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诸国演武


小说: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作者:逆子多多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450/ 为您提供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长安,西城门外,旌旗林立,甲士列阵。
  千街空巷犹盼首,大小百官俱相迎。
  天子车驾驻于驰道,六匹纯白的高头大马威武雄壮。
  想当年大汉初立之时,高祖出行尚且凑不出六匹杂色的白马,经由文景之治后,到了此时,大汉王朝国力鼎盛。
  无数百姓站在羽林、期门二军身后翘首以盼,想要一睹这支使团的风采。
  “诶!听说了吗?这次伴随使团而来的,还有前来建交的大宛人。”
  “大宛人?好像是说他们都是金发碧眼,肤白如痨病之人,当真是神奇啊,天下竟然还有如此奇特之人?”
  驰道两侧围观者甚多,羽林、期门二军如绷紧的弓弦,丝毫不敢懈怠,而笔直站立在车驾之上的刘彻却是不以为意。
  或者,这本身就是他有意而为之。
  项羽当年定都彭城时,有一句话说的深入刘彻之心。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如此一个宣扬大汉国威昌盛的大好祥瑞,若是不能与民同享,广传郡县与诸侯各国,岂不正是锦衣夜行?
  嗯,特别是在当下,大汉上下一心,决意与匈奴人势分高下生死的时候,西域的使团便如虎狼之药,能极大的提振士气与民心。
  “主父偃,你说使团来信,说是要在入城之时展现西域诸国的联军风采?此为何解?”
  如今的主父偃虽是中大夫,可由于近年来为天子削藩,颇有几分当年董仲舒罢黜百家时的青云之兆,故而能伴驾君前。
  “陛下,臣亦不知,不过臣以为,此为大善之事。”
  “西域诸国越是展示强盛,岂不越是承托我大汉之声势烜赫?”
  “哈哈哈,言之有理!”
  刘彻不怒自威的大笑起来,心中对着张骞的回归也越发迫切。
  等待途中,侦骑不断往返,回报着使团的行程。
  同时也是在封禁西城门驰道内外,避免出现冲撞车驾,阻塞城门的乌龙。
  等众人终于见到远处密密麻麻的小黑点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心中大喜,开始赞扬大汉,赞扬陛下天威。
  使团车驾靠近,左右各出两骑白身青年,朝着天子驾前缓缓行来。
  “大汉白身,赵德邦,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安,大汉万世!”
  刘彻低头看向跪伏在地上恭恭敬敬的赵德邦,虽未多言赘述,可气势十足的眼神,已然让这位沙场悍将忍不住手心发汗,将额头伏得更低。
  “你是匈奴人?”
  “不!陛下,小人体内流淌的是诸夏之血,小人是汉人!是大汉的子民!”
  刘彻先是一愣,看向身后影影绰绰,穿戴着甲胄的联军,又看了看做汉人庶民打扮的赵德邦,心头明悟。
  “汝何名?”
  “回陛下,德殷先人,勿忘故邦,小人赵德邦!”
  “我听过你的名字,军报里,冲击龟兹王廷,抵御浑邪王冲阵,就是你在指挥盾阵,你很不错!”
  “汉民赵德邦,起身叙话!”
  “诺!”
  赵德邦喜不自胜,感激的眺望了一番孟焕,能有面圣表现的机会,天子一句汉民,已胜过千言万语的解释。
  “陛下,西域诸国慕我大汉隆威,今日欲献礼阅兵,请陛下成全!”
  “准!”
  “乌孙军阵,出列!!!”
  “演武开始!!”
  “咚!咚!咚!”
  战鼓隆隆,号角呜咽,乌孙军阵脱离兵团,开始在天子驾前做起迂回的圆形阵。
  不少控马娴熟者,甚至还开始各种藏身马腹,脱手骑乘的绝技,引得百姓们纷纷叫好。
  唯独羽林、期门军不屑一顾。
  刘彻皱紧了眉头,偏过头对着身边的羽林令陆恢一阵耳语。
  “啊?陛下!!不可啊!”
