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段润兴


小说:藩变   作者:吃饱除人   类别:清史民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859/ 为您提供藩变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刘玄初所说的“派系”,其实就是吴军这四十年,一路从辽东打到云南所自然形成的小团体。
  在吴三桂与李自成山海关大战后,虽说是李自成败了,吴三桂(清军)赢了。
  但“为王前驱”的吴三桂却是元气大伤,麾下几万关宁精锐折损殆尽。
  纵使后来追击攻打顺军余部,但背后有满清在虎视眈眈,吴三桂也没法名正言顺的收纳降军、恢复战力,麾下真正可靠的嫡系精锐也不过是几千辽东老兵。
  吴三桂真正实力实现膨胀,是在攻打永历朝时,收拢的以马宝为首的大西军余部。
  彼时,以马宝为首的大西军(明军)余部,实际上仍有余力抵抗清兵。
  但是,由于永历皇帝的“逃跑主义”,让大西军将士对永历皇帝大失所望。
  眼见永历皇帝靠不住,抱着留下最后一点反清种子的大西军余部,决定投降。
  于是,以马宝为首的大西军,成建制地向“大清平西王”这个汉藩王投降,喊出了“我等只降平西王,不降他满清”的誓言。
  这对于吴三桂而言,自然是大喜过望。
  既强大了自身实力,又让清廷知道只有他吴三桂,才能“镇得住”原本“不安分”的大西军余部,让清廷投鼠忌器,不至于在明朝覆灭后就卸磨杀驴;
  吴三桂本人也是讲信义,不仅不将投降的大西军拆散,反而将大西军余部成建制的编为“忠勇十营”。
  再加上吴三桂对降将们也是信任有加,视为子侄心腹,不与辽东旧部区别对待,而是一视同仁。
  如此,令投降的大西军诸将大为感动,纷纷为吴三桂效死。
  但是,吴三桂对藩下人不管怎么一视同仁,却不代表麾下诸将就是一团和气。
  自然而然的,麾下渐渐形成了“东派”和“西派”。
  东派,就是以吴国贵为首辽东旧部。
  西派,就是以马宝为首的大西军余部。
  而东派的文官之首,就是方光琛;
  西派的文官之首,则是刘玄初。
  虽说分为“东西”两派,但两派的关系倒是挺和谐,并没有太大的争斗。
  一方面,是吴三桂的确是心胸广阔,把大西军诸将安排得妥妥当当,钱和地位都给得足,西军诸将皆无可挑剔;
  另一方面,就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吴三桂,吴三桂实际上还是更加信任辽东旧部。
  在独立领军作战的诸帅里,汉中的王屏藩、松滋的吴国贵、岳州的吴应麒,江西的夏国相,全都是辽东军出身。
  而“西派”的诸将,则都是“东派”的副帅。
  当年起兵时,早年就随李成栋镇守广东的马宝,以熟悉广东为由,曾自请一军取广东,就被吴三桂婉拒过。
  这也表明了吴三桂的一个态度:我依然信任辽东旧部。
  “东派”的地位有了保证,在平西藩的“蛋糕”持续做大的前提下,自然不会对“西派”有不满。
  “你如果细心的话可以发现,你爷爷在不用我的同时,也不用老方。”
  经刘玄初提醒后,吴世璠才猛然发现,自吴三桂起兵后不久,刘玄初被冷藏的同时,方光琛也以内阁学士(注1)的身份巡长沙,相当于发配地方。
  这其实也是变相的在向东、西两派展示他并没有偏信一方。
  “我们两个老头当了你的老师,意味着‘东、西’两派都有代表在你这里,以后你考虑事情就不能偏倚了。”
  “只要你都能照顾到他们的利益,你在军方的地位就稳了。”
  “而除了东、西两派外,还有第三派,就是宗室”。
  刘玄初继续说道。
  “而那件坏事,就是宗室——吴应麒。”
  按刘玄初说法,吴应麒是独挡一方的大将,不管他对王位有没有兴趣,将来既要防着,也要用着。
  而且,吴应麒其子吴世琮,也是宗室青年将领中新兴的战将。
  一旦处理不好,宗室人心散了,吴军也就败了。
  “你爷爷欲立你为储,你二叔肯定心里会很不爽快。”
  “当他知道自己无缘王位后,以他狂妄自大的性格,肯定会拼命地贪污敛财。”
