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6374/ 为您提供深宫斗红颜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梦晴吓了一跳 慌忙道:“回母后 是儿臣失职了 只是……六爷自今日下朝过后便这样 儿臣想劝 但六爷口中直嘀咕着政事 儿臣又听不懂 不知如何安慰六爷 ”
“你是说他下朝之后便这样了 ”弘熙帝惊讶地问
她喏喏道:“是 ”
正焦急间 忽见允璃微微睁眼 努力地望着四周 向众人颜面扫过 这才颤抖着声线 幽幽道:“父皇……”
皇后爱子心切 闻言忙走了上來 关切道:“璃儿 你好些吗 ”
“母后……”
“璃儿 母后早说了 凡事别总劳心劳神的 你看你 ”
他一眼看着站在一旁的弘熙帝 低声咳嗽着
“既然太医说沒事 那就不必担心了 ”弘熙帝低声安慰皇后 “朕想同璃儿说会话 ”
“可是 陛下……”
“事关政事 皇后还是退下较好 ”
皇后红着眼睛 回头望了望允璃一眼 终于还是忍了忍性子 带着一干人退下
黄昏 一整天的余热也渐渐散去 当余晖洒入 落下满地的金黄时 人的心 却也沉重了起來
梦晴壮了壮胆 还是走上前去 用着最低沉凄婉的声音歉然道:“承蒙母后疼爱 儿臣却不能让六爷打开心结 是儿臣的失职 还请母后责怪 ”
她叹了一口气 道:“不必了 既然事关政事 罪不在你 方才本宫说的话过重了 想想你这样照顾璃儿也不容易 还是你莫怪本宫才好 ”
梦晴忙道:“儿臣不敢怪责母后 ”
正说话间 忽见静宜身边的侍女匆匆经过 向两人恭敬地行礼道:“皇后娘娘万福 梦妃吉祥 ”
皇后微微皱眉 问:“怎么了 ”
“回娘娘 静妃让奴婢來告知梦妃一句:欢芜苑的兰夫人不肯就餐 还大闹了三个时辰 ”
皇后微微皱眉 不明地看向了梦晴
“回母后 今早兰夫人在六爷下朝时便去叨扰六爷 碰巧六爷心情不好 一时大怒便让其闭门思过 六爷悲忧过度不说 又因此生了气 这才病倒了 ”
梦晴悄悄抬眼 见皇后怒气渐生 慌忙低下头 不敢再看 只听得耳边回响着她严厉的命令声 那样威严而不失尊容:“吩咐了下去 就说本宫说的 她若不能静下心來 从今往后便不许她再踏出欢芜苑一步 ”
侍女正要领命下去 却听着她一声“慢着” 忙不迭又回过身來 “穗云 你跟上去 金氏心高气傲 只怕她不信这是本宫的懿旨 ”
待两人走远后 梦晴忙小声提醒道:“母后 兰夫人是太后的亲侄女 ”
皇后冷笑一声 满不在乎:“庶女而已 你认为太后就真的在意吗 太后在意的 不过是嫁了远疆的长公主而已 ”
闲聊了一会 见着弘熙帝从中走出 脸上颇有几分喜色 梦晴心知是成了 不由暗暗欣喜 随后 二圣入室陪伴了许久 确定嘱咐无漏后 方才离开
是夜 院内仍是一片沉寂 月光倾泻如水 洒满了地面银白一片 似乎是了了一桩心事般 每个人 都只愿意享受着片刻的安定 仿佛这里 早已被宁静所代替
她坐在床檐 看着他放松地卧在床上 眼睛只盯着天花板看 笑容渐渐浮现于嘴角边 又缓缓消失 这样的轻松 真是生平第一次所见 忙笑问道:“可是成了 ”
允璃一转眼 对上了她满是期待的眼神 悠悠道:“这不你教我的 以柔克刚 虽说我并不爱哭 但这一病 倒让我连说话也憔悴了许多 这么一來 父皇不心疼 恐怕都难了 ”
闻言 她微一红脸 忙低下头 小声道:“怎么又赖我 我可沒教过你以柔克刚 分明就是你太会演了 所以才……不要说是父皇 就连我 看着你也都……”话说一半 眼圈便红了起來
“你看你看 我这不是夸你嘛 又要哭了 ”
她倔强地抬起头 大喊道:“我沒哭 ”其实眼泪早已忍不住地落下
突然 只觉得脸上一阵温热 却是他向自己递來了一只手 轻轻擦拭眼角的泪水:“我知道你担心我 ”
“能不担心吗 从前也是 现在也是 你总不让我省下心來 从前以为天人永隔 不知你在何方 想追随你 却又不能 我只能自己痴心妄想 幻想有一天 你还在......还在我身边 虽说如今近在身前 可是……偏偏你是皇子 你想要的 我又不能阻止 只能帮着你 免得你哪一天……”想想接下來又是些不吉利的话 也就不好再说下去
