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择主而事,陈登二张鲁肃


小说: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作者:神纹本神   类别:其他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79474/ 为您提供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听说了吗?青州刘使君要来徐州了,据说要跟陶使君商议在东海国安置十万饥民。”
  “真的假的?陶使君竟然会安置饥民?我记得上回他都是将饥民往青州撵的。”
  “嘘!别乱说,陶使君撵走的是黄巾贼兵。”
  “瞎说!贼兵跟饥民我还是分得清的。”
  “不管怎么说,陶使君肯在东海国安置饥民,也是仁德之举。”
  “若无刘使君呼吁,陶使君怎么会在东海国安置饥民?刘使君要去阳都城吧?我得去亲眼见见。”
  “听说青州贤才紧缺,刘使君都下达了好多次求贤令了,甚至还开办官学,只招收及冠以下年龄的俊杰入学,每年六百石的钱粮补助呢!”
  “每年六百石?真的假的!说的我都心动了。”
  “心动?学成之后是要当三年县令才能离开的,且不说这约束,你有当县令的才能吗?”
  “聪明的已经去青州了,琅琊诸葛瑾听说过吧?前日就启程了。”
  “.”
  下邳。
  典农校尉陈登脚步急促,来到了陈氏祖宅。
  “父亲在何处?”陈登询问老仆。
  老仆指引方向道:“老主人在椒房看书。”
  椒房,用花椒和泥涂壁得名,取温暖芬芳之义。
  有钱有势富贵人家的奢侈房屋,即便是冬季,室内也暖和如春,是寻常人家难以想象的。
  即便是在陈家,也只有陈珪父子能自由出入椒房。
  健步来到椒房,陈登的语气有些急切:“父亲,东海国有大事。”
  陈珪静静的将手中的书简放下,表情有些不悦:“元龙,你已经年近三十了,怎么遇事还是如此的慌乱?”
  “智者处事,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如你这般性情,如何能成大事?”
  陈登被陈珪一通训斥,连忙低头认错:“父亲教诲的是,是孩儿莽撞了。”
  陈珪端起旁边的温好的酒水,润了润喉,淡淡问道:“可是陶恭祖,又要摊派钱粮了?”
  对于陶谦的印象,陈珪脑海中依旧只是个粗鄙武夫。
  靠着军功发迹,这才当了这徐州刺史,但本质上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寒门武夫。
  若是陶谦能礼遇贤士,陈珪还能对陶谦有个好印象。
  但偏偏陶谦贪利赖宠,又宠信小人。
  尤其是下邳相笮融,在下邳郡广兴佛寺庙宇,要下邳郡人日夜诵读佛经,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纷纷迁入下邳郡,前后高达五千多户。
  又花巨资举办“浴佛会”,奢侈至极。
  陈珪很不满!
  有钱粮不用于劝课农桑,却用于虚妄的佛经。
  诵读佛经就能解决温饱吗?
  笮融又在下邳大肆敛财,一面让下邳郡人诵读佛经来反省罪恶,一面又收刮下邳郡人的钱财来中饱私囊。
  陈珪就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陈登摇了摇头:“是青州刘使君,要跟陶使君在琅琊国阳都城商讨在东海国安置十万饥民的事。”
  “咦?”陈珪有些讶异的抬头:“陶谦会安置饥民?还是十万?他不怕将自己给撑死?”
  养兵的钱粮都要找世家豪族摊派的陶谦,如今要主动安置十万饥民,这说出去谁信?
  陈登点头:“具体的还不清楚,只知道这是陶使君跟糜子仲一起在商议谋划的。”
  陈珪不由蹙眉:“东海糜子仲,虽然出身垦殖之家,但其德行才学远胜于普通的世家子。此人又精于商事,如此热衷的促成饥民的安置,必然还有其他原因。”
  陈登恭敬的跪坐在陈珪面前,询问道:“父亲,孩儿需要去阳都城吗?”
  陈珪斟酌片刻:“去一趟也好!倘若刘刺史真如传闻中一样,陈氏也愿意跟刘刺史结好。”
  相对于糜竺这样的豪族,世代公卿出身的陈珪,更倾向于官场上的结交。
  这刘备若真有德行,那陈珪也不介意去给刘备送一个人情。
  人情往来,送了人情,他日刘备就会偿还这个人情。
  对于这方面的道理,陈珪深谙于心。
  陈登恍然:“孩儿明白了!”
