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激动得不行的孔明


小说: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作者:一杯疏影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3535/ 为您提供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丞相,您身体尚未完全恢复,还需要多歇息。”
  “兹事体大,文伟派人来跟我说,李衡研制出一种新的纺车,可以自行运作,一人一日可织布五匹!”
  诸葛亮一边说,一边朝马车走去,步子控制不住加快。
  “自行运作的纺车?”杨仪听后,心头一跳。
  果然是李衡这小子!
  “丞相,哪里有什么自行运作的纺车,咱们前脚刚讨论完缺布一事,现在他李衡就弄出了自行运作的纺车,这不可疑吗!”
  诸葛亮却已经上了马车,杨仪赶紧跟上去。
  “李衡必然是在投机,之前他造出纸,下官觉得他是个人才,但后来下官仔细一想,那可能只是运气。”
  马车开始出发。
  杨仪继续说道:“至于后来那个曲辕犁,我去打听过,那根本就不是李衡制作的,是一个农夫,李衡欺世盗名!”
  “没有实证的话,慎言。”诸葛亮看了杨仪一眼,“威公,治国、处理政务,要有大局的视野。”
  听诸葛亮有些责备的意思了,杨仪这才闭上嘴巴。
  但他心里依然不服。
  刚好我们急缺布匹,他李衡就制作出自行运作的纺车?
  莫非他提前预判了我们会在这个时候需要大量匹布不成?
  这绝不可能!
  他要是有这种才能,我杨仪怎么不知道?
  诸葛亮并未继续责怪杨仪。
  诸葛亮用人很灵活。
  杨仪有杨仪的优点,他在吏治方面的才能,比费祎更高。
  但杨仪心胸狭隘,稍微遇到看不惯的事,就喜欢出言抱怨。
  费祎等人处事柔和,还不会与杨仪正面冲突,魏延就不同了,他跟杨仪是死对头。
  相互恨不得对方立刻马上被碎尸万段。
  马车在一众士兵的簇拥下,到了陈仓县,费祎早已在陈仓县门口等候。
  李衡站在旁边,董宏、薛良等人都在场。
  甚至连田猛都在场。
  田猛看到丞相后,激动得发抖。
  “参见丞相。”众人行礼。
  “不必多礼,我们去看看济安的纺车。”诸葛亮的目光落到李衡身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丞相这边请。”
  一行人穿过陈仓县的街道,周围早已被士兵严格把守。
  这一路上,诸葛亮借着火光,隐约看见,道路两边已经有了不少房屋,街道好像也处理过,看起来很平整整洁。
  周围的水田中,映照着星光,蛙叫声一片。
  路过一处的时候,诸葛亮突然驻足,他指着路边一座屋子问道:“济安,这里为何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
  “回禀丞相,这里是陈仓职工庠(xiang)序(古代指乡学)。”
  “庠序?”杨仪开口道,“你陈仓县才多少人,就有庠序了?”
  “是的,杨长史。”
  杨仪继续问道:“他们识字?”
  “不识字,这几个月暂时不教读书写字。”
  “那教什么?”
  “教制作农具、纺车和冶铁。”
  众人微微一怔,没想到得到的居然这样一个回答。
  教制作农具,能成为庠序?
  “李济安,你没事多把精力放在种田上,多产粮食吧!”杨仪用批评的口吻说道。
  诸葛亮却笑起来:“好,亏你想得出来。”
  “丞相……”
  “我们去纺织所。”
  很快,一行人到了纺织所,门被打开了。
  这个位置很大,里面足足有十台纺车。
  每一台纺车的制作结构都非常精妙,诸葛亮看到第一眼,人都呆住了。
  其他人一眼看不出名堂,但诸葛亮还看不出来?
  他激动地快步走过去,仔细打量起纺车的结构,越看越震惊。
  “济安!”
  “丞相,下官在。”李衡走到诸葛亮旁边。
  “此物你是如何做出来的!”诸葛亮回头,用震撼的眼神看着李衡。
  “丞相,这不是下官一人造出来的。”
  “哦?”
  “薛良。”李衡转身唤了一声。
  薛良整个人愣住了,叫我?
  “薛良,过来。”
  薛良紧张地走过去。
  薛良之前见过诸葛亮,诸葛亮也见过薛良。
  “丞相,下官只是提出了一些畅想,主要还是受到水碓打纸浆的启发,就跟薛良说了这个想法,薛良就开始尝试,是他做出来的。”
  “哦,原来如此,这位小郎君手艺灵巧啊!”诸葛亮大笑起来。
  “没有李郎君的图纸,我是半分也做不出来的。”薛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薛良,你去将那些苎麻线放在纺车上,让丞相和杨长史看看。”
  “喏。”
  薛良立刻按照平时地操作起来。
  一边的杨仪还是不信这东西能织布。
  岂止杨仪不信,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织布,费祎也不信。
  就像20世纪的人不相信一百年后,人类坐在家里就可以知道世界上许多事。
  随着薛良的操作,很快,在水流的引动下,纺车开始慢慢运作。
  看到纺车上的麻线动起来,杨仪忍不住惊呼了一句:“竟真的在纺织!”
  诸葛亮越看越激动。
  “济安,这一日真的可以纺织出五匹?”
  “下官测试了半个多月,最少可以纺织三匹。”
  “好好好!”诸葛亮情绪一下子被调了起来,“此物可否再精进?”
  “短时间内不能,需要不断调试。”李衡知道诸葛亮这句话是何意。
  蜀锦!
  蜀锦跟直百钱挂钩,远销曹魏和东吴,是季汉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
  但蜀锦最大的痛点就是供不应求。
  “好好!凡事也急不得,只要能精进便好,眼下先用于织布!”诸葛亮再也忍不住对李衡的夸赞,“庠序也是为这纺车的制造做的准备?”
  “是的。”
  “好好!你这个县,连一千人都不到,能做出这么多事,实在出乎我的预料!”
  “若不是董子陵协助下官,下官恐怕也是分身乏术。”
  “子陵才能出众,也是我大汉的俊才。”诸葛亮赞叹道。
  “丞相言重,下官只是做分内之事。”董宏激动得脸都红了。
  诸葛亮是他的偶像,他为什么那么卖力地去执行那些事?
  因为他一直想要成为丞相那样的人。
  现在受到偶像的表扬,眼泪都差点出来了。
  “丞相,图纸和注解,下官都已经写好了。”李衡掏出一张张纸,呈递给诸葛亮。
  诸葛亮接过来,认真且快速地翻阅,翻阅完后,内心翻江倒海。
  “威公!”
  “下官在!”
  “你速速安排人开工,能制作多少就制作多少,还有那些苎麻线,明日一大早,派人去采集,要快!”
  “我们之前就采集了不少苎麻。”杨仪说道。
  “不够,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