烛光 越发朦胧 仿佛是个不真实的梦 照耀着从前的点点滴滴 然而 闭眼睡去的那一刻 竟是太多的不愿和不满
不愿什么 不满什么 其实不过是不希望再忆起从前而已 从前所走的路 充满了太多的荆棘与心酸 多少次 当她错解了他的心意;多少次 当她爱上了别人 又被骗入了他的怀抱;多少次 当她已放下了别人 却又不敢再将自己交给了这个曾经伤害过她的人……也许 现在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然而沒有了从前的坎坷 如今又从何而來
幸福 往往比伤痛更值得让人贪恋 她 不过也是如此 而已
左边 他修长的指尖轻轻划过她飘逸在枕边的长发 向她低声细语道:“不早了 还不肯睡 ”
她含笑 不答
“过去的事 若是觉得痛苦 就不要再想了 ”
她摇摇头 笑着抬眼望向他 道:“但有些事 却不得不想 ”
“是什么 ”他笑问道
“还记得当年 我们去赏雪时 你说过 答应过我的话吗 ”
他轻轻一笑 宠溺道:“当然记得 我答应过你一件事 不过 你说你还沒想好 ”
“那时候 我只是想有朝一日 你会因着这个承诺 会一直陪在我身边 我不想你离开 所以才要你答应 ”
“那么现在呢 你想要什么 ”
身子越发靠近他温热的怀抱 近得能听见他心跳有节奏地跳动声 如音符般 勾起了她这辈子最美的幻想:“以后 不论发生什么事 都请你不要再赶我走 我不想再一个人了 从前的日子 想想我都觉得可怕 ”
“傻瓜 ”他笑道 “我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
很快 梦晴的计划得以成功 这一时的变动 影响着这天清晨的朝堂 仿佛满城 都萦绕在一种独特的气息中
弹劾太子的奏折 已在弘熙帝的手中 面对着四处都有讽刺的声音 太子早已显得淡定自若 好像什么事也沒发生过一般 继续端正地站在原地 听着众大臣的话语 然而 他的“不谙世事”的态度 仍然不能阻止越來越激烈的弹劾奏声
听惯了所有的谏言 弘熙帝虽表面坦然自若 但心里早已是无限叹息 随着阳光越发浓烈地照在殿外的大门时 他依稀能感觉到 一种炽热 正渐渐地逼近 似乎要灼了整个皇宫
“太子乃国家根本 江山社稷之重 这三年下來 你们在朕面前接连弹劾太子 朕明白 诸位大臣都是为了我大和着想 既然 你们认为当今太子不适合掌管來日的江山 那该由谁來 更为合适 ”
一言既出 原本还跃跃欲试的大臣们顿时哑口无言 不由得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纷纷猜不透圣上的真实想法 生怕只要一说出 就会给自己遭來灭顶之灾
如此状况 倒让太子更为得意了
“怎么 沒人举荐么 ”弘熙帝俯视众人 冷哼一声 “你们说太子这儿不好 那儿不好 可你们又沒有得意的人选 何以纷纷上奏 弹劾太子罪责 要朕立一个新的太子 ”说完 便将桌上的奏书一扫 满地皆是 场面 更是变得鸦雀无声
训完了重大臣 弘熙帝再次把眼光望向了面色沉静的允玦 也不顾颜面地冷眼道:“五皇 你可解释一下 ”
允玦面不改色 只低头恭敬道:“儿臣不知 还请父皇明说 ”
“你当真不知么 ”弘熙帝冷哼一声 并不留任何情面 “朝堂上接近有一半以上的大臣齐齐上奏 拥立你五皇为太子 此事 你会不知 ”
然而 允玦还是否认道:“儿臣确实不知 ”
“那么 你來告诉朕 朕膝下优秀的皇子不止你一人 为何所有人却偏偏要拥立你 就因为有了你们这些结党营私、居心叵测之人 才会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
话音刚落 众人齐齐跪下 连大气也不敢出
“太子 你如何看待此事 ”弘熙帝又问太子
