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步步为艰


小说:明血1641   作者:种十八   类别:历史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更新慢了/点此举报
推荐阅读: 永恒剑主 | 星光灿烂 | 巨星夫妻 | 弑天刃 | 九重神格 | 超警美利坚 | 步步惊唐 | 绝世天君 | 都市幻界 | 异度
笔趣阁 //www.boquge.com/book/131177/ 为您提供明血1641全文阅读!注册本站用户,获取免费书架,追书更方便!
  当然,朱慈烺有些权限是不会放弃的。
  “铸币所就由兵仗局筹建,由宦官管辖,发行所在户部,而监察则在调查统计部。”
  铸币所必须在宫内掌控。
  由文臣掌控,他根本不放心。
  多少人咒骂皇帝宠信太监,问题是太监造反这几百年有成功的吗。
  可以信任。
  而士大夫制约皇权,双方斗的鸡飞狗跳,不被绝对信任也正常。
  发行户部没问题。
  三个权力分散在三处,相互制衡。
  朱慈烺比较放心。
  众臣面面相觑,这位殿下是多不信任他们文臣。
  非得弄出个分治的局面,让人无语啊。
  退朝的时候,朱慈烺听到众臣议论纷纷。
  他毫不在意。
  在高瞻远瞩上,这些臣子相比他还是差了许多。
  时代的限制。
  高德盛被招来。
  这位高总管如今也算是朱慈烺的嫡系人马。
  在兵仗局做的是风生水起。
  可说各种军械兵甲不断产出,有他的功劳。
  ‘高德盛,找些刻模匠人来,要手艺高超的,年岁大些,拖家带口的。’
  “奴婢遵命。”
  高德盛对殿下的眼光一向钦佩。
  很多事他也不用想通透了,随着殿下的命令行事就是了。
  ‘这些匠人只能居于铸币所,不得和其他人相见,十年内更不得和家人见面,粮饷翻三倍,晓得为的什么吗。’
  朱慈烺盯着高德盛。
  ‘奴婢明白,这是防止制模手艺传出去,让人仿制了钱币。’
  高德盛忙道。
  朱慈烺点头。
  他知道这很残酷。
  但是他用优厚的待遇拟补,可能大多数人都见不到自己的家人了。
  只是却很有必要。
  为了防止泄密,他不得动用冷血的威权。
  实在是币制改革不得有失,否则经济动荡就在眼前。
  ‘小的一定将其家眷安排的妥妥帖帖的,每逢年节,他们可以隔着远处见面,却不能交谈和传递物件,这样让这些匠人安心,不知道殿下的心意。’
  高德盛躬身媚笑道。
  朱慈烺点头,只好如此了。
  他还知道这个残酷的名声肯定高德盛为他担了。
  他这也算是为了胜利不折手段了吧。
  ...
  江户城一日三惊。
  幕府水师剩余的几十艘战船全部派出去探查消息。
  只因为有船只返回江户湾禀报,遇到了大股明人战船。
  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明人可能直捣江户城。
  可能吗。
  按照以往战事的逻辑,明人是应该先攻击靠近对马的关西,站稳脚跟后攻击关东。
  最后直抵江户城吗。
  怎么敢置关西于不顾,直接攻击东边的江户城。
  这简直不可思议。
  德川家光得到急报,立即将江户湾中剩余的水师全部派出去。
  水师尽皆派出探查的结果,由新任船奉行掘田忠赐报来。
  明军大股水师正在下关登陆。
  濑户内海东部都是明人的飞剪战船。
  因此,德川家光终于知道了明军攻击的方向,下关。
  他立即派人飞马去下关,给伊达忠宗下了死命令,必胜。
  不胜自裁。
  这是给伊达忠宗最后一个机会。
  ...
