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玉玺不见了


小说:互换特产,我收到李白真迹?   作者:美短茶哥   类别:都市生活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5635/ 为您提供互换特产,我收到李白真迹?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武则天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登基称王的想法的?
  有人说,是安定公主悬案的那一晚。
  所以是秦洛的治国十二策影响了武则天吗?
  但这是秦洛从历史中寻找的答案,
  似乎,
  在这个时空中完成了一个闭合。
  ----------
  公元700年。
  武则天已经76岁了。
  她已经登基10年了。
  改国号-武周。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的大限,最长坚持不过五年了。
  她想起了46年前,突然出现在自己枕边的那份《治国十二策》。
  到现在,她还珍藏着这份建议。
  而且早就落实到治国当中去了。
  凭借着这份《治国十二策》,武则天在位期间,武周更加繁荣昌盛,远超李世民和李治在位时的盛世。
  【当年赠送《治国十二策》的那位,现在需要你的回馈了,你的回礼是什么?】
  她最近一直在做一个梦。
  梦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在问她,要给那位回礼。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平时想的太多了,所以这个梦持续了很久。
  “把朕的玉玺,送给那位!”
  也是在梦中。
  她回答了这個问题。
  她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能还清这份《治国十二策》的馈赠。
  若是玉玺,她也可以。
  但这是在梦中,自己又如何能真的把玉玺还给对方。
  可是,
  接下来。
  当她走到自己的奏折台的时候,眼睛一缩。
  玉玺,
  不见了?
  “来人!”
  “夜间有人来过我的寝宫吗?”
  “回陛下,无人!”
  那就好。
  武则天松了一口气。
  她还以为是张昌宗、张义之这两位男宠进来过。
  只要没人进来过,那她就安心了。
  武则天很确认,昨天的玉玺就放在案台的一侧。
  不见了。
  她想到那个梦。
  或许,那不是梦?
  当年那份《治国十二策》的出现,就如上天赏赐的一般,现在玉玺的消失,是不是也是如此?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个神灵,指示着自己的前路。
  “来人,宣狄仁杰觐见!”
  玉玺之事,虽然武则天察觉出和那份《治国十二策》有关。
  但仍然让她的内心产生了丝丝波动。
  当年这份《治国十二策》让她开启了成为女皇的一个起点,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自己会成为一代女皇。
  而玉玺的消失,
  是不是见证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所建的王朝,要走到尽头了?
  武则天并不关心后世如何评价她。
  是非对错,总有人不满。
  一介女流建立一个国度,足以让她在这浩瀚的华夏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现在,她开始思考起了传位之事。
  究竟是传位给自己和李治的儿子,还是传位给武氏的族人?
  她想要听一听狄仁杰的意见。
  ----------
  唐朝历史上的能臣有很多。
  早期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等,皆因为反对武则天登后位,被灭门或者流放。
  而在之后,能让武则天信任的能臣,狄仁杰大概要排首位。
  对于那些熟悉历史的人来说,狄仁杰这个名字无疑是耳熟能详。
  他是武则天时期的一位卓越政治家、智者、法官,曾多次为武则天出谋划策,也在政局中屡次稳住了风头浪尖的局面。
  狄仁杰的起步并无异于其他的士人,他凭借科举的优异表现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在大理寺丞这个职位上,他用一年时间审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多达17000人,却没有一个冤假错案,足以显示他在司法领域的精明和公正。
  这一切,让他在百姓中的口碑达到了巅峰。
  690年,当武周初建之时,新的政权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正面形象去稳定局势,60岁的狄仁杰因其在民间的声望与其政治智慧,被武则天拔擢为宰相。
  他既没有公开反对也没有支持武则天的统治,这种中立的态度反而让他在混乱的政局中越发显得稳重且不可或缺。
  狄仁杰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武则天在朝中树立了威信。
  然而,即便是狄仁杰这样的智者也难以避免政治的波谲云诡。
  数月后,他因被来俊臣诬陷谋反而一度跌入低谷。在那个时期的政局下,尤其是武则天为了稳定政权,在朝中设置了众多的告密机构与严刑逼供的酷吏。
  狄仁杰这个聪明绝顶的人,在被来俊臣陷害后,出人意料地迅速承认,借此免除了酷刑,同时用这个机会向武则天诉达真情。
  武则天在经过亲自的审理之后,选择了将他贬为地方官,也许在她的内心里,对狄仁杰仍旧抱有某种信任和期待。
  经过了几年的风雨洗礼,狄仁杰再度被武则天重用,再次担任宰相一职,这足以表明,在武则天的心中,狄仁杰始终是那个不可多得的智者和盟友。
  后世对于武则天和狄仁杰的关系有很多误传。
  无论是有关武则天的影视剧,还是有关狄仁杰的影视剧。
  二人都是搭班子演戏,两人有时候是惺惺相惜的挚友,有的作品里却相爱相杀,甚至上演了情爱剧情。
  这简直就是对历史本身的侮辱。
  可以说,在真实的历史上,武则天和狄仁杰一直是和平相处,君臣相宜的。
  当然,能形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还是得力于狄仁杰本身的智慧。
  有一次,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知道吗,御史台弹劾你的奏折都比你高了,你不想看看?”。
  这时候狄仁杰说想看和不想看都不对。
  他这样说:“我是为陛下做事,如果做得不对,陛下直接告诉我就行,至于别人弹劾我,我又不给他们做事,我不在意”。
  由此可见狄仁杰的圆滑。
  狄仁杰直谏的内容非常多,但是他分得清楚事情要害,绝不涉及武则天后宫私事,毕竟一个女皇帝的个人生活与朝政无关。这个话题无论谁提起来,只能让武则天难堪。
  所以,狄仁杰是武则天在处理很多事务上的助力,即使当他们意见不一致时,狄仁杰也会巧妙地说出自己的不满,在朝堂之上,他给武则天留足了余地,让武则天多了很多缓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