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刘渊


小说:晋末太宗   作者:环眼红大耳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893/ 为您提供晋末太宗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黎亭。
  匈奴汉王刘渊的行宫。由本地大族的豪宅改建而成。
  堂上,首座上一个高大魁梧的老者,便是刘渊。
  其年逾五十,然面色红润,仪表仍有丰姿。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长长的胡须,飘逸光泽,色白如雪。
  刘渊,字元海。其父,乃南匈奴左贤王刘豹。这一脉,称为冒顿单于之后。以汉时嫁公主和亲,故以刘为姓,称汉之外甥。
  刘豹死后,晋武帝以刘渊代父职,为匈奴左部帅。
  王乱时,刘渊在邺城,依附成都王。
  时,东海王挟帝东征邺城,在荡阴大败。而后,司马腾联合王浚攻邺。
  刘渊趁势,向成都王许诺以匈奴部相助。成都王悦,任之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
  永兴元年(304),刘渊回到匈奴左部所在的西河郡离石。南匈奴单于庭也在离石的左国城。
  刘渊先称大单于,又在左国城南郊筑坛设祭,建国曰汉。自称汉王,年号元熙。
  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又祭祀汉室的三祖五宗。
  三祖五宗,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显宗明皇帝刘庄,汉肃宗章皇帝刘炟。
  至此,一个胡族建立的帝制政权诞生!
  在这堂下,都是他的大臣。
  有匈奴人,也有汉人。
  前者如丞相刘宣,尚书令刘欢乐,御史大夫呼延翼,大司农卜豫,黄门郎陈元达。
  后者如右仆射王育,大鸿胪范隆,太常朱纪,黄门郎崔懿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两个身材高大魁梧的大汉。
  一为刘渊四子刘聪,为鹿蠡王,抚军将军。
  一为刘渊养子刘曜,为建威将军。
  刘渊此时的面色略带忧愁。他举起酒爵,邀群臣共饮一杯。
  酒爵里,盛满的葡萄酒色泽透亮,味美甘醇。
  若是平日,好酒的刘渊定先痛饮几杯。如今物料不丰,这样的美酒也多日未饮了。
  然而,他只饮了小口,便觉得食之无味。
  待众人饮毕,他放下酒爵,朝大司农卜豫问道,“卜君,今次运回离石的物料,可还好?”
  卜豫连忙应答,“回大王,一切顺利!”
  刘渊又问道,“太尉可还好?”
  卜豫再次回道,“太尉身体已然恢复过来!前次太尉身体不豫,也是心忧离石粮食。”
  “今有大王在黎亭运粮,离石供给已无大碍。心疾去,身体自然也康健!”
  刘渊点点头。
  离石在西河郡,距此地,路途遥远,路上没有出现差错,让他心松一口气。
  历时一年多的大饥荒,让并州荒无人烟。同时也让刘渊损失惨重。
  好在刘渊当机立断,留太尉刘宏、护军马景守离石,照顾老幼病残,而他则带着大帐部众,直捣上党。
  上党不愧是并州粮仓!
  那满仓满阁的粮食顿时解决了他所有问题。
  于是,刘渊停在黎亭不再走。
  刚开始,刘渊想着一鼓作气攻下整个上党。但壶关山险、潞县坚城,致使大军久攻不下。
  最后只得放弃前策,换用新的策略。
  不攻坚城,只四处用兵劫掠,抢粮囤积。
  所得粮食一部分留为己用,一部分使大司农卜豫运回离石。
  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再次不太乐观。
  饥馑仍在持续。
  黎亭的粮食已经逐渐被消耗殆尽。如今,多是之前出兵劫掠所得剩余在支撑。
  另一方面,晋室的司马腾不敌,却带着大量并州民众逃离。
  虽然没有司马腾与他对抗,只待粮草足够,恢复元气后,他就能轻取并州。
  然而,他不禁担忧。哪怕天灾结束,没有足够的民户,产粮又如何恢复?
  到那时,无粮可食,恐怕必须要孤注一掷,冲出并州去!
  刘渊满腹心事。自起事以来,虽然实现了野心,但他也常感叹时运不济。在兵锋刚利的时候,突遇天灾。
  若不然,时至今日,他恐怕已拿下晋阳,雄据并州。
  想到晋阳,他内心又一阵烦乱。
  刘渊按下内心的思绪,朝堂下问道,“诸君且说说晋阳之事罢!”
  前将军刘景来消息称,晋阳来了新刺史,是昔日名满洛阳的刘琨刘越石。
  见无人应声,刘聪则开口道,“阿耶,打罢!”
  此事,已商议了两日,还未拿定主意。众人该说的其实都已经说过了。
  却见刘渊迟迟不表态。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刘渊看着儿子,再看看其他人。
  堂下大多数人,都是想打。
  但他十分犹豫。打就需要粮食!
  晋阳之前什么情况,他很清楚。
  司马腾临走前,已将整个太原郡搜刮裹挟干净。晋阳之残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
  所以,他才没在司马腾逃后,趁机用兵,占取晋阳。
  占了还要守!
