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就不该吃那个馒头,真香


小说:白粥榨菜管够,我建黄巾神朝   作者:Ktv的章鱼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6738/ 为您提供白粥榨菜管够,我建黄巾神朝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屋内。
  太史张氏打算等到天亮之后。
  就带着太史慈去投奔渠帅张晟。
  以报张晟这几日的照顾活命之恩。
  而太史慈听说老母亲要带他去投奔朝廷反贼张晟时。
  心中大惊。
  但却不敢明面上拒绝老母亲。
  只好点头应允,说明天起来再谈。
  “母亲且先休息,孩儿在门外平地凑活一晚上。”
  太史慈安抚着母亲,让她先好好休息。
  门口外。
  太史慈背靠在一棵树木下,满脸彷徨。
  正如她老母亲之前说过的话。
  谁代表正义,谁是反贼,百姓们心中一清二楚。
  乡亲们只是无路可走。
  而不是走错了路,做错了人,更不是成为了反贼。
  “郡内功曹说要举荐某为奏曹史...”
  “可眼下局势,怕是难成了。”
  太史慈无数次想过出仕之后,报效朝廷,建功立业。
  但突如其来的黄巾之乱,彻底打破了太史慈的人生轨迹。
  功曹都跑的不知所踪,更何况黄县内的其他官吏?
  郡内大族之人,才有资格当功曹。
  大族麾下部曲众多,都挡不住黄巾肆虐。
  那些县吏就更不行了。
  “跟着黄巾军流亡,稍有不慎就得人头落地。”
  太史慈左右权衡利弊。
  最终都是认为弊大于利。
  一帮寻常民众组建起来的队伍,能成什么大事呢?
  苦想了一夜。
  太史慈暗暗下了决定。
  他在地上捡了一颗砂石磨了磨。
  然后在门口外的一块石板上写下一行字。
  慈回东莱招募义士,再回岛上。
  他不敢当面跟自己老母亲说,怕被看出破绽。
  又不好意思去擒了黄巾渠帅张晟。
  毕竟这人一度有恩于太史慈的老母亲。
  挟持恩人,非君子所为!
  等回到东莱另外拉起一支队伍之后,再来营救老母亲。
  在这等矛盾的想法下。
  太史慈匆匆留下一句话,便连夜来到藏船位置。
  此时已经是后半夜了。
  他匆匆解下绳索,忍饥挨饿,正欲挥撸而去。
  不料身后传来一句话。
  “孩子,这大半夜的不睡觉,划船作甚呢?”
  听闻此话,太史慈回头。
  看到了一道佝偻的身影。
  一名黄巾老叟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海滩上。
  正朝着太史慈走来。
  在这老叟背后,稀稀疏疏还有着好几道黑影。
  都是上了年纪的步履阑珊之人。
  这让本来想着敲晕老叟的太史慈,被迫改了说法。
  “想弄点海鱼,给渠帅补补身子。”
  他尽量把头低下,以免被认出来。
  实际上太史慈想多了。
  这些人影才来岛上多久?
  根本就认不全面孔。
  “有心了,孩子。”
  老叟看了看太史慈。
  他和身后的这些黑影,也是晚上睡不着。
  所以想到海滩边上碰碰运气。
  他们没有能力像太史慈一样出海寻鱼。
  但不代表他们没有为渠帅效力的心意。
  老叟回身走向身后的几道黑影。
  低声商议了几句。
  随后老叟又踉跄着身子,走进浅滩,将手里的东西,一股脑塞到船上。
  “孩子,这些馒头你拿着。”
  “出海寻鱼是个费力气的活。”
  “吃饱了才有力气猎到海鱼!”
  馒头都只剩下一半。
  是老叟这群人夜里那一顿省出来的。
  本来想留到半夜,吃了就走海滩碰运气寻鱼。
  但是见到太史慈说要出海之后。
  他们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省出来的半个馒头,统一递给太史慈。
  “这几天来,渠帅频频发功变粮,屡屡伤身。”
  “我们这些老东西,未能像年轻人那样效力渠帅,甚是愧疚。”
  “去吧,海上风浪大,小心点。”
  “若事不可为,赶紧回来。”
  老叟匆匆交代了太史慈几声。
  随后就和其他几道身影,消失在海滩上。
  太史慈望着手中被掰开只剩一半的几个馒头。
  唏嘘不已。
  他轻轻地拧下一丝馒头,放在嘴里。
  顿时目瞪口呆。
  “岛上有如此精粮?”
  难怪这些黄巾军对张晟感恩戴德。
  太史慈活了二十年,都没吃过这等精细食物。
  愣在船上半天之后。
  太史慈才将手里的馒头塞进嘴里,狼吞虎咽。
  却不知他这一吃,自己往后的命运,彻底绑在了黄巾军这艘战船上。
  风卷残云解决了吃饭问题。
  太史慈恢复了些许力气。
  他又开始划船往岛外的海面上。
  以免再次被发现。
  在茫茫大海上摇啊摇。
  太史慈晚上依靠月亮和北斗星辨别方位。
  白天依靠太阳修整方向。
  最终回到了东莱郡的陆地上。
  此刻他已经没有力气将船只推到岸边隐藏了。
  海滩边上出现了一支十几人的官军。
  官军见了太史慈,问了几句。
  太史慈说自己是东莱渔民,刚刚出海打鱼归来,毫无收获。
  三言两语对付过去。
  官军队长叮嘱太史慈。
  “这几天黄县境内蛾贼作乱,郡内各地官军已经纷纷集合起来。”
  “都在围剿黄巾余孽。”
  “听闻还有蛾贼聚集在海外小岛上。”
  “太守准备征集船只,要攻打海岛了。”
  “你自己小心点,最近些天不要出海。”
  提醒过后,这支官军队伍渐渐消失在太史慈面前。
  此时太史慈心里已经掀起了滔天骇浪。
  东莱太守征集船只,聚集军队要攻打海岛?
  如此一来,自己的老母亲和乡亲们,岂不是要被当成黄巾贼,一并被围剿清理?
  “不行!”
  太史慈急急忙忙往家里赶。
  回到家之后,他从柴房下面,取出自己的兵器。
  嘎吱嘎吱。
  外面院门被人推开。
  一道声音传进柴房。
  “有人吗?”
  声音略感熟悉。
  太史慈草草将兵器埋进柴堆里。
  走出来一看。
  竟然是上次见到的九尺大头壮汉。
  李大头!
  李大头见到太史慈后,问了一声。
  “你要跟我们一起回岛吗?”
  又因为太史慈是从柴火房里走出来,李大头以为这小子翻箱倒柜要做饭呢?
  “这几个馒头你拿去吃。”
  “我们现在要去海滩集合了。”
  “一个时辰后出发,过期不候!”
  李大头想了想,还是将三個馒头塞到了太史慈的手中。
  随后不等太史慈反应过来。
  便转身离去。
  走出了数十步之后。
  李大头身后才传来太史慈的声音。
  “不要去海边,官军在那一带巡视。”
  “他们还要集合兵马,攻打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