  看向陈登离去的背影,陈珪不由暗暗一叹。
  “元龙虽然聪慧,能治民能治军,但为人豪放、过于真诚,这若是放在朝堂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唉!”
  陈珪心中有些烦忧。
  不能深谙官场之道,即便治民治军的本事再强,也挡不住小人的暗箭啊。
  因为知晓陈登的脾性,所以陶谦征辟陈登的时候,陈珪只让陈登领了个典农校尉一职。
  目的很单纯,让陈登在陶谦麾下督促种田,避免陈登陷入官场权斗的漩涡之中。
  “刘备,刘玄德。”陈珪提笔,在书简上写下了刘备的姓名表字,陷入了沉思。
  广陵郡。
  两个青年儒生,对弈而坐。
  左边一人,姓张名纮,字子纲。
  曾游学洛阳,跟博士韩宗学习《易京》,跟博士欧阳学习《尚书》,又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左氏春秋》。
  回到广陵郡后,被举荐为茂才,连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都想征辟张纮,但张纮都拒绝了应召,一直都在广陵郡读书养性,结交士友。
  右边一人,姓张名昭,字子布,彭城国人。
  少年好学,随名仕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跟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相交莫逆。
  及冠后张昭被举为孝廉,但张昭推辞没有接受,反而跟王朗讨论君王避讳之事。
  陶谦慕张昭名声,又举张昭为茂才,但被张昭拒绝了。
  张昭也因此被觉得丢了面子的陶谦监禁,经好友赵昱援救后才被释放。
  但即便如此,张昭也没因此公然表达出对陶谦的怨恨,德行更让徐州士子钦佩。
  棋子轻落,棋局令人迷茫。
  良久,张昭将棋子捏在手中,看着令人迷茫的棋局,不由感慨:
  “天下纷乱,前途不明。各州郡的刺史、太守,为了追逐虚名重利,徒让士民百姓受难,也不知这世间,还有何处能让我等士子安生。”
  士子求学,都希望能学以致用,能修身、能齐家、能治国,也能平天下。
  但这世间,并非每个士子都能实现这心中的抱负的。
  大部分的士子,要么顺应洪流,从屠龙者变成恶龙;要么归隐山林,当一个隐士著书立说。
  想要秉承初心不被俗世洪流侵染,还能执掌权柄报国安民,谈何容易?
  张纮气度泰然,这世间官场事,张纮早已经看了个明白。
  不论是为政一方,还是位列公卿,都脱不了争权夺利。
  天子昏庸,臣子奸邪,虚名之辈比比皆是,真正有大才的想要在这俗世洪流中脱颖而出,何其艰难!
  “子布,世道混乱,不是伱我这样的士人能扭转的。”
  “若无明主出世,纵然身居高位,也不如醉心于竹林之间,著书、饮酒、弈棋,何其快哉!”
  张纮轻笑一声,将棋子落下。
  在张纮眼中这棋局虽然令人迷茫,但也并非没有不能走的道路。
  张昭叹气。
  都说三十而立,但张昭已经三十好几了,却依旧未能立于世间。
  正说间,下人送来一封书信。
  “咦,是元达的书信。”张昭有些惊讶。
  自得罪了陶谦后,张昭就避难于广陵郡张纮家中。
  扫了一眼赵昱的书信,张昭的眼神渐渐变得深邃。
  “子布,元达在信中都说了什么?”张纮见张昭表情变化,不由询问道。
  张昭微微敛容:“元达说,他准备去青州响应青州刺史的求贤令,来信询问我跟子纲兄,是否有同去之意。”
  张纮微微吃惊:“青州刺史?刘备,刘玄德?”
  张昭点头:“正是此人!元达说,青州刘刺史对贤士十分礼遇,听闻冀州子惠公到来,更是出城十里,于寒风中静候子惠公的到来。”
  “又言刘刺史有仁义之心,在击败青州的黄巾贼兵后,收容了近五十万的饥民,更是不惜自损声名,也要救这五十万饥民。”
  “如今刘刺史又要去阳都城,要跟陶使君商议在东海国安置十万饥民的事。”
  “元达以为,刘刺史能治军,能治民,又有仁义之心,麾下更有康成公父子相助,堪称世间少有的豪杰!”
