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黎四王


小说:反清1850   作者:江边的三胖   类别:其他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971/ 为您提供反清1850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从郑祖琛的角度来说,目前整个广西,已经没有一支兵可以用了。
  向荣的镇筸兵倒是还能打,可那不是广西的兵,向荣自己都还是湖南提督。
  郑祖琛心里是真的急啊!
  和广西巡抚的位子比起来,银子、抚标中军参将那都不算啥。
  只要朱元鸿能帮他搞定广西内乱,粉饰太平。
  他俩正好是一个想要,一个愿意给,对上了。
  李沅发之乱被平定,瞬间震动整个广西。
  向荣他们这群人都呆了,剿了半年都没剿平,现在突然说平了。
  所有人的第一想法就是,郑祖琛这个老东西,为了屁股下面的位子,造假造的丧心病狂。
  这老东西胆子可真大,之前湖南巡抚冯德馨谎报过一次,结果被革职查办。
  他竟然还敢来?
  可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郑祖琛不仅敢干,而且动静非常大。
  他直接派出两百名抚标亲兵,带着李沅发等人的人头,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前往京城报功。
  这时候,整個广西官场都知道,郑祖琛是来真的了。
  而平定李沅发之乱的最大功臣,朱元鸿和他的朱家军,也露出了水面。
  广西的官员一听是朱家军,都不说话了,他们心里很清楚这支兵有多能打。
  倒是向荣和他的镇筸兵,心里有些不痛快了。
  李沅发那可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之前没平,是因为银子没给够,但是不代表着别人就能抢。
  朱元鸿的名字,算是被向荣给记下了。
  但是这些外界的风波,朱元鸿压根不关心。
  在冯子材带着钱、权、官,从桂林回来后。
  朱元鸿就打算准备扩军的工作。
  怎么扩?其实朱元鸿心里已经有了一整套想法。
  朱家军在吞并寿山所部后,已经有了三千七百多人。
  这一次朱元鸿打算把人数,扩充到四千五百人。
  多出来的几百号人,朱元鸿将目光放在了老家大黎山区。
  拜上帝教如今在广西生根发芽,梧州府就在金田村的隔壁,冯云山他们自然不可能放过。
  不过大黎山区是老朱家的地盘,朱文泰早就和冯云山打过招呼,绝对不允许拜上帝教来大黎。
  对于自己这个姐夫有多厉害,冯云山是心知肚明。
  所以他严令教众,不要去大黎传教。
  而大黎山区出来的兵,有多能打,朱元鸿是太清楚了。
  太平天国诸王中,大黎山区出了十四王。
  其中最有名的,自然便是大黎四王。
  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来王陆顺德。
  更别说大黎山区那群老朱家的族人,这群人是朱元鸿的死忠,造反的铁杆。
  朱元鸿心中寻思,穿越过来也有几天了,正好可以带人回一趟老家。
  一方面为了招兵,另一方面也得回去看看老家的军械铸造基地。
  听冯子材他们的意思,这个军械铸造基地的规模还不小。
  想到这里,朱元鸿让人叫来了杨载福。
  杨载福是智将,脑子够好使,朱元鸿是越用越顺手。
  等杨载福赶到中军大帐后,朱元鸿将自己的想法,对他和盘托出。
  杨载福琢磨了一番,想了想后说道。
  “元鸿,你的想法很不错,大黎老家那边,不少村子的人都在军械厂干活,这些人也都是苦出身,只要好好训练,将来都是能打的兵。”
  “二哥,你陪我回趟老家,招兵的事情就由你来安排。”
  “行啊!正好我有一两个月没见到干娘她老人家了,这次回去好好看看她。”
  如果说朱文泰对冯子材他们来说,相当于养父。
  那朱夫人就跟养母没什么区别,在冯子材他们心里的地位,不比朱文泰低多少。
  朱元鸿将冯子材和鲍超留在了大营,重点整训寿山所部。
  随后他带着杨载福和一百多士卒,返回老家大黎里。
  大黎里位于藤县西北,地处山区,山高坡陡。
  永安江、大同江、蒙江,三江在此汇聚,形成了三江口。
  大黎山区自古民风彪悍,岭南地区学武成风,因此这里的老百姓很能打。
  朱元鸿渡过永安江,从西岸村回家。
  剽悍勇猛的朱家军士卒,吸引了很多村民的注意。
  他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打量着这支路过的军队。
  有眼尖的看到马上的朱元鸿,惊呼道。
  “那不是朱将军的儿子,朱元鸿吗?”
  “还真是,骑在大马上可真威风啊!就跟他爹一模一样。”
  朱家军军纪严明,士卒们走在路上,目不斜视。
  杨载福骑马走在朱元鸿的身边,笑道:“大黎一直都没改样,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啊!”
  这是朱元鸿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19世纪中国底层的农村社会。
  风景很好,村民们看起来还不像几十年后,那样贫苦麻木。
  但是朱元鸿很清楚,大黎里以前是出了名的穷困,老百姓能有现在的生活,多亏了他爹。
  他爹是整个大黎里最大的地主,但是却不剥削农民。
  也因为他爹的存在,官府征粮时压根不敢搞鬼。
  可以说,现在的大黎里,相比广西其他地方,说一句世外桃源也不为过。
  这都是他爹的功劳啊!朱家在大黎里威望很高,深得民心。
  朱元鸿领着士卒,朝朱家村的方向走去。
  这一幕引起了一个少年的注意,少年模样很俊,两只眼睛下面各有一颗黑痣。
  他也不去打扰朱元鸿他们,反而远远地跟在队伍的后面。
  西岸村和朱家村,相隔不过二里。
  朱元鸿提前让士卒回去通知,等到了村口时。
  这里早已经聚集了一大群朱家的族人,当他们看到朱元鸿时,立刻点起了手中的鞭炮。
  噼里啪啦的声音,响遍全村,热闹不已。
  “各位叔伯,各位兄弟,我朱元鸿回来了。”
  朱元鸿翻身下马,朝着同族之人拱了拱手。
  这群朱家人,哄的一下,围在了朱元鸿的身边。
  各种关心问候的声音,不绝于耳。
  “好好好,我朱家的龙孙回来了。”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两个中年人的搀扶下,走了过来。
  朱元鸿见状,面色一肃,来到老者面前,撩袍跪下。
  “元鸿,叩见九太公。”
  老人名叫朱义山,生于乾隆三十年,今年整整八十五岁。
  他也是整个大黎朱氏,辈分最高的一人,是朱慈爝唯一还在世的孙子。
  “好好好,元鸿你跟你爹一样,都是我朱家的骄傲啊!”
  同这些族人叙了叙旧,朱元鸿在朱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自家祖屋。
  这屋子是从朱元鸿的太公手上传下来的,颇为简陋。
  朱元鸿和杨载福来到门口,撩袍下跪,大声喊道。
  “孩儿朱元鸿。”
  “杨载福。”
  “叩见母亲大人。”
  朱夫人体弱,在一位中年人的陪同下,走出了屋子。
  朱元鸿和杨载福,一见到这个中年人,瞬间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