  一声惊呼,吸引了周身王公大臣们的注意,纷纷转身望来。
  “乌孙人出生就在马背上生活,若无弓箭骑射,那和拔了牙的老虎有何区别?”
  “赵德邦,我让羽林军在西边放置了一些草人,让他们拉弓,给朕展示展示,什么叫做骑射!”
  刘彻一席话,顿时震惊四方,劝阻者不知凡几。
  “陛下,刀剑无眼,天子岂能坐于危楼之下?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哼!将士们且能在草原上与匈奴人厮杀,朕为天子,岂能连使臣之军都畏首畏尾?勿要再劝,诸君听命行事。”
  赵德邦见天子之命坚决,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拱手拜倒,信誓旦旦的承诺。
  “有我家将军,陛下尽管放心,但有流矢,赵德邦愿为陛下之盾!”
  “拉弓!”
  “引箭!”
  “发矢!”
  三声令下,乌孙军阵没有丝毫迟疑,纷纷从背上取弓,目光死死望着草人。
  西侧骑兵发矢,然后逆时针前行,每一位移动到西侧的骑兵,都紧随军令,一波一波,如飞流而下的瀑布,箭如雨下,连绵不绝。
  刘彻未曾喊停,他们便一直攒弓飞矢,直到箭袋射空,草人身上挂满了箭矢,方才作罢,朝着东侧退去。
  “去病,你不是常以善骑射自居?观之乌孙骑射之术,可识得何为精兵矣?”
  刘彻面上笑吟吟,笑着对身侧倨傲的少年问道。
  少年霍去病,自幼便精于马上刀枪弓弩之术,被刘彻誉为虎子,带在身边,既是外甥,也如门徒。
  此时不过十三岁的霍去病看着退去的乌孙人没有一味的鄙夷,反而是面露精光,仿佛看到心爱的玩具一般,指着这支军队说道。
  “陛下,骑射之术是胡人的天赋,我真正欣赏的,是让这群散漫的胡人,能如臂使指,熟稔的变幻战阵,如冒顿一般,令出发矢,令止而回。”
  “乌孙固强,可统帅乌孙之人更强!”
  刘彻喜笑颜开:“哈哈哈,很好,这些年让你学习兵法韬略,你倒也没白费朕的一番苦心。”
  见着陛下与少年同时望了过来,赵德邦也是急忙为自己的兄弟怒刷存在。
  “陛下,乌孙本就散漫,能有如此阵势,全赖我玄甲寨首领孟焕,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才有蜂腰关大捷!”
  面前区区小心思,刘彻也不点破,大手一挥,示意联军继续。
  往后便是诸国联军军阵,只是见过乌孙精湛的骑射之术,这些人,大多数已经只是看个热闹,让旁观的大臣与百姓们知道,在西域还有这么多,多姿多彩的国家。
  直到最后压轴而出,声势瞬间达到顶峰。
  金发碧眼,白肤高鼻的大宛人上阵,独特的龟甲阵形象,将军团护卫得严丝合缝,才算是让刘彻,以及其他诸将领严阵以待。
  不怕敌人精锐,只要军纪散漫,不成规模,不成文明,哪怕敌众我寡,诸夏都不惧之。
  正如匈奴之势,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
  纵使匈奴人百战百胜,自冒顿单于以后,也再未有过匈奴人南下过陇西、上谷之地的经历。
  其中很大的因素,便有几分匈奴人逐利,各部族之间征战亦不休的原因。
  如今大宛军阵出现,百姓们还在嗤笑番邦无勇,而明眼人,已经开始探讨起破阵之法。
  “赵德邦,此为何阵?可是孟焕所创?”
  “不敢欺瞒陛下,此为龟甲阵,非我家首领所创,而是罗马人特有。”
  “罗马?何为罗马?”
  刘彻重新拿起张骞所呈陈表,反复点读着其中三十五加一国的名录,确信自己未曾发现罗马之称。
  “罗马之事,首领最为清楚,小人只知皮毛,更西之地如我诸夏春秋,有一国曰罗马,如周之横,扫灭诸国,其域之广堪比大汉,兵锋所向可抵匈奴。”
  “而大宛国,便为罗马之后,其政其军,无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