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汇丰:你把老子当提款机吗?(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小说:香江:开局一百亿   作者:落雪吃火锅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8421/ 为您提供香江:开局一百亿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方鹤轩让游秉文淡定是有理由的,
  但是他不会直接告诉对方,
  因为这只有重生视角的人才能看清楚。
  现在还只是1978年的3月份,
  香港的地产市道转旺至少还需要等上一两年时间。
  任何行业的发展,
  除了大环境的加持外,
  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
  目前,内地还未正式开放,
  投资者对香港的前途命运并没有十足的信心,
  自然不敢大笔砸钱进入地产业。
  另外,虽然港府前几年已经相继放宽了外汇和黄金的管制,
  但还不足以支持香港成为亚太的金融中心,
  只有放开银行牌照的发放,
  才会有大量的国际银行进入香港,
  才会推动香港的商业出租物业以及高级住宅物业的需求大爆发。
  商人们看到明确且旺盛的需求后才敢进入地产业大笔撒钱。
  政府的地皮才会卖出高价。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时机不对。
  纽璧坚想要狠宰万达,也得有人愿意花真金白银配合啊。
  1978年3月25日。
  港府正式解冻银行牌照的发放。
  李文礼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次真的赌对了。
  不用跟着条破船一路走到黑,
  已经是相当幸运了。
  刘俊城知道这条消息后,
  则是哈哈直乐。
  自从上次大哭一场后,
  他变得更自信,更开朗,也更成熟了。
  方鹤轩给游秉文的指示就是,
  谈,可以,慢慢谈,也可以。
  反正不着急。
  银行牌照刚解冻,
  到年底,持牌银行的数量也只有98家,
  距离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还需要一两年时间酝酿和积蓄实力。
  目前的地产市道还看不出有投机和炒作的空间。
  要知道,就在去年1977年,
  李嘉诚才只花了2.3亿港币就收购了美国永高公司的全部股份,
  这家公司在香港最值钱的资产就是中环的希尔顿酒店。
  李嘉诚后来将这家酒店完全拆除,
  并建造了自己的商业王国长实集团的总部——
  长江集团中心。
  旁边就是中银大厦和汇丰集团总部大楼。
  可以说,这家酒店的位置是黄金中的黄金位置,
  比金门大厦的位置还要优越许多。
  仅仅只隔了不到一年时间,
  中环的地皮市道也并未发生巨大的改变,
  金门大厦如果按照实际估价,
  不会超过6亿港币。
  两年后,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形成,
  中环的高级办公物业也确实开始紧俏,
  置地集团花7.15亿从母公司手中买下金门大厦,
  本身就有地产市道转旺后抬高估值的因素存在。
  因此,方鹤轩绝不相信,
  会有哪个聪明人跟他一样愿意出6.5亿收购金门大厦。
  方鹤轩也是被逼无奈,
  他主要怕置地集团突然抽风,
  加入进来跟他竞争这座大厦。
  到那时,除非抬价,
  否则根本无法和怡和的亲儿子竞争。
  但这不代表他就任由怡和随意拿捏。
  在和怡和的第一轮谈判中,
  他让游秉文故意降低收购报价,
  从原来的6.5亿降到了6亿港币。
  这种骚操作一下子把怡和的谈判人员给整懵了。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主动求购的一方不加价反而减价的情况。
  接着就是愤怒和争吵。
  但游秉文和万达却是耸耸肩,表示无所谓。
  他们给出理由——
  万达是刚成立的新公司,老板对地产行情不了解,
  瞎报了价格。
  公司的专业高管经过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
  否定了老板的报价,
  认为5.5亿才是金门大厦的实际市值。
  但老板仰慕怡和,
  又认为做人不能不讲诚信,
  于是让团队将报价提高到了6亿港币。
  这个价格,
  是上至老板下至员工,
  都认为合理的数字。
  怡和听完这通扯淡的说辞,
  想继续发作又没了兴致。
  他们觉得这什么垃圾公司,
  竟然这么业余和不专业。
  于是,
  第一轮谈判就这样不欢而散。
  纽璧坚知道这个结果后,
  气的是破口大骂。
  他让团队近期不要再跟万达瞎耽误工夫了,
  直接跟其他有意向的公司谈。
  第一轮谈判结束后的第二天,
  万达又给怡和发了传真,
  询问他们的决定,
  并且很真诚的期待双方第二轮的谈判。
  纽璧坚不屑的撇撇嘴,
  让属下不要作任何回复,
  看谁更急!
  他自信万达会比怡和急,
  万达的高管确实急,
  但他们急也没用,
  真正的老板方鹤轩却稳如老狗。
  就这样拖了半个月,
  这期间,
  怡和接连跟五家公司谈判。
  其中三家纯粹想浑水摸鱼,
  没实力但有野心,
  怡和直接把他们踢出局。
  剩下两家倒是也有诚意,
  但在价格上迟迟谈不拢,
  他们给出的报价甚至比方鹤轩的6亿港币还要低上几千万。
  怡和和两家都进行了三轮以上的谈判,
  一家最终在5.8亿港币上死不松口,
  怡和也没客气,
  直接宣布让他们滚蛋。
  剩下的那最后一家,
  价格终于给到了6亿港币。
  恰在这时,
  万达又给怡和他们传真,
  老板同意将报价提高到6.2亿港币。
  纽璧坚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15天里,
  万达每天都给怡和发传真,
  催促第二轮谈判,
  但就是不提抬高报价的事。
  纽璧坚心里其实已经有些暗暗后悔了。
  他是错估了当前的市场行情,
  但幸亏还有一个凯子愿意一直等怡和。
  最后,纽璧坚也玩了一局花活。
  他让两家公司坐在同一间大办公室里,
  互相竞价,进行三轮。
  面对志在必得的万达,
  这家名气不显的公司在第三轮放弃了报价,
  终于,万达以6.8亿港币成功拿下金门大厦。
  事后,纽璧坚心情愉悦的对下属说道:
  “有竞争总是好的嘛,比万达最初的报价高了3000万,这是怡和的胜利!”
  属下们很给面子的鼓掌吹哨,
  但心里却纷纷吐槽,
  尼玛,谈来谈去,就只多了3000万,你可真有脸吹嘘。
  这次竞价后的第二天,
  万达就和怡和签署了收购协议,
  正式将金门大厦纳入麾下。
  不过,让怡和有点膈应的是,
  万达在协议签署前特意提出,
  6.8亿港币的收购资金,
  需要分三次偿付,一年内结清。
  这些都不算什么,
  属于香港商界的惯例。
  但万达提出第一笔付款只有1亿港币,
  这就有些让他们不爽了。
  不过,这個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两家的合作,
  怡和大班纽璧坚生怕再次出现变数,
  答应了万达的条件。
  这次成功收购金门大厦,
  万达地产全体职员奋战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方鹤轩让游秉文拿出100万作为奖金,
  这让本来只有几十人的万达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他们高兴,
  有人就不高兴了,
  也不能说不高兴,
  只是觉得有些无奈。
  游秉文又再次找到汇丰,
  提出用金门大厦作抵押,
  从汇丰贷出6.8亿港币。
  汇丰经理当时的表情是——
  你TM把汇丰当提款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