允珅微微一笑 恭敬道:“启禀父皇 儿臣自继位太子以來 确实是有不足之处 诸位大臣都是为了我大和江山着想 并非是有二心 儿臣一定会竭尽全力 改正自己的不足 另外……”说完 又看向允玦 得意一笑 “儿臣觉得 此事与五弟无关 还请父皇明察秋毫 莫要怪罪于五弟 ”
“你是说他下朝之后便这样了 ”弘熙帝惊讶地问
她喏喏道:“是 ”
正焦急间 忽见允璃微微睁眼 努力地望着四周 向众人颜面扫过 这才颤抖着声线 幽幽道:“父皇……”
皇后爱子心切 闻言忙走了上來 关切道:“璃儿 你好些吗 ”
“母后……”
“璃儿 母后早说了 凡事别总劳心劳神的 你看你 ”
他一眼看着站在一旁的弘熙帝 低声咳嗽着
“既然太医说沒事 那就不必担心了 ”弘熙帝低声安慰皇后 “朕想同璃儿说会话 ”
“可是 陛下……”
“事关政事 皇后还是退下较好 ”
皇后红着眼睛 回头望了望允璃一眼 终于还是忍了忍性子 带着一干人退下
黄昏 一整天的余热也渐渐散去 当余晖洒入 落下满地的金黄时 人的心 却也沉重了起來
梦晴壮了壮胆 还是走上前去 用着最低沉凄婉的声音歉然道:“承蒙母后疼爱 儿臣却不能让六爷打开心结 是儿臣的失职 还请母后责怪 ”
她叹了一口气 道:“不必了 既然事关政事 罪不在你 方才本宫说的话过重了 想想你这样照顾璃儿也不容易 还是你莫怪本宫才好 ”
梦晴忙道:“儿臣不敢怪责母后 ”
正说话间 忽见静宜身边的侍女匆匆经过 向两人恭敬地行礼道:“皇后娘娘万福 梦妃吉祥 ”
皇后微微皱眉 问:“怎么了 ”
“回娘娘 静妃让奴婢來告知梦妃一句:欢芜苑的兰夫人不肯就餐 还大闹了三个时辰 ”
皇后微微皱眉 不明地看向了梦晴
“回母后 今早兰夫人在六爷下朝时便去叨扰六爷 碰巧六爷心情不好 一时大怒便让其闭门思过 六爷悲忧过度不说 又因此生了气 这才病倒了 ”
梦晴悄悄抬眼 见皇后怒气渐生 慌忙低下头 不敢再看 只听得耳边回响着她严厉的命令声 那样威严而不失尊容:“吩咐了下去 就说本宫说的 她若不能静下心來 从今往后便不许她再踏出欢芜苑一步 ”
侍女正要领命下去 却听着她一声“慢着” 忙不迭又回过身來 “穗云 你跟上去 金氏心高气傲 只怕她不信这是本宫的懿旨 ”
待两人走远后 梦晴忙小声提醒道:“母后 兰夫人是太后的亲侄女 ”
皇后冷笑一声 满不在乎:“庶女而已 你认为太后就真的在意吗 太后在意的 不过是嫁了远疆的长公主而已 ”
闲聊了一会 见着弘熙帝从中走出 脸上颇有几分喜色 梦晴心知是成了 不由暗暗欣喜 随后 二圣入室陪伴了许久 确定嘱咐无漏后 方才离开
是夜 院内仍是一片沉寂 月光倾泻如水 洒满了地面银白一片 似乎是了了一桩心事般 每个人 都只愿意享受着片刻的安定 仿佛这里 早已被宁静所代替
她坐在床檐 看着他放松地卧在床上 眼睛只盯着天花板看 笑容渐渐浮现于嘴角边 又缓缓消失 这样的轻松 真是生平第一次所见 忙笑问道:“可是成了 ”
允璃一转眼 对上了她满是期待的眼神 悠悠道:“这不你教我的 以柔克刚 虽说我并不爱哭 但这一病 倒让我连说话也憔悴了许多 这么一來 父皇不心疼 恐怕都难了 ”
闻言 她微一红脸 忙低下头 小声道:“怎么又赖我 我可沒教过你以柔克刚 分明就是你太会演了 所以才……不要说是父皇 就连我 看着你也都……”话说一半 眼圈便红了起來
“你看你看 我这不是夸你嘛 又要哭了 ”
她倔强地抬起头 大喊道:“我沒哭 ”其实眼泪早已忍不住地落下
突然 只觉得脸上一阵温热 却是他向自己递來了一只手 轻轻擦拭眼角的泪水:“我知道你担心我 ”
“能不担心吗 从前也是 现在也是 你总不让我省下心來 从前以为天人永隔 不知你在何方 想追随你 却又不能 我只能自己痴心妄想 幻想有一天 你还在......还在我身边 虽说如今近在身前 可是……偏偏你是皇子 你想要的 我又不能阻止 只能帮着你 免得你哪一天……”想想接下來又是些不吉利的话 也就不好再说下去
烛光 越发朦胧 仿佛是个不真实的梦 照耀着从前的点点滴滴 然而 闭眼睡去的那一刻 竟是太多的不愿和不满
