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祖逖


小说:晋末太宗   作者:环眼红大耳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893/ 为您提供晋末太宗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刘琨的上书固然让人感动,但其要求却让朝堂不敢动。
  “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
  “这刘越石疯了么!”
  朝臣议论纷纷。
  司马炽也是苦笑。刘琨真是狮子大开口。如今这朝中,哪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
  其实众人也都知道,这些东西只是乍一听很多。但若用来平定刘渊势力,其实并不算多。反而是相当少。
  但司马越会同意吗?不可能的。
  司马越不可能为了一个并州,就拿出这么多物料。
  司马炽没有再关心争吵。
  最后能拿出多少,就看司马越的决定。刘琨目前是他的人,他不可能不给予支持。而且还有刘舆在。
  而司马炽,在次日,于东堂接见了一人。
  前豫章王从事中郎,姓祖名逖,字士稚。年四十二,生于泰始元年,与帝国同岁。是年武帝受禅立国。
  “士稚来了?坐!”
  司马炽招呼着祖逖。
  祖逖似乎才回过神,连忙见礼,“拜见陛下!”
  他现在仅仅只是个白身,声名也不算高。所以他到现在还有点懵,不知道陛下怎么突然召见自己。
  刚才进堂,不自觉多看了几眼陛下,以至于差点失仪。
  司马炽也在观察这个历史传奇人物。
  相比原身记忆中那个祖逖,仿佛又老了好多。
  跟原身记忆中刘琨的意气风发,只大了四岁的祖逖,精神也显得格外消沉萎靡。
  他不是高大威猛,反而有些干瘦。不惑之年的老态格外明显,鬓发已斑白了半数,眼神浑浊低沉。
  只有声音,还余留些中气。但语气并没有亲近,乃至巴结,只是简单的客套,仿佛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如果不是历史证明,司马炽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种明显老年状态的祖逖,日后会博出那番声名。
  危难之中,方见真英雄本色!
  可惜那时的祖逖更老了,又不逢明主。最后,遗憾而终。
  现在有这个机会,司马炽不想等到以后,英雄暮年。
  因为历史滤镜,祖逖是他在这個时代,最想招揽的人,没有之一。
  现在,有这个时机,他该出手了!
  司马炽开口道,“士稚,一别经年,闻君母丧,还请节哀!”
  祖逖赶紧起身一揖,一本一眼拜谢,“逖叩谢陛下关心!”
  司马炽没在意他的反应。
  其实两人关系确实不熟。祖逖虽做过豫章王下吏。但那时的原身,一心闭门索居,钻经研史,以求明哲保身,并不关心政务。
  王国的下吏一般有两种征召方式,一个是王自己征辟,一个是朝廷帮助任命。祖逖那时是属于后者。
  时隔这么多年,二人再见,祖逖的反应,也正常。
  司马炽没有多言。他拿起几案上的文书,起身走到祖逖的面前,将文书递给他,笑道,“看看!刘并州的文书。”
  祖逖脸上愕然一闪而逝,双手接过文书。
  司马炽转身回到自己的席位,重新坐下。示意祖逖请便,祖逖才翻看文书起来。
  司马炽静静看着。
  跟已为一方大员的刘琨相比,如今的祖逖仍是名不见经传。他的履历也很薄。
  其出身冀州范阳祖氏,属于地方豪强大族。
  其少孤,同父兄弟共六人,皆为母所养。少时不好读书,长成才发奋。
  后侨居司州阳平郡,年三十时,与同州比他小四岁的刘琨,同为司州主簿。
  “闻鸡起舞”的典故,就是发生于此。
  王乱之后,祖逖也辗转各方势力。
  齐王囧时,征辟其为大司马掾属(司马冏为大司马)。
  长沙王乂时,其为骠骑祭酒,升主簿(司马乂为骠骑将军),最后官至太子中舍人(此时太子为司马覃),第六品。
  仕途的最后一站,是豫章王从事中郎。
  司马越挟惠帝东征邺城的司马颖时,原身、祖逖都跟随,最终大军在荡阴大败。司马越逃回东海国。原身跟着惠帝,辗转,最后去了长安。
  祖逖则自此辞官。
  东西双王对峙时,范阳王虓、高密王略、平昌公模都接连征召,但都被其拒绝。
  司马越掌权后,征召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祖逖又以母丧守孝推辞。
  只看其履历,祖逖最受重用时,还是长沙王时期。
  祖逖迅速翻看了文书,看到最后的扶风歌,停顿了好一会儿,明显有些情绪波动。
  其实,刘琨临行并州前,两人一起喝过离别酒。
  酩酊大醉时,刘琨意气奋发,其言:此去并州,必捣破胡虏,建不世之功勋!
  但两人都没有说,但又都深知,此去之艰难。
  昨日,朝堂收到文书的同时,他也再次收到了刘琨的手信。
  信言:江山日远,前路泥泞,盗匪遍地,民不满万,易子而食,流民不缕。时危世艰,山河破败,好男儿当奋力振鞭。昨日之志,吾已先行,君勉励之!
  又言其在上党已募民千众,将且走且战,且战且走,直至晋阳。
  祖逖收到信后,默然不语,当晚为之一醉。
  他在为好友祈祷的同时,也心中茫然:自己不应征,是不是做错了?
  王乱的倾轧,让他心灰意冷。特别是那一趟邺城之征。
  荡阴大败,乱军之中,天子威仪彻底扫地。侍中嵇绍的血,就溅在帝衣之上。
  惠帝尚知,“此嵇侍中血,勿去。”
  我祖逖大好男儿,就为自身前程,阿谀奉承么!
  所以,他自此辞官。
  但现在,他已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
  想做出一些事,为国为民,都需要放下心结,先去谋求位子。
  他居家那段时间,没少听到,议论好友刘琨及其兄长刘舆的话。都不是好话。往日盛名的兄弟二人,口碑已然成了佞臣之属。
  但越石此去并州,心怀大志,保境安民、击匪建功,难道不是英雄么?
  就在他陷入茫然的时候,传来诏书,陛下召见!
  祖逖就带着茫然和疑惑,进了宫。
  见祖逖看完,司马炽方道,“闻君与刘并州,乃相交好友,昔日有‘闻鸡起舞’之说?”
  祖逖还未从情绪中缓解,闻言回过神,忙道,“昔日相戏之言,不意竟为陛下所知,逖惶恐!”
  司马炽感受到其言语中依旧的客套,呵呵一笑,决定不再兜圈子。
  对于已不惑之年的祖逖,见过世事变迁,人世浮沉,不是简单两句虚言就能收服其心的。
  司马炽指着文书,问道,“士稚以为,并州书上言,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能否?”
  祖逖客套的神情,终于转变。他很惊讶和困惑,陛下有此一问,“陛下之意?”
  司马炽直言,“并州之艰,朕不言,君亦知!”
  他相信祖逖这种人,即使居家,肯定也少不了关心局势。
  他继续道,“东燕王不敌刘渊,弃并州,方有刘君此去。然朕闻,东燕带民上万,下井陉,今求食司冀。”
  他又反问道,“并州之户尚余多少?匈奴之众,又几多?”
  “刘君大才,然户不及匈奴,粮亦不如,能赢否?”
  最后,司马炽断然道,“朝堂多言五百万之多,朕不觉得。但别说五百万,五十万也没有。若有十万,已是并州之福,刘君之福!”
  祖逖没想到陛下竟这么看待并州形势,比他想的更加严重。不禁大受震动,张口欲言,但又不知该说什么。
  良久方道,“太傅呢?越石乃太傅遣派,并州乃东燕王所弃,太傅不管并州么?”
  只这一句话,就暴露了祖逖的性格,及其内心对如今局势掌权人们的态度。
  其实,他没说陛下你不管吗,已是给司马炽面子。他知道陛下想管也管不了。
  司马炽摇摇头,“没用的!他不可能为一个并州,花费那么大代价!太傅之心系者,不只一个并州。”
  祖逖心中一震,悄悄看了眼,看陛下神情没有什么不对,才放心。
  是不是自己太敏感了!陛下话中什么意思?
  “不只一个并州”,那是什么?
  他生怕下一刻,陛下就给他搞个衣带诏!
  然后又觉得自己肯定想多了。自己一个白身,陛下就算衣带诏,也不会选自己。
  但,陛下召见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司马炽并不知道祖逖内心如此丰富,竟因他一句话,就想岔了。两人接触少,都对彼此缺乏了解。
  此时的祖逖,正处于人生低谷。有志不能伸,又逢母丧,小伙伴起飞,三重打击,让他内心敏感。
  而司马炽因为历史滤镜,还没有觉察到这点。
  “至于东燕王……”
  司马炽不尽言,只哼哼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