  一旦攻占,作为州治,被“反贼”收入囊中。晋室绝不会甘心。那些不愿走的并州之民,也不会甘心。
  攻占需要消耗,守城亦需要。
  这都是毫无收益的消耗战!
  这对于大饥馑过后,极需养精蓄锐的部落来说,实属徒费力量,弊大于利。
  太不适当!
  他本想着饥馑能很快过去。待到草美谷丰之时,一举兴兵拿下晋阳。再告天祭地,登极位,恢复我大汉荣光!
  后续他也想好了。
  取了晋阳,吞并并州全境后,他就兵出太行。
  向西攻平阳,破长安;向东翻太行,略冀州,占魏郡。
  然后,洛阳就如同被自己两只大手,紧紧掐住了脖子。只要自己一合拢使劲,就可以让它动弹不得,轻松取之。
  洛阳,天下之中,而后,他就是天下共主!
  然,天不佑也!
  “难道真是,自古无胡人为天子?”
  刘渊脑海中浮出这個念头。他赶紧甩开。
  吾不信!
  看着刘渊沉默不语,堂下也寂然。
  刚出言的刘聪更是坐不定,他急躁想要再言,但好歹还是忍住了。
  回过神的刘渊,将目光看向堂下一人,他说道,“王君,何以教我?”
  右仆射王育闻言,不得不应答,只是他婉转道,“臣有三语问大王。大王听之,或可促大王决定!”
  王育之前跟刘渊一样,都是成都王臣属,为振武将军。
  刘渊借口回西河,带兵助成都王。王育对成都王说,“元海今去,恐其一去不至!育请为殿下促之。”
  成都王遂以王育为破虏将军,督促刘渊。刘渊回去后,便遣兵将王育拘捕。
  等到刘渊称王,成都王又兵败被杀,刘渊就将王育放出,说服他投靠出仕自己一方。
  刘渊闻王育此说,连忙道,“君言之!”
  “刘琨此人,大王以为如何?”
  “今刘琨兵马,刘将军探得有多少?”
  “晋阳之地,于并州地位如何?”
  只听,王育徐徐言道。
  刘渊顿时浑身一震。这三个问题,一展开,他内心哪还有对粮食的忧虑?
  他才发现,自己思虑粮食之事,如同中了魇症。
  他本来可以在路上截杀刘琨,但都因为犹豫粮草而错过。
  “洛阳奕奕,庆孙越石!”
  这是刘琨及其兄长在洛阳的美誉。
  彼时,刘渊也在洛阳,与兄弟二人也有相交。与其父刘蕃也相识。
  但他一直对兄弟二人观感不好,以其徒有虚名之辈罢了。
  攀附贾谧,金谷二十四友,只不过为求权而卑膝。
  家传的儒门,也抛却,去迎合清谈尚玄。
  刘渊不耻。
  赵王伦用兄弟二人,二人却统兵大败,致使赵王垮台,为不知兵。
  这些印象,直到刘渊回到离石,听到从中原传来的新消息,才为之改变!
  刘舆杀了他刘渊的故主成都王。刘琨两次单骑借兵,让东海王翻盘。
  刘渊才在内心感叹,“盛名之下,果无虚士!”
  知道刘琨接任并州刺史,刘渊就警了心。此后,也一直遣探马四处打探,但一直无所得。直到刘琨到达潞城,才知道新的消息。
  之后,刘琨离了潞城北上,带有千余人。他就想过,暗中阻截。
  但还在犹豫不定时,等刘琨再次出现,是在太原郡阳邑。
  探马回报,刘琨部众已有了两千余人的兵马。
  野战阻截,但考虑对方有地利人和,己军又长途跋涉,怕是需要多一倍的兵力,才能保证成功擒杀刘琨。
  至少外派五六千人的规模战,这让刘渊再次犹豫。
  粮食何来?
  这一犹豫,等再次得到消息,就是刘景传来的。
  刘琨已到达晋阳,声名远播,势力急剧壮大。合众怕已有五六千!
  至于,晋阳之地位,不必多言。
  刘渊被王育的三个问题点破迷雾,这才意识到,自己为何一直忧虑!
  明明犹豫粮草,但还是时时要去关注刘琨。
  他内心恐怕早意识到刘琨会成为祸患,只是因为一直担忧粮食,被迷住了眼睛。
  王育见刘渊神色,再次开口道,“蛇无头,无法毒人。马无首,不可前行。”
  “刘琨此人,便是这并州蛇头马首。”
  “待其声望响及并州,州民依附,唯其为首。此蛇毒者,为大王,此马行者,乃黎亭!”
  “故此,臣以为大王必须兴兵晋阳,消祸患于未然。不待其成蛇头马首!”
  刘渊悚然一惊,激动之下,叫道,“无君之言,几误了大事!”
  他连忙站起身,“快!传令!”
  “以前将军刘景,为征讨大都督、大将军,率精兵二万,直奔晋阳!”
  “势必剿灭刘琨贼寇!”
  堂下众臣纷纷起身,“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