不愿什么 不满什么 其实不过是不希望再忆起从前而已 从前所走的路 充满了太多的荆棘与心酸 多少次 当她错解了他的心意;多少次 当她爱上了别人 又被骗入了他的怀抱;多少次 当她已放下了别人 却又不敢再将自己交给了这个曾经伤害过她的人……也许 现在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然而沒有了从前的坎坷 如今又从何而來
幸福 往往比伤痛更值得让人贪恋 她 不过也是如此 而已
左边 他修长的指尖轻轻划过她飘逸在枕边的长发 向她低声细语道:“不早了 还不肯睡 ”
她含笑 不答
“过去的事 若是觉得痛苦 就不要再想了 ”
她摇摇头 笑着抬眼望向他 道:“但有些事 却不得不想 ”
“是什么 ”他笑问道
“还记得当年 我们去赏雪时 你说过 答应过我的话吗 ”
他轻轻一笑 宠溺道:“当然记得 我答应过你一件事 不过 你说你还沒想好 ”
“那时候 我只是想有朝一日 你会因着这个承诺 会一直陪在我身边 我不想你离开 所以才要你答应 ”
“那么现在呢 你想要什么 ”
身子越发靠近他温热的怀抱 近得能听见他心跳有节奏地跳动声 如音符般 勾起了她这辈子最美的幻想:“以后 不论发生什么事 都请你不要再赶我走 我不想再一个人了 从前的日子 想想我都觉得可怕 ”
“傻瓜 ”他笑道 “我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
很快 梦晴的计划得以成功 这一时的变动 影响着这天清晨的朝堂 仿佛满城 都萦绕在一种独特的气息中
弹劾太子的奏折 已在弘熙帝的手中 面对着四处都有讽刺的声音 太子早已显得淡定自若 好像什么事也沒发生过一般 继续端正地站在原地 听着众大臣的话语 然而 他的“不谙世事”的态度 仍然不能阻止越來越激烈的弹劾奏声
听惯了所有的谏言 弘熙帝虽表面坦然自若 但心里早已是无限叹息 随着阳光越发浓烈地照在殿外的大门时 他依稀能感觉到 一种炽热 正渐渐地逼近 似乎要灼了整个皇宫
“太子乃国家根本 江山社稷之重 这三年下來 你们在朕面前接连弹劾太子 朕明白 诸位大臣都是为了我大和着想 既然 你们认为当今太子不适合掌管來日的江山 那该由谁來 更为合适 ”
一言既出 原本还跃跃欲试的大臣们顿时哑口无言 不由得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纷纷猜不透圣上的真实想法 生怕只要一说出 就会给自己遭來灭顶之灾
如此状况 倒让太子更为得意了
“怎么 沒人举荐么 ”弘熙帝俯视众人 冷哼一声 “你们说太子这儿不好 那儿不好 可你们又沒有得意的人选 何以纷纷上奏 弹劾太子罪责 要朕立一个新的太子 ”说完 便将桌上的奏书一扫 满地皆是 场面 更是变得鸦雀无声
训完了重大臣 弘熙帝再次把眼光望向了面色沉静的允玦 也不顾颜面地冷眼道:“五皇 你可解释一下 ”
允玦面不改色 只低头恭敬道:“儿臣不知 还请父皇明说 ”
“你当真不知么 ”弘熙帝冷哼一声 并不留任何情面 “朝堂上接近有一半以上的大臣齐齐上奏 拥立你五皇为太子 此事 你会不知 ”
然而 允玦还是否认道:“儿臣确实不知 ”
“那么 你來告诉朕 朕膝下优秀的皇子不止你一人 为何所有人却偏偏要拥立你 就因为有了你们这些结党营私、居心叵测之人 才会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
话音刚落 众人齐齐跪下 连大气也不敢出
“太子 你如何看待此事 ”弘熙帝又问太子
允珅微微一笑 恭敬道:“启禀父皇 儿臣自继位太子以來 确实是有不足之处 诸位大臣都是为了我大和江山着想 并非是有二心 儿臣一定会竭尽全力 改正自己的不足 另外……”说完 又看向允玦 得意一笑 “儿臣觉得 此事与五弟无关 还请父皇明察秋毫 莫要怪罪于五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