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心动与创作


小说:年代:从50年代开始   作者:正经胖哥   类别:其他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9582/ 为您提供年代:从50年代开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棉袄棉服穿的厚,减震效果还是不错的。
  只是……
  唐根生依旧很不放心。
  “真没问题?……不行,还是小心一些的好。”
  李苗苗仿佛感受到了唐根生的体贴和在意,脸蛋火辣辣的滚烫程度,再次升级。
  她有些晕,像是要喘不过来气。
  唐根生皱着眉。
  李苗苗同志脸色不正常,于是探手在她额头和脸颊摸了摸。
  气血上涌,导致的发热发烫,肌肤都烧化了,软软弹弹的……
  别是哪个部位的血管有损,上行憋到脸了吧。
  李苗苗浑身发烫,都烫迷糊了。
  唐根生义正言辞。
  他觉得,保险起见,留下对方的地址和联络方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唐根生松开李苗苗,走到老毛子女生面前跟她交涉。
  李苗苗站在原地,还没从跌入唐根生怀抱的激动中缓过神来。
  “对不起,对不起,我叫艾米诺娃,就住在大北门……”
  唐根生最终留下了艾米诺娃的地址。
  刚了解过,她虽然看着高头大马,实则也只是个17岁的小姑娘。
  她只是住在姐姐姐夫家,用假期帮着照看大外甥的老毛子女学生。
  艾米诺娃外语不是很流利,换成她的母语俄语后,沟通就顺畅多了。
  得知真相的唐根生态度也好了许多。
  跟她聊了点有的没的。
  俄语在当下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唐根生的半吊子俄语是前身跟师傅学的。
  厨子嘛,做饭好吃会被叫到包房犒劳,万一遇到老毛子友人,不懂对方语言怕赏钱被中间商昧掉。
  现在他更擅长英语和日语。
  只不过这一点要隐藏起来,万万不能暴露。
  唐根生与艾米诺娃意外合拍。
  两人短短几句沟通,便莫名敞开了话题,从撞伤、摔伤聊到了骨科,聊到医学乃至营养味蕾学。
  “……刺山柑没有了,松鸡和小龙虾也很难供应,所以莫斯科酒店一位厨师创造了新的版本奥莉维尔沙拉——斯托里奇尼沙拉,用煮熟的猪肉或者牛肉代替松鸡,罐头豌豆代替鱼子酱,胡萝卜替代小龙虾……”
  李苗苗走过来,挨着唐根生并肩站立。
  “这位女士,很抱歉撞到您,如果您感觉到任何不适,随时可以跟我联系,我们会对您的医疗和生活进行补偿……”
  艾米诺娃朝着李苗苗巴拉巴拉说了一通。
  李苗苗眨了眨眼,茫然的看向唐根生。
  她不懂俄语么?
  那可就好办了。
  “你感觉怎么样,要不要去医院?”
  李苗苗微微摇头:“就是被小孩子碰了一下,我可没那么脆弱。”
  说着,还晃动了两下胳膊。
  唐根生又把艾米诺娃的意思给李苗苗复述了一遍。
  不出预料得到了李苗苗的谅解。
  “你是一位漂亮的姑娘,期待下一次与你再次相见。”
  艾米诺娃牵着混血儿外甥的手,远远的与唐根生、李苗苗摆手告别。
  “你……唐老大,你跟她说了什么?”
  “我说如果接下来三天你没有事情,这次意外就算了,如果你后续有什么问题,我会跟她联系,让她负责你的医药费。”
  唐根生随口解释。
  他跟艾米诺娃确实说了这个意思,但不仅如此。
  他还跟对方约定,第四天中午11点在二百门口碰面。
  怕对方玩消失,还留下了对方的住址。
  “我好像听到你夸她漂亮。”
  “我夸她是心地善良的女士。”
  “哦。”
  一段小插曲,李苗苗没了逛街的兴致,唐根生后脚跟也随着艾米诺娃消失又开始疼起来。
  两人干脆走到站牌,上了有轨摩电,回到车站火车上。
  唐根生的休息室是独卧间,紧挨着硬卧与餐车之间的值班室。
  虽然空间狭小,但私密性却很高。
  唐根生初逢让他怦然心动的乌克兰姑娘,实在无法做到倒头就睡。
  他拿出刚才逛街时买的信纸,从上口袋拿出钢笔。
  刚才站牌等车时,旁边有两人像是刚从茶馆里出来,还在对公安科长识破敌人破坏铁路阴谋的故事津津乐道。
  李苗苗兴致勃勃的还跟唐根生也就此讨论了几句。
  引起了唐根生的共鸣。
  不是和李苗苗共鸣,而是让唐根生突然跟赚钱渠道产生了共鸣。
  他最近也在考虑写小说还是搞剧本呢。
  口渴就立刻有人送大碗茶来了。
  一路归途中,唐根生就在构思以铁路公安为原型的故事。
  记忆里有类似的记忆。
  但支离破碎,都是不连贯的影片碎片。
  好在某个记忆碎片里有影片的年代,是几年后的六十年代初期。
  唐根生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借鉴。
  文化人的事儿没有抄袭,只是借鉴。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唰唰唰的响声。
  墨水和信纸碰撞出的香气回荡在狭小的休息室内。
  隐隐还伴随着隔壁间歇性的呼噜声。
  唐根生一点都没被打扰,问思如泉涌,下笔如尿崩。
  一段讲述了抗美援朝期间,我种花家公安大科长为粉碎敌人炸毁铁路的阴谋,冒充敌人特务,凭借急智和胆识打入敌人内部,最后将破坏分子抓获并在最后关头排除列车炸弹的故事便跃然纸上。
  唐根生现在是铁路部的职工,有着对铁道的熟悉,写出这样的故事不算突兀。
  故事原型取自沈阳逛街时,在中街站牌听茶馆客人闲聊的灵感。
  至于内容情节里的物证,什么鞋印啊,烟斗啊,水杯和密电码等联络方式和作案工具……
  唐根生可是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较量’,生出一些畅想和换位思考也能解释通。
  毕竟他作为一名深谙‘望闻品切’的大厨,观察仔细点,代入感强烈一些,也没什么毛病。
  唐根生在安静的车厢休息室内写的非常流畅。
  故事脉络清晰摆在脑海中,甚至连影片都仿佛勾勒出来似的,一帧一帧的随着笔尖往外涌。
  仅仅一个多小时,一个情节紧凑,有张力,是很少见的智斗型反特故事便在唐根生的灵感天成中,孕育而生。
  故事的核心‘只要认真依靠群众,那就是天罗地网’,完美贴合时代潮流。
  没有任何违背主流思潮的点。
  故事展开丝丝入扣,情节设计合理,最重要的是安全。
  安全是重中之重,是唐根生心头永远的第一位。
  赚钱钱也要排在它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