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未雨绸缪,领旨归京!


小说:三界共主成长计划   作者:云绕半山腰   类别:神话修真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9921/ 为您提供三界共主成长计划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第271章未雨绸缪,领旨归京!
  雍府书房,一名随身书吏快步走入,躬身行礼之后,方才回禀道:
  “公子,新任北平转运使,晏永博晏大人到了!”
  当初自辽东回到北平之后,雍博荣便着手设立了北平转运司。
  明面上,这只是个专为供应北平城所需各类物资而设立的府衙。
  但实际上这个衙门的权职极大,统辖海运、陆运、漕运之事,负责供应大军所需物资,甚至还有平衡各地物价,随时调度燕藩下辖各地物资的权利。
  这些职责本不该归属于同一部分,毕竟其中能过手的利益太多太大。若无节制任其自行发展,只怕会变得比大梁的漕运贪腐还要严重!
  而雍博荣之所以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其实也是临时之举。
  一切皆是为了最大效率地调动燕藩各地物资,以便在将来起兵之时供应大军所需。若是一切顺利,这个衙门自然也是要再行裁撤掉的。
  而这段时间来,若是没有北平转运使的调拨运度,高丽都司那边的金银铜钱、甲胄兵器,辽东平原的粮草赋税,海东的女真奴隶、高句丽战马……这些兵粮物资,也不可能源源不断地运来北平。
  雍博荣闻言,自一堆案牍公文之中抬起了略显病态白的脸,沉声道:
  “知道了,让他进来吧!”
  书吏当即拱手一礼,转身离去。
  不多时,一名中等身形,身穿绯色官袍,颇显精干的中年官员,便在书吏的带领之下走入书房之中,躬身行礼道:
  “见过公子!”
  作为雍博荣一手提拔的亲信官员,晏永博自然有资格不称呼“大人”,而是用更显其亲信身份的“公子”来称呼他。
  这个晏永博是当初雍博荣自辽东归来之时,在海津卫市舶司发现的一名干吏。
  此人原本只是一名小吏,只因当初瓦剌、高句丽联军进逼山海关,引得北平上下惊骇,许多官员直接遁逃避祸。
  雍博荣和李玉鉴借此机会清理了北平官场,提拔了一群肯干的官吏。晏永博也因此获得提升,从一名吏员直接升任海津卫市舶司官员。
  雍博荣见其极具才干,回到北平设立转运司衙门之后,便将此人提拔。
  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此人从一个小小的从九品市舶司吏目,先升从五品市舶司提举,再升任正四品的北平转运使,青云直上都难以形容他的仕途。
  如今的晏永博,明确地打破了胥吏升官希望渺茫,上进渠道狭窄的潜规则,甚至隐隐成了燕藩下层官吏的目标。
  别的不说,起码现在北平读书人也不将全部做官的希望都放在三年一度的科举之上。
  不少寒门士子主动应征官府胥吏,而且得益于燕藩领地急速扩大,地方官府官吏短缺,也已经有不少颇具才干的士子脱颖而出。
  雍博荣看着眼前身穿着绯色官袍,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满身干劲的晏永博,出声问道:
  “可是物资运输出了什么问题?”
  晏永博闻言,当即递上了一份陈条,道:
  “回公子,并非是出了问题,如今转运司衙门运转正常。”
  “只是下官最近整理统计了转运司运转效率,发现以如今运力,虽然足以应付各地所需,可若是燕王殿下将来需要,只怕便有些捉襟见肘了。”
  “为了以防将来要事,下官已经拟了陈条,想要设立造船厂招募工匠,打造船只,拨付转运司调用!”
  什么叫做“为了以防将来要事”?
  作为北平转运使,晏永博如今也能够大致接触到北平物资运输、储备的情况。
  一个外封藩王,不光手中紧紧握着兵权,还储备了这么多军械物资,就算是蠢货也有所察觉了,更何况晏永博又不是蠢人!
  虽然他并不太理解,明明如今燕王众望所归,归京就能受封储君太孙之位,又为何要一直暗中准备军械物资?
