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 途中


小说:秦煌   作者:游梦到西洲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0789/ 为您提供秦煌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从始皇帝统一六国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就是将原有的东方六国所有关隘要道一律清除,从而使得东方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地理优势荡然无存。
  其实始皇帝如此做,除了消除东方六国原本的影响力外,实际上也是在重建一个完全崭新的华夏文明,独属于大秦的文明。
  而不再是如之前数百年那般,七国各行其是,各有章法。
  同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也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更为深化的举措罢了。
  二十七年,治驰道。
  也就是说,始皇帝在统一天下后,第二年,就开始对原本的各诸侯国道路开始整合,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一套真正属于大秦的专有国家公路,这就是驰道。
  中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在始皇帝看来,咸阳自然就是那颗北辰,所以天下各个郡县自然要对咸阳做到“众星拱之”。
  而咸阳本就修筑好的通往老秦故地各郡包括巴蜀的十二条官道,同样如此。
  适时的大秦,以咸阳为中心,东至朝鲜,西至临洮,南至北乡户,北据黄河为塞。
  当然,这只是大秦如今的版图,等到两三年后蒙恬收复河南地、赵佗等人平定百越,大秦又新添了很多的郡县。
  所以,从秦皇政27年开始,大秦开始修筑的勾连天下的陆路交通网,同样是以咸阳城为中心。
  及至如今,秦皇政32年,大秦连发劳役,修筑驰道,已经足足四年有余。
  “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已经是初见成效。
  现如今,据嬴高所知,在治粟内史府的主持下,大秦已经基本完成了陇西道、上郡道、北边道、邯郸广阳道、东方道这几条勾连天下的最主要驰道。
  除了这几条主要的驰道线路,还有众多勾连这几条主要驰道的分道,也都在修筑中。
  其中陇西道、东方道是始皇帝前三次巡视天下所走的路线。
  而去年始皇帝公布的第四次东巡所走的路线,正是要经过邯郸广阳道、北边道、上郡道这三条主要的驰道。
  同时这也导致了,适时的大秦,天下百姓尤其是精壮男丁有近乎七成都在为大秦服着劳役,修筑驰道等等。
  后世大秦暴政之名,也正是由此而来。
  只是又有多少人知晓,正是因为始皇帝的这些大手笔举措,才真正使得华夏一族形成大一统的观念,并由此延续到后世两千余年,使得华夏一族、炎黄之孙成为深刻到每个人骨髓、血脉中的信念。
  每每思及此处,嬴高都是不由自主的心潮澎湃。
  好在还有时间和机会,暴政之名,当能做出一些改变。
  ……
  此刻,嬴高和李信的三万北上的前锋骑兵就在上郡道上,暂时修整。
  驰道正中除了一些巨商大贾向治粟内史府申请,可以运输一些大宗货物行走车马外,基本上是不允许普通人行走的。
  而在驰道两侧,则是有专门修筑的供普通百姓行走车马的小道,虽说没有驰道宽阔,却也已经足够使用了。
  此刻已经是半夜,从咸阳城出发,到如今,李信这一路三万骑兵,已经足足奔驰了有七八个小时之久。
  嬴高专门让启随身携带了一个宫中专用的计时工具“漏刻”,来确认时间。
  使用“漏刻”是因为日晷和圭表一旦遇到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被发明了出来。
  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大秦现如今专门设置有“太子率更令”,专门负责管理漏刻,来衡量时间。
  不过,因为一直在策马奔驰中,这“漏刻”自然没有放置平稳不动时计量准确。
  这个时代,显然已经不需要计较这么多,嬴高也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的时间就好。
  李信这三万前锋骑兵,就是当初辛胜带到灞上大营的两万禁军和李信带来的一万卫卒编练而成。
  这三万骑兵全都装备了马镫、马鞍以及马掌,所以无论是舒适度和行军速度都要远远超过没有装备那三样东西的骑兵。
  一团团燃起的篝火,给修整的骑兵士卒们取暖,同时也是他们烧热汤、吃食所用。
  兵贵神速,李信这三万前锋,每个兵卒都只带了七天的干粮,剩余基本都是随身弩箭和刀剑。
  干粮是嬴高在灞上大营时候就整出来的面饼,只是都是晒干的。
  这面饼,里面加的有肉丁、青菜等物,蒸熟之后,全部晒干储藏起来的。
  吃的时候就着热汤,味道倒是还行,主要是足够充饥。
  当然,这种方式,也只能是用在冬天温度不高的时候,夏天的话,就不适用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比之前军中用于急行军所携带的名为“餱”的用黍饭晒干的干粮要强的多了。
  本来这面饼,不过是嬴高的无心之举,却不曾想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
  嬴高和李信两人同样席地坐在一堆篝火前。
  除了他们两人外,还有葛羽以及两个从太医令里遣来的年轻太医,此刻也都围坐在这篝火前。
  启和夷和两人则是忙着烧煮热汤,将一快快干硬厚实的面饼丢进去。
  嬴山则是和麾下的铁鹰剑士聚在一起,就在嬴高身侧不远。
  “公子,可还好否?”
  李信此刻看着嬴高,眼中也不由露出一丝敬佩之色。
  要知道,因为有了马鞍那三件东西,三万骑兵一路狂奔,及至修整时,已经差不多奔出了近一百五十里。
  而嬴高呢,李信很清楚,还是在灞上大营的时候才学会的骑马,却一路根本没有呼喊过半句。
  吃食呢,嬴高也是拒绝了李信另外携带的要求,跟一众兵卒包括他自己,都是一模一样。
  甚至嬴高的吃食,同样也是他自己携带的。
  “将军,高无事,只是吾等行军是否还能更快?”
  嬴高接过启呈上来的木碗,有些忧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