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征途


小说:秦煌   作者:游梦到西洲   类别:秦汉三国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80789/ 为您提供秦煌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冷峭的寒风吹拂,凉凉的寒阳下,一条黑色的长龙自灞上大营沿着渭水边的官道蜿蜒而出。
  旌旗猎猎,蹄声隆隆。
  李信这三万骑兵做为先锋,将会沿着关中境内通连河东地区的十二条官道之一的浦津道出咸阳,经上郡驰道,直入阳周。
  官道两旁,陆陆续续有百姓开始聚集,沉默的看着这支曾经横扫六国的大秦雄师再次踏上征程。
  咸阳的老秦人俨然记得,上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是四年前(秦皇政28年,公元前219年),始皇帝发兵五十万南征百越之时。
  章邯的动作很快,收到始皇帝诏令之后,马上就命少府属吏骑马沿着咸阳勾连天下的十二条官道,将数十万匈奴蛮夷南下侵入上郡、云中、雁门且始皇帝征发大军北击匈奴的消息通告全城。
  且这些少府属吏并未停留,继续朝着各个郡县开始传播。
  所以,如今咸阳城的绝大多数百姓,都已经知道了大军北上北击匈奴的消息。
  聚集在官道两侧的百姓,有关中之地的老秦人,同样也有迁来咸阳的原六国之人。
  没有欢呼,没有怒斥,没有义愤填膺之语,所有闻讯而来的百姓都尽皆沉默的看着这支除了隆隆马蹄之声外,再无任何其他声响的黑甲骑兵默然前行。
  但是,这沉默之下的神色却又不同。
  老秦人,眼中带着怒火、杀气以及担忧,因为这支黑甲骑兵大多都是来自关中的老秦子弟。
  原六国之民,则是眼神复杂,不屑、仇恨、幸灾乐祸尽皆有之,因为这支黑甲骑兵,曾经横扫他们的故土,攻城掠地。
  长长的黑龙腰腹部,中军位置。
  同样已经换了一身黑色铠甲的嬴高策马跟在李信身后,看着官道两侧的百姓神色,心中暗叹。
  要想六国之民真正的认同大秦,当真是任重而道远。
  当然,当初能够被迁移到咸阳来的,尽皆都是六国的贵族和富户,这些人或许还代表不了如今依然留在六国之地的绝大多数原六国普通百姓。
  可是偏偏又是这些人,却又在六国之地有着巨大的潜势力,在原六国之地的百姓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只希望始皇帝能够将自己留给他的那封信中的话,真正的听的进去吧。
  不然,到时候收拾起来,又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公子,可还……习惯?不若,还是乘坐马车吧?”
  李信放慢马步,扭过头关切道。
  他其实一直悄悄关注着拉他半个马身的嬴高,此刻眼见嬴高有些神思不属,连忙问道。
  嬴高的马术还是在灞上大营练出来的,仅仅能称得上熟练,而现如今又是第一次穿上这铠甲,李信很是担忧。
  早在出营的时候,李信就提议让嬴高乘坐马车,不过却被嬴高拒绝了。
  “将军是先锋主将,高为将军亲卫,乘坐马车是何道理?放心吧,将军,高无事。”
  看着李信小心翼翼的模样,嬴高有些无奈。
  大帐内的那一礼,已经表露出曾经心高气傲的李信,是何等看重这次能够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李信更清楚,这机会是谁带给他的,而且不仅仅是给了他机会,父亲李瑶能够从南郡太守擢升为内史,更是给了他李氏一族重新在大秦兴盛的机会。
  这些年,无数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李信想的最多的就是,如果自己当初不鬼迷心窍到自大的统兵伐楚,自己现如今又会是个何等模样。
  可惜,这世上从来没有如果。
  正因为人生没有如果,所以年纪跟章邯差不多的李信,才能苍老至此。
  没有人比李信更珍惜这次能够再次统兵的机会。
  同样,如果嬴高在这一次的北击匈奴过程中出了意外,那么李氏一族怕是只能以死来平息始皇帝的怒火了。
  “此次北击匈奴,将军切记万事以军机为重,高之安危有嬴山等人,将军无需担忧。
  此战,任何人都可以死,包括将军包括高,然,此战却必须胜。”
  虽然这话嬴高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但是嬴高觉得还是要再次提醒李信一遍。
  如果真因为顾忌他的安危,导致这次北击匈奴功亏一篑,那自己真正是死不足惜。
  “公子宽心,此战,吾大秦必胜!”
  听李信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嬴高点点头,没有说话。
  李信见状也不再多言,下令大军加快前行。
  ……
  黑色长龙默然前行,很快出了咸阳城,跨国泾水就是上郡驰道了。
  嬴高策马止步,回头遥望夕阳下的咸阳城。
  李信、嬴山等人默默策马而立,看着嬴高。
  朝中重臣除了太尉尉缭外,先前都赶至了灞上大营,前来为大军送行。
  如果仅仅是李信,自然不会有如此规格,甚至都不会有人前来送行。
  但是,因为有始皇帝十六子嬴高在,所以李斯、冯去疾、冯毋择等一干重臣尽皆前来送行,显然已经是超规格了。
  嬴高翻身下马,朝着章台宫方向拜伏在地,心中默道。
  “父亲,保重!”
  良久,嬴高起身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
  章台宫,正殿之外,一道挺拔的身影负手独立,遥望咸阳之北。
  “陛下,天寒了,回宫吧。”
  赵高将手中的大氅披在已经在这至高处站立良久的始皇帝身上,低声道。
  “李信……已过泾水了?”
  “回陛下,左将军前锋大军已在半个时辰前跨越泾水,正经行上郡道全力北上。”
  说道这里赵高微微停顿继续道:“十六公子与泾水前向咸阳方向……拜伏良久。”
  听到赵高的话,始皇帝眼神微动,低头看了看之前一直背负的右手中那卷白绸。
  “子,高上禀,匈奴势大,此次北击,定然耗时良久,三郡城破民亡,重建也需时日,高奏禀父亲,能暂缓各地驰道修筑,与民生息;
  广开学室,选拔干吏,补东方诸郡上下吏员之缺,上传朝廷政令,下抚诸郡百姓……
  大铸吾大秦半两之钱,收各郡民间六国钱币,以半两钱换之……
  各郡官吏可以秦度、秦量、秦衡、秦律施行为考校之准,御史府广遣御史巡视各郡,同派驻各郡之御史共监之……
  抽调大军进驻东方诸郡,以策吾大秦所遣官吏,以撑吾秦度、秦量、秦衡、秦律施行……
  各郡官吏,旦有施行不利者,重刑惩之……
  此战,请父亲宽心,吾大秦必胜!
  其上所言,高恳请父亲三思矣……”
  脑中闪过白绸上稍显凌乱的些许语句,始皇帝思称片刻。
  “将此信送至丞相处,着诸卿议后各自上禀。”
  “喏。”
  赵高自然没有看到,在始皇帝负着的左手里,还有一条小而细长的白绸。
  “……六国遗族之患,必先掘其根,方能断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