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人心得捂热


小说: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作者:黎桓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7776/ 为您提供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三个大兵头乖乖站出来。
  两个蒙人,一个女真人。
  看着他手里的鞭子,三个大头兵一脸紧张。
  噼啪!
  周启一甩鞭子,狠狠抽了过去。
  说话就要算话,说了抽五鞭子就抽五鞭子。
  不然明天迟到的会更多。
  挨打的大头兵直抽凉气,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侯爷的手劲有多大,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只一鞭子,后背就失去了知觉。
  太他娘的疼了。
  大头兵吡牙咧嘴的,却一声都不敢吭。
  之前有过经验,老老实实忍一忍就过去了。
  不然侯爷只会抽的更狠。
  挨打的在咬牙忍着,咬紧牙关不敢叫出声。
  剩下两个头皮发麻,鞭子一响,就忍不住哆嗦一下,本来还在打哈欠呢,这会困意早就飞到瓜哇岛了,都在后悔听到鸡叫没第一时间起床,这下扯着蛋了。
  挨过的都知道,侯爷的便子很不好挨。
  抽在身上那是真疼,而且要疼好几天。
  周启抽完一個,开始抽第二个。
  除了鞭子的劈啪声,就只有咝咝抽冷气的声音。
  每人五鞭抽完,才走到最前面。
  眼神一扫,大头兵们立刻昂首挺胸站直了身子。
  “排两队,个子高的排最前面。”
  又是一阵混乱,这些家伙实在太缺经验了。
  三十秒排列好队形,只有人民子弟兵才能做到。
  这帮家伙差太远了。
  噼啪!
  噼啪!
  在皮鞭督促下,花了足足三分钟才整好队。
  “以后操练就照这个队形排列,现在出发!”
  周启又甩了一鞭子,吆喝着队伍跑了起来。
  结果还没跑出三十米呢,队形就乱了。
  劈啪!
  劈啪!
  劈啪!
  ……
  “你是猪吗,谁让你跑外面去的。”
  皮鞭在不停的炸响,周启的吼声不断。
  队形很快收拢,恢复了原样。
  周启甩着鞭子,时而在前面,时而在后面。
  这帮家伙的纪律性实在太差,列队跑个步,都有人能跑到外面去,还有人在乱跑,嫌前面的人跑的慢,超到了前面,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能把人气死。
  用了半个时辰,晨跑二十里。
  周启汗都没出,连热身都算不上。
  再看两百余大头兵,也就出了一身汗,略微有点喘。
  能从残酷的战场上活下来的,体能就没有差的。
  晨练完吃早饭,吃过早饭后识字。
  庄子里除了何老头,还有管库房的陈满念过书,奉命任西席,教这帮大头兵认字,对于这帮文盲来说,读书识字无疑是个非常有难度且非常痛苦的事情。
  大多数人一脸生无可恋。
  只有少数几个对脱盲很热情。
  周启暗暗记下,以后要重点培养。
  文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机会还不知道上进。
  认字半个时辰,休息一刻钟,然后走队列。
  同样半个时辰,然后休息一刻钟,继续认字走队列。
  午饭过后休息一个时辰,下午站军姿。
  按照‘行如风、立如松’的要求,军姿要站一个时辰。
  听上去似乎很容易,其实一点不简单。
  这不但要考验体力,更考验心态意志。
  昂首挺胸站着一动不动,别说交头接耳了,东张西望都不行,甚至转一下眼珠子,被发现了都得招来鞭子,一帮大头兵很快发现,这站军姿可比晨跑二十里难多了。
  天生好动的人,你让他安静几分钟都很难。
  别说一动不动的站一个时辰。
  更要命的是太冷了。
  晨跑的时候会出汗,当然不会觉得冷。
  可一动不动的站着就不行了。
  一干大头兵很快就冻的脸青唇白。
  周启拎着鞭子全程监督,时不时抽上几鞭。
  以前还觉得这些东西没啥用。
  可现在却觉得,这站军姿真的是个伟大的发明。
  练队列主要是培养服从性和增强纪律,而站军姿不但能增强纪律,而且还能锤炼意志和强筋健骨,真可谓一举多得,以后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道而废。
  站了一个时辰军姿,休息一刻钟。
  周启稍微调整了下内容,改成了劳动。
  多了两百多人,庄子里的柴火消耗量巨大。
  得让这帮家伙参加劳动,可不能只吃饭不干活。
  晚饭过后检查当天认字情况。
  每天认五个字,少一个抽一鞭子。
  都是成年人了,再小的也有十六七岁,按照周启估计,一天认五个字根本没难度,可结果却让他大跌眼镜,完成任务的不到一成,大多数人都没完成。
  看来鞭子抽的还不够多。
  抽完鞭子,又跑了个二十里。
  然后调整了下内容,温故而知新,继续学习半个时辰。
  亥时四刻睡觉,不能再起夜,也不能说话聊天。
  不然鞭子伺候。
  如此三天,在鞭子的督促下,总算有了点样子。
  大同军要走了,周启去城外送行。
  没有带人,独自骑了匹挽马去的。
  宣府的军队也要走,没有人来送,有点凄凉。
  满腔热血跑来勤王,不知多少袍泽埋骨他乡,军资被克扣,吃不饱肚子,回程的时候都没人来送一下,不要说边镇将士,周启这个局外人都觉的心里拔凉。
  如果皇帝不是太忙,这个时候亲自来送一下。
  这些边镇将士的心应该会挺暖吧?
  这人心啊,捂热了就很好用。
  凉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将军一路珍重!”
  “后会有期。”
  周启送了十里,在马背上跟满桂作别。
  满桂有些感怀,在马背上拱拱手,催马远去。
  周启立于道旁,目送大同军远去,心情多少有点儿复杂。
  自从来到大明,他见到了不少史书上出现过的人,但接触最多的竟然是满桂。满桂是蒙古人,但也是汉人,风同俗、食同谱,说的也是汉话,不是汉人是什么。
  这是个相对比较纯粹的武将,五十岁了还亲自冲阵拼命。
  对部下也不错,能看的出来,部下很拥戴他。
  若明将都如此,又何惧建奴。
  回到庄子,继续操练家将门。
  操练了半个月,多少有点一点新气象。
  少的认了三四十字,多的认了上百字。
  蒙人和女真人也都能磕磕绊绊用汉话和人交流了。
  庄子里的仆役眼里的仇视在慢慢减少。
  周启觉得不错,还是得让这帮家伙多干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