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艾城·强势招降(四千)


小说:大周守藏史   作者:青色大花   类别:王朝争霸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2499/ 为您提供大周守藏史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数日后,黎月带着四万大军,镇守在古艾边界,身骑巨虎,手握百越刀,严阵以待。
  本说五日不交粮,则冲入百越的古艾军,却诡异得消弭无声。
  突然,一甲兵身骑巨狼,从高山上奔下,其高呼道:“烟起!烟起!”
  黎月高举长刀。
  “进攻!”
  ……
  艾城外,风允与安风同骑白狐,来到城外。
  城门打开,四周甲兵迎风允进入。
  在其城墙之上,多南点燃了柴薪,释放信号。
  “安风族长何必一同前来。”
  风允望向腰间,紧张到,不知放在何处的小手上。
  这白狐一摇一摆间,风允都生怕安风未被伏击,就掉下去了,以至受伤。
  实际上,安风族长也可自乘一驹……
  风允未说出这句话,只因安风低头,似在遮掩眉目间的羞意。
  今日她只着便装,此时骑在白狐上,却不敢真的贴近风允。
  “风君,那多南是我劝降的,若是诈降,安风如何能让风君独自面对万数的古艾甲兵。”
  望向已经燃起的烽烟。
  风允道:“事已成…”
  此时多南也率甲兵而下,来到风允面前,一下跪在冬雪消融,冰凉的地上。
  “多南先前刺杀风君,如今风君不顾前嫌,还愿招降我古艾之民,多南感激五内,愿为风君舍命而从!”
  “愿为风君舍命而从!”
  城墙周围的甲兵,其面上带着饥寒之色,但此时的呼声嚎亮,似歇斯底里。
  只因……
  在狼烟升起之时,其对面的四万百越甲兵,纷纷而来。
  在其中,还有十几车的粟米、稻米,其皆是风允安排。
  这归降百越的第一餐,就在这艾城中食用。
  “多南起身吧,古艾与百越,其民之安定,才是重要的。”
  “诺。”多南起身,稍微看了一眼风允身后的安风,就准备退至一旁。
  但他突然想到一事。
  “风君,按您的安排,已经让那些古艾的宗亲王族逃离艾城了。”
  风允点头,骑着白狐向艾城王宫走去。
  “您……为何要放他们走呢?”
  多南迟疑着询问。
  其又道:“风君莫怪,只是艾王如今是在番邑,其还有万数甲兵,若是那些宗亲王族前往,岂不是放任艾王强大?”
  风允目视左右,看向那些贫苦的古艾国民,那些甲兵还好,有些许粮食,可是城内的国民却是真的无粮了。
  当初风允招安,也不过是招城外的,如今……
  “这城内大致有多少庶民?”
  多南闻言,紧忙道:“大致有二万。”
  古艾与百越一般,多为部族,加之征战,这一城二万民,也算合理。
  “这些民,一同施粥,之后我会带回百越的南部,让他们在那建立新城。”
  “这座艾城,就留给安氏部族发展,其再加一万原本古艾的甲兵留守,防御番邑古艾国。”
  安风微诧。
  多南蹙眉,开口询问。
  “风君,安氏有多少民?”
  “六千。”
  “六千,这,不足养活一万民啊。”多南虽说是统帅,但对生养之道也清楚。
  其百越或者古艾,最少也是十养一兵……
  风允淡笑。
  “安氏在艾城维持基础,而这一万兵的粮草由百越管控。”
  “之后南部和瑶部的新城建立完善,再迁些民过来。”
  白狐扑地,已经来到了王宫。
  风允落地,又扶着安风下来。
  “多谢风君。”安风轻声道。
  有风允给的这段时间发展,安氏能在艾城扎稳脚跟,到时也能少些争端。
  不过安风也清楚,让安氏远离百越核心,也是消磨她对安氏的影响,她毕竟是要去瑶地的。
  ……
  哒哒哒!
  百越甲兵入城,那些艾国甲兵被收缴武器,一一看管,同时也开始搭建火堆,熬煮稀粥……
  “风君…”黎月骑着巨虎入宫,跨而落下,急忙奔来。
  “风君,这艾国宫看着可比我们百越简陋多了!”
