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年·一谷之祭


小说:大周守藏史   作者:青色大花   类别:王朝争霸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2499/ 为您提供大周守藏史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有时候,大势所趋,方能势不可挡……”
  风允突然一句。
  昭阳不解。
  风允解释:“若是所有楚人都认同尊祖,自发支持尊祖之言,那时,权贵们会选择违背民意,花费大量的力量,扭转这种局面,还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呢?”
  “大势所趋,如洪水浪涛啊。”
  昭阳恍然。
  但……
  昭阳欲说。
  风允却先道:“昭阳司马,可记当初余初入楚之郢都时,汝有问:楚人几何?”
  昭阳回忆,他还记得。
  风允站在郢都城前,望着一片楚红繁荣,答——楚人在楚地繁衍生息,万万之数亦不绝也。
  对此回答,昭阳方晓风允心胸之阔,目光之远。
  “昭阳记得。”
  风允点头。
  “楚之祭祀,三牲六畜,六谷玄酒,鼎簋而祭。”
  “其祭天、地为上,祭祖、国为正,祭战、奠为大。”
  “如果楚君欲让庶民祭祖,以为小正,正常之事,其祭祀之物可以一谷食为限,不僭越,是否就是尊祖大势的开启呢?”
  “民以食为天,一谷之食而祭,足够是对先祖最好的诚意了。”
  昭阳目光闪动……
  一谷祭祀?
  又听。
  “我知晓楚君的心思,欲望掌民心于几……”
  “既如此,这份一谷之食,就让楚君出了吧。”
  “一人一升米,其百万人也不过是一万石,楚君应当不会吝啬,以此为立春之礼。”
  一升米,约一斤半,百万人就是一百五十万斤。
  一石一百五十斤,一百五十万斤,就是一万石。
  当初扬粤王都能拿出一万石赠送百越,楚国比之扬粤富庶多矣,怎会无粮呢?
  昭阳心动,若是楚君真如此去做,那……
  “风子…”
  “回去吧,立春,我也思念我亲,晚间,我也该小正之祭,缅怀先君。”
  “诺!”
  昭阳喜,如此一法,楚国能生气不少,对楚大利,即使权贵们也不会阻止。
  “多谢风子,赐策。”
  风允摇头,眼神闪烁而过的是那尘封的记忆。
  年……一个特殊的日子,怎能愁苦呢?
  ……
  不过几时,楚国宫内,传出一道急令,其健马飞奔,携楚君令,急速出城,向四面八方而散。
  如此阵仗,楚人慌乱,还以为是有蛮夷来攻,要行战事!
  但很快——
  “楚君令,有感天地君恩,楚人缅怀先祖之情,特许立春之时,庶民可行小正,一谷之祭……”
  “可以祭祀先祖!”
  楚人大惊,心中不由涌出震撼之情。
  而又闻。
  “君上感立春当有礼,遂令从君主库中抽调,只要户中有人数,不论年纪,一人可领一升米,以助祭祀!”
  “啊!”
  “楚君恩德!”
  楚人撼哭,泣声而拜。
  随着这一令的传达,郢都城内,楚人皆感动楚君,难以言表欢喜。
  原本风寒尚未结束,荒凉的街道竟然涌出了热闹气息。
  一升米之队,长龙而不乱。
  只因。
  这是祭祖的谷,谁敢作乱,楚人难恕!
  “呼!”
  寒风吹拂,夕阳将落……
  楚君宫墙之中,塔楼高高,楚君遥望郢都城。
  斜阳下,红色的楚布招摇风中,泛着黄晕。
  炊烟袅袅,谷香气四溢。
  楚人高呼先祖,哭泣声中,悲而不伤,满是动容之情。
  这是楚君从未如此情景。
  他讷讷难语,愣愣地,将一切的一切都倒映在眼中,似在铭记此刻。
  昭阳与孙叔敖在其侧,不敢打扰,也一同望着这,从未出现过的气氛。
  “或许这才是国的意义。”
  楚君闭目,含笑而长叹。
  “风子啊……”
  “呼……”一抹带着暖意的风吹拂而过。
  “寡人如何不尊呢。”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新生也。”
  低首,再叹。
  “楚人,万万之数亦不绝也。”
  “哈哈,哈哈哈。”
  “寡人明白了,楚人,万万之数,不绝也!”
  “此才是国!”
  楚君远望天,这是楚人的天,此时,气运翻腾,彰显着楚君的权威。
  民心皆在!
  “国相,下令,其立春之时,皆备一谷,以礼楚人!”
  “诺!”
  孙叔敖应声一礼,其也不由感叹。
  风子此举,已经坚定了楚君,尊祖而去之心。
  同时也指明了方向,礼可存,尊祖亦不可忘怀。
  “哈哈……”楚君喜悦,难以言表,但喜后。
  他目光复杂,身为君主却要向他人屈服。
  “昭阳,你认为风子是一位怎样的人?”
  昭阳闻之,不假思索。
  “风子如风,抚之人族。”
  如风,如势,顺势而长,以行伟力。
  “这样的人,昭阳今时唯此见风子。”
  楚君目已平静,听后缓缓点头。
  “是啊,风子,此世唯一。”
  “昭阳,且为寡人代言……望风子能助楚人尊祖,事毕不论成否,寡人亲自以送风子离楚。”
  离楚。
  知晓褒响之死,但楚君此时也依旧要让风允自由离去。
  “此等贤德,我楚若束之,寡人即使征战蛮野,为楚之基业万代,也不足以抵消其人族之罪。”
  此言出。
  孙叔敖一惊。
  惊楚君心胸,因此事,已到了另一境界,其心,已非大国能容,楚国已有大兴君也!
  昭阳一喜。
  喜风允来楚,已无忌惮。
  ……
  是夜——
  “呼…”
  郢都的寒风中,带上了暖意,这是风允都惊讶的事情。
  理应,此时大寒才是。
  他坐在窗旁,本是望天缅怀亲属,却不自觉观天而望气。
  “原是如此,楚国气运大增,其寒风之息也受阻,原本的天时之害,也有了改变。”
  “嗯?”
  天时之害缓缓退去,在那露出的一角下,风允隐隐有见,一点黑绿之光闪过,原是病气不消。
  “这风寒之病,竟然绵延如此之久?”
  观这情形,怕是几月不绝。
  “怎会呢?”
  风允心头微凝。
  风允思索,这药汤已饮,不该还会染病才对。
  “哒哒哒…”
  “风子,昭阳求见。”
  “进。”
  昭阳将楚君所愿,与许诺一一说明。
  风允饮茶,淡笑点头。
  “楚君有此令,余也有此心。”
  风允起身,去那一书。
  其上有名——。
  “余在大庭时,曾为夫子,为孩童讲字。”
  “此时在楚,不出仕,也只有这夫子职,能行一二。”
  “余,就与楚人,讲……”
  “祝融-吴回之传说,后裔有楚。”
  “其楚祖-熊,以手中耒耜,将五十里子爵之国,变为如今福泽千里的荆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