然,”种放抚掌笑道,“陈公子一举得破除章知州勾结党项细作,抓这王县令,这阆州县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陈尧咨微微一笑,他若不是侥幸,说不定还在正努力的费着脑子呢,想及于此,心里不禁暗自叹服自己的运势,这都是祈求老天保佑,那顾承栋贪酒的缘故。
  也不知道那老顾如今身在何处,凭借着这一役,向他禁军调令之时,入围禁军是不在话下了。
  午时快过了,那壮年端来一些米饭,几个小菜,对几人行礼,便退了下去。陈尧咨看此人,虽是乡间农夫,也居然如此谙熟礼仪,心里不禁对这种放又佩服了几分。
  种放看了看几人,笑道:“山野粗茶,不成敬意,还请二位慢用。”
  陈尧咨二人此时腹中饥饿,也不客气,谢过之后,便动起手来。眼看这盘中小菜,青菜熟炒,素炒白菜,土豆细沙,还有一份,却不知是什么,
  陈尧叟心里好奇,便夹了一尝,顿时脸都苦了起来,有些不自在的扭曲。
  种放见此,微微笑道:“陈公子可是吃到了苦头?”
  陈尧叟顿时脸‘色’绯红,点了点头,道:“不知这是什么菜,为何这么甘苦?”
  种放笑道:“这菜便唤作苦瓜,本就是甘苦之味道,苦瓜属‘阴’,外苦而内甜,有清暑怡神之功。这在世家族第是看不到,可在寻常百姓之家,可是能常见。”
  “难怪,”陈尧咨点了点头,道:“这可是在那竹篱外的那几株藤上结出?”
  种放点了点头,笑道:“陈公子果然聪慧,一语中的。这苦瓜结出不多,可去湿之效,却为明显,田间劳作之人,寻常百姓之家,多爱此物。”
  陈尧咨笑道:“我们认为此物甘苦,他们却以为此物甘甜可口,这便是为何士子不喜而百姓最爱了。”
  “甘甜?”陈尧叟不***了看陈尧咨,似是有些陌生,问道:“这还能吃出甘甜之味?”
  “如何不能,”陈尧咨佳期一块,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笑道,“这苦瓜之说有一首诗作。”
  “什么诗作?”陈尧叟不禁问道。
  “大哥想知晓,”陈尧咨笑道:“你听我道来: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内心如煮汤,
  王孙公子把扇摇。”
  陈尧叟毕竟聪慧之人,一听便能领悟,黯然点头,道:“原来如此,这世事便是如此,今日先生一盘小菜,却使在下悟出了许多道理。”种放微微一笑,也不言语。
  奉上清茶,这散人便相谈起来,陈尧咨有识见,思路敏捷,陈尧叟更是熟读经卷,往往能频频‘骚’到种放的痒处,毕竟隐居深山,无知己是很寂寞的,‘胸’中学问冠绝,无人倾诉更是寂寞,因而种放大为高兴,谈兴浓郁,不觉日已黄昏,夕阳西下,天‘色’昏暝。
  几人相谈,不觉已是日过黄昏,陈尧咨二人起身告辞,拱手道:“闻先生高论,小子受益实多,只是天‘色’已晚,我兄弟二人得要赶回去了。”
  种放有些相惜,直送二人到了山间,才折返了回去。嘱咐陈尧咨二人可多多前来,几人也好多相谈,陈尧咨二人也是作别。
  可这时日不多,他们又岂能如愿,夕阳晚照,二人沿着原来的路,黄泥小道,虽是有些弯曲九转,但二人都心思喜悦,走起路也不觉劳累,不知觉之间,已经下了锦屏山。
  陈尧咨转身遥遥望去,只见山上依旧白云皑皑,依稀无人可寻,虽这日出日落,却是景致依旧,如同世外桃源。心里不禁叹息,世人只知山中美景,又有谁知山中除了美景,更有南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