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官宦子弟质北平,洛阳屏障汜水关


小说:三界共主成长计划   作者:云绕半山腰   类别:神话修真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9921/ 为您提供三界共主成长计划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277章官宦子弟质北平,洛阳屏障汜水关
  山西,太原城。
  以暂坐休息为名,在太原城停留了五日的李玉鉴,这已经是第三次打发了前来催促启程的宫中太监。
  神京那边多番来人传递皇帝口谕,催促李玉鉴尽快进京,措辞一次比一次急切。
  在李玉鉴看来,自然是皇帝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骗回神京软禁。
  但在旁人看来,却恐怕是皇帝身体有恙,燕王上位在即啊!
  越是如此,山西地方上的文武官员、乡绅士族,便越发讨好,只想要在这位未来天子的面前留下一点好印象,从而博得个好前程……
  “殿下!”
  贝永康此时做了乔装,没有穿校正府的黑色官袍,而是换上了一身朝廷制式青色官袍,看起来好像只是燕王身边的王府官员,并不怎么显眼!
  哪怕此时有銮仪卫暗探在太原城,恐怕也认不出这位就是执掌校正府,多番交锋压得他们銮仪卫抬不起头的校正府主事人!
  李玉鉴闻言,微微抬头看向贝永康,沉声道:
  “安排得如何了?”
  贝永康闻言,当即回禀道:
  “有苏太师从中引荐回旋,已经逐一接触了山西地方大员。山西布政司使、山西都司指挥佥事、太原知府这些地方文武大员,都已经准备将家中子侄送往北平官学、香山武学之中。”
  香山武学,是此前就已经建设完备的,专在军中培养将领的机构。
  而北平官学,就是雍博荣之前专为麾下培养文臣人才而筹备的。
  如今雍博荣虽然暗中离开了北平,但官学建设推进却是没有任何耽误,如今已经招收了三百多名各年龄段的学子,开启了教学。
  不光如此,在雍博荣的坚持之下,如今各地官吏进行提拔任用之前,都需要赶赴官学培训一段时间。
  这样的举动放在此前,就是地方藩王在笼络党羽控制地方,其意图不轨有谋逆之心。
  一般只要脑子清醒的文人士子、地方官吏,就不敢趟这摊浑水。
  可放在现在,有了皇帝那道归京监国的圣旨,那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这是未来天子在培植心腹,能入官学之中的便都是心腹臣子,未来必然仕途坦荡,青云直上!
  无数官吏士子,争相想要进入官学、武学之中。若是觉得自己实在进不去的,也是要想尽了办法让自家合适年龄的子侄考进去。
  是以在接触山西地方文武官员之后,他们既是为了彻底绑上燕王这艘大船,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更为了家族前程谋划,几乎是没有丝毫犹豫地送出了自家嫡系子侄。
  听到这里,李玉鉴眉头微微一皱,沉声问道:
  “那山西巡抚翟士璋,还有山西都司指挥使常一平,这两人没有同意?”
  李玉鉴可是记得,当初在龙泉关,就是这两人领着地方官员乡绅,前去迎接自己的!
  “山西巡抚翟士璋称如今殿下您尚且不是储君,如此笼络臣子之行名不正言不顺,便断然拒绝。”
  “翟士璋?”
  李玉鉴沉吟了片刻,继续道:
  “本王记得,这个是以固执守礼出名的老顽固。在神京时软硬不吃,这才被打发到了地方上。”
  贝永康听出了李玉鉴的心思,当即点头道:
  “校正府这边查了几遍,的确没发现他与神京那边有什么联络。这般拒绝殿下的招揽应该不是借口,而就是他觉得有所不妥!”
  李玉鉴斟酌了片刻,也只能摇了摇头,道:
  “先不管他……山西都司指挥使常一平,又是怎么个回事?”
  相较于翟士璋,李玉鉴对常一平这个率先以大礼参拜的,印象更为深刻。
  贝永康提到常一平,神色一沉,道:
  “据楚王府传来的消息,此人乃是楚王党羽,早在元兴三年便已经暗中投靠了楚王。殿下就藩北平,击退瓦剌、高句丽联军之后,此人便被楚王暗中调来了山西。”
  “如今与山西地方文武的接触,都是瞒着此人进行的!”
  楚王那边的情报,全由昔日东宫旧人赵睢传回。
  他是楚王的心腹、首席幕僚,甚至还掌管着楚王府的一部分情报网络,情报的准确性完全可以保证!
