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招揽


小说:反清   作者:崛起的石头   类别:两宋元明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1491/ 为您提供反清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李自敬这突如其来的决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互相对视,眼神中透露着震惊,一个个像木头一样惊呆了。
  很多人心里都是明白,就算除去亲兄弟这一层关系,李自敬在东路的发言权也是极重。
  既然永昌皇帝派其节制东路军,便足以说明信任。
  一般来说,如果李自敬真的发了这份奏疏,杨士科高升,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之事了。
  杨士科杵在那,显然也是没预料到这种情况。
  “杨大人...?”
  李自敬没有得到回应,但也能从杨士科的神情中猜到此刻他的心情,便是微微一笑,再度询问。
  只是,这一次李自敬提高了音调。
  “啊!”
  “小闯王如此信任,下官一时不知该如何说了,下官失态了!”
  杨士科连忙躬身行礼,满目惶恐。
  “杨士科在襄阳令任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我大顺的工府员外郎,也不是谁都能做的。”
  “仅凭今日一番话,到底真有见地,还是纸上谈兵,这些还要看后效如何。”
  “何况,小闯王可别忘了,杨士科曾是前朝官员,之所以被启用为襄阳令,只因为陛下惜人,特赦为之。”
  “似他这样的人,对大顺到底是不是忠诚,这还要多干几年才能知道。”
  “如今郧阳就有前朝余孽,杨士科曲径通幽与否,这还尚未可知!”
  牛佺站了出来,满脸的不忿。
  他一说话,余的文官们,也都是低声附和。
  尽管杨士科是李自敬要亲自举荐之人,却也并不耽误他们“晓之以理”。
  的确,杨士科在襄阳令任上做了一年有余,真要说拔擢一名工府员外郎,襄阳大有人在。
  论资历,怎么排也排不到他的头上。
  而且牛佺说的这些,不只是一些文官觉得有道理,就是很多武将,也都跟着点头,在底下低声议论。
  杨士科曾经是前明的工部官员,大顺任用官员,都以明朝的低官和失意文人为主。
  这样做的道理也很简单,这些人往往对明朝官制的腐败失望透顶,或是憋着一股闷气,无处发泄。
  大顺给他们机会任职,自然会感恩戴德。
  因此在大顺内部,像杨士科这样的人极少,而且受到的排斥非常严重。
  可李自敬归根结底并不是这個时代的人,对这些前朝官僚并没有太深的排外之情。
  李自敬的某些想法,也和这些古人不同。
  在李自敬看来,能在明朝占有一席之地的官员,无论品行如何,其能力都要受到肯定。
  如果将这些当代的精英人才,不分良莠一并打倒,那么大顺将注定不是一个长久的政权。
  古代的政权无论开始如何,后面都是要向一个封建王朝去转变,清朝入关是如此,朱元璋攻占金陵后更是如此。
  李自敬要做的,就是加快这一进程,让天下人看见,大顺也可以相信和任用前朝官员。
  任人以才,而非立场,这就是李自敬的态度。
  看着中军帐内,众人的窃窃私语,李自敬心下微微一叹,也是有些为难,但很快便再度坚定了所想。
  有的时候,就算被大多数人反对,所想也不一定是错的。
  李自敬环视众人,眼中并未露出任何退缩之意,反而是冷笑一声,将目光定格在牛佺身上。
  牛佺、牛金星父子,在历史上李自成退往襄阳之时离开大顺军降清,这个历史情况李自敬是知道的。
  杨士科为大顺死于襄阳,无论因何目的,至少贞洁尤在,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何况牛金星和牛佺历史上到底做过些什么事,能力如何,李自敬心中大致也都清楚。
  杨士科的能耐,未必就比如今威望较高的牛佺差。
  不过如今城中文武大多反对此议,李自敬初掌军政两务,不好一意孤行,想了想说道。
  “那不如让他试试。”
  牛佺有些不明所以,一脸纳闷。
  “小闯王要如何试?”
  李自敬望向杨士科,淡淡一笑。
  “奏请西安之事暂缓,但前营之事,本将尚可做主,只是不知杨大人,可否屈尊一就?”
  杨士科微征,立刻明白了李自敬的心意。
  这番话,是招揽,更是试探。
  杨士科早就对襄阳令这个小官没什么感觉,一个县令,显现不出他的才干,留着也是没什么意思。
  眼前这李自敬,身为永昌天子李自成之三弟,日后潜龙游鱼尚不可知,从潼关一战来看,总归不会太差。
  杨士科眼中闪动,电光火石之间便完成了一阵激烈的思想博弈。
  与其在襄阳令任上受气,不如舍了这身穷官,去前营任事,也免于这牛佺等辈的平日刁难。
  进入前营,牛佺便是管不着了。
  而且为李自敬做事,也就是为李自成做事,不算背叛大顺,也是报了李自成当年的知遇之恩。
  杨士科想到这里再无疑虑,连忙伏跪在地,连磕了三个响头。
  “小闯王在上,受在下一拜!”
  李自敬心底也在敲鼓,现在的前营,实在是给不了杨士科任何保证,只能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襄阳令好歹也是大城的县令,和一般县城有着天壤之别,拿着这份官职去降清投明,都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底牌。
  不过李自敬之所以有此一问,也是有些考虑。
  按历史上看来,这杨士科通晓屯田政务,却在襄阳干了这么久的襄阳令,定是郁郁不得志。
  借用他的这一番心理,招揽也算有些把握。
  只不过李自敬没想到,杨士科如此痛快就是答应下来,微征片刻,也是立即起身,走下去将其扶起。
  “快快请起!”
  “我前营目前还没有文政官职,便委屈杨大人,暂作为一名书吏,为我前营到枣阳一带,探查官渠情况。”
  “若真如杨大人所说,本将会再向西安上奏,请陛下授官!”
  李自敬说完,看着杨士科,满脸笑容。
  “对了,在我前营,皆称呼制将军官职,不必再说什么小闯王了,这种虚名,不要也罢。”
  杨士科听出了李自敬的一语双关之意,所谓襄阳令,虚职而已,的确是不要也罢。
  在前营,他会得到更加广阔的未来。
  “遵命!”
  “下属参见制将军!”
  李自敬招揽杨士科之事,牛佺没说一个字,因为这和他没什么利益冲突,他反而还是在心底暗自窃喜。
  杨士科一走,这襄阳令不就空缺下来了吗?
  李自敬可以给西安上奏,他这个襄阳府尹一样可以给在西安做丞相的老爹牛金星书信一封。
  到时候襄阳令也换成他们牛家的人,就算日后大顺败了,投降清朝,握在手中的筹码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