  伊达忠宗很清楚自己的处境。
  大将军震怒。
  他必须守住下关。
  他时刻戒备着明军可能的进攻。
  伊岐岛海战过去半月,终于哨船不断急报。
  数百艘上千艘的明人战舰遮蔽海面,涌向濑户内海湾口,目标下关。
  伊达忠宗倒是松了口气。
  他有了亲手报仇的机会。
  倭国精锐不怕和明军陆上决战,而且在地利人和下,伊达忠宗有九成把握击败明军。
  但是上一次被明军水师战舰巨炮轰击损失惨重。
  因此,伊达忠宗有意退离海岸十里,摆下大阵等待决战的到来。
  但是尾张德川家总大将盐田信盛却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总大将,明人火炮犀利,我军后退,他们也可以火炮开路,让我军损失惨重后趁势发动攻势,不可不防。’
  盐田信盛这话让伊达忠宗皱眉。
  这个可能不是没有。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两军火炮对轰。
  但是他自知仿制尼德兰人的大筒绝不是明人火炮的对手,射程远远不足,数量也少多了。
  对轰必败。
  怎么办是个难题了。
  ‘总大将,毛利家的镇城距离下关不过二十余里,何不撤到毛利家的镇城呢。’
  盐田信盛说完给了一个别有意味的眼神。
  伊达忠宗不禁点头,这个点子太好了。
  依托镇城抵挡巨炮,待明军疲惫再行反击。
  这是一个好法子。
  而且撤往毛利家的镇城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毛利秀就不可能隐藏实力,逼迫这个老狐狸和明人死磕,否则明人破城就是玉石俱焚。
  绝对一石二鸟的好建言啊。
  伊达忠宗不断颔首。
  越发觉得是个绝妙的点子。
  明军弃之不顾,不来攻打镇城。
  那么下关始终被镇城方向的大军威胁。
  明军怎么控制下关这个濑户内海西端的关键处。
  干系明军的海路,辎重兵甲都从这里经过的。
  伊达忠宗当即拍板,全军向东北方撤离。
  清水安忠当即脸色就黑了。
  他当然明白退往镇城的狠辣处。
  但是却是无从反对。
  这就是阳谋厉害之处,明知道暗含杀机,却只能服从。
  毛利秀就接到伊达忠宗的通晓后,大骂不止。
  这个伊达忠宗太阴险了。
  真是德川家的走狗。
  好歹也是个陆奥百万石,父子俩就这样跪添德川家,令人不齿。
  但是他没有办法阻拦。
  就是这支大军他就无法应付。
  当大军抵达的时候,毛利秀就已经满脸笑意的出城迎候伊达忠宗这位藩主,此战的总大将。
  两人见面把臂相谈甚欢,如同多年好友一般。
  其实心里早把对方骂翻了。
  六万余大军停驻镇城,镇城可以勉勉强强的容纳。
  倭国大军再次停驻,等候明军可能的进攻。
  然后明军占据了破败的下关后,竟然一连十天不向东北开进。
  而他们接到了一个吃惊的消息,明军竟然在建城。
  而且可怖的是不足十天,城池已经修建近半了。
  这让伊达忠宗大惊失色。
  他是先后鞭挞了数批斥候,才确定此事为真。
  伊达忠宗无法想象明人用了什么办法,这么快建城,不可能嘛。
  其实简单,等同辽东旅顺新城等地。
  早就备好的水泥构件。
  到了下关就在临海建城,堆砌地基,浇筑城墙都很快,而且城池要求不大,周不足一里,高三丈,足以了。
  冬季没有冰封,背靠舰队,即使这样的小城也会成为雄城一座。
  接连的错判,让伊达忠宗进退失据。
  “总大将,不能迟疑,须立即进攻下关,如果等明军建城后,背靠大海,有巨炮舰队助阵,我等攻取不易,哪怕日后攻击镇城失利,他们也可以据城坚守,控制海口,此地太过紧要。”
  毛利秀就当即表示必须主动出击了。
  伊达忠宗很腻歪。
  毛利秀就当然希望大军离开他的镇城。
  但是毛利秀就这个老家伙说的很对,如果任由明军建城完毕,等同失去了濑户内海西面的控制权,足以割据一地。
  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
  倭国此战是不能丢失一片国土。
  伊达忠宗恨恨的下令大军重新向下关开进,阻止明军建城。
  好家伙,这半月倭国大军就在此地来回折腾了,十分被动。
  ...
  三日后,下关左近的土丘上,刘之虞率领众将登高眺望缓缓逼迫而来的倭人大军。
  但见倭人大军分为数队向南开进。
  战旗无数,靠旗无算,兵甲闪光铺满原野。
  人喊马嘶声不绝于耳,显得倭人大军士气十足,军威鼎盛。
  ‘倒也不可小觑倭人,倭人大军颇为精壮。’
  刘之虞放下望远镜点头。
  “精壮如何,必然是大帅手下败将,我大明军等候多时了。”
  蓟镇总兵袁时中跃跃欲试。
  他来此为的什么,可不是来打下手的,是国战立功的。
  “袁总兵敢战善战,果然是殿下期许的虎将。”
  刘之虞赞许。
  袁时中听闻志得意满,他最得意的就是投了殿下,才有今日朝中大将的高位,而且能为国出战蛮狄,大丈夫如此夫复何求。
  “只是诸位将军勿急,本帅不会让士卒平白伤损,我军重炮在后,为何不好生利用呢。”
  刘之虞哈哈一笑。
  袁时中、李辅明、章镇赫、边群、佟瀚邦、李定国听了心里拔凉。
  有一支无敌舰队当然很安心,否则甭想登陆倭国,何谈立功。
  但是,舰队太过能干,也让他们骑步军无语。
  就是现在吧,舰队沿岸摆开,侧舷重炮足以让所有敌人胆寒。
  ...