  李玉鉴听到这里,眼中顿时一冷。
  楚王那边,的确是对她早有防备。
  当初雍博荣因为身体原因自辽东返京,途径海津卫之时被伏击,就是因为那海津卫千户是楚王安排过去的。
  楚王在海津卫都安排了人,那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可战之兵,又能够威胁北平侧翼的山西之地,楚王自然也不可能放过!
  李玉鉴冷笑一声,语气冰冷地道:
  “此人倒真是会装出一副忠心模样啊!”
  她倒也不是个容易深信旁人的,但当日常一平在一众官吏乡绅面前率先表忠心的谄媚模样,实在很有迷惑性。
  若非是有赵睢传递回来的消息,怕不是她还真要被迷惑过去了!
  此时的李玉鉴眼睛一动,心中突然有了个想法。
  “现任山西兵马都司指挥佥事,不是已经投效本王了嘛……既然如此,原本雍弟安排的刺杀计划,不妨改一改,顺带着将常一平此人拉下来!”
  山西之地对北平威胁不小,其下所辖的万余兵马也是可战之兵,她绝对不可能放任不管,否则也没必要特意在太原停了这么几天。
  既然常一平是楚王安排的人,那就借机收拾掉他,让投效过来的山西都司指挥佥事顺势接管兵权!
  听到李玉鉴的话,贝永康略微沉吟一下,然后当即回道:
  “此事可行,不仅可以趁机掌握山西兵马都司,还可以将刺杀线索指向神京之中的楚王。一举两得,殿下英明!”
  按照雍博荣原本的计划,李玉鉴在太原城之中将会受到一场刺杀,然后以“身受重伤难以继续前往神京”为由,不再继续前往神京。
  一场早就决定的“刺杀”,此时借题发挥将常一平拿下,顺便给楚王泼点脏水,恰是合适!
  李玉鉴眼神锐利,沉声道:
  “山西该联络的地方文武官员,都已经联络得差不多了,剩下之事水到渠成便可。继续安然待着,神京那边怕是要更着急了,你着手准备刺杀之事吧!”
  虽然到现在李玉鉴还是觉得,就算她被人刺杀重伤,也顶多是再拖延几个月罢了。在皇权加孝道大义的约束之下,让她根本无法逃避回京之事。
  但出于对雍博荣的信任,她还是决定按照他的布置安排推行计划。
  实在不行了,大不了就伪诏起兵……
  ----------------------------
  将视线放到雍博荣这边!
  在承天府馆陶县稍稍停顿半日,送走了面对燕王的招揽而迟疑不决的义军首领孔保全之后,雍博荣便让船队继续启程。
  船队南下汴州,然后转入洛水,继续逆流而上,直接从水路前往神京。
  在船队路过京畿应天府的汜水县之时,雍博荣还特意走出了船舱,站在甲板之上远眺屹立于南岸的关隘。
  远看南岸之上的那座关隘,却是极为雄伟!
  其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依河傍山,扼守要冲东西,自成天险。
  这里便是汜水关,有曾相传有前朝帝王于此圈养猛虎,又得名“虎牢关”。
  雍博荣仔细观察着前方巍峨雄壮的汜水关,沉声道:
  “眼前汜水关,乃是神京洛阳之屏障要地。欲进神京,必需夺取汜水!”
  “即刻让人勘探汜水关地形,刺探驻守官兵实力,以作准备!”
  山东之地,有根基深厚的齐国公势力作为依靠臂助。狐君有苏元浩早已承诺,一旦北平起兵,山东大部立时便能归附效忠。
  而山西那边按照雍博荣原本的谋划,也可轻易而定!
  承天府、应天府这边,就算孔保全没有选择投效,他麾下的义军却也能够帮助牵制神京朝廷的兵马。
  如此开局,北平那边一旦起兵,便可不费吹灰之力直接抵达汴州。
  但是在此之后,若是要继续进逼神京,眼前这座汜水关便是最为关键之处了!
  夺得此处,则神京之地再无天险关隘可依。
  反之若是久攻不下,让神京那边调动各地物资兵员,也不说北平这边会败,但肯定是要花费更多代价才能攻入神京的!
  听到雍博荣所说,身边有跟随着的亲随当即拱手应是,准备调遣人手着力调查汜水关情报。
  说到这里,雍博荣又缓缓转过身来,扫视了身后跟随着的一众心腹亲随,沉声道:
  “如今已至汜水关,最多三日便可抵达神京。”
  “神京现下暗流涌动,若要乱中取胜,彻底助燕王殿下奠定胜局,我等还需做些准备!”
