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没那么容易成为主角的斯坦福


小说:硅谷1990   作者:鸦的碎碎念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601/ 为您提供硅谷1990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即时通讯软件绝对是互联网时代最好的生意之一。
  从投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能够跨越牛熊,长坡厚雪的生意。
  基于即时通讯软件,你甚至能够打造出一整个完整的生态。
  重生又没有系统,那么你的优势就在于眼光,靠营造生态作为护城河,这就是在充分利用你的眼光。
  为什么后世华国的互联网生态中,一大巨头是腾讯,在阿美利肯的生态中,收购了ICQ的企业们却没有把它利用到腾讯这个程度呢?
  外界不清楚,王炽很清楚,因为国外的互联网生态受到邮箱影响太深,大家都习惯用邮箱而不是即时通讯软件。
  这两者就类似国外习惯用信用卡,国内习惯用移动支付一样,背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习惯。
  现在才1990年,足够重塑用户的习惯。
  大把的产品设计和运营手法,足够把全球用户都调教成即时通讯软件的形状。
  即时通讯软件也算是纯靠互联网创业,把不必要的模块全部删掉,只留下最必须的模块,客户端只保留用户的信息,用户的聊天记录全部存放在用户本地。
  这对服务器存储和带宽的要求同样很小。
  除非全美200万的互联网用户中,有100万都在用他的即时通讯软件,不然300万美元足够烧过这两年。
  王炽觉得自己缺失了太多信息,这个年份有点太早了。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互联网公司会受到投资人们的青睐,他只知道1995年网景上市之后肯定没问题。
  但网景上市前呢?
  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公司能够从投资人手里空手套白狼?
  他知道美国在线在94年的时候花了4700万美元收购两家小型的互联网公司,即便这两家互联网公司没有创造任何收入。
  美国在线属于知名冤大头,九十年代收购互联网公司向来是你报价多少,他就敢给多少,丝毫不考虑这个价格是否合理。
  可94年以前呢?
  不过好在王炽清楚,web浏览器推出是在1992年年底的事情,也就是说,不是93年就是94年,互联网创业大淘金时代就将要开始。
  而他认为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在互联网大淘金时代到来前,先培育出一株稀世奇珍,到那时候待价而沽。
  等着因网景上市而疯狂的投资人们,意识到,还有比网景更有前景的独角兽在等着他们。
  到那时候,还不是他想怎么开价就怎么开价。
  王炽想到这里,咧嘴笑了笑,至于失败,他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种可能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都卷过来了,现在这点竞争烈度还会难倒自己?王炽绝不相信这种可能。
  “就叫QQ吧,多好的名字。”
  王炽以为在斯坦福创业,人才大把的是,随便喊喊就有一帮人跟着你干。
  做个qq不难,难的是在当前条件下,能够适配当前各种不同操作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能够顺利完成对接和对话的应用。
  再考虑到当下的网络环境,需要做大量针对性的本地化处理。
  王炽记得很清楚,当年自己在看吴晓波写的腾讯传的时候,里面有明确写到,以90年代末华国的网络环境,网民们是不能忍受太大的应用。
  拨号上网的年代,网络下载速度可能只有几十k,你要是搞个几十M的应用,没有哪个用户有耐心等待慢慢下载。
  即便用户有耐心,巨大的网络带宽费用,互联网公司也承受不起。
  因此腾讯最早版本的qq被他们反复压缩,第一个版本的qq全部大小只有220K。
  要知道这可不是没有包括动态库打包的版本,是完整可运行的版本,用户下载qq只需要五分钟,而其他即时通讯软件的下载时间是小时级。
  因此腾讯的成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他们做了大量本土化改造,这才是他们能够和大量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
  王炽身为产品经理,知道一定不能犯无脑拿来主义的错误。
  自己开发没问题,但是中间有多少坑,多少雷要踩?
  他一边招人,一边思考qq要如何开发,他发现一个恐怖的事实,现在阿美利肯一些地方的网速甚至连kb都没有达到。
  一般上限在8kb/s左右,斯坦福的网速就这水平,下限的话,像偏远地方,下载速度可能只用B/S来计量,这是比kb还要更小的单位。
  这么慢的下载速度,对于用户来说,他们能够容忍的极限就是220Kb,最早版本的qq大小。
  再加上现在的内存、存储昂贵程度,最好能够帮助用户保存他们的对话,而不是存在他们本地。
  这样能够尽可能帮助用户节省空间,同时又能让他们查找到自己的历史聊天记录。
  这些聊天记录都会是未来人工智能的珍贵语料。
  因此在开发层面要做大量本土化改造,涉及到大量当下技术框架,王炽要是以自己的能力,把码农的能力捡回来起码得花大半年才能开发个大差不差的版本。
  甚至还要经过漫长的调试。
  他压根没想过要自己干,人都已经在斯坦福了,为什么不拉一只团队呢?
  王炽以为这会很简单。
  王炽先是跑到第三街665号的印刷中心去打了个巨大的横幅,“你想和我一起改变世界吗?”
  然后跑到计算机科学系所在大楼外面摆了个类似社团活动招新的摊位。
  “哦你不是我认识的大卫。”
  “怎么样对和我一起改变世界感兴趣吗?”
  “No!”
  “小伙子很有精神,就是这口号有点太大了。”
  “怎么样对和我一起做一款能够真正意义上改变世界的应用感兴趣吗?”
  “No!”
  无论是谁,对他的回答都是No。
  对认识王炽的人来说,王炽过去nerd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压根没人了解你,凭什么让别人信服你有这个能力,更别说王炽拉出来的口号如此夸张。
  对不认识王炽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吹牛谁不会啊,在当下每个能够进入斯坦福的人谁不是天之骄子,凭什么你来领导他们改变世界?
  虽然口号喊的很响,也有一些人过来问了问就走了,没人嘲笑他,也没有招到一个人。
  但王炽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起码我给他们留下了一点印象,不管这种印象是狂妄自大还是不切实际,总比之前的nerd形象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