  闻声,风允摇头道:“古艾方才独立,在之前,这里是禹越行宫,是不允许艾王居住的。”
  不过…
  “黎月,你安排一些甲兵,去将那些宗亲王族,还有宫内的巫医典籍搬去瑶地。”
  “同时也让百越城,典籍宫内,拓印一份书籍,带去瑶地。”
  风允欲让瑶地浔阳城,成为百越的文化中心,在那开展巫医传承,遂准备在浔阳也建一座典籍宫,以作藏书室。
  黎月听令,瞥了一眼安静站在一旁的安风,轻哼离去。
  一旁,多南肚中咕咕饥叫,看着米香炊烟,都不由得咽着唾沫。
  “多南统领,去用食吧,之后诸位还需与众人归百越去,这艾城,就由早先被招安的那万数古艾人守卫……”
  “…诺。”
  风允会让多南继续看守艾城,因为他是主持这次叛降的统帅。
  而艾城无粮,需百越每五日一供给,其甲兵的亲属也被分入百越当中,其只能听令百越。
  至于安氏。
  风允会安排安风前往瑶地。
  如此,整个艾地也归入了百越版图,其应该算是意外之得,不能说是喜,但得之也会尽力发展,不会忽视。
  ……
  半月下来,风允总算是安顿好了艾城。
  其番邑的古艾王多次侵扰,可风允早已经派兵占领高处,占据据点,以此防御,让古艾王望洋兴叹。
  “风君…”安风半月来,为风允处理杂事,同时也安顿了安氏之人,让其在这艾城之中占据主要,休养生息。
  “如今艾城内的事务已经处理,最后一批的典籍之书也将送往瑶地,不知风君还有何安排。”
  风允居在一殿之中,处理事务,整合粮草事宜。
  闻声,将手边的一卷兽皮交给安风。
  “将此物交给守城的多南,午时你与我就可前往瑶地,此地的公要就交给邹离先生来操持。”
  安风接过兽皮,也不看,行礼离去。
  而屋外,那邹离等待已久。
  其带着邹衍走进殿内,规规矩矩地行礼,严谨道:“风君安。”
  “闻风君之令,余就赶了过来……不知,是将何事交于余?”
  风允以百越国相印,在文书上印下,递给邹离。
  邹离恭敬拿着观看,越看,其目越不可思议。
  一旁的邹衍盯着风允。
  风允笑道。
  “衍,你之后就与邹离先生呆在艾城,治理此地吧,我能教给伱的,已经足够,之后的学习,就靠你自己了。”
  邹衍抿唇。
  “多谢风君!”邹离躬身以礼。
  一城之政,可见风允对他的重视。
  不过,他却不是为此而来的百越啊。
  “邹离先生有何求,尽管说,就是。”
  风允只是一思,就清楚。
  一齐国之人,怎么会来百越这样的蛮夷之地出仕呢。
  他不像是风允,风允随遇而安,只要是华夏之地,皆为国也。
  邹离犹豫。
  一旁的邹衍却道:“允师,我父是为咒巫之术而来。”
  邹衍望向自己父亲,见其撇开头去,羞恼却不阻止,就继续道。
  “邹氏,同九黎于之咒也,是九黎中的咒巫之后,不过邹氏典籍缺失,只余留些占卜之学,我父来百越,也是希望寻求咒巫之道。”
  闻之,风允明白了。
  “我这俩咒,就赠予邹离先生,以做先生为百越尽心竭力之礼。”
  风允拿出两块兽皮,以墨在其上书写允咒与农咒。
  其文气荡漾,可见风允毫无私藏,不过咒在此,其观看之人能否参悟,却不是风允能决定的。
  就如巫一一般,得农咒而不识。
  “这二咒,余不会告知其为何意,邹离先生需自行参悟。”
  “多谢风君。”邹离面煞红一片,缓缓拿起桌上兽皮。
  “离愿为百越国行政六年,以报风君之礼。”
  六年……
  风允颔首。
  “那就有劳邹离先生了。”
  风允起身,将位置让给邹离,准备离去。
  “夫子…”
  邹衍迈步上前,拉住风允的衣袍,他道:“夫子再教我一段时间吧。”
  风允低头道:“百越之事,有条不紊,我此时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去编总巫医之学,为百越留下巫医传承,或是下地作农,体会农要,教不了你什么。”
  邹衍摇头。
  “巫医不是我的道,但触及旁内,农要不是我的道,但治国需农,夫子,带上我吧。”
  “风君,还请带上衍儿。”一旁的邹离也拜道。
  见此,风允无奈一叹。
  “你若觉得跟着我无趣,随时可回。”
  “诺!”邹衍笑着应声。
  ……
  如此,不过午时,风允就让蛮娃安排了车马,带着安风与邹衍,向瑶地而去。
  扫过逐渐远离的艾城,风允思索着什么。
  一旁邹衍询问道:“夫子,为什么不一鼓作气,灭去古艾呢?”