  “元达心中钦慕,决定去青州出仕。”
  张纮心中震撼不已:“元达素来眼光极高,竟然对刘刺史有这般评价?”
  张昭起身踱步,心中忽然有了意动:“子纲兄,我原本是想去江东寻访名仕,但元达既然来信了,若不去见见这刘刺史,难免会让元达心寒。”
  “正好刘刺史要去阳都,不如子纲兄跟我一起,也去阳都城出游几日如何?”
  张纮寻思片刻:“那便同去吧!元达是子布好友,亦是我钦佩的琅琊才俊。倘若刘刺史名不副实,我等也得劝元达冷静。”
  当即。
  张昭和张纮准备了一辆马车,向阳都城而去。
  而在下邳东城。
  这里已经是徐州最南的边界处了,再往南就是淮南一带。
  而在东城有一个豪族鲁氏。
  鲁氏家主鲁肃,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这鲁肃生得体貌魁伟,性格又豪爽,喜读书,又好骑射。
  时值乱世,各地豪族疯狂兼并土地,但这鲁肃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不仅不治家事,不学其他豪族兼并土地,反而大量的施舍钱财,出卖田地,周济乡邻,结交过往贤才,颇有孟尝之风。
  当刘备要去阳都城跟陶谦商议安置十万饥民的消息传来,年仅十八岁的鲁肃当即来来到内院请示祖母。
  “祖母,孙儿得到消息,青州刘刺史要跟徐州陶刺史在阳都城商议安置十万饥民的事。”
  “如此豪杰,孙儿岂能不前往一观?”
  十八岁的鲁肃,正是热血年龄。
  一听这世道的官,居然还有主动要安置饥民的,又怎会没有好奇?
  大部分的官,别说安置饥民了,能施舍一些粥饭都算仁德了。
  老夫人一听这事,也是颇为惊讶:“世间真有这般仁德君子吗?”
  鲁肃笑道:“正因为孙儿不信这世间有这般仁德君子,孙儿才要去阳都城一探究竟。若那刘刺史也是个追逐虚名的,孙儿这手中弓,免不了也得响三响。”
  老夫人不由斥道:“肃儿,你父亲早逝,你是鲁家唯一的男丁,切勿意气用事!”
  “你施舍钱财,出卖田地,这些事祖母都不会管,但唯独你替鲁家留后的事,不能不管!”
  “许你学习武艺不是让你学游侠的!”
  “你若有这想法,就别去阳都城了,先留下来给鲁家留个后。”
  鲁肃讪讪一笑:“祖母,孙儿也就逗你乐一乐,哪能真的学游侠儿啊。”
  “有你这样逗乐的吗?”老夫人眼一瞪。
  鲁肃顿时不敢再乱言,发了一通誓言,这才让老夫人同意。
  得到了许可的鲁肃,立即召来了十余骑士,向阳都城而去。
  而在徐州各郡县乡,慕名而往的,不仅仅只有陈登、张昭、张纮、鲁肃,尚且还有更多的贤才俊杰,或是独自前往、或是三五成群的往阳都城聚集!
  开阳城。
  这里是臧霸屯兵之地。
  阳都城在北,开阳城在南。
  早在几天前,臧霸就得到了一封言辞犀利的书信。
  书信是刘备遣人送来的,意思简单而直白。
  希望臧霸约束军纪,若有敢劫掠南下百姓的,刘备会举青州之兵攻打开阳!
  没有商量,全是通告!
  这强硬的态度,让臧霸愤怒的同时,也有些发虚。
  哪怕是徐州刺史陶谦,都不敢这样对臧霸说话,但偏偏刘备就这样说了!
  “臧帅,这刘备自以为击败了青州黄巾,就可以不将我等当回事了吗?”吴敦语气愤愤:“刘备不让我们劫掠,我们偏去劫掠。”
  “就不信他真敢举青州之兵来打开阳!”
  尹礼亦是怒气冲冲:“臧帅,我们从泰山来到开阳,谁不对我们客客气气?那刘备何德何能,敢如此猖狂?”
  “他不是要去阳都城吗?我们就去阳都城北门,吓他一吓,看他敢不敢动武!”
  臧霸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一旁同样静思的孙观。
  良久。
  孙观悠悠来了一句:“臧帅,若我们跟刘备动兵,你说陶刺史会帮谁?”
  初平元年,能挖的人才是真的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