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五岁之劫(中)


小说:没有人能杀死我   作者:微莲不似荷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7801/ 为您提供没有人能杀死我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姑姑的话语,特别具有煽动性。
  母亲还在皱眉沉思,婶婶却已经眼泛精光。
  原本姑姑的话是对着母亲说的,婶婶之所以更动心,是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
  我的老叔和婶婶都是教师,只不过不是大知识分子的大学老师。
  他们两个在同一所技术学校任职,而学校则是本地劳动局办的。
  虽然不是大知识分子,两个人结合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
  此时中央才有一位伟人刚刚讲过话:知识分子的收入太低了。
  他们目前的收入虽然还看不出与工人阶级有什么不同,至少在按月足额发放工资这一点上,是任何国营大厂也不敢随便比较的。
  如今我们常识中的利税大户是烟草行业,但在那个“恒大烟只看有人抽,不看有人买”的年代,卷烟厂的职工也是人人自危地过着日子。
  这样的家庭背景差异,使得母亲和婶婶在看待同一件问题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
  婶婶见母亲没有表态,拉过姑姑地手问道:“有没有什么办法,一次就可以拿出三盒货?”
  姑姑的眼睛里燃着一团火,激动得有些难以呼吸。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管进口喷雾剂,摇了摇,倒转过来,对着张开的嘴里就连喷两下。
  面色略微有些潮红的姑姑,又在母亲眼前晃悠了一下喷雾剂。
  “三嫂子,干了咱们这行,你就不用去医院排队开那七块五的国产气雾剂了。
  这进口的玩意一瓶也就大几十块,但是喷一次管用好半天。”
  说完,也不等母亲回话,仍旧与婶婶四手相握。
  “四嫂子,还是你们知识分子有眼界。
  办法肯定是有,就是怕你们知识分子不好意思干。”
  母亲本来还在思考如何能东拼西凑出三千块,此刻左右打量了一下婶婶和姑姑,忽然心生警兆。
  她不动声色地看着眼前的两个人表演。
  就见婶婶异常兴奋地反问:“你不说,怎么知道我愿不愿意干?”
  姑姑故意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你多准备几张身份证,连你自己的,一共准备四张就行。
  到时候,就说你是塔尖,另外三个人是你的下线,你一次交齐八千一,就能拿出来三盒货。
  同时,这就算你发展完第一层下线。
  之后你在找到别人把这三盒货卖掉,你想让公司把这三盒货挂在谁的身份证下面当下线都行。”
  婶婶也兴奋起来:“如果能借到更多的身份证,岂不是说……”
  话说到这里,姑姑立即接口:“身份证越多,等于拿货价越优惠。
  很多人都这么干,就为了卖出礼盒时多赚点钱。”
  母亲的数学并不好,她不清楚准备更多身份证的收益点在哪。
  更为重要的是,她没有地方去搞那么多身份证,更加没有本事去搞来那么多钱。
  婶婶不再说话,低头盘算着什么。
  母亲很清楚,婶婶在算自己家有多少钱,需要去借几个身份证。
  见姑姑把目光又投向了自己,母亲咳嗽两声开口了。
  “咳咳,孩子他姑姑啊,我们家和小琴家的情况不太一样。
  我们家就阿福他爸一个人上班,工作还没有小琴两口子好。
  不要说多准备几张身份证,连一盒的钱都还凑不上呢。”
  姑姑听说母亲不打算入伙,脸色就显得有些难看。
  “我看你就是穷命脑袋,没有发财的命。
  你不参加正好,你把身份证给我,我自己多买一盒。”
  见母亲不参加,姑姑索性连三嫂子也懒得喊,开始你你我我的说话。
  母亲这几年虽然体弱,年轻时打球养出的痛快脾气却更加盛烈。
  听到姑姑的话,也没好气地回:“身份证我给不了你,我去市里看病还得用呢。”
  那年还没有医保的说法,人民看病时查验身份,基本上全依靠户口本或身份证。
  不过,医院挂号时,一般只要求你写好自己的名字,不会真的验看身份证。
  所以,母亲使用的理由很正当,却并不能禁得起推敲。
  姑姑很是精明,看穿了母亲的小伎俩,却没有揭破。
  只是追问了一句:“那我三哥的身份证呢?”
  母亲眼珠一转,编了个瞎话:“叫同事借走了。”
  随即,也不等姑姑反应,母亲又追加一句。
  “再说,我们家瑞子那是在国营厂上班,就算身份证在家也不能掺和这种事啊。”
  姑姑脸色愈加难看,没好气地说道:“那四嫂子家里还教书育人呢,她们参加就没事?
  把身份证借给别人都不借自己家人,真好意思在这讲规矩!”
  说着话,姑姑一拉婶婶:“四嫂子,我们走!”
  婶婶冲着母亲尴尬一笑,跟着姑姑向门口走去。
  姑姑在过道上还愤愤不平地埋怨:“我三哥怎么找了这么个媳妇!”
  母亲没有反击,她正在为姑姑的离去长舒一口气。
  面对姑姑的说辞,母亲不是不会动心。
  母亲拒绝这件事的唯一理由是,她觉得“上赶着不是买卖”。
  母亲出身知青商店,那年在她们商店还没有推销或者促销的说法。
  她朴实地觉得,如果东西好,人家肯定是不着急卖的。
  只有快坏了的东西,才会主动问客人要不要。
  如今回过头去看,母亲这样朴素的世界观,居然救了我们全家一次。
  另一边被奶奶推向市场的我和堂妹,也开心地在车上手舞足蹈。
  奶奶个子不高,推两个孩子买菜其实有点吃力。
  好在,这车的桌板上可以放一些菜,减轻奶奶搬运时的体力消耗。
  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许是我和堂妹会从网兜中间的空隙伸手进去扣蔬菜的表皮。
  这种干坏事的感觉,简直轻松加愉快到了极点。
  同时,也因为摆脱了铁头碎茶几的戏码,让我异常的兴奋。
  回家的路上,路过了奶店在自家门口搭起来的零食摊位。
  我兴奋地要求吃“哈哩哈哩”,奶奶却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前面有爆米花,奶奶给你买点爆米花吃。”
  堂妹显得很兴奋,开心地表达:“薇薇要吃,薇薇要吃。”
  奶奶正想推我走,我猛然向着零食瘫子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