  思来想去,晏永博便觉得或许是当年昭明太子猝然身死的结局,让燕王至今心有余悸,所以这才一直在未雨绸缪吧……
  想通其中关键之后,晏永博便只是继续尽心办差,再没有丝毫别的想法。
  毕竟他之前也不过是区区一九品小吏,终日蹉跎不得施展,受尽了上面官员的气。
  如今得雍博荣提拔,燕王重用,高居四品,大权在握,风光无限。
  两相对比,你让他如何去选?
  无论是提拔重用的恩情信任,还是如今身上如何也洗脱不了的燕王心腹身份,都让晏永博生不出一点背离之心!
  雍博荣看着晏永博刚刚递上来的陈条,略微沉吟了片刻之后,当即道:
  “既然创办造船厂,那干脆弄大一些。调拨黄金两万两,白银五万两,命专人负责,设立锦西造船厂!”
  锦西城位于辽西,重镇锦州的西南,西与山海关毗连,南临渤海湾,港口优良。
  在这里打造战船,操练水师,向东可联络辽东之地,向西可领水师直向中原,最是合适!
  “直接将莱州水师造船厂那边带来的工匠,以及刚刚掠来的高句丽造船匠人,一起送往锦西城。”雍博荣继续道。
  此前征战高句丽,神京皇帝一道旨意,便将莱州水师调拨至了燕王麾下,由老熟人姚元恺率领效力。原本的莱州水师造船厂,自然也被齐国公府那边安排人送了过来。
  如今高丽都司之下的平安道,曾经也是高句丽水师驻地,其中自有不少造船工匠。虽然无法打造与大梁相媲美的战船,但用作运输倒也完全可行。
  听到雍博荣的话,晏永博当即拱手一礼,道:
  “还是公子思虑周到!”
  而就在此时,书房外忽有亲信快步走入,对着雍博荣躬身一礼,道:
  “少爷,神京那边又有圣旨传来了,城中大小官员皆去相迎!”
  雍博荣眉头微微一动,摇头感慨道:
  “如今这才不过一个月不到,第二道圣旨便至,皇帝倒是心急……”
  晏永博见状,迟疑了一阵,方才出声问道:
  “公子,如此更显皇帝对殿下的看重,难道不好吗?”
  如今天下人都觉得,燕王归京之日,就是正式册封储君之时。皇帝越是召集,便越是表露出对燕王的看重。
  哪怕是晏永博这种燕王的心腹铁杆,也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
  毕竟相较于起兵造反,还是正统传承更容易些,也更让天下人信服!
  雍博荣闻言,笑而不语,只是道:
  “既是圣旨到了,一起去看看吧!”
  晏永博闻言,当即点头应是。
  ----------------------
  “朕纂承天序,诏曰:
  燕王李玉鉴聪智少成,英姿挺立,文武兼备,资纯乾之始,可负军国大任。
  今朕老迈,重病刚愈,无力理会朝政。宣燕王立即归京监国,暂掌朝堂国事。
  钦此!”
  宫中传旨太监拉长了语调的声音,在北平一众官员耳边回响。
  饶是众人此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此时听到皇帝要赋予燕王监国大权的时候,这些官员们还是不可抑制地兴奋起来。
  燕王等级,他们这些燕藩出身的官员,便也算是潜邸旧臣,新君心腹了。
  大好前途,指日可待啊!
  李玉鉴闻言,深吸一口气。
  皇帝那边的忌惮,竟然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甚至都不愿让她在北平多待一两个月。
  李玉鉴微微低下头去,然后高举双手,朗声喝道:
  “孙臣领旨!”
  领旨太监连忙上前递上圣旨,然后对着起身的李玉鉴轻声交代道:
  “另外皇帝还有交代,燕王殿下当携传国玉玺即日返程,不可耽误!”
  应该是顾忌当年开国太祖曾经说过的那些话,皇帝不愿表现得太过重视,暂时都没在圣旨之中提及传国玉玺的事情,只是暗自让人传口信给李玉鉴。
  李玉鉴淡淡地点头,沉声道:
  “本王知道了,这就动身归京!”
  而此时,身后一众北平大小官员却是齐齐跪倒在地,山呼道:
  “臣等恭贺殿下秉政监国,燕王殿下千岁!”
