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仿证摩诃(求月票、求推荐票)


小说:从南宋开始重建修真界   作者:陆追潮   类别:修真文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6370/ 为您提供从南宋开始重建修真界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随着他话音落下,身旁的黑马似乎心领神会,轻轻地打了个响鼻。
  紧接着,一阵清风自殿外袭来,穿过大殿的每一个角落,将原本沉重压抑的气氛如融雪般散尽。
  智明方丈如梦初醒,眼神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明。
  他低头望去,只见地上原本散落的佛珠,疑似受到某种力量的驱使,一颗颗如时间倒流般,自动滚回到那满头是血、奄奄一息的老僧脖前。
  转瞬间,那些佛珠便重新串联,成了一条完整无缺的佛链。
  这奇迹般的景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那跪倒在地的老僧,更是扶着案台,缓缓地站了起来,疑似刚刚的磨难只是一场梦魇,此刻已烟消云散。
  智明与智远两位高僧面面相觑,眼中都流露出了难以言表的震惊。
  身为修行多年的佛门高僧,他们见识过无数奇人异士,但此刻也不得不承认,此人法术之高明,实乃生平首见。
  于是,智明与智远口念佛号,双手合十,以最为庄重的礼节,将这位自称姓“周”的施主,连带着那匹黑马,全都迎进了大殿。
  舟自渡跽坐在地,摆出套益生阁出品的法宝级茶器来。
  但听他一面沏着香茗,一面阐述起释修的十一重境界:
  “乞士。”
  “通号。”
  “怜愍。”
  “摩诃。”
  “法相。”
  “善逝。”
  “遍知。”
  “应供。”
  “移刹。”
  “世尊。”
  “乘度。”
  舟自渡从乾坤袋中,掏出瓶上清灵气,以其混搅两匙玄门毛尖,细水长流,涤荡茶叶:
  “与养性延命道不同,释道修行并无数目繁多的功法,作为参考;而是以不断地经历‘命定’与‘劫变’的转换,来推动修行者境界。”
  舟自渡正欲继续阐述,却被几位僧人打断。
  “施主所言,何以证真?”他们质疑道。
  “老衲观周施主举止,不似虔诚香客,岂能深谙佛法?”
  又有人附和:
  “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我当受持’,是人则为妄语!”
  智明方丈欲止众议而不得,只能与智远一同向舟自渡致歉。
  “此界的佛门经典,与彼界的释修之法,二者并不冲突。”
  舟自渡却神色如常,从身上取出一枚青色小铃,轻轻挂在马颈之上,
  “不妨以彼界的释修之法,贯彻此界的佛门之道。”
  他轻摇铃铛,晃动之声清脆悦耳:
  “个中详情,无需赘述。”
  铃声回荡间,众僧疑虑尽消。
  “阿弥陀佛。”
  “施主高见。”
  “周施主请继续,我等洗耳恭听。”
  包括智明、智远在内,四十八名净土寺僧人齐聚一堂,围坐在舟自渡的前方。
  他们双手合十,神情专注,静待舟自渡开示。
  在解释‘命定劫变’的修行之法前,舟自渡先简要阐述了何为道途壁垒:
  “……综上,任何修士都无法免除道途壁垒的限制,包括天尊。
  “……释修之道与众不同。你们无法选择剑、信、阵、符、魂等其他道途,只能专注于命道与劫道的修行。”
  “……然而,命道无小术,劫道无神通。故释修都是以劫道为开端,由【乞士】踏上修行之路。”
  智远监院听得如痴如醉,不禁低声问道:
  “乞士……是否意指化缘之人?”
  舟自渡轻轻一笑,摇头道:
  “若仅作如此理解,那便与乞食无异了。”
  言罢,他提起茶壶,手法稳健地将水线注入茶杯中心。
  茶水缓缓上升,不多不少,正好倒至茶杯的四分之三处。
  这一举动犹似蕴含着某种深意,令在场僧人无不肃然起敬;
  实则是出于器道高修,对精确度量衡吹毛求疵的把控本能。
  “你们要乞的,是凡人身上的劫难,再步履不停,一路应劫。”
  “然后呢?”
  “运行释道功法,将劫数析化为灵力。”
  僧人们面面相望,看表情,似乎并不觉得应劫有什么难度。
  舟自渡洞悉他们内心的想法,淡然开口:
  “应劫,对你们来说,尚且力所能及。”
  毕竟,世人的最大劫难,往往是贫穷与疾病,金钱与药物便可化解。
  “真正的挑战,在于‘步履不停’四字。”
  舟自渡淡淡地解释道,若此界僧人欲晋升为乞士,每日至少需行走四万五千步,且每两日便需应劫一次,转化劫数,以维持灵力与体力的平衡。
  显然,【乞士】作为释道的最低境界,其入门难度,远比养性延命道的胎息修士严苛。
  毕竟,后者只需寻一静处,打坐修炼,引气入体即可;
  而前者对意志力与肉体的考验,完全超乎了不少僧人的想象。
  然而,经过一番议论,僧人们觉得,尽管‘步履不停’难度不低,但并非无法达成。
  直到舟自渡口中,吐出“仿证”二字。
  “此法,乃修士晋升之捷径。”
  他缓缓道来,
  “通过效仿前辈高人在突破前的修行历程,便可触动命数,大大增加晋升的成算。
  “七千九百万年前,首代剑天尊以秸秆为剑,斩尽雷劫,飞升仙界,与尚未分崩为命、劫的运天尊,同创天庭;
  “三百零九万年后,二代剑天尊渡劫濒临失败,混沌中懵懂起意,舍弃周身灵器灵物,亦以秸秆为剑,竟凭空复刻了首代的成仙壮举。
  “至此,仿证法成为练气士的修真利器,上至陆地神仙,下至筑基练气,千万年来屡见神效。
  “需要指出的是:相同的仿证路径,实施者越多,效果越弱。
  “例如,最近三代剑天尊,便无法再以‘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的方式,降低渡劫的难度。
  “我说这些的用意,诸位法师,是否明白?”
  智明方丈欲言又止,心中隐约有所猜测,却不敢轻易说出口。
  “正如方丈想得这般。”
  舟自渡将茶水一饮而尽,看穿了方丈的心思,淡然道:
  “此界灵气复苏未久,释道全然空白,从无仿证先例。诸位若想一步登天,免去数百年苦修,不妨将‘步履不停’四字铭记于心。行得更远,方得真谛。”
  “敢问施主……行到何时,才是尽头?”
  舟自渡收起茶具,从袋内取出两部释道功法,与一本《修士常识》,交到智明方丈手中,
  “在遥远的北方,有一处大湖,后世之人称其为贝加尔湖。
  “诸位法师只需十八年内,抵达西伯利亚高原南部……
  “便可亲抵净土,证摩诃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