  风允浅笑,一旁缝补衣物的安风也莞尔。
  “衍啊,山的那头是山,翻越一山是能证明自己,可你回首去望时,还能看见家中的炊烟吗?”
  邹衍恍然大悟。
  攻破了古艾,古艾后面还有姑篾,姑篾后面还有禹越和句吴……
  “古艾与姑篾之间,为同盟,此时姑篾也是需要古艾来抵挡百越与邗国的。”
  战争的缓冲国,这能给姑篾更多的反应时间,姑篾攻打古艾是为下策,风允也不确定姑篾的掌权者如何想法,但姑篾若攻古艾,其艾城也能很快知晓消息,不至于让百越被动。
  “轰隆隆……”
  马车连轴,第二日,风允也到了规划的田地。
  大雪消融见半,四周的田野满是插秧人。
  初春寒冷,可热情不减。
  风允道:“停车。”
  “嘶…”
  风允下车。
  “风君!”
  风方才下车,周围就响起了呼喊。
  周围的农耕国民们,纷纷望来,其一声高过一声,恭恭敬敬,其中又夹杂喜悦之情。
  风允让这些民前来种粮,从不亏待,一日餐食,居住之地皆有,其允诺种稻后分粮,分居,又分田土耕作,其国民皆期盼不已。
  而且风允种稻,以雷泽孕生之术,如同神祇一般,他们怎能不敬。
  风允挥手。
  “风君,老夫是这块田的田老,您来此可有吩咐?”一老汉搓着手,紧张上前。
  风允安抚笑着。
  “只是见众人齐力插秧,下车一观。”
  “各做其事去吧。”
  说着,风允上前,来到田坎边,伸手去摸。
  温和,不似冬日之水。
  如此既能让稻苗生长,也不会寒了插秧之人的身子。
  “雷泽孕生之术,利农之要器。”
  此行欣喜,风允脱去鞋袜,亲自下田,那老汉见此,大惊其色。
  “风君,风君,您是国相啊,怎可……”
  风允摆手。
  “让一娴熟之人过来教我这插秧之术。”
  风允可不是以身作则,亲力而为,以此感动国民,他之所欲学农事,不然纸上谈兵,终是浅显,虚浮而不落实际。
  “唉…”
  一田三留,这百越路上的田地也有区别,风允四处盘旋,也不急于去浔阳。
  每每白日插秧种稻,夜里就以今日所得之农要,写下农书。
  几日后在此时不得经验后,他才离去,前往瑶地的浔阳城。
  浔阳城大,但此时也多是土胚黄墙,多有空地,就是城墙也来不及修建。
  “夫子,我腰酸极了。”邹衍叹息。
  “这插秧就这样疲累,之后农时还要灭虫,除草,引水,割稻,收稻,打稻,晒稻……怪不得您说农者辛劳,国不可辜负。”
  风允拍拍邹衍腰部,就见一道青气入体,邹衍身躯一软,只觉舒适。
  “夫子,这是运气?”
  邹衍也看过,自然知晓运气之学。
  但知晓和掌握是两回事。
  “是,也不是,最多只算是气血疏通,活血化瘀罢了,离运气还远。”
  运气篇,亦可称五运六气。
  乃是以,四季变化对人的影响为基础。
  延伸出不同时节中人体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以此为医理。
  其学问广大,需长时间对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观察来得出经验,此时风允也只能以天干地支,其中阴阳五行之变来推断大概,而不得详细。
  “嗯?”
  风允微微蹙眉,低头就见邹衍伸出小手,摸在风允腰间。
  那小手中涌出一丝微薄的文气,似乎像模仿风允之前的运气之术。
  “哈哈…你还是多积累,先成就异人吧。”
  风允揉揉邹衍的脑袋。
  不过也诧异。
  因为邹衍的文气中已经带上了一丝五行变化之意,虽然驳杂,不得体系,可有就是有。
  可见邹衍对五行之学,确实有极大天赋。
  “多看看。”
  邹衍点头,羞赧着脸,称诺。
  一旁的安风自从风允使用运气之术后,就一直注视,闻声,略有意动……
  “风君,那,可是补天之景所得?”
  当初的传承,安风也一同有观,从其名,亦可猜出大概。
  风允点头。
  “能一观娲皇补天之景,比之得女丑十法,也丝毫不差。”
  风允说后,又询问道:“不知安风族长对女娲传承,可有更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