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可怜的乞丐


小说:乱之铁血三国   作者:云清阳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30419/ 为您提供乱之铁血三国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可怜的乞丐
  刘旭的那些乞丐朋友,是去年流浪到他们村的。
  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乞丐领着和他差不多大的五个男孩子。
  因为刘瑞和村里的好心人看他们可怜让他们暂时住下。
  刘瑞就在家的田产里,找了块不能种庄家的地,在村里人的帮助下盖了几间茅草屋,好让这些可怜人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村里的好心人也常会带点吃的给这些苦孩子们。
  刘瑞也会时常送来些粮食,来接济他们。
  因为这样,他们就是不乞讨也能生活下去。
  有时村里面稍富裕的家庭还会拿些旧衣服送来,所以他们的日子还过的去。
  那个老乞丐觉得父亲和村里的人都很好,而且孩子们的生活也有了保障,刘瑞又说过,只要他们住的惯,住多久都行,就和孩子们一起住了下来。
  五个小乞丐都叫那个老乞丐“仁伯!”于是刘旭也这么叫他,但他们从来没听过“仁伯”说过自己的身事。
  刘旭还记得第一次叫他“仁伯”时,他紧张的都跪下了,对刘旭说公子,这我可承受不起,你们家是有皇族血统的,我一个老乞丐怎么敢当。
  刘旭说天下姓刘的有的是,我也不是什么贵公子您不必在意,他们既然是我的朋友,那么您就是我的长辈,叫你声“仁伯”有何不可。
  但“仁伯”始终不肯,于是刘旭也在没有外人时叫他“仁伯”。
  “仁伯”见他坚持也就没再说什么。
  不知道“仁伯”从前是做什么的,但他绝不会只是个乞丐,因为他识字,而且好多,闲暇时经常给孩子们讲楚汉相争的故事,教五个孩子写字。
  刘旭也时常是他的听众。
  渐渐的他们熟悉了,“仁伯”便和刘旭聊起了他们来这的经过。
  “仁伯”说:“这五个孩子的父母有的死于匪患,有的冤死于贪官之手,有的死于疾病,他们的家庭曾经生活也是不错的。
  当年我因为某种原因乞讨时,赵鸣的父母见我孤苦,都曾善待于我。
  后赵鸣因父母双亡无亲无故,流落街头,沦为乞丐。我因受赵鸣父母恩惠,心怀感恩,就承担起了照顾他的责任。
  后来相继遇到他们几个,虽然每天能乞讨到的食物并不多,也吃不饱,但还能对付活下去。
  后来我们乞讨的地方来了个恶丐,非逼着他们五个孩子去偷。
  孩子们不恳去,他就毒打他们。
  于是有一天,我趁那个恶丐出去赌钱,就领着孩子们逃离了那个地方,来到了你们村子。
  我还从没见过象你父亲这么好的人,要不是你的父亲,我们还不知在哪流浪呢,也许饿死在哪都不一定。
  虽然这世道豺狼当道,可是我还是希望他们长大了,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世凄苦而成为坏人。
  能成为你父亲那样的好人,给这个世间多留些正直善良的种子。
  我老了,也没什么本领,旭哥儿,我觉得你和一般的公子哥不一样,将来一定不凡。
  你有空就多教教他们读书习武,好让他们有一技之长,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让他们也能成为象你父亲和你一样正直善良的人。”
  刘旭点点头说道:“我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弟弟一样照顾的。”
  五个孩子之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八岁,比刘旭稍晚两个月出生,叫赵鸣。
  他的父亲是个猎户头,因为抗击盗匪遭到报复,父亲母亲还有六岁的小妹被残忍的杀害。
  幸好当时他出门和小伙伴玩去了,才幸免遇难。
  此后发誓杀尽天下盗匪为家人报仇。
  他为人坚毅沉默寡言,总想着将身体练的更强。
  冷漠的外表下有颗火热的心。
  刘旭刚开认识他时,他总是与刘旭保持一些距离,即使说话也是说完就走开。
  后因有一恶狗看他衣衫破烂追着他狂吠,刘旭看到后,不顾危险,手持木棒将恶狗打跑。
  从此后赵鸣对刘旭打开心扉,视他为知己,从此形影不离。这也让刘旭看到了他冷漠的外表下,他的那颗孤独的心。
  张沐七岁,父亲曾为捕快,为人正直忌恶如仇多破大案。
  后因为得罪贪官遭诬陷,莫名奇妙的冤死狱中。
  母亲屡告无门抑郁成疾,后病死在告状途中。
  所以他最恨贪官。
  为人性格坚强,待人友善,脾气温和稳重。
  虽然刘旭大他一岁,有时刘旭到觉得张沐到象哥哥,刘旭和他在一起,有种莫名的依赖感和安全感。张沐有时给刘旭的感觉,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能够给他遮风挡雨。
  李义七岁,父亲曾是军队的枪术教头,后携妻子儿子返乡。
  路过一村庄正赶那处发生瘟疫,父母双双病死。
  他与弟弟李信从此流浪街头。
  性格就象他的名,为人讲义气,急躁性如烈火。
  要做什么恨不得马上就去做。
  每次有什么事,他不管能不能办到都会一口答应,拍拍自己胸口说包在我身上。
  就算是头破血流也尽力去办。
  刘旭也因他直率义气,十分喜欢他。
  李信七岁,他和李义是双胞胎。与哥哥性格不同,性格沉稳,从不轻易许诺,但一旦答应就不悔改,用他自己的话说:人无信义何以立足。笃信“信义”二字。
  郭阅七岁,父亲是个教书先生。
  母亲生他时因为难产故去,他是父亲一手带大的。
  父亲因在教书时褒贬时弊,得罪小人被诬告,被逼背井离乡。
  在逃难路上,他父亲因感伤寒无葯医治病故。
  因父亲之事所以痛恨当朝政治黑暗。
  为人城府深,多机智,读书只要多看几遍就能记住,能够过目不忘。
  喜讲评高祖时张良与韩信,也曾因为项羽乌江自刎叹息,说当时他要是能忍一时,结果或许就会不一样了。
  不喜好诗书礼乐,好机谋兵法。
  他的父亲遗留下的“孙子兵法”他视为珍宝,常手捧竹简读着读着暗自垂泪。
  五个孩子或许是因为命运相似,同病相怜。他们因为都心怀赤子之心,心中充满希望,彼此照应,虽不断经历风雨,却始终不离不弃,就象亲兄弟一样。
  刘旭了解他们的身世后,知道他们本都有着幸福的家。
  本来都应在父母身边倍受疼爱,却因世道不公,导致他们小小年纪流浪街头。
  刘旭心里更加难过,于是天天在家里偷偷拿些好吃的,去找他们。他们也因为跟刘旭脾气相投而日益亲密,从此他们就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次刘旭在家养伤,好几天都没出屋,真的好想他们,也不知他们怎么样了。
  刘旭看到已经离他们住的茅屋不远了,他就大声喊了起来:“仁伯,赵鸣,张沐,李义,李信,郭阅,我来看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