  刘玄初直言不讳,认为吴应麒这样性格暴虐的人,最是适合打蛮族。
  蛮族畏威不畏德,需要有暴虐之人在当地镇压杀戮。
  ……
  不知不觉,已是日近隅中,太阳也渐渐炎热起来。
  而刘玄初的精神越发不足,吴世璠见状,连连制止了刘玄初继续说话。
  “老师,别说了,我送你回去。”
  说罢,立刻吩咐下去。
  “吴安,备轿!我送老师回去。”
  吴世璠不理刘玄初的拒绝,坚持要送他回城外的别院。
  ……
  刘玄初没住在昆明城里,而是住在离城十几里外的小村落中,特意起的一个草屋别院里。
  在刘玄初拒绝王府医师后,只是要求吴世璠送他回家休息。
  等到刘玄初城外的别院时,院子仅有一名身材魁梧的下人,拿着把扫帚在打扫庭院。
  听到刘玄初回来了,房屋里有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郎闻讯走出来迎接。
  “老师,您……”
  看到有外人在场,少年顿时缄口不言。
  见刘玄初流着虚汗的样子,就知道是老毛病犯了,在瞪了吴世璠一眼后,招呼几人把刘玄初扶进屋子坐下歇息。
  随后倒了杯水递给刘玄初,又从怀中掏出一个小药罐,倒出几颗药丸给刘玄初就水吞下。
  见刘玄初已慢慢的缓了过来,青年在伺候刘玄初上床歇下后,刚关上房门,就不客气地下起了逐客令。
  “各位请回吧,家师要休息了。”
  吴世璠没想到,眼前这少年如此不客气,连喝口水都没打算招呼,顿时少年心性也上来了。
  “凭什么?他是我老师!你知道我是谁不!”
  少年冷哼一声。
  “知道,磨盘山没死成的满清平西王孙子嘛。”
  嗯!
  磨盘山没死成?满清平西王?
  两个词说的内容都对,但加起来,怎么听,口气都怎么不对!
  这小子,不对劲!
  吴世璠立刻换上一副嘴脸,向少年拱了拱手道:
  “我听足下称呼刘大人为‘家师’,巧了,我也是刘大人的弟子,那足下就是我师兄了。”
  “在下吴世璠,向师兄问好。”
  吴世璠老老实实地向少年行个礼。
  少年见眼前吴世璠被他冷嘲之后,居然没有生气,还主动行礼问好,颇感意外。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少年也拱手回礼道:
  “在下李……姓段,你叫我润兴则可,尚未加冠取字。”
  吴世璠倒是没去注意少年的言语,只是高兴地喊了句“润兴兄”,然后就拉着少年扯来扯去。
  在发现对方口中,好像得不到什么自己想要的消息后,吴世璠则向对方告辞,并嘱咐道:
  “老师如果醒了,请一定要派人告诉我。”
  并且表示,老师身体又不好,本应遣人伺候左右。
  可刘玄初生性淡薄,不喜嘈杂,如今有师兄随侍在旁,自然是最好不过。
  并且强调,要是需要人手服侍,遣人来说一声则可。
  等吴世璠离开后,跟在身边的吴安凑近了过来。
  “少爷,在刘少保院子里打扫院子那个下人,步伐稳重,眼神犀利,手下是有功夫,应该是军伍中人。”
  大户人家里的下人有功夫,不奇怪。
  可刘玄初不是大户人家,又是文官,更重要的是刘玄初虽被冷落,但不表示会放任他被山贼、盗匪、刁民欺负,也没必要雇佣武人当下人。
  “嗯,有古怪。”
  “那个老师的学生,说的那番话,我总觉得怪怪的,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吴世璠转过头对吴安吩咐道。
  “大伴,老师家里那两个人,你去摸摸他们的底。”
  与此同时,刘玄初庭院里的扫地下人,走近站在门口目送吴世璠远去的少年道。
  “殿下,他就是狗贼的孙子,杀了他,狗贼就绝后了!”
  少年把眼光收回来后,对下人说。
  “许叔叔,我都说了,别叫我殿下,叫我润兴则可。”
  “至于这个人……暂时杀不得。”
  下人顿时激动地喊到:
  “殿下,毋忘先王匡扶汉室的遗愿啊!”
  少年回过头来,望着眼前这个抚养他成人、教他武艺的中年人,眼神坚毅,口气笃定道。
  “许叔叔,我们从腾越翻山越岭来到昆明,不是来享福的,润兴绝不敢忘父王遗志!润兴宁死荒徼,也绝不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