  此时还能被雍博荣带在身边的亲随,不是李玉鉴、雍博荣自幼培养的心腹出身,就是那些平日里被厚资奉养,家眷子嗣皆被厚待的死忠之辈。
  此时听到雍博荣的话,却是全然没有半点迟疑,齐齐抱拳一礼,朗声喝道:
  “谨遵公子调遣!”
  雍博荣面色虽有苍白病态,可眼神却是无比锐利锋芒,沉声道:
  “随行校正府亲随、京畿地方校正府郎官尽皆调动,确保太原消息情报畅通无阻。殿下那边计划开始的消息,必须第一时间让我知晓!”
  “再令京中校正府高层亲自去孟津渡口见我,随时听候调遣!”
  亲随之中的校正府郎官当即轰然领命。
  “此番进京,以暗中护送传国玉玺进京为由,随行人马不宜太多或是太少。”
  “不二,你亲自去挑一个百户队的海东义从,随我入京。”
  “殷羽,剩下一千多兵马都交给你调遣,于孟津渡口停驻,以作接应!”
  王不二对自家少爷毫无怀疑,当即轰然应诺。
  反倒是殷羽却有些迟疑,忍不住担忧地道:
  “公子只带一个百户队,怕是不太稳妥!”
  一旁的亲随们,此时也是忍不住劝道:
  “此行风险太大,要不然还是安排其他人前去,公子隐于幕后运筹吧!”
  旁人或许不知,但对于此时船上的这些心腹死忠们来说,却是知道如今的神京已然变成了龙潭虎穴。
  燕藩的政务操持、军事安排,其实大都出自雍博荣之手,甚至李玉鉴这个燕王都比不了,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燕藩一把手。
  如此重要的人物犯险进入神京,也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雍博荣闻言,却是坚定地摇了摇头,道:
  “此行必须我亲自前去,否则无法打消神京那边的疑虑。”
  李玉鉴遇刺重伤的消息,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到神京。
  到时候燕藩真正主事的人没一个前来神京,无论是执掌朝堂的皇帝,还是心机手段高深的楚王,都必然心存疑惑,从而看出什么端倪来。
  所以为了防止露出破绽,雍博荣的这趟神京之行,注定无法避免!
  看着依旧心存担忧的亲随们,雍博荣眉宇一扬,昂声道:
  “不说我早已准备的诸多布置,就算没有这些,有百余海东义从老兵护卫,区区一个神京城也拦不住我!”
  雍博荣说话之间,自有昂扬睥睨之气势。
  甲板之上那些在辽西之战时便追随雍博荣,从女真死军之中厮杀出来,甚至能够以凡躯正面拼杀护法道兵的海东精锐们亦是昂然而立,身上那骨子凶蛮悍勇,几乎已不似人间兵马的气势再无掩饰。
  众亲随被这般深重气势所慑,此时方才想起眼前这位虽然病弱,但亦是曾经亲自上阵领兵,万军之中擒将斩旗的存在。
  而雍博荣身边的海东义从之悍勇,更是攻敌破军所向披靡,威震北境!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直站在雍博荣身后没有开口的有苏妙姿,终于说话了。
  “咱们一齐进京,凭我的身份可以再带一些人马充当齐国公府府兵。”
  雍博荣其实很想说,神京内外各营兵马加起来起码十多万。
  虽然这些兵马都拿不上台面,可到底数量是摆在这边的,真翻脸了也不是多带百余精锐就能够扭转的。
  而且如今齐国公府已经被视为了燕王铁杆党羽,她这个时候一同入京也是必然引起旁人警惕,带去的府兵都会被监控得死死的。
  可看着有苏妙姿此时这幅坚定且不容拒绝的神情,雍博荣也明白了过来。
  其实她未必是想不明白这件事的关键,多带一些人马也只是借口,其实还是怕雍博荣不许她一同进入神京之中,这才如此罢了!
  雍博荣见状,轻叹一声,忍不住对着她轻声道:
  “我都说此事胜算很大,伱还是不信我!”
  有苏妙此时的姿眉宇之间,又是那副故意摆出的淡漠清冷之色,哼声道:
  “就是不信!”
  雍博荣摇头失笑一声,只能有些无奈地道:
  “知道了,那就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