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刘君郎捷足先得


小说:天下英雄刘玄德   作者:长歌行路难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9747/ 为您提供天下英雄刘玄德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一个按捺不住的却是益州牧刘焉。
  刘焉本来因二子刘范、刘诞被杀及州治雒城失火而发病,卧床不起。
  今接到长安细作传来的消息,说是天子遇害,不由大喜,自榻上一跃而起,大笑道:“天助我也!”
  忙派人去请赵韪。
  赵韪现为治中从事,是董扶去世后刘焉最信重的下属。
  当年大名士董扶对刘焉称“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刘焉才向朝廷求为益州牧,那时即心怀不臣之心。
  太仓令赵韪也笃信董扶之言,遂弃官随刘焉入蜀。
  董扶年已八十多,入蜀一年即去世。
  赵韪精明强干,又有弃官跟随之举,深受刘焉信赖,不久即被委任为治中。
  州吏之首、別驾之职由蜀郡大姓张肃担任,刘焉为坐稳位置,不得不对本土势力加以拉拢。
  赵韪听了消息,一时做声不得,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变得潮红起来,请刘焉屏退他人,压低声音,声线颤抖,道:“贺喜刘公!此天意也!”
  刘焉屈身向前,盯着赵韪双眼,低声问道:“赵君何意?”
  赵韪低声道:“韩遂杀天子,立伪帝,天下谁人肯服?弘农王被害时,年方十五,哪有子嗣?唐姬回颍川老家,曾被其父逼迫再嫁,从未听说有子。如今唐姬被李傕等掠回长安,韩遂必是随便自民间抢来幼儿,交于唐姬,冒充宗室罢了。”
  顿了一顿,继续道:“既是伪帝,有心之人必另行拥立天子矣。公,帝室之胄,论威望、年岁,天下宗室谁能与公相比?宜速为天子发丧,行檄天下,指斥伪帝,当仁不让,即皇帝位,号令诸侯,进讨韩遂,以顺击逆,无不从矣。若能据长安,地跨秦、蜀,则成强秦之态、高祖之势,东向以扫诸侯,则可再兴汉室,成光武之业也!”
  赵韪讲得心潮澎湃,面红耳赤。
  刘焉若能成光武,其人年老,其子平庸,难道自己就不能为周、召么?
  赵韪热切地望着刘焉,目射奇光。
  刘焉也是激动不已,然仍犹疑,问道:“如此,会否成为众矢之的,引来诸侯讨伐?”
  赵韪急道:“名正则言顺,早即帝位,先入为主,谁敢不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若错失良机,一旦刘表、刘宠、刘备等人反应过来,必后于人,届时后悔无及也!”
  刘焉一咬牙,花白胡须几乎竖起,断然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能成,则开万世基业,若不成,亦不失割据益州,为蜀王也!”
  决意称帝。
  庞羲、王商闻讯,大惊失色,至州牧府切谏刘焉。
  刘焉见庞羲、王商忠义愤发,感情发自肺腑,确实是为自己着想,叹道:“公等不必多言。孤年近六十,若不早定大事,还有几年时日?趁孤尚壮,为瑁、璋二子奠定基业,不亦可乎?”
  刘焉有四子,长子刘范,次子刘诞,三子刘瑁,幼子刘璋。
  刘范和刘诞心雄志大,酷似其父,却因连接韩遂、马腾谋诛李傕、郭汜,事败身死,让刘焉极为痛惜。
  刘焉不得不将期待寄托在三子刘瑁身上。
  刘瑁勇而无谋,本不为刘焉所喜,但相比庸弱的幼子刘璋,刘焉还是不得不将刘瑁视为继承人。
  为稳固刘瑁地位,刘焉为其娶吴懿之妹吴氏为妻。
  吴懿乃是陈留人,其父与刘焉情同莫逆,刘焉为益州牧,吴懿携家族数百口跟随。
  吴懿与族弟吴班勇武过人,为刘焉信赖,目前皆官拜校尉。
  为刘瑁娶吴氏还有另一个考虑,或者是最主要的考虑:相士称吴氏贵不可言。
  一个女子,最尊贵能到什么地步?
  自然是母仪天下,为皇后之尊了。
  若刘瑁能应此兆,为天子,那无论怎么看这个天子都应该是刘焉传给他的。
  庞羲、王商见无法劝止刘焉,皆叹息而归。
  庞羲对王商道:“我等外人入此州,当地士族尚未归心,州内不稳,又有刘表窥伺,而刘公强行出头,祸无日矣!”
  庞羲乃河南人,大名士,灵帝时曾任议郎,刘范等袭击长安失败,庞羲营救刘焉诸孙入蜀。刘焉大为感激,委以重任。
  庞羲隐隐为东州士的领袖。
  东州士即跟随刘焉入蜀的外来户,对益州而言,其余各州均为“东州”,多为三辅、南阳入蜀的士民。
  东州士入蜀后,自然受到当地士族的排挤,于是抱团团结在刘焉身边。
  刘焉对蜀地士族而言也算是外人,对东州士深为倚重。他又从东州士民中募集士兵,号为“东州兵”。
  吴懿、吴班等即为其中佼佼者。
  东州士反对刘焉称帝,本地士族也坚决反对。
  別驾张肃、主簿黄权、从事王累等皆劝谏刘焉不要称帝。
  黄权道:“凉贼谋逆,刘公当为天子发丧,起兵讨贼,以副天下之望。待平凉州,自可成桓文之业,届时顺天应人,王霸不远也。岂可贸然称帝,为众矢之的?请刘公三思!”
  刘焉不纳。
  刘表得知天子被害消息后,神情变幻,良久才长长吐出一口气,道:“怎会如此啊?”
  蔡瑁屏人私下对刘表道:“韩遂谋害天子,朝廷威德已衰,此大争之世也。然,刘氏有天下四百年,人心未失。荆州跨蹈江汉,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公乃宗室长者,德高望重,人心归附,自当顺天应人,以正大位。”
  刘表摇头道:“吾岂有此意?”不纳。
  蒯良闻天子崩,大哭,对刘表道:“韩遂马腾杀害天子,大逆不道,罪恶滔天,不杀之何以谢天下?良请将军举义兵,讨逆贼,拨乱反正,再兴汉室。”
  蒯良向来主张行仁政,曾对刘表说“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要以仁德服人。
  如今他却主张发兵讨贼,可见对韩遂马腾恨之入骨。
  刘表听了蒯良的话,表示将“熟计议之”。
  蒯越则道:“称帝则为取死之道,荆州西有刘焉,北有刘备,东有袁术,若并力相图,荆州危矣。发兵亦是迂阔之举,自荆州入关中,武关不通,弘农贼多,韩遂等人铁骑数万,正是锋头正劲之时,贸然发兵,必遭败绩,反致祸患。”
  刘表忙问:“那为之奈何?”
  蒯越道:“行檄天下,指斥伪帝,声讨逆贼,观刘焉、袁术之行,若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者,则率兵进讨,以顺击逆,无不利也!地跨荆蜀,尽据大江上游,扬州亦不难得。地跨荆扬,则可坐断东南,成强楚之势,可问鼎轻重也。”
  刘表大喜,此计进可攻退可守,甚合其心,道:“异度之计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