  岛津安信率领前军先行。
  向建城的明军靠拢。
  岛津安信很无语。
  萨摩藩真的没想过当做全军先锋。
  没想建立什么功业。
  但他是被迫上阵。
  明人攻打倭国起因就是萨摩藩入侵小流求。
  所以萨摩藩作为先锋是很多藩国乐见的。
  于是伊达忠宗一声令下,岛津安信率领岛津家六百常备作为先锋。
  身边很多都是外样大名的杂鱼。
  谱代大名和御三家的藩兵都拖在后面。
  伊达忠宗做的有够明显的。
  但是外样大名家的总大将都是捏着鼻子认了,他们就是试探进攻的炮灰。
  先锋近万人逼近到了距离下关港三里许,轰轰轰,下关湾中停靠的三十艘战舰立即发炮。
  数百门巨炮轰鸣,让人的耳膜听不到其他声音了。
  接着就是刺耳的巨大的啸音。
  数百颗炽热的弹丸划破长空,落在倭人大军中。
  旋转的弹丸登时让一片血肉残肢飞起。
  甚至有倭人军卒像是玩偶般被抛起空中,洒下一片血肉落地。
  惨叫声让人毛骨悚然。
  岛津安信趴在地上,心中祈祷神祗保佑,弹丸不要落在他身上。
  倭人前进的阵势被打断。
  所有人进退失据。
  如果继续攻击,明人的巨炮怎么应付。
  百多息后,接连的火炮轰击,第二轮打击开始了。
  又是带来了腥风血雨。
  整个前锋都混乱了。
  很多统领常备和足轻的武士悍勇,被武士道加成后有死战的决心。
  但是,那是和对方骑步军拼杀,而不是被弹丸撕成碎片。
  至于下面一些足轻不用说了,他们就是农兵。
  倭国承平日久,他们这些足轻也多少年没见过血了。
  现在一上阵就被重炮轰击,虽然伤亡的人对于总数来说不是什么,但是场面太残酷血腥了。
  有些足轻身边人中炮后,惨状让他们立即癫狂了。
  退兵的锣号响起。
  只是两轮攻击,伊达忠宗下了退兵令。
  这么硬攻不是办法。
  即使能抵达下关城下,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倭国大军如潮水般退却。
  而明军战舰的舰炮继续轰鸣,为倭人送别。
  下关驻守的水师标营和蓟镇军卒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明军士气高涨,笑对倭人大军的狼狈逃窜。
  ...
  ‘总大将,这般攻击绝不可行。’
  狼狈奔回的岛津安信立即求见伊达忠宗。
  这位岛津一门众出身的总大将就连月带头都散乱了。
  他立即前来中军目的就是阻止鲁莽的继续攻击,不是他心向幕府,而是不想再次作为炮灰硬着炮火前进。
  “岛津家以为如何。”
  伊达忠宗很苦恼。
  这次出战简直步步为艰。
  水军大败不说了,因为舰炮的威胁被迫放弃下关,明军竟然不主动攻击,自己停下建城。
  幕府大军主动寻求决战吧,明军依靠舰炮防御。
  总之步步不在节奏上。
  总是和他的筹谋错开。
  而明军巨炮的威胁更是无解。
  “总大将,我军当挖掘壕沟前进。”
  岛津安信连说带比划,解释了他的方法。
  毕竟岛津家和西夷人接触的久了,从欧罗巴的围城战中得到玄机,对待巨炮要挖掘壕沟曲线突进,让巨炮没有用武之地。
  这次伊达忠宗听明白了,也采纳了岛津安信的建言。
  至于拖宕时间,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就是他捉急,也无法统军靠近下关。
  只希望明军城池建好后,军力没有完备,幕府大军一举攻下了。
  于是幕府大军化整为零,根据划好的地盘挖掘壕沟向下关靠近。
  当然这样一来,进度很感人了。
  而下关那里,明军轮班上阵,即使也夜间也不停的建造城池。
  明军水师的舰炮时不时的齐射,打乱倭人挖掘壕沟的进度。
  于是明军和幕府军双方都在比拼土木活,倒也是战场奇景了。