  山呼之声,不绝于耳。
  而此时远处街道之上,雍博荣推开马车车窗朝前方看去。
  略作沉吟之后,他便沉声道:
  “阿克墩!”
  马车前的阿克墩闻言,当即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
  “公子!”
  “你亲自带一队忠心得力的海东义从,一路护卫殿下!”雍博荣沉声道。
  海东义从自成军以来,基本上便都是追随雍博荣身边。
  这多番征战,亲眼得见雍博荣数次展露神威,已然对其奉若神明,不敢违逆。
  又一直得雍博荣的银粮供养,厚恩赏赐,感激涕零。
  是以纵然是海东女真族出身,也皆已诚心归附,一心想要归化中原。
  此前海东义从甚至在异宝的血气加持之下,更是能以凡间兵马之力,硬撼数千以术法炼制而成的道兵。
  其中精锐凶悍无比,能身着数十斤重甲长途奔袭,几乎已非是人间所能孕育而出的战力了。
  虽然在雍博荣的安排之中,李玉鉴并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可有这队兵马护卫在侧,雍博荣也能够稍微放心些。
  阿克墩闻言,当即肃然而立,毅然应道:
  “末将领命!”
  看得出来,神京皇帝的确是极为着急,来之前应该是还交代了第二位传旨太监,无论如何都要尽快督促燕王归京。
  前来传旨之人不过第二日,便匆匆催促着李玉鉴动身启程。
  清晨时分,燕王的车驾仪仗便送到了北平城外。
  五百名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三千营骑兵精锐,以及一队百人海东义从军,共同组成了燕王亲兵。
  雍博荣站在车驾之前,正对着李玉鉴最后交代着:
  “如今hd、淮安之乱尚未平息,最近的水、陆两条归京之路不可通行。只能先向西借道山西太原,经过平阳前去神京。”
  “路途之上,我已有安排,你不用太过操心!”
  听到雍博荣的话,李玉鉴秀眉微微蹙起,道:
  “都到了这个时候,伱还不打算将此番具体谋划告知于我?”
  雍博荣眉头一挑,有些故弄玄虚地道:
  “被旁人知道就不灵了!”
  李玉鉴闻言,定定地看着雍博荣。
  过了好久,方才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声,柔声道:
  “我知道了,总归你不会害我!”
  “只是我虽不在北平,却也交代了有苏妙姿替我看着你。务必要保重身体,却不可操劳过度!”
  雍博荣闻言,也不接话,只是笑而不语。
  一旁皇帝派来的传旨太监、宫中亲军将校远远地看着二人相对而立,只觉二人之间的气氛异常不似寻常君臣相处,反倒是有点男女分别之时依依不舍的样子。
  神京前来传旨的几人,此时齐齐想到了如今已然流传至神京的那些有关当今燕王断袖之癖的流言,先是忍不住面面相觑,然后又看了一眼城门前相送的北平大小官员。
  而北平官员那边,一个个低头垂眉就好似没看见,没有表现出丝毫异样,显然也不是第一次知道了。
  就此时这亲眼所见,这些流言似乎也不像是假的啊……
  又过了片刻,神京来的亲军将领踌躇了片刻,方才硬着头皮住上前一礼,出声打破了二人之间的气氛:
  “燕王殿下,已经准备妥当,可以启程了!”
  雍博荣闻言,微微点头,道:
  “启程吧!”
  燕王再次看了雍博荣一眼,转身登上了车驾,然后启程离去。
  雍博荣目送着队伍离开,微微侧过头,对身边的王不二吩咐道:
  “下去准备吧,咱们也启程!”
  王不二闻言,有些不解地问道:
  “少爷,你既然想去神京,为何不和大公子车驾一起?”
  雍博荣闻言,捂嘴轻咳了几声,然后淡淡地道:
  “她此行不去神京!”
  按照此前二人商定的计划,李玉鉴会在途径太原之时,为刺客所刺杀,重伤昏迷难以前行。
  但只凭如此,或许能够拖延数月时间。但之后李玉鉴想要光明正大地折返北平,并且获得起兵的大义,就还需要另外布局……
  此行真正要去神京的人,其实是雍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