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下定决心


小说:我的盛世大唐   作者:扶余客   类别:两晋隋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869/ 为您提供我的盛世大唐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李卓带着魏征走在河边,指着远处问道:
  “先生可知那里在干什么?”
  魏征抬头看去,先是有些疑惑,随即低头听声音,不确定的问:
  “侯爷,那里莫不是在造船?书上有类似的记载……”
  大隋的读书人确实厉害,根据书上类似场景的记载,再听一听声音,就推测出那里是造船厂。
  李卓点点头,赞道:
  “先生果然厉害,那里正是一个小型造船厂,造一些在内河运输的船。等经验足够,还要尝试造江船、海船。”
  五冠庄能够迅速壮大,就是从江南转运粮食,赚取丰厚的利润。与此同时,还培养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可以随时调用。
  李卓知道海船的优势,也曾想造海船转运江南物资。
  但好的工匠都被杨广征发,造大船征讨高句丽,现在只能慢慢发展。
  李卓要让魏征发挥更大的作用,自然要把家底告诉他,说道:
  “六年前黄河发大水,我侥幸逃生落脚五冠庄。招引家破人亡的流民,训练青壮自保。五年时间里,在东海盐场训练了三万多青壮吧……”
  “六年过去,我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了高唐县侯、渤海郡丞,五冠庄也越发兴旺……”
  “历城五冠庄是大本营,研究各种技术,训练青壮,生产各种产品。渤海郡五冠庄也差不多,不过刚刚起步,还需要时间发展。”
  “长清的铁矿和眼前的煤矿,主要提供炼铁原材料,销售五冠庄的产品。”
  “洛阳五冠庄规模很小,负责销售东海盐,观察大隋朝廷动静。东海盐场负责海盐生产,训练青壮。”
  五冠庄沿着黄河流域,有六个点分布,把齐郡围在中间。
  越接近隋朝乱世,李卓就越忐忑,越发不敢表露心思。
  杨坚李渊能建国,都是祖上打下的基础,可以追溯到尔朱荣时代……
  尔朱荣没有称帝,但他手下的八柱国,却出了五个皇帝。
  这就是家族底蕴,一代又一代传承,在民间自然有号召力。
  李卓没有家世背景,是一个很致命的短板。优点是准备早,有后世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生产力。
  五冠庄在黄河两岸布局六个点,训练了三万多青壮,显然不甘心做地方豪强。魏征静静的看着远处,问道:
  “侯爷,若天下有变,您可有问鼎天下之志?”
  程咬金问过类似的问题,李卓给了他暗示,不曾明确回答。魏征这么直截了当的问,李卓发现他的心态也变了。
  一战就把王薄打得狼狈逃窜,李卓变得更自信了,说道:
  “如果真有那个机会,自然当仁不让。所谓天赐不取,反受其咎,自当顺势而为……”
  魏征明白李卓自信不足,分析道:
  “王薄窦建德等人起兵,主要是十月黄河大洪水,兵役徭役沉重,导致很多平民活不下去,能很快拉起一支队伍。”
  “另一个原因是天灾频发,许多人认为是上天的警告。以为快要改朝换代了,就抢先打出旗号,得到天下首义的名声……”
  天下首义确实能获得声望,秦朝末年的陈胜,就是最有名的例子。
  魏征的意思出名要趁早,提前做准备。
  李卓沉默不语,魏征忽然笑了:
  “说起来,此地还是侯爷的福地呢……”
  “哦,此话怎讲?”
  “北齐时期,章丘就叫作高唐县。由于侯爷的祖籍地也有一个高唐县,这里在开皇年间改为章丘县。”
  还有这个故事?
  李卓不信谶言,也觉得巧合有趣。
  提起高唐县,李卓倒是想起一事:
  五冠庄的产品卖不进平原郡,就是那里有地方豪强。名叫刘霸道,家中豪富,为人大方。
  在他家吃白饭的各路豪杰,经常有几百人,很有点战国四公子三千门客的派头。只要刘霸道一声令下,郡守郡丞都拿他没办法。
  柳武海收集的最新消息,刘霸道得知各地豪强造反,也在蠢蠢欲动。李卓觉得,其中有可趁之机。
  但让大隋伤筋动骨三征高丽,以及杨玄感叛乱,现在都还没有发生。
  现在如果轻举妄动,引起杨广的注意。大概只能像虬髯客一样,逃亡海外了……
  李卓难下决断,把情况告诉魏征,叹道:
  “这似乎是一个机会,但又太早了……”
  魏征思索片刻,笃定的说道:
  “属下觉得,侯爷多虑了……”
  “当今这位皇帝,的确是少有的聪明人。但聪明人往往都很自负,总觉得可以做好大事,再来收拾小问题。”
  “却不知他大事未完,小问题已经泛滥,造成根基崩塌。”
  “看当今皇帝的动作,明年铁定征讨高句丽,不会调兵平叛地方。很可能放权,让地方招兵买马,清剿叛匪。”
  “他明年打高句丽,赢了要留兵力驻守。失败了也不会甘心,还有第二次征讨。”
  “如果引起关陇勋贵的对抗,指不定那些八柱国的后人,就希望换皇帝了……”
  李卓来自一千多年后,知道的更多。但魏征是隋唐人杰,也有其独到之处。几乎预测了杨玄感反叛,以及大隋接下来几年的局势。
  大隋天下,肯定还有和魏征一样的聪明人。也看出了这一点,在暗中积蓄力量。
  李卓回想有限的大隋历史,霎时间有种强烈的急迫感。
  大业八年到大业十年,杨广三征高句丽,杨玄感叛乱。
  大业十一年杨广北巡,造成雁门之围。
  大业十二年南巡江都,大业十三年被困江都,被李渊尊为太上皇。
  到了大业十四年,杨广心灰意冷,坐以待毙,被宇文化及杀死……
  仔细算下来,杨广几乎没有时间管理朝政,也不太可能关注李卓这个地方官。
  杨广和明末的崇祯相比,简直是两个极端。都不明白那种乱局,杨广哪来的勇气到处浪。
  平原郡的郡丞王昱均,就是前任历城县令,和李卓不打不相识,有很大的操作的空间。
  “看来,这的确是个机会!”
  李卓下定决心扫除刘霸道,慢慢渗透四郡,吩咐道:
  “魏先生,你马上拟定命令,让历城